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心慌慌·诡异怪湖,小羊掉进去却离奇出现在另一个湖里!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9
手机版

  咱们生活的这个蓝色的星球,还有很多奥秘我们都无法探知,所以地球上就有很多奇怪的现象,至今依然沉迷。比如澳大利亚的一个湖,它的湖水的居然是粉色的。

  

  这是加拿大的一座磁山,走进它你就感觉要被吸住了,没有发动的汽车都能被它吸引。还有土耳其的棉花堡,这里的温度曾经达到过100度,那100度就直接可以做饭了。

  

  今天说一个更加神奇的现象,一位奇石爱好者叫唐拓华,话说2012年到2016年间,我国柴达木盆地曾经多次出现过流星雨。流星雨最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呢?当然是陨石了,所以唐拓华就经常到戈壁滩当中去找陨石。然而有一天,当他跟一些奇石爱好者,走到一个叫茫崖市的地方的时候。在几处形似飞碟的沙丘附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坑洞。

  

  这个坑洞确实很奇怪,不像是人为挖的,怎么形成呢?带着疑问,大家继续往前行,谁知道就在前行的过程当中,唐拓华发现了一个更大更深的坑。这个坑很奇特,不仅大有水形状浑圆,水坑的周边还环绕着一圈圈白色的颗粒物,看起来很漂亮。唐拓华虽然经常到盆地来寻找奇石,也见过很多大坑大湖。但是这种形态的坑地,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再加上脑子里一直在想陨石的事。

  

  所以唐拓华当时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个坑该不会就是陨石坑吧?原来,国外的一位科学家曾经用一个实验,还原过陨石坑的撞击形态。他在一层白色的沙子上铺了一层红色的细沙,然后用射击的方式进行陨石撞击模拟。结果发现,当小球高速撞击沙子之后,位于下层的白色沙子会被翻出地表。也就是说,当陨石坠落到地面的时候,不仅会形成浑圆的撞击坑,巨大的撞击力还会将地表以下的物质,给翻覆到表面物质之上。

  

  所以唐拓华当时就想了,这个白色的晶莹剔透的颗粒,会不会就是被陨石砸出来的地下的深层物质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唐拓华跑去向当地村民求证。然而在求证的过程当中,他听说了一件离奇的事情。牧民说西边那个湖,就是唐拓华他们发现的那个湖。牧民说就在几个月前去放牧,当他经过那个湖的时候,突然之间狂风大作。结果一只相对瘦小的羔羊,直接被吹进湖里面了。

  

  羊被吹走了,还是小羊羔,牧民肯定心疼。于是就跑过去捞,可是谁能想到,还没等他跑到湖边,羊就没了,瞬间被吸进了湖里。令人奇怪的地方就在这,这个小羊是瞬间被吸进湖里的,不是慢慢下沉的。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或者说让人浮想联翩了。按照唐拓华的推测,这个湖十有八九是个陨石坑,陨石坑一般要吸附,那也只会吸附铁器。怎么会西服小羊呢?难道说,这个湖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说它本身有什么特别的魔力吗?比如说俄罗斯索博尔霍湖,这个湖虽然不大也不深,但是很恐怖,一旦有什么东西掉进去,那绝对的有去无回。

  

  想到这,唐拓华不免有一丝害怕,赶紧往回撤。但是架不出心中的好奇心,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回去之后唐拓华找到记者,说我们一块去吧,一起解开这个谜。跟着唐拓华考察团很快就走到了之前出现沙丘的地方,眼见这些沙丘的形状很有意思。好奇的队员们忍不住下车,要一睹沙丘真容。如此奇特的沙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位随行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张西营,凭着自己多年对柴达木盆地的研究经验,一眼就看出了奥秘的关键所在。原来是西北风所为,可是西北风塑造的沙丘,为什么是新月形,而不是别的什么形状呢?张西营说了,这一带的沙丘在长时间的狂风侵袭之下,会向下风方向移动。但是因为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所以高的那部分移动慢,并且保持在中间。左右两侧则移动快,而且不断地扩展,于是就出现了新月形了。

  

  然而谁知道,队员们刚准备动身,就遇到了麻烦。风沙来了,而且一吹就是半小时。等风停了的时候,戈壁深处的微地貌早就变了样了。唐拓华说他有点找不着北了,找不到那个地方了,这该如何是好?幸好有专家在,张西营决定找有水的地方,因为在柴达木盆地如此干燥的地方,想要湖中积有大量的水。除了降水必须有河流,或者其它的水源补给才行,所以找水是最快捷的。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对的,按照专家的建议,大伙向西行进了大概1000米之后,果然在戈壁滩上发现了一个湖泊。

  

  除了这个湖,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小湖,因为湖口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蔚蓝的深井一样。不过我们想要找的那个目标湖并不在此,怎么才能找到它呢?考察队拿出了航拍器,不多时当一个面积巨大而平静的圆形湖泊,出现在航拍画面当中的时候,唐拓华不由得惊呼就是它。如此平静的湖泊,到底是不是陨石坑?湖中的吸力是真是假?又是否真的那么恐怖呢?

