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航空史宏伟梦想:飞艇之大,可灭狼群,飞艇之小,可抗潜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1937年5月6日,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总站,一大批媒体高举摄像机,手拿话筒在争相报道——已诞生一年多,共飞行3088小时,总航程达332571公里的“兴登堡号”飞艇,正在无垠的天空上缓慢降落。

  忽然,天空中传来了一声巨响,飞艇尾部的大火引来了地上正沉醉其中的人们的一阵阵惊呼和悲鸣。

  短短三十多秒之后,眼看着这艘全长245米,仅一张机票就相当于今天近六千万美元的人类历史上最大飞行器付之一炬之后,人们这才缓过神来,明白他们失去了什么——这场灾难彻底击碎了人类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可以凭借飞艇这种力量的象征,毫不费力驾驭广阔天空的宏伟梦想!

  兴登堡号空难

  此事过后,飞艇不仅结束了它作为载人工具进行洲际飞行的历史,还因此招来了许多争议。

  当初的庞大体积极易使人产生恐惧心理的战略作用被批评为易受攻击的无用之功、当初在一战中被各国军队争相推崇的凭借高空优势能在侦察上大有作为的战术作用,也伴随着螺旋桨飞机的大量使用而被遗弃。

  但作为人类在20世纪初期,由无数航空人士所凝聚的伟大梦想,飞艇并没有就此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相反,其饱受诟病的军事实用性却在随后的时光中被世界不断探索着,时至今日,甚至已经同国家军事战略在广阔海洋中的新探索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狼群们除了像英美海上舰队这样的劲敌以外,还要小心防备来自空中的威胁,这其中不仅有着称为“潜艇克星”的反潜机部队,还有靠着一个个大气球“飘在”空中的飞艇大军们。

  美国海军飞艇在大西洋执行护航任务

  U艇中的德国海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一战中不轻易祭出的“终极武器”,竟然会时隔多年后,成为美国海军用来对付自己的手段,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当初美国海军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长远眼光。

  早在一战结束后,已经认识到飞行器在反舰作战中的有效性和在舰队侦察中有着巨大潜力的美国海军,就利用德国的战争赔款,从其手中获得了几艘由德国齐柏林飞艇公司制造的大型飞艇,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飞艇研制之路。

  虽然在随后出现了如“兴登堡号”空难这样的巨大事故,但却并没有阻止美国海军对于飞艇部队的扩大。

  美国海军ZRS-5飞艇

  因为得益于这些飞行器比空气轻的独特优势,再加上是在战时以及一战当中的实用性,都突出了其当时飞机所不能比拟的高空侦察性。

  所以,鉴于德国空军对于海上运输线的威胁甚小,美国海军于是在经过改良之后,将非硬壳充气飞艇广泛用于侦察和反潜作战之中,并且让其担任跨洋护航巡逻任务。

  从1941年到1945年,有154艘五种不同级别的飞艇在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地区运行。它们的尺寸从最常见的250英尺、10名船员的K级飞艇到310英尺、14名船员的M级大型反潜飞艇,速度超过每小时80英里,同时携带8个深水炸弹的有效载荷。

  美国海军单翼飞行章

  据有关数据表明,在整个二战期间,有超过1000名飞艇飞行员在美国海军中服役,他们因在击沉德国U型潜艇以及定位和清除敌方雷区的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仅被授予独特的单翼徽章,还书写了一段人类飞艇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海上反潜作战。

  但可惜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飞艇部队在二战中的亮眼表现早已不是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对手,毕竟速度和机动性才是现代战机的关键点。

  这也就使得美国海军的飞行器遗产在二战结束之后,直到20世纪下半叶都没能迎来强有力的研发工作。

  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飞艇这位二战功臣的死而复生也终于在最近的冲突之中出现了转机,展现着它们在未来海军应用中所具备的军事作用。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机库中的氦气飞艇。

  时间进入21世纪后,面对信息化战争等一系列新型战争论的出现和运用,飞艇这个人类最初引以为傲的飞行器终于再度被美军发掘出来。

  自2001年美国打响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战争以来,不论是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还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就已经开始将飞艇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投入到实战当中:

