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狗弟弟吴磊谁不吃啊! 我也好想谈恋爱!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5
手机版

  最近闺蜜看完《爱情而已》陷入了对吴磊的疯狂迷恋之中——

  “不会有人不喜欢姐狗吧!”

  “而且这个狗是吴磊诶!”

  “救命!!!谁不想拥有一个吴磊这样的奶狗!这个春天我也要谈恋爱!!”

  其实我知道,我闺蜜不是因为看了爱情而已才想谈恋爱。

  每年春天,她都会有这样的《入春宣誓》。

  以至于每当我闺蜜哀嚎着最近又陷入了某个甜宠剧也想谈恋爱时,

  我就知道,春天来了。

  其实不光是她,每当天气越来越暖和,我出门看着融融春日,迎面吹着风,也会觉得阳光真好春天真好。

  好想我的朋友,好想和喜欢的人见面。

  为什么春天来了,我们会突然想谈恋爱?

  01

  “又到了____的季节”

  各大学术论文从生理层面已经分析得足够到位:

  “春季到来,日照时间变长,下丘脑中的SCN核团驱动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如褪黑素,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变化(Dardente, Hugues, David G. Hazlerigg & Francis JP Ebling, 2014),从而影响人的睡眠(睡眠增加)、精力(精力更充沛)和身体感受(更有活力)。这提醒身体,春季是适合吃好,并且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尽早找到伴侣的时机(Murphy, Michelle & Francis JP Ebling, 2011)。

  春季的色彩、气味、声音的丰富,会频繁地给人以新奇的体验,从而刺激人脑分泌多巴胺。(Legault, Mark & Roy A. Wise, 2001)(Lisman, John E. & Nonna A. Otmakhova, 2001) 人脑神经系统分泌的大量多巴胺会给人一种“上瘾”的快感,上瘾后对多巴胺有了更多的需求,而一场恋爱是能够提供多巴胺的强大来源。这促使人们萌生寻找爱情的冲动。”

  简而言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人的身体机能与体内激素水平也有了相应调整,纷纷发出信号:“好!想!谈!恋!爱!”

  02

  青春期的正常现象

  

  图丨爱情而已

  青春期想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性发育迅速:体内性激素大量分泌,促使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随着生理变化而来的,是青少年从未体验过的性心理变化,会对“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

  控制不住地对某个异性心动:“他好帅”“她好漂亮”;

  偷偷比较班里女生谁的身材更好,班里男生谁有了腹肌;

  好奇为什么自己会不受控制地出现一些生理反应;

  所以青少年对“性”着迷,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

  青少年有了想要谈恋爱的念头,也是随之而来的正常生理、心理表现。

  03

  “别人的恋爱好甜!我也想拥有”

  

  图丨请回答1988

  从众(conformity)是一种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现象,指个体成为某个群体的成员时,其想法或行为模式会经常追随群体的其他成员。

  通俗说来就是跟风——大家干什么我干什么。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由于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充足、没有建立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容易被外界声音影响,通常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比成人更容易从众。

  如果身边的不少朋友都谈了恋爱,自己又恰好常常是被喂狗粮的对象。

  耳濡目染,自己也就容易产生跟风的行为:恋爱那么甜,我也要谈一个试试。

  追随他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并非每次“从众”都不好,群体中还是存在着榜样人物的。

  然而,在恋爱情境下从众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在中学阶段,我们的确有很多机会接触同龄人。虽然爱情学业双收这件事看起来很令人羡慕,但爱情并非我们证明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

  如果你在“随大流”谈恋爱,那么这件本来美好的事就变质了。为了虚荣心或违背意愿来开展一段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不是两颗真心相吸的话,终究会给一方或多方带来伤害。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被真诚对待,不希望自己珍重的感情是没有经过谨慎思考就进行选择的结果。

  与那些安然享受孤独的人相比,那些追随他人而强行把自己放在一段关系里的人,是对爱情更大的不尊重。

  04

  “文艺作品里的CP太好嗑了”

  

  图丨长月烬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是他的良心,他是她的铠甲。她保护所有人,他只想保护她。”

