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倒闭、市值下跌,自动驾驶公司还有未来吗?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1982 年,科幻美剧《霹雳游侠》上映,主角驾驶着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跑车—— "KITT",在城市中打击罪犯,行侠仗义。

  在这部剧中,KITT 拥有未来感十足的外观、充满科幻元素的驾驶室,还可以和主角对话,尤其是 KITT 的自动驾驶功能,更是让无数车主心生期待。

  (《霹雳游侠》剧照)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 智能化 " 中,自动驾驶也被视为最难攻克的问题之一,甚至有许多人将自动驾驶视为汽车驾驶进化的终点,引得无数企业和资本扎堆入局,上市消息频传。

  然而,高阶段的完全自动驾驶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曙光,市值下跌、裁员、退市,甚至倒闭,已经成了高阶自动驾驶公司的常态。曾经狂欢似的入局,如今看起来更像是盲目地 " 入坑 "。

  在比亚迪 2022 年财报交流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对高阶自动驾驶进行了炮轰," 虚头巴脑 "" 扯淡 "" 被资本裹挟 "" 皇帝的新衣 " 等词汇频出。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高阶自动驾驶到底有没有未来?

  阅读本文你会了解:

  1. 自动驾驶的崛起之路

  2. 高阶自动驾驶为何跌入谷底?

  3. 高阶自动驾驶还有未来吗?

  自动驾驶的崛起之路

  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汽车之父是德国人卡尔 · 本茨,在 1886 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以燃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此后,世界汽车工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而自动驾驶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 1487 年。也就是说,在那个连汽车都没有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自动驾驶的概念。而发展至今,自动驾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看第一个阶段:

  1487 年,达芬奇设计了一款弹簧装置,并将其装配在木车上,让车辆根据预设的轨迹行驶,并且具有转向和刹车的能力,这便是世界上第一辆实现自动驾驶的车;

  发展到 1925 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亮相,这辆车的驾驶位上并没有人,完全由坐在另一辆车上的工程师弗朗西斯 .P. 霍迪尼,通过无线电波操纵。

  (American Wonder)

  资料显示,这辆车在纽约从百老汇一直开到第五大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也被命名为 American Wonder(美国奇迹)。这就是自动驾驶的第一个阶段,与我们想象中的自动驾驶汽车也相差甚远。

  而真正提出与现代自动驾驶相近的概念,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也就是自动驾驶的第二阶段。

  在 1936 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通用汽车展示了名为 "Futurama" 的作品,对未来世界的自动驾驶进行了畅想;

  到了 1956 年,通用汽车展出了 Fierbier II 概念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配备安全及自动导航系统的概念车。

  (Fierbier II 概念车)

  到了 1969 年,麦卡锡发表了一篇名为《电脑控制汽车》的文章,提出依靠视觉感知环境的无人驾驶汽车,并提出无人驾驶汽车更加安全的概念。

  而就在麦卡锡发表文章的 4 年前,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集成电路领域的摩尔定律,为后期自动驾驶的火热埋下了伏笔。

  到了 21 世纪,受摩尔定律的影响,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等领域迅速崛起,自动驾驶正式成为汽车行业追捧的热潮,奥迪、宝马、日产、长安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车企纷纷入局,一大波自动驾驶公司也在此时诞生。

  而 2016 年,也被行业内称为自动驾驶元年。此后,自动驾驶迎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真正的落地期,图森、文远知行、禾赛科技等多家企业也借着自动驾驶赛道的 " 东风 " 陆续上市,自动驾驶行业堪称盛况空前。

  但这一盛况却并未持续下去。

  从 " 山峰 " 跌落 " 谷底 "

  在商业领域想要成功,起码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市场前景与资本入局。自动驾驶有前景吗?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汽车驾驶领域的进化已经成为必然。而在资本方面,顶级创投、产业资本、外资资本等纷纷布局自动驾驶赛道,有投资机构表示:" 在自动驾驶赛道中,资本市场已经开启了狂欢模式。"

  既然如此,那为何自动驾驶公司会迎来寒冬,从 " 山峰 " 跌落 " 谷底 "?

  根本原因还是商用普及的困难。要知道,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分为 L0 — L5 共 6 个等级,而想要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则需要达到 L4 级别。这意味着,在 L4 级别以下,司机依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时刻保持警惕。

  而目前行业内普遍搭载的都是 L2+ 级别的自动驾驶,距离 L4 级别尚有不小的距离,距离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 L5 级别,更是天悬地隔。

  另一方面,由于路况、车况复杂,自动驾驶难免会出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而自动驾驶的事故责任该划分给车企还是车主,在行业内也没有定论。

  对此,有网友认为:" 如果高阶自动驾驶的事故需要车主承担,那么还不如不用。选择继续使用现在的 L2+ 级别,将更多操控权放在自己手上。"

  多种因素之下,高阶自动驾驶迟迟无法进行商业化落地。逐利的资本也不愿继续为其输血,最终导致高阶自动驾驶盛况不再,行业内寒气弥漫。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其员工表示在 2023 年初经历了大裁员;

  大众和福特旗下的 Argo AI 也在经历商业化困难的状况后,宣布关停;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Embark Trucks 也因七年未能开展实质性业务关停,成为第一家倒闭的自动驾驶上市公司。

  而在 L2+ 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驾驶,由于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所以反而活得相对滋润。那么 L2+ 会是自动驾驶的终点吗?高阶自动驾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

  事实上,关于 " 高阶自动驾驶未来是否应该存在 " 的争论,在行业内早已屡见不鲜。

  而争论的核心便是应该由人控制车辆,还是由系统控制车辆?如果人控制车辆更适合,那 L4 级别以下的智能驾驶才是发展的终点。对于这个争论,2004 年的一部电影给了我们思考。

  2004 年,《机械公敌》上映,便引发了一波关于高阶自动驾驶未来的讨论。

  (《机械公敌》剧照)

  该电影设定在未来世界,汽车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 L5 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在出行时,人们不需要进行任何多余的操作,可以在车辆行驶时看报,甚至睡觉。

  但主角却依然坚持自己开车,放弃了自动驾驶功能,原因就是多年前一场自动驾驶引发的车祸导致主角失去了一条手臂。

  因此,在影片上映后,便有车主认为完全自动驾驶并不靠谱,依然存在事故风险。但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认为即使没有自动驾驶,出行事故也依然存在,而人在驾驶时难免会疲惫、出错,自动驾驶系统却可以完美避免此点,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率。

  从这一角度来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笔者认为,关于自动驾驶未来是否可行毕竟言之过早,因为目前的发展情况,距离 L5 级别仍有很多技术壁垒需要攻破。

  但研究自动驾驶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在 L5 级别以下的许多功能,如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自动车道保持、主动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限速识别、自动变道,倒车预警、后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开门预警等等智能驾驶功能,确实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而王传福虽然在比亚迪 2022 年财报交流会上对当前阶段的自动驾驶进行了炮轰,但同时也对智能驾驶的普及给予了肯定。而这些智能驾驶功能,都是自动驾驶的一部分,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并不是没有未来,而是它目前只成功了一点点。

上一篇:电视剧《画江湖之不良人》精彩打戏
下一篇:跟着“精特亮”去旅游:旭日东升线 十里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