  

  说时迟那时快,航拍器掉进去了。半信半疑的队员们决定做一个测试,就是往湖里扔一个铁桶,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大大出乎了预料,桶都不往下沉,是否是重力不够?咱们得试试才知道。于是大家伙又把桶给拉起来,往里头放了几块石头,然后再扔,结果还是下不去。难道还是重力不够吗?那就在往里头灌水。灌水之后,铁桶才慢慢沉了下去。

  

  铁桶下沉都这么难,说好的神秘吸力在哪?测试到这,队员们也是一头的问号,头发都卷了全是问号。但是就在队员们起疑心的时候,诡异的现象出现了。话说铁桶下沉之后,再也没有漂起来。专家推测应该是沉到湖底了,得把它捞起来。然而这么一捞,不对劲。奇怪,先是沉不下去,这会又是拉不上来,不仅拉不上来,队员们在往上拽的过程当中,明显感觉到铁桶那头跟拔河似的,还在往水下面扯。这个这怎么回事?关键是接着怎么办呢?

  就在队员们在休息的空档,湖面上又出现了新情况。湖中突然冒出一个坑,而且持续不断地冒气泡,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铁桶要出来了吗?来不及多想,队员们抓起绳子就往外拽。拽了好一阵,终于是把铁桶给拉了上来。不过重新上岸的桶变了样,整个桶都变形了。测试进行到这一步,队员们终于确定了,这个湖里面的确有一股神秘的吸力存在,而且还挺大。那股强大的吸力究竟来自哪里?水桶拉上来的时候为什么会变形?既然湖水有如此大的吸力,铁桶往下沉的时候,怎么又那么难呢?这都是问题。起初张西营怀疑可能是磁场出现异常引发的,为什么呢?因为磁场的这个值,磁场有个值叫磁场值,它异常的一个区域,很多东西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著名的“魔鬼大三角”百慕大,有科学家说那就属于磁场非常异常的一个区域。很多船只在此遇难之前,都出现过罗盘失灵的情况,甚至有一次一架飞机飞过百慕大三角上空的时候,餐具及钥匙都变了形了。

  

  所以这张西营就想了,铁桶变形以及那股神秘的吸力,会不会跟磁场有关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记者请来了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察院的研究人员,测量当地的磁场值。结果怎样呢?测了几个点,测的总场值都是54400几。就是最大差值就是十几纳特,就是说磁场相当一个平稳场,平稳场就是说没有异常。没有磁异常,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就在专家冥思苦想之际,记者又听说了两件怪事。第一件是前面那个牧民讲的,他说他家那只被湖水卷进去的小羊,后来找着了。可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小羊被找到的时候,尸体竟然漂在另一个湖里。另外一件怪事就是两位摄影爱好者,从翔和姜鸿他们说有一次他们来到柴大木盆地拍湖。结果无意之间拍到这样一组画面,画面当中有几个浑圆的小水坑,每个小水坑的中央竟然莫名其妙地堆着泥土。而且这些中央有泥土的水坑,离目标湖泊不远,大约也就是百来米的样子。

  

  这互不相干的两件怪事,能说明什么?记者刚听到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够带来什么线索。但是当他把这个事情告诉张西营之后,张西营两眼放光,因为他从中感觉到了奥秘之所在。张西营认为,在这些湖与湖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隐秘的通道。而那股强大的吸力,或许就跟通道有关。听起来一下子不好理解,专家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想起了一个神奇的山洞,就是在广西的乐业县,人称“冒气洞”。

  这个冒气洞有何神奇之处呢?它跟说的这个湖是一样的,也有往里吸东西的本领。有人在洞口点燃了烟雾,结果怎么样呢?这些烟雾全部被吸进去了。这个山洞可不止有吸力,它还有往外吹的本领。冬季有人故意往洞里扔里把树叶,树叶居然被洞口吹出来了,所以人们形象地称这个洞是会“呼吸”。这个山洞为什么会“呼吸”呢?有专家对山洞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之后,发现秘密就藏在“通道”二字上。

  

  原来就在冒气洞附近,几乎同一水平位置有一个被称为白洞的天坑。它居然跟这个山洞冒气洞是相连的,连通他们的纽带是什么呢?是山体底部的这个溶洞。经过测量,这个溶洞内部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的恒温。到了冬季,洞内的温度因为高于洞外,冷空气便不断地从开口更大的白洞天坑涌进山体内的溶洞,然后从冒气洞吹出来。到了夏季,溶洞里的冷空气又源源不断地从白洞天坑里涌出,在溶洞里形成了一个“抽气”的现象,冒气洞就变成了一个吸气口。

  有了这个案例,专家当时就想了,这个柴达木盆地的湖与周围的小坑,是否存在着类似的联通机制呢?湖里那股强大的吸力,是否也跟压力变化有关系呢?对此,张西营对水下的这些“鼓包”进行了拍摄。有气泡从“鼓包”里涌出,这让张西营更加兴奋了,因为有气泡就说明在小水坑的底部,有新的水源和空气在不断地注入。

  