  “人人都想拥有张万森,但人人都不是林北星。”

  文艺作品中,男主女主往往颜值更高,感情经历往往更浓烈,甜甜的互动桥段也往往更加糖分超标。如果最近看的影视剧中,小情侣互为铠甲相互救赎的剧情让自己无比动容,也容易产生代入感,共情其中,产生“恋爱好甜,好想谈恋爱”的念头。

  然而文艺作品终究高于生活。总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标于文学、影视作品中那些山盟海誓的恋爱关系,是不现实的。

  05

  不想努力,又想被爱

  

  图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被人认可和欣赏,是人的一种刚需。

  心理学家罗伯特·纳伯格在《缺爱:如何获取安全感,得到肯定和认同》一书中写道,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

  存在感的获得,依赖一段有尊严的关系,一段双方都能自主选择的关系。

  罗伯特·纳伯格提出的方法,是去爱具体的人,去依赖真实的关系。

  那些真实的关系中透露出的,「被需要」「被爱」的小证据,能给一个人更加踏实的存在感,更加发自内心的愉悦。

  只是,如果纯粹地「不想努力,又想被爱」,将自己「被需要」「被爱」的感受完全寄希望于某一段恋情、某一个人的救赎上,并不是一种理想状态。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但其实爱的前提是完整且独立的人格。

  如果自己还不具备爱自己与爱人的能力,也还没有勇气在恋爱中逐渐了解与学会这项能力,自己所寻求的爱,只是期望被对方拯救、填补,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远远大过给予,一个人会难以获得独立爱人的能力。

  为什么我劝你先爱自己

  春天来了,好像不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就对不起这温柔春日。

  中学生谈恋爱是否影响学习这个话题先搁置一旁,今天,我们想聊聊另一个观点。

  在你爱别人之前,在你想要被人爱之前,希望你先学会爱自己与爱人的能力。

  恋爱意味着被爱,意味着相见,意味着契合,意味着相互救赎。

  这些属于恋爱的美好,总会让人们在没有得到爱情之前心向往之。

  但同样不要忘了,恋爱同样意味着争吵,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分歧,甚至意味着也许有一天相看两相厌。

  所以与其渴望被爱,不如先培养自己“给予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以及“拒绝爱的能力”,让自己未来能以更好的姿态进入一段关系。

  点击回看:如何更好地爱一个人?

  我在什么时候会特别想要谈恋爱呢?

  不是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肚子疼到冒汗的时候,

  不是我一个人走着黑漆漆的夜路没有人陪伴的时候,

  不是我的朋友纷纷脱单告诉我周末没空一起玩的时候。

  而是今天天气晴好,

  我看着窗外蓝天白云,阳光透过枝头洒下来,就那么暖洋洋地照着人间,

  我会难过天气这么好,

  我们却没有见面。

  希望所有爱人的人都能够被爱。

  希望每一段恋爱的开始,都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

  

  

  图丨奇葩说

  参考资料:

  [1] Dardente, Hugues, David G. Hazlerigg, and Francis JP Ebling."Thyroid hormone and seasonal rhythmicity."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5 (2014).

  [2] Murphy, Michelle, and Francis JP Ebling. "The role of hypothalamic tri-iodothyronine availability in seasonal regulation of energy balance and body weight." Journal of thyroid research 2011 (2011).

  [3] Legault, Mark, and Roy A. Wise. "Novelty‐evoked elevations of nucleus accumbens dopamine: dependence on impulse flow from the ventral subiculum and glutamatergic neurotransmission in t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3.4 (2001): 819-828.

  [4] Lisman, John E., and Nonna A. Otmakhova. "Storage, recall, and novelty detection of sequences by the hippocampus: elaborating on the SOCRATIC model to account for normal and aberrant effects of dopamine." Hippocampus11.5 (2001): 551-568.

上一篇:原创俊昊润娥甜蜜约会直击!一家三口路透照曝光,俊昊本体都跑出来了
下一篇:关于佛珠手串,这可能是最全面的入门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