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要垄断电网?如果模仿美国模式,我国的用电会变成什么样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提到国家电网,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这个响亮的名号感到震撼!简简单单的“国家电网”四个字背后代表着的是待遇好、福利好,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掌握着普通百姓生活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命脉——电源。

  2021年,国家电网以3866.18亿美元的营收入选当年《福布斯》杂志世界五百强,划重点,全球第二名。

  

  国家电网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高额的营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国家垄断性企业,是中国电网的掌控者。

  国家为何要垄断电网呢?如果模仿美国模式,让电源由私人企业掌握,我国的用电又会变成什么样?

  国家电网共分为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六个分部,负责着全国除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之外其他26个省的电力运行。(其中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由蒙东电网和蒙西电网供电)

  

  而以上提到的五个地方电力则由南方电网负责供应。当然,无论是南方电网也好,还是蒙东、蒙西电网也罢,都是属于国有独资的电网企业。

  换而言之,哪怕是负责各个地区的电网公司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是属于国家授权投资和国家控股的电网公司。所有的电,都依然掌握在国家手中,归国有,属国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人都产生了疑惑:众所周知,垄断企业并不是一个带有好名声的词语,因为垄断背后大多意味着没有竞争的一家独大,意味着缺乏公平与创新激励,所以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击垄断性寡头企业。

  可为什么,我们又会放手让国家的电网公司们成为这样一个“独大”的国家级垄断性企业呢?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的供电单位经历过不下于八次的更名及变动,直到1998年才作为独立的国务院出资企业运营。

  这近50多年以来的变动浮沉,无不证明着国家一直在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从最初的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到企业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的存在正是为了实行政企分离,工业管理体制能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顺利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切的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在保留完整的电力工业基础上,让电力企业的重组与兼并更科学,也更能满足利益诉求和经济发展。

  所以,与其说是这是垄断企业,不如说这是在我国国情之上,从国家层面对电力资源进行调控和市场化的探索。

  

  【2】“垄断”一定是贬义词吗?

  正是因为不是谋求着资本利益存在的企业,所以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是垄断,但又不是常人认知中的垄断。后者所说的垄断,多是指寡头垄断,即少数几个卖方主导市场的一种状态。或许此时会有人发问:这不是很符合实际吗?

  但寡头垄断有一个最大最重要的特点是,逐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想通过生产少量的产品获得高于成本的价格。

  显然,中国的国有电力企业并不属于这一类,反而更符合另一种垄断的定义——“自然垄断”。

  

  在自然垄断行业里,利润不是第一位的,多一户电表或者少一户电表,多一千瓦时或者少一千瓦时都不会对企业的营收产生太大的影响。

  电力企业的主要成本或许来自于发电的原材料如煤炭资源,发电设备以及电线电网的搭建,如果这些都能由国家统一安排、调控的话,就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国家电网这种级别的垄断企业而言,还有一个叫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组织在行使着监管职能。一方面,这样的保障能够使得供应民生的电力企业更有效率更完善地履行职责,又能权有所管。

  

  【3】造福于民,集中能力才能办大事儿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电网都是厂网不分、输配不分,大多还都是私有性质的企业承包的。说到它们,就会有人发出质疑声,既然美国可以,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因为涉及到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交通运输等民生行业时,自由竞争的市场可远远没有国有垄断性的企业更能来得有力和集中。比如,如果不是国有垄断,而是私人企业,谁能冒着入不敷出甚至倒贴钱的风险将电线杆架设到仅有几户人家的边远山村呢?

  

  2015年,中国完成了14亿人民完全通电的电力奇迹。这个奇迹有多伟大呢?大概就是远到最北端的荒芜旷野漠河,高到冰雪覆盖的世界屋脊中的屋脊西藏阿里,中国都能给它把电网牵上,完成最基本的电力保障。

  

  2022年,位于新疆温泉县与哈萨克斯坦仅仅隔着一个山头的米里其格村通上了大网电,国家网电耗资189.42万元人民币修建了输电线路,仅仅是为了这个只有7户牧民的村落。

  值得吗?当然值得!

  因为这7户牧民不仅每户家中都养着200多头羊,50头左右的牛,而且他们大多都是护边员,生活在祖国最边远的地方,巡守着中国的边林。没有电就没有办法碎草作饲料,用不上电视冰箱等电器,脱贫致富又有什么意义?

  

  这样“送电到乡”的计划能指望私营的企业吗?

  哪一个企业能顶着这样的经济压力把电力稳定安全送到可能只有一个人的深山老林?

  又有哪一个企业能在全球各国电价增幅普遍在60%左右、峰值300%以上的情况下,依然坚定降价,让每个偏远地方的普通老百姓也能放心用电、安心用电的?

