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在路上》的故事,无法再被复制
![]()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有那么几本书或者某些电影,在初次看见它们的时候,一边被深深吸引,一边在心里直呼牛逼。那些东西像是在自己脑子里开了个口子,你不住地在心里感叹,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原来还有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那种冲击之大让你感觉自己的思路被打开,甚至人生都要被改变。
我在湖南企发为了写一篇相关文章时初次读到这本书,现在看来,这本书在文学性上确实不算优秀,而那时的我也太过少见多怪。对于一颗年轻的头脑来说,似乎总是在渴望着某些东西,将自己和身边的一切都改变,而全然不管这种改变是否正确。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杰克·凯鲁亚克。在美国文坛,杰克·凯鲁亚克是一位颇受争议又备受关注的作家,他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曾在美国海军服役,却被以精神病为由除名。
他周游世界,混迹于社会底层,厨房帮工、加油站服务员、水手、撰稿人、铁路司闸员、行李搬运工、采棉工、森林防火瞭望员、建筑工人,几乎什么职业都干过。
1951年,最后一次横跨美国的旅行结束后,凯鲁亚克回到公寓把自己关了三个星期,为了不让灵感中断,保持亢奋状态,他一边服用致幻剂,一边听着爵士乐,在一卷30米长的卷筒纸上一气呵成,打下了即兴式的自传小说《在路上》。
这部小说被誉为“摇滚青年永远的圣经”,堪称“为狂热青年制造的精神口粮”;这部小说让凯鲁亚克一夜成名,又因其离经叛道的主题,招致批评家的猛烈抨击。他被指责为神经错乱,鼓吹欺骗和犯罪,作品毫无意义、犹如垃圾等等。
但是之后,《在路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多年以后,鲍勃·迪伦在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中写道,“《在路上》是我年轻时代的《圣经》。”
事实上,它几乎成了几十年中一代代年轻人的《圣经》。
![]()
在少年时光中,风尘仆仆地穿越荒野和城市,见识辽阔的世界,去赢得陌生姑娘的爱慕……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生活更能激荡一颗年轻的心脏?在过去50多年中,无数年轻人把这样的旅行当作自己的成年礼。他们对未来一无所知,但是毅然决然地上路——就像凯鲁亚克在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你们去哪?”
“洛杉矶!”
“去那儿干吗?”
“我们也不知道,管他呢!”
《在路上》成为畅销书后,威廉·博罗斯写道,“《在路上》帮着卖掉一万亿条李维斯牛仔裤,一百万台咖啡机,并且驱使数不尽的孩子们上路。”
令人惊异的是,《在路上》出版5年之后,它的中文译本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个译本的目的,是反映“西方国家中青年(尤其是工人) 对社会颇为不满的情绪”。1973年,诗人芒克读到了1962年版、黄色封皮的“内部参考”版《在路上》,北岛、多多等人都相互传阅了这本小说。“在看完《在路上》之后,我和画家彭刚受到鼓舞真的上路了,一路从北京爬火车来到武汉,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卖了,还是民政部门把我们遣送回北京。”芒克回忆说。
这部小说的命运大概就像凯鲁亚克自己的命运一样,一切都出于一种短暂的激情,它的诞生似乎不执着于任何目的,就像他的旅行从来不需要理由。他用置身事外的态度抛出自己滚烫的文字和生命,而只是引发了数百万美金的流动并将更多年轻头脑引入某种庸俗的生活。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