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联科技:X射线检测全面布局,突破射线源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王聪,徐乔威,舒迪)
1、盈利预测
公司实现了工业 X 射线智能检测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下游应用包 括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产品等。未来主要驱动 力: 1)电子板块和新能源电池需求释放带来的整体高端制造检测领域的量 价齐升,市场空间逐步增长; 2)微焦点 X 射线实现国产突破,巩固原有 X 射线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并独立销售 X 射线源,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营业收入为 8.74、12.42、16.72 亿元, 同比增长 80%、42%、35%;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 为 1.77、2.90、3.79 亿元,对应 EPS 为 2.23、3.65、4.77 元,同比增长 147%、64%、31%。
我们选取美亚光电、奕瑞科技和奥普特作为可比公司,其中,美亚光电是 X 射线工业检测机,奕瑞科技是 X 射线检测设备核心零部件数字化 X 线探测器,奥普特是机器视觉检测相关部件,三家均和公司业务具有一 定相似性。 PE/G 估值法:公司自产射线源处于放量初期,且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 闭管式微焦点 X 射线源量产的企业,有望提升自身检测设备核心壁垒, 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另外考虑海外厂商对国内 X 射线源的供应存在一定 不确定性,给予 30%左右的估值溢价。公司 24 年预计 EPS 为 3.65 元, 增速为 63.7%。参考可比公司 2024 年 PE/G 水平为 1.15,给予公司 PE/G (2024)为 1.15 倍,对应 PE 为 73 倍,对应合理估值 267 元。
2、X射线检测设备应用广泛,公司全面布局加速渗透
2.1.X射线设备是高端制造的核心,市场空间加速提升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是指利用 X 射线智能检测技术对医疗健康、工业无 损检测等领域进行检测的高新技术装备,其检测技术是原子物理学、真 空物理学、材料学、电磁学、电子光学、热力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而构 成的综合型高新技术。X 射线智能检测下游应用领域广阔。国外从 1895 年伦琴发现 X 射线至 今,已实现了工业探伤、工业领域应用及商业化应用,除民用工业如医 疗健康、公共安全检测等领域外,还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国内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引入该技术,主要包括医疗健康和工业无损检测 领域,后者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 料检测、公共安全及其他(如食品安全等)等。时代在更迭,技术在进 步,其应用领域也会愈加广阔。
下游应用领域不同,X 射线检测设备的各项系数也不同,整体中国工业 X 射线检测设备预计 2026 年达到 241.4 亿元。一般而言,针对不同下游 应用,其主要技术参数、封装形式、技术特点等差异较大。受益于下游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除医疗健康 外,2021 年我国 X 射线检测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 119 亿元。预计到 2026 年,我国 X 射线检测设备除医疗健康领域外的其他主要应用领域的市场 规模为 241.4 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 15.2%。
1、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领域。集成电路和电子制造市场空间逐步扩大,且考虑到对缺陷检测精度的进 一步提高,中国 X 射线检测设备预计 2026 年达到 61.2 亿元,22-26 年 CAGR 为 23%。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和预测,2017 至 2021 年,中国集成 电路及电子制造的市场规模从 15.3 亿元增长至 23.4 亿元,年复合增长 率为 11.2%。预计到 2026 年,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 射线检测设备市 场规模预计达到 6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高速增长的背后是 半导体制造行业景气高涨,再加之政策的有利扶持从而带动中国集成电 路及电子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
1)集成电路是电子终端产品得以运行的基础,电子产品不断被应用和 普及,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再加之政策导向的加持,集成电路逐渐 发展成为先导行业,规模逐渐扩大。而封装测试作为集成电路行业重要 板块之一,占据行业三分之一的份额,X 射线检测可以用于晶圆检测和 封装后检测。因此,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催生集成电路 X 射线检 测设备的需求增长。
2)从电子制造检测领域来看,全球产业升级及制造业的逐步转型使得 中国电子制造业极大推动 SMT 表面贴装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 是全球最大的 SMT 市场,PCB 行业发展良好,SMT 贴装行业同步发展, 对 X 射线影像检测设备需求同步上升,市场潜在容量大。此外,微焦点 X 射线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内部结构缺陷检测及发现 PCB 内层走线的断裂和看不到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保证质量。因此 PCB 行业的发展及对产 品质量的高要求使得 X 射线检测设备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2、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 受益于电车行业和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电池市场空间快速增长,预计 中国新能源电池 X 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 26 年达到 58 亿元。X 射线检 测设备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消费电池检测和储能电池检 测等新能源电池领域。X 射线检测作为电池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其设备渗透率将会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提升及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提升 而提高。
1)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大面积普及引致动力电池装机量爆发式增长, 从而拉动 X 射线检测行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因动力电池缺陷导致 大量新能源汽车被召回,电芯一致性变差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高 端检测设备的重要性凸显。 2) 储能电池: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和碳中和目标极大推动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兼具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的储能电池对 生产的一致性标准要求较高,再加之全球 50 余起储能电站安全事故 带来的巨大损失使得市场对于储能电池 X 射线检测的需求高度重视。