  美国陆军已经部署了联合陆地攻击巡航导弹防御升降网状传感器系统(JLENS)。这些平台是固定的飞艇,或称航空器,利用氦气将大型的、遥控的、最先进的传感器平台提升到6000英尺以上的高空。

  由于使用气体而不是内燃机和机翼来保持这些无人机的高度,JLENS为陆军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监视系统和火控雷达的站位,可以将远距离目标数据传递给地面武器,以进行设施防御。

  此后,美国陆军更是在承诺对轻于空气的飞行器进行进一步的投资的同时,还同英国混合动力飞行器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长续航多智能飞行器(LEMV)”的项目,即一个300英尺、时速92英里的氦气飞艇,载重10吨。

  长续航多智能飞行器首次飞行

  虽然该项目在生产后被取消,但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军事应用仍然存在于美国军事领导层的头脑之中,所突出的主要理论就是现代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理想搭配。

  2007年10月17日,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联名发布了一份名为《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的新时期海上战略,该文件是以适应新世纪新环境的要求孕育而生的美国海军建设和行动指南,其中有一项关于海洋控制性的内容可以说是格外的引人注意。

  大意为,美国军队已经再度迎来了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海上对手已经对美国的海洋权益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而与之相对的——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相对平静,今天的海底领域是一个活跃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其矛头所指向的便是当时俄罗斯强大的潜艇部队——俄罗斯的下一代核动力潜艇,如 "亚森 "项目,其有效性对美国海军战区反潜作战已经构成了真正的挑战。

  亚森级核潜艇

  随着中国海军和俄罗斯海军在规模、作战经验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增加,势必会对美国海军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现今俄乌战争的爆发之后。

  毕竟在21世纪的前20年里,单是俄罗斯海军的潜艇舰队就已经发展到拥有58艘潜艇,其中包括许多新的或经过全面检修的核动力艇,而这还不算我国海军的十余艘国产核潜艇。

  但相对的,不同于俄罗斯和我国海军的迅猛发展,美国海军自身的反潜力量却显得有一些捉襟见肘。

  不论是及时部署的P-8A海神号海上巡逻机,还是以每年两艘的速度继续采购弗吉尼亚级快速攻击潜艇(SSN),都难以让其在最大程度上起到维护海上通道的能力。

  P-8A海神号海上巡逻机

  也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美国海军开始试探性的将各种反潜、通信、声纳系统装备在一个甚至只有陆军LEMV飞船四分之一大小的飞艇之内。

  想象一下,一个大型的、比空气还轻的军用设施能够同时部署声纳浮标、俯冲声纳和扫描雷达,并具有多日、数千英里的续航能力,一旦实现,将是当今海洋作战体系下一种多么高效的侦察平台。

  此外,这种飞艇还能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很容易地盘旋在一艘定位的潜艇上方,并在没有反击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持续跟踪。

  假想大型载人反潜飞艇图——该飞艇部署

  理论上,在一个较小的侦察范围之内,大量微小的无人氦气升空飞行器带着浸入式声纳阵列,甚至简单的小型水面搜索雷达,就可以连续覆盖一大片海域,如我国的南海地区。

  如果再结合上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实现飞艇的无限续航时间和驻留侦察能力。

  另外在飞艇的安全性上,现代技术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飞艇所出现的故障。

  比如利用惰性的氦气来防止爆炸的风险,利用天气预报和天气雷达来提前避开恶劣天气,利用现代材料来提高船体的坚固性,以抵抗阴晴不定的海风。

  现代飞艇假想图

  比空气更轻的飞行器,从轻飘飘的飞艇到巨大的飞艇,代表了军事航空史上的一个重大遗产。

  回想当初整个20世纪的上半叶,那些戴着单翼徽章的美国海军飞行员们,在对抗纳粹德国的潜艇部队作战中固然是可敬的。

  但海洋开发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大的,则应该是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权益,所以值此21世纪的海权新战略之下,我国也应该认识到飞艇在海洋作战体系中的重要性。

  而归根结底,现代海洋战略虽然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作战区域,但这却是今天的新型海军所必须掌握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段子:有什么吵架一定赢的技巧
下一篇:告诫女人:愿意跟你搞暧昧的男人,往往有三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