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风光 | 青岛全景学校忠魂碑取引所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青岛风光之三

  

  1.青岛全景之一

  

  2.青岛全景之二

  

  3.青岛全景之三

  

  4.青岛全景之四

  

  5.青岛全景之五

  

  6.青岛侵华日军忠魂碑

  1914年11月7日,日英联军攻占青岛,驻青德军投降。随后,日军在青岛各处实行军事管制并陆续进驻原德军在青的三大兵营,完成对青岛的实际占领。

  1915年1月,日军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神尾光臣大将便与其他日军将领们开始商讨如何建造青岛神社和阵亡将士的“忠魂碑”的问题。1916年2月,日军选址若鹤山(今贮水山)北麓开始建造青岛神社。3月3日,日军又在旭山(也称朝日山即今太平山)西麓选址开始建造“忠魂碑”。同年11月7日,日军由京都府的舞鹤湾畔的妙心寺开始将在1914年青岛日德战争期间阵亡及失踪官兵的灵位迁移至青岛日军“忠魂碑”内,供驻青日军及民政官员、日侨等凭吊祭奠。“忠魂碑”内供奉着以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治以下666名官兵和以海军大佐伊东佑保以下338名官兵及在南太平洋各个德占岛屿的战斗中阵亡的10名日军官兵的灵位,共计1014个。

  1917年4月3日,“忠魂碑”完工落成。具体位置在植物园内樱花大道的中段东侧(今索道终点处),占地面积为1562坪(约5170平方米)。该碑的碑塔四周皆由花岗岩砌成围栏,立有石柱92座,前后面刻有日军阵亡官佐的名字,每个立柱之间还有6根支柱,前后面刻有日军阵亡士兵的名字。塔身的正前面建有一道3阶段的石阶,每阶有14级。两侧还建有辅助石阶。正门的前面有两座高3.6米的石灯笼,参拜大道的旁边还有净手钵和警卫室等。整个工程费用为46080银元。

  1949年青岛解放后,忠魂碑终于被拆除,而那些建碑用的上好石料,真的被用来铺设下山的台阶和公园内的山路,方便游人行走。

  后来,在忠魂碑的旧址上建起了太平山观光索道的入口 ,当年的参拜大道如今已变成山间的无名小路,洗手钵早已不在。不过你行走在索道口周边的山路上 ,还会见到忠魂碑被推倒后散落在地上的石块。

  

  7.青岛日本中学校

  青岛日本中学校(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建筑要览:建筑总面积为3967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1米,地面到中央塔楼尖顶高度为36米,建筑位置在青岛市万年山(注:今青岛山)山腰处的有明町(今鱼山路)。此前学校的原址就是德占时期曾为德军炮兵营的汽车驻地。

  1.建筑样式:近代式。2.建筑构造:砖瓦结构二层建筑,中心塔楼为四层,半腰墙群为花岗岩石料,建筑上部为水泥材料的抹灰装饰面,屋顶坡度的遮雨檐为26厘米。建筑属性为青岛型,屋顶为红色烧制的平瓦,塔楼顶为铜板材料覆盖。3.暖气设施:低压蒸汽锅炉装置。4.上下水道:作为整体流水式,与公共上下水道相接。5.施工日期:大正8年1月~大正9年7月(1919年~1920年)。6.施工费用:日圆60万元。7.建筑设计:日本建筑学会设计师-三上贞。施工监督-西川德治。建筑施工-公和工程局 施工代表-森岛安雄。暖气施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 施工代表-梅泽重彦。水道施工-泰东公司。电器施工-日支电业社。

  

  8.青岛取引所及商工会所 商品陈列馆

  日本商工议会所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馆陶路24号,始建于1938年,占地 2573平方米,建筑面积3447平方米,建筑平面呈“L”形。原先是中国人创办的国货市场,在第二次日占期间被强占,作为日本工商业团体组织的办公楼。解放后由海军征用,现在是解放军92323医院。

  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活动时间,从1915年至1945年。1922年北洋政府接收青岛后,经当年12月上任的胶澳督办熊炳琦与日本驻青岛总领事密访,导致日军撤离时,日本除了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外,还保留了居留民团和商工会议所等一整套政治、经济机构,直到1938年重新获得直接的军事和政治控制权。日本商工会议所编辑了《青岛的现势》(1943)和《青岛商工案内》(1944)等公开发行的青岛政治、社会和经济资料。这些资料,部分地勾勒出了日本商工会议所在40年代的情报活动轨迹。

  图文 | 陈鑫

上一篇:如何评价电视剧《苍兰诀》?
下一篇:三本百看不厌的婚姻家庭读者最爱,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