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黄暴女王,回归又杀疯了!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03
手机版

  那个黄暴女人,回来了!屎尿屁女王。荤段子专家。犀利爆笑的脱口秀可爱后妈黄阿丽,携新作回归。

  但这一次,并非脱口秀。而是网飞最新疯批喜剧。刚上线,口碑评分就一路逆袭。已被不少观众锁定成年度最佳。

  剧中痛快怼天怼地,输出暴言金句。简直将 18 禁脱口秀直接搬上了荧屏。

  少儿不宜,但成人必看——《怒呛人生》Beef

  黄阿丽的爆笑事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费尽心思,套牢哈佛商学院的帅气老公。只为了早点退休,美美躺赢。毕竟,这破班儿,一天都不想再上。

  结果你猜怎么着。阔太梦碎,不仅被逼签署婚前财产协议。婚后还发现老公欠下巨额债务,连累自己不得不演出还债。谁知,意外混成了身价过亿的脱口秀顶流。这下,倒变成了她赚钱养家,老公美美躺平,不知该喜该忧。

  去年已经离婚了

  如此讽刺又爆笑的人生,也投射在了剧中。艾米,知名绿植品牌老板。事业相当成功,买豪宅开豪车。老公高大帅气,女儿聪颖可爱。

  看上去幸福美满,但戏内戏外真相却惊人一致:艾米工作量爆炸,时常累到崩溃。自己买的房子,却没享受过一天。老公还随意大额开销,加重艾米收入焦虑。

  更惨的是,性生活不和谐。靠老公,不如自己打手枪。真,手枪。

  憋屈,压力,无处发泄。咋办?发疯。某天,艾米开车出门。结果,跟人起了冲突。

  艾米暴躁非常,对方也是急脾气。于是就地上演了一场不要命的路怒追击战。二人也就此,结下了梁子。

  换做旁人,大多就此作罢,自认倒霉。但是,这位暴躁老哥丹尼的生活比艾米更崩溃。事业生活相继亮红灯,差点把丹尼逼上绝路。

  于是,一场路怒,成了二人泄愤的窗口。被生活逼疯的两个人,开始举戈相向。不断升级的双向复仇,接连上演。

  先是丹尼,在网上找到了艾米的家庭住址。装作专业人员上门维修。然后趁其不备,尿了一地。

  看这颜色丹尼可能有点上火这直接给艾米气到炸裂。赶忙回击,在网上找到丹尼的家装修理公司。怒刷一星差评,逼到店铺下架。

  与此同时,二人动用一切联络方式互相辱骂。嘴炮连轰,直戳对方痛处。再度让彼此的怒气值到达顶峰。

  接着,战火升级。你入侵我的生活,我封死你的财路。你想烧我的车,我也在你车上写满脏话。

  你弄砸我的分享会,我贴心送你进局子。

  你睡我弟弟,我就攻略你老公。

  仇越结越深,怨越积越大。最后事态彻底失控,一度走向犯罪边缘。丹尼刚买下的房子失火,以为是艾米所为。

  而丹尼的报复行径也意外暴露。不仅失手打晕了艾米老公,还意外带走了艾米女儿。看起来,俨然一出为报复上演的入室绑架。

  外力介入之后,连拽着二人也无法独善其身。从主动的复仇者沦为受害者,接连陷入危局之中。

  谁也没想到,一场小小的路怒竟会激化至此。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彻底失去转圜余地。甚至准备玉石俱焚,拉对方一起下地狱。

  将疯进行到底,让剧集爽度节节攀升。但拿到高口碑,可不单单靠爽。拉主人公一起下地狱的,不止是互相报复的愤怒,更是根深蒂固的东亚社会症结。

  事实上,早在路怒事件之前。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就已濒临决堤。先是艾米。事业上,艾米孤军奋战。家庭中,夫妻经济地位调转,老公成了娇夫。

  看似是独立女性叙事,扒开来全是泪。老公赋闲在家陪伴孩子,名义上在履行「妻子」职责。但实际上,小到女儿的午餐,大到装修,所有家务仍是艾米负责。她承担着东亚社会传统中男性的「养家」职责,又肩负着甩不掉的母职。当爹又当妈,不累才怪。