  

  要知道,在建设阿里电网铁塔时,有些路段的情况艰苦到了要靠着人挑马驮才能把设备、材料和机器带进山里,就算是这样,电网施工人员也是靠着硬走和背着氧气瓶吸氧活生生地把铁塔给立了起来。

  

  如若不是所谓的“垄断”国有电力企业,私营公司能做到这样的为民服务吗?中国的国有垄断性电力企业是在“保护伞”下摆烂摆出来的成绩吗?必然不是。说实话,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并不意味着进步的停歇。

  我国的电力节能减排技术与发电技术一直在优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生物电能……多种电力来源结构并行,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效率、资源利用水平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等等。

  中国在2018年创下了世界第一高的电压等级,1100千伏;甚至国家电网还有着我国最多的发明专利授权,足足有3622项之多。

  

  而且在社会责任的担当方面,也正是因为是国家的队伍,所以他们才能做到勇闯一线,奋力抢修。

  2008年,发生了举国悲痛的汶川地震、同年冬天南方多地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2022年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自始至终,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们都在每一个断电的最前线,抢修电力。

  同心相较,如果电网遭遇自然灾害,比如暴雪、台风,私人企业能做到最短时间内不惜代价的去抢修?能舍得不计后果投入人力物力吗?

  

  既然总是要拿一些电力私有的其他国家来做对比,那我们就好好对比一下。

  2022年,美国西部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极端到有将近600多人因此而死。就在这最需要风扇、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时候,美国的电网彻底摆烂,有的地方直接停电,而有的地方则是开始限电使用。

  

  无独有偶,还是美国,2021年的冬天,美国能源第一大州——得克萨斯州实施限电政策,400多万个家庭被迫遭遇停电,没有照明也无法取暖。

  而美国这样的停电事件可不止发生了一次两次而已,2003年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东部大停电、2019年纽约曼哈顿大停电、2020年加州停电,再到2021年年初停电、2022年高温停电……美国是真的把“生活美利坚,惊喜每一天”贯彻落实到实处了。

  

  而美国之所以频繁停电,而每次都是大规模、大动静,引得全球一起看热闹的一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电网”,它的电力供应组织妥妥地就是一盘散沙。

  美国84%的电力由私人投资者所持有的企业供应,仅4%由联邦政府管理的公司供应,另外的12%则由州政府企业和企业合作供应。

  大停电这种情况要发生在中国其实很好解决,省电网出问题了,那就调啊,跨区域的西电东送不是没有,从隔壁省“借调”一些也能解决问题。可在美国,这就是无解的难题——

  因为美国多数州都是独立系统调度机构,出现这种情况,靠天靠地靠自己,就是靠不了别人。更别提得州自己就已经是吊打其他州的能源大州了,它还能指望谁呢?

  

  美国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独立”的。1996年之前,美国还是有着比较统一的发电、配电以及管理体系的,由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

  但好景不长,社会舆论里也出现了对此的讨论:“由政府统一负责那就是垄断呀!没竞争!会导致价格一言堂地偏高!不公平!”联邦能源委员会一看大家都这么多意见,那就改呗,“我们民主国家很尊重意见的!”

  然后美国的能源委员会和各州府的电网以后只负责监管,至于发电、配电、送电就由区域性供电组织和供电企业负责。好家伙,因此美国至今有3000多家电力公司,什么性质的都有,包括且不限于私营、公营、公私合营、市政公司等等……

  

  这样“充分充满竞争性”的市场活力背后,是接近3000美元的每日电费;是富人区、CBD灯火通明、彻夜亮灯,贫民窟和普通社区却一片黑暗甚至冻得死人;是居民向政府求助,市长却敢放话“政府也好,供电公司也罢,没有谁欠着民众!”……

  

  美国的电力私有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基本大停电一次就会被拎出来“鞭尸”一次。私营企业的本质就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它生而就有资本的逐利天性,所有在需要社会担当的时候,对它而言反而正是价格暴涨最适宜的绝对自由市场时机。在这样所谓“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居民作为弱势方,永远没有谈判权和话语权,只能被企业压着欺负。

  

  也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全世界的许多国家电力都是收归国有,比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韩国电力公司KEPCO、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法国电力公司EDF……

  出于对消费者以及提供产品的各种考虑,但凡是个脑回路“正常一点”的国家政府,都不会把这种具有社会公益性、系统依赖性、投资规模性、政府管制性的能源资源性企业放入完全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中去。

  

  当商人逐利时,他们并不在乎自己家里之外的灯是否能亮起,而当一个国家总是陷入物理意义上的黑暗之时,它又如何保证自己的民众和社会能永远处于精神意义上的光明之中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佘诗曼打翻身仗,秦岚重返瑶女郎,《延禧攻略》成了复活剧
下一篇:【青校园】唱响青春赞歌,放飞家国梦想——红五月合唱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