  水源和空气又从哪来呢?可能就是某个神秘的通道。于是记者请来了潜水员,希望潜水员下水找一找。找的结果怎么样呢?潜水员刚一下水,大伙了。加了2千克的配重之后,什么情况呢?很奇怪,还是下不去。怎么办?只能继续加配重。他们加啊加,加到19千克。什么意思?40斤将近,这已经是当时潜水配重的极限了。还是下不去,看来潜水员的配重在浮力面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潜入水中?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湖里面到底什么情况?可是下不去的话,谜团就无法解开。到底该怎么办呢?潜水员这时候说了,他们愿意再冒险一次,但是你们最好测试一下湖水的密度。那么怎么测呢?采点水样进行蒸发实验就行。200毫升的咸水,等它蒸发一小时,会发生什么呢?烧杯当中竟然吸出了大量白色结晶。根据这个析出量蒸发量,张西营估算了一下,此地的湖泊年蒸发量可以达到每年3000多毫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个数值意味着此地湖水的含盐量超高,主要是因为柴达木盆地的降水量太少了,少到一般只有几十毫米。蒸发量跟降水量如此之悬殊,湖水的含盐量当然就高了。说到蒸发量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不得不提了,就是既然蒸发量如此之大,为什么那个具有吸力的湖不仅水量大,而且还看不见有下降的迹象呢?对此张西营是这么回答的,很多的降水都降落在我们周围的昆仑山这个地方,通过山里的这种水的话,反过来又补给到我们盆地里。所以我们看到虽然这降水比较少,但是它补给的水非常多。

  原来如此,可是记者当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这个湖如果有别的补给源,为什么他们在这一路考察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不曾见到,也不曾听人说起呢?附近有什么河流,有什么地表径流。这个问题很尖锐,也正是这个尖锐的问题,把解开谜题的突破口再次引向水下了。因为如果昆仑山的山水没有或者不是通过地表径流补给给湖泊的话,那么补给湖水的水源很可能是地下水,所以必须对湖的水下结构有所了解,才能够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难题来了,潜水员这回该怎么下水呢?经过一晚上的反复讨论,队员们对此次科考方案作出了调整。根据湖水的密度,潜水员脱下了具有保暖效果的干衣,并在气瓶上增大配重。都说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这一次经过潜水员的再次努力,终于是成功下潜了。潜水员带回来的水样又能够提供什么线索呢?水样的检测结果让专家是大吃一惊。

  结果检测显示,这个湖水它的深层水的密度,竟然比表层的密度要低。换句话来说,这个湖的水是分层的,而且很奇怪的是,水分层就分层了,密度低的还在下边。这怎么理解?水分层世界上有一个很出名的海叫黑海,它的水也是分层的,那它是怎么分的呢?我们都知道黑海曾经发生过很多沉船事件。有科学家为了找到船只遇难的原因,对黑海进行了考察。然而当科学家深入到海底的时候发现难以置信,科学家发现沉入黑海多年的那些船,大部分居然保存完好。

  

  掉进海底的东西一般不都会腐烂吗?怎么这些沉船会一反常态保存完好呢?经过一番研究,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黑海的海水居然有两个明显的分层,上层为浓度较低的海水,深层为浓度较大的古老海水,深层的海水因为长期与空气隔绝,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沉船就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当然,柴达木盆地的这个湖跟黑海不一样。它不是因为水体环境造成的分层,专家推测应该跟那个神秘通道导致的。藏在湖底的神秘通道,究竟是什么呢?一番考察之后,张西营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湖中的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盐溶洞,此话怎讲?张西营说柴达木盆地有着丰富的盐层。受地质运动的影响,盆地内部会出现许多断裂,这就导致盐湖底部某些隔水层的隔水性变差,甚至出现裂隙。

  因而湖底的承压淡水或者低压矿化度卤水,就会穿越薄弱的底板往上升,在上升的过程当中溶穿盐层,进而形成了盐溶洞。另外盐溶洞还有明洞和暗洞之分,明洞直接露出地表,而暗洞的则在洞口顶部被含有盐的泥沙层覆盖。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具有吸力的这个湖,通道应该很可能就是暗洞。

  

  张西营说了有了暗洞之后,地下的承压水会通过暗洞不断地往湖中注入淡水。随着淡水的不断增加,湖水就开始出现分层,而且下层的湖水密度始终小于上层湖水的密度。这样一来,上层湖水的浮力始终大于下层,所以当一个东西落入湖中的时候,在上层的时候始终沉不下去,但是到了淡水层就容易下沉了。换句话来说,所谓神秘的吸力其实是种假象。

  最后一个疑问,潜水员加大配重都无法穿越的卤水层。牧民掉入湖中的羊,为什么能够穿越卤水层,并且到达另一处湖泊呢?专家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原来每年三四月份为涨水期,那个大湖与周边的小湖深坑都会连为一体。风沙天小羊掉入湖中,由于浮力大,小羊的尸体无法下沉,并且在风向和水源的影响之下,飘到了大湖别的地方。但是几天之后,水位下降了,原来的大湖就形成了几个独立的小湖。由此就造成了小羊穿过通道,穿到另外一个湖泊的假象。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在“观天测地”中感知航天魅力
下一篇:制片人谈《三体2》选角:优先考虑原班人马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