这支“娘子军”,让高墙内开出向阳花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09
手机版

  台州市看守所的心理咨询室内,一名女性在押人员正将沙具摆放到沙盘当中。女子管教大队民警钟灵巧通过这一方法,为其做心理疏导。

  在押人员挑选的沙具中,有医护人员和病床,放置完后,她主动开口,自己进了看守所后,父亲因病去世,没见到最后一面。她又讲,她渴望婚姻,想要个孩子,想要将父亲家族传承。说罢,泪如雨下。

  “谢谢你,警官,我真的好久没跟人倾诉过了!”握住钟灵巧的手,她感激地说。一缕正午的阳光穿过窗户,打在房间的墙上,那里写着两行字:塑造阳光心态,体验美丽人生。

  送在押人员回监室后,钟灵巧叹:“这些迷途的女人,需要一些心理支撑。”

    △管教民警为在押人员做心理辅导

  台州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主要承担椒江、黄岩、路桥、三门、台州湾新区及市级办案单位侦办女性在押人员的集中管理教育工作,以刚柔并济的“管教妈妈式”教育而著称。3月24日,她们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成立近十年,高墙之内,这支“娘子军”用温柔和坚毅,写就她们忠诚和奉献的故事。

  从心出发

  “她们不是坏人,只是走错了路。”钟灵巧一边强调,一边从柜子里翻出一封封信件,都是昔日的在押人员写给她的。这些人,有的去了监狱,有的已回归社会,但她们一直念着钟灵巧,字里行间带着亲近和信任。

  一封信件里,对方提及自己在看守所时,常常思念家人,有时忍不住会哭泣。她感谢钟灵巧的细心,察觉她情绪异样,每每安慰。另一封信语调轻快,称呼钟灵巧为“钟钟”,钟灵巧记得这是个漂亮的年轻女孩,因为在网上卖有毒有害食品进的看守所。她在信里讲,在外遇到事,总会想起钟灵巧和其他女警:“想起你们的理智和镇定,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身处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容易陷入孤独,更渴望被关心。”钟灵巧告诉记者。

    钟灵巧记得,在押人员陈某进来后情绪低落,始终不愿开口,家人也没有任何联系。钟灵巧每次进监室,总是多问她一句“你最近怎样”,给陈某挑所内配发的识别服时,又上了心,特地选了一件新的,希望让她能够舒心些。

  一天,陈某忽然跟钟灵巧说:“警官,你给我拿的衣服蛮新的,谢谢你。”之后,陈某说出了因婚姻不幸冲动作案的原由。

    女性警官的温柔细腻,屡屡为监管工作打开突破口。

  分管女子管教大队的副所长陈姿秀每年都会从狱中收到一封画着蛋糕的来信。寄信的陈某在看守所时,陈姿秀曾为她过生日,入狱后,她每年都会向陈姿秀讲述自己在狱中的情况。陈姿秀也会给她讲讲外面世界的变化,鼓励她积极改造。如今,陈某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女子大队大队长李惠颖,主动担负起艾滋病监室的管理工作。面对情绪突然失控,在监内打闹的在押人员王某,她第一时间冲进去,用拥抱平稳王某的情绪。

  王某问李惠颖:“你不怕我吗?”

  李惠颖回答:“不怕,患上艾滋病并不是你的错。”短短一句话,王某卸下了心防,在监内按时服药,安心接受管理。

  “人心都是肉长的。”陈姿秀说,“对于女性在押人员,从行为上管教是不够的,需要以真诚真挚,感化、改变她们,在她们的心灵上盖一个温柔的‘章’。”

    “爱”的教育

  自2014年成立以来,台州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逐渐摸索出一套“管心+暖心=塑新生”的教育模式。在管理上,她们是严格的、高标准的,但另一方面,以“温情”化解女性在押人员内心坚冰,以真诚唤醒良知,成为大伙儿共同的目标。

  总结经验,针对女性在押人员内心敏感的特点,女子大队推出特色心理教育转化模式,在监内创设“心情晴雨表”,以红、黄、灰、黑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开心、平静、郁闷、沮丧四种情绪,引导在押人员每天涂画情绪对应的颜色。

  通过“心情晴雨表”,管教民警每日监测在押人员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采取管教措施。

  陈姿秀对一名女学生黄某印象深刻,其因寻衅滋事被羁押于台州市看守所。一次,黄某在“心情晴雨表”黑颜色栏上打勾,这让陈姿秀意识到,对方的叛逆,可能事出有因。经过走访了解,陈姿秀发现黄某自小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生活,长期有隔阂,“缺爱”成为她交友不慎的根源。

  陈姿秀决定从“爱”入手。她联系上其母亲,让母亲通过电话和书信等方式关心安慰女儿。在母亲和陈姿秀的联手教育引导下,黄某的情绪逐渐稳定,不久回归了学校。

    在女性监室内,在押人员产生矛盾,常常是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营造公平、公正的监室环境十分重要。台州市看守所是全国智慧监管建设的试点之一,女子大队较早在监室内安装智慧终端。通过该终端,监室的床位排列、值班安排一清二楚,在押人员也可以定量订餐、购物、预约谈话等,实现了监管可视化、透明化。

