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开启一趟精彩的时空之旅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在这本书中,开启一趟精彩的时空之旅

  在汉语中,当人们处于困境,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一般会脱口而出:老天爷啊,我的天爷爷,天啊,等等类似词汇。这种表达就像文化基因一样,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空的崇拜与敬畏。

  战国时期的屈原有一首著名的长诗《天问》,就是“问天”的意思,屈原对天地万物等诸多方面发出疑问,体现了古人探求宇宙的强烈愿望。

  那么宇宙是什么?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呢?

  《淮南子·齐俗训》中把宇宙定义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从时间维度来说是无穷无尽的,从空间维度说是无边无际的。然而,这还远不能说明宇宙的演进历程。

  不过,在《大爆炸:宇宙通史》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是一本讲述宇宙故事的科普读物,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宇宙的演化过程,从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到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再到宇宙的未来……都娓娓道来。

  

  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摩尔、布莱恩·梅和克里斯·林托特,每个人都有着闪耀如星辰的标签,他们是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

  其中帕特里克·摩尔和克里斯·林托特合作的《仰望星空》,更是一档深受欢迎的天文学节目,激发了无数的人对天文学的兴趣。

  1.给宇宙断代的理论依据:大爆炸

  “大爆炸”(The Big Bang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从最初起源来讲,宇宙是就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2.当下:生命本身是一种奇迹,且行且珍惜

  书中有一个章节探讨了生命的出现,介绍了在银河系中大概有1000亿颗恒星,大约有400亿个“太阳系”,人类文明存在的概率几乎只有万亿分之一。

  在书中,作者幽默地表述:“我们人类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生物,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它在围绕平凡的恒星旋转。”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竟能够凝视不可知的宇宙深处,并且还能向太空发射卫星,这可谓是真正的“仰望星空”。

  书中在讲述地球的演进、生命的形成时,发出了一个探问: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在读到这一部分时,我不自觉地竟产生一种“我好幸运”的感觉,人类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也由此不禁感到,日常的“躺平”“摆烂”等状态,真的是一种对生命莫大的浪费啊……

  3.未来:恒星也没有永恒

  电影《流浪地球》热映,把一个看似遥远的终极生存问题推到大众眼前:地球真的会被太阳“吃掉”吗?人类会像恐龙一样灭绝吗?是否能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真的能够实现星际移民吗?电影中给出了一个具有东方色彩的解决方案——带着我们的地球家园逃离太阳系。

  图片

  恒星时代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暗能量时代。暗能量与暗物质不同,暗物质是产生万有引力的,暗能量则相反,产生的是排斥性的力量。

  目前,天文学家对于暗能量是什么尚不完全清楚,只是知道它是存在的,而且它的存在只和空间有关。空间越大,暗能量就越大,产生的排斥力也就越大。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之所以叫做暗能量时代,就是当下宇宙的命运已经被暗能量支配了。

  4.用心编撰,单单图片就值得反复欣赏

  如果说有一门课程让我避之不及,甚至生无可恋,那一定是物理。

  所以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怀着忐忑与畏惧的心理,毕竟天文学那么高深莫测,又有那么多的物理公式与概念。不过,翻开以后,单单是精美的图片就让我激动不已,我一般会先用心欣赏各种图片,然后再去阅读文字,忍不住又再回到图片上来。

  比如“时间的开端”讲述了大爆炸发生在各处,因此没有中心点。就用到了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一幅版画《立体空间分割》来作为图示。

  原来宇宙中的抽象概念与现实中的艺术作品是如此的契合。

  全书图文并茂,在阅读的过程中,由远及近,从视觉的冲击开始带来感性认识,再到理性分析,充分调动了读者的主动思考,体验到了一次在书中开启的“时空之旅”。

  《大爆炸:宇宙通史》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读物,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宇宙的历史和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阅读这样的书,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试想一下,当你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感到烦恼时,翻开书,进入到浩瀚星空,沉浸其中畅想宇宙的故事,就能暂时把烦恼甩一边……这何尝不是一种治愈。

上一篇:海报时评 丨淄博对年轻人的爱,不是一天两天了
下一篇:漫评丨窃听风云之“监听帝国”再秀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