  另一边,艾米又有成为「好妻子」的道德枷锁。

  既要耐心聆听婆婆指点,贯彻绝不让艺术家老公做家务的原则。

  又要维护起丈夫的男性自尊,确立他的家庭主导地位。

  人在西方心在东亚,一样三从四德。

  然而,如此积累的社会压力却不能东亚式纾解。

  解决问题的方式,又割裂地「西化」。

  每当艾米试图与伴侣分享压力,就要面对情绪化指责。

  被建议写感恩日记,看心理医生,夫妻对坐冥想半小时。

  说白了,不解决问题,憋着。

  所以憋着憋着,人就疯了。

  正如丹尼所说。

  西方心理疗法对东方的头脑没用。

  因为丹尼,也受困于同样的东亚魂。

  他是家中长子,上有父母下有弟弟。

  异国异地,却仍追求着东亚标准人生模式。

  立业买房,娶妻生子。

  孝敬父母,照拂幼弟。

  为所有人活,除了自己。

  人到中年,上空下悬,如立荒野。

  父母指望自己,弟弟又不服东亚式的长辈管教。

  初恋女友也另寻更稳定的结婚对象。

  亚裔身份又在欧美主流社会中位置微妙。

  一切失去掌控,对于家长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东亚男性而言,已是难以接受的打击。

  何况还要努力掩盖伤痛,维持体面。

  坦诚自己的无助与脆弱并寻求帮助,难如登天。

  压力源源不断地进来,又找不到出口。丹尼只敢在教堂歌声的掩饰下表露情绪。再将一切,仓皇地推卸给神圣的感召。但痛苦终究无法消解,只能转移。变成路怒事件中,针对陌生人的愤怒。

  而若要追根溯源,便能看到东亚社会「祖传」的结构性困境。

  丹尼的父母,经常性表达悲观。

  无意识地将生活的不幸,归咎于丹尼的无能。

  无数东亚人,一生所求不过是父母的一句肯定。

  才让这种失望情绪,成为下一代最大的恐惧。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得顶天立地,不得软弱。

  而艾米的原生家庭,同样相当典型。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我为你牺牲自己」。

  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自认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债。

  因为自己的到来成了父母苦难的根源。

  所以东亚家庭的传承,便可以浓缩成俩字:

  还债。

  金钱上的债要还,于是艾米帮父亲还清房贷。

  感情上的债要还,所以要孝顺。

  有问题不必沟通,只需下令。

  做得好是孝子,做不好便会失去一切。

  也正因如此,艾米的自我怀疑根深蒂固。

  父母、爱人、子女的爱似乎都标注着条件。

  一旦本性暴露,事情搞砸,一切爱意都会消失。

  于是压抑自我,成了安全保障。

  忽视问题,吞咽下去,风平浪静。

  却未曾想,人的承受力与理智,都有极限。

  不难看出,《怒呛人生》在故事结构上以小见大,带给观众惊喜。

  起初,大家只想看主人公如何发疯。

  却没想到,随着剧集深入,揭开的竟是自己的伤疤。

  至此,作品目的才图穷匕见:

  路怒事件不过是振翅的蝴蝶,掀起的是观众反观自我的飓风。

  一边,相似的压抑、焦虑、崩溃,带来群体共情。

  另一边,观众也跟着主人公一起,尝试寻找闹剧终点与情绪出口。

  但确实,没那么简单。

  当丹尼终于凭手段让事业起色,为父母买下房子,接近了功利主义标准上的成功。

  却发现,一切全无意趣。

  他在世俗标准上逐渐变成了另一个艾米。

  而艾米,同样会发疯。

  臣服于东亚社会的运行逻辑,换来的也只是鸡肋般的自我认同。

  发疯一时爽,却并非真正的解困之道。

  反而大多是,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滑坡。

  当路怒事件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艾米被绑架危及生命,解困后却发现丈夫早已逃命。

  丹尼和弟弟身陷险境,本该互相扶持解困。

  谁料却暴露出更幽微的人性。

  这场泄愤之旅,两个主人公走到最后只剩孤寂。

  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发出自绝之心。

  好在,这是喜剧。

  就像剧集爽中带痛,故事走向绝境,也显现出刮骨疗毒后的生机。

  二人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翻车下山,竟奇迹般双双生还。

  一开始,他们互相对峙、威胁、攻击、算计,无所顾忌地暴露阴暗面。

  后来却又不得不为了活下去,互助、扶持、彼此担心。

  境况退到生存线,阶级与性别问题也随之剥落,露出人的本来面目。此时再看,这不过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可怜人而已。

  生死边缘,二人交流「病情」,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心境。

  愤怒烟消云散,敌人成了知己。

  阴沟里卸下所有的社会要求,正视自己的痛苦。

  接纳本身所有的不堪,不再审判消极情绪。

  竟然成了比发疯更直接的特效药,让人回归真正的平静。

  至此,两位主角终于露出了全片最真心的笑容。

  暗色的皮,亮色的心。

  这可能才是剧集真正的爽点。

  或许,就像艾米最终拥抱了丹尼。

  你我未尝不能与痛楚试着握手言和。

  像拥抱「敌人」那样,拥抱自己。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助理编辑:白素

上一篇:男子杀人后伪装潜逃28年终落网
下一篇: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发布美人鱼姐妹剧照 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