  “犯了一次错,人生并非就此绝望。”陈姿秀介绍,“我们的理念是,监管工作不能仅仅管住这些在押人员,更应该通过教育,让她们有朝一日回归社会,重拾人生的幸福。”

  今年,台州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又推出“归雁计划”,与相关机构联合,通过线上大课、线下小课,对在押人员开展法律、国学、医疗急救等职业培训,为在押人员日后再就业打下基础。

    传递温暖

  看守所的监管工作是琐碎的。管教民警们每天与在押人员的“交手”,往往也是潜移默化于日常。

  “在我们看来,我们都是这所特殊学校的‘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感染这些在押人员。”陈姿秀说,“要让一名在押人员敞开心扉,不是一次谈话就能做到,功夫在平日。”

    女子大队共有18名成员,平均年龄31岁,性格大多爽直,但又各有特点。大伙儿就因“人”制宜,分别应对不同的在押人员。

  比如大队长李惠颖性格温和、思路清晰,碰到一些敏感、自卑的在押人员,她出面,往往颇具效果。

  刘津是队里的“老大姐”,年龄最大的,最爱嘘寒问暖,被大家称为“刘妈妈”。管教在押人员时,她有自己的一套,不喜欢呵斥,而是有条有理地耐心劝说,让在押人员感受到她的理性。这时候,她会点一句:“你看,我处理事情,有没有像你这么激动。”几次之后,在押人员也会反思,行事作风发生变化。

  管教民警王六艳性格飒爽,她分管未成年人监室,因为本身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她对教育未成年人有着丰富经验,“小孩子,既要对他严厉,有时候表现好,也要‘给颗糖’”。

    虽说负责方向有别,但“群策群力”,又是她们的工作常态。

  管教民警郑茹婉是2019年从部队来的看守所,初来乍到,她对看守所的工作并不了解,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甚至还存在一些恐惧。大队长李惠颖就带着她,“手把手”地教她如何管理在押人员,从心理建设和业务上,让她快速适应看守所的氛围。当她遇到问题,其他人也会帮她出谋划策,帮她一起做在押人员的工作。

  “在这里,大伙儿从不会纠结于这是谁的任务,你永远可以信任这些‘姐妹’。”郑茹婉说,“我感受到一种团结、善意、温暖的正能量氛围,这也使我迅速融入了集体。”

    执勤时,女警们是不能带手机的,谁要找谁了,往往会远远地隔着走廊喊上两声,这被大伙儿戏称为“交流全靠吼”,“但吼一吼,烦恼和愁绪都没了”。

  走进监室,“以心换心”,女警们又把这些善意和温暖,传递给在押人员。

    守候花开

  危难时刻,方显本色。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三年间,女子大队全体工作人员克服个人及家庭各种困难,持续在高墙内封闭执勤,仅2022年,就有200多天封闭坚守在战“疫”一线。她们当中,没有一个“掉链子”。

  陈姿秀两轮连续40多天封闭执勤,疏导近300名女性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但答应儿子的旅行始终没有履行。

  刘津因2019年底父亲病逝未能送别,原本计划春节回湖北探亲,返乡车票都已买好。得知疫情,她立即退掉车票,投入到监所安全守护战中,至今仍未回过一次家乡。

  王六艳家中父亲长期卧病在床,她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照顾父亲,从未叫过一声苦。

  郑茹婉当时刚刚结束产假,孩子只好留在家中由丈夫和长辈照顾,一次轮值结束,儿子已经不认识她了。

  人手紧张,巡控工作压力较平时加大,女子大队辅警卢亚洁协助民警紧盯监室内视频时,常带眼药水,夜晚值班更是常备一盆凉水,困了就洗脸提神,有一次,她在冬日深夜没穿大衣在巡道走上一圈,她说冷风能让她清醒……

    封闭执勤的过程是难熬的,大伙儿经常彼此鼓励,用聊天来舒缓心情,一起做运动、做游戏,坚决不把负面情绪带到监管工作中。

  去年,年轻的辅警陈雨渟生日时正在封闭执勤,母亲过于想念,跑到门口想要见一见。向上级报批后,女子大队的“姐姐们”,在看守所里给陈雨渟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

  在众人努力下,台州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实现了“疫情零感染、安全零事故、队伍零减员”的目标。三年的疫情执勤,也让这支队伍磨合得愈发成熟,成员之间配合更见默契。因为工作突出,近年来,女子管教大队更是屡获荣誉。

    “高墙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但我相信,我们默默地守候,一定可以让这里开出向阳向暖的人性之花。”陈姿秀说。

  “扎根丛棘展芳姿,善点心灯治病枝,时送阳光输养分,惟求腐朽化神奇。”这是网友“夏天的白杨”对这支“娘子军”写下的钦佩之语,也是她们爱岗敬业的写照。

    来源 ||?望潮客户端

  编辑?||?郭蓉

上一篇:长沙现女特警拉链式人墙又美又飒 城市亮丽风景线
下一篇:“错过这个年龄,孩子再没长高”:千万别让你的无知,毁了娃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