3、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需求稳定,未来保持稳步增长,中国铸件焊件等 X 射线检测设备预计 2026 年达到 44.2 亿元。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下 游应用包括金属铸造件、敏感结构件、压力容器、管件焊接等场景检测。 其中应用领域最大的是汽车工业系 X 射线检测设备,并随着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逐步扩大。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和预测,2021 年,中国工业领域(铸 件、焊件及材料)X 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近 21.1 亿元,预计 2026 年 市场规模将超过 44.2 亿元,2022 年到 2026 年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约 17.0%。
2.2.公司全面布局下游应用,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X 射线检测设备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零部件供应、中游的设备系统集成及 制造和下游的多领域检测应用。上游零部件主要包括 X 射线源、探测器、 高压电源、多轴联动系统等;中游为设备的设计、检测算法、系统集成 和制造环节,涉及到成像系统、扫描系统等的设计、集成;下游主要包 括不同的应用领域分类,半导体及电子制造领域、锂电池制造领域、工 业产品制造领域、公共安全领域及其他(如食品产业等)。 就整体产业链而言,整体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就上游零部件而言,只 有在普通焦点源、闭管微焦点源、探测器等领域,有国内企业的份额。 就中游的系统集成和制造而言,更高端的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环节,基 本只有日联,且国内多数厂商都是发力于单个细分领域,鲜有全面布局。
公司全面布局下游应用,对比国外领先企业 Yxlon,是少数能够实现多 领域布局的公司。 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主要分为离线式和在线式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离线式智能检测装备主 要有 AX7900 系列、AX9100 系列、AX8200 系列、AX8500 系列;在线 式智能检测装备主要有 LX2000 系列和 LX9200 系列。检测范围包括 QFP 封装、BGA 封装、PCB、PCBA 和 IGBT。2、新能源电池领域: 主要包括在线式和离线式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离线式智能检测装备主 要有 AX8800 和 AX8200B 系列;在线式产品主要有 LX-1R30-100、 LX-1D16-130、LX-2R25-110、LX-1Y120-120。检测范围按应用领域分 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按生产工艺分为卷绕电池和叠片 电池。
3、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公司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装备以离线式为主,主要包括 UNC 单进 单出系列、UNCT 断层扫描系列、UNZ 转台式系列、一体化压铸成型 车架检测系统、UNT 通道式系列等智能检测装备,配备 160kV-450kV 的大功率 X 射线源及公司自主研发的 NDT 图像处理和缺陷识别软件, 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图像实时深度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 铝铁制品、压力容器、工程机械和轮毂轮胎等领域。4、其他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公司其他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包括公共安全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异 物检测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等,报告期内上述装备销售形成的收入占 比较小。
3.X射线源国产替代,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3.1.X射线源是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
X射线源是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中的微焦点 X 射线源 分为开放式(开管)和封闭式(闭管)两种,闭管式微焦点射线源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 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X-Ray)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 极射线时发现的一种射线,系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 的。在X 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射的电子,经阴极、阳极间的电场加速后, 轰击X射线阳极靶,将其动能传递给靶上的原子,其中约有 1%左右的 能量转化为 X 射线,并从X射线照射窗中射出。X射线源阴极发射的电 子被聚焦到靶上的一个点,称之为焦点,焦点的尺寸越小,则检测精度 越高。因 X 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和工业影 像检测等领域。
X 射线源(又称 X 射线发生器)是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X 射线源的研发涉及电子透镜(包括阴极、阳极、栅极)材料研究、电磁 场数学模型研究、电真空物理参数研究、高压系统控制、电磁干扰控制 以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等关键研究工作。X 射线源的焦点尺寸越小,检测精度越高。X 射线源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焦点尺寸、管电压、管电流。焦点尺寸决定了检测精度,即焦点尺寸越 小,检测精度越高。在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精密制造领 域,为满足高精度检测要求,须配置微米级、纳米级焦点尺寸 X 射线源, 即微焦点 X 射线源。
X 射线源主要分为微焦点 X 射线源、大功率射线源和普通射线源,其中 微焦点 X 射线源,根据密封方式的不同,微焦点 X 射线管分为开放式 (开管)和封闭式(闭管)两种。 闭管 X 射线源中,阴极与阳极/靶都封闭在真空管内。在使用时无需抽 真空,闭管方式的 X 射线管高压一般在 30kV-150kV 之间,靶功率可以 做到 75W,使用生命周期在 3 年左右,常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 能源电池等精密检测等领域;开管则带有真空泵、真空阀,开管的阴极 和阳极/靶都可以更换。 开放式的 X 射线管高压一般在 30-225kV 之间,靶功率可以做到 25W。 开管精度高,零部件可以更换,但初期设备购置成本高,多用于要求较 高的科研领域或集成电路领域。
相比之下,闭管式微焦点射线源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启动时间短。目前,闭管式微焦点射线源仍然是集成电路、电子制造、 新能源电池等精密 X 射线检测领域的主要选择。闭管式微焦点射线源也 是日联科技的主要核心产品之一。
3.2.精密检测市场高速增长,X射线源被国外垄断
市场空间方面,受益于在线型智能检测装备、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 能源电池等下游领域的迅速增长,微焦点 X 射线源市场迅速扩张,供不 应求现状推动公司发展。 竞争格局方面,海外龙头占据 X 射线源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在封闭式热 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领域,日联科技是中国唯一一家实现量产的企业, 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在线型智能检测装备需求带动核心部件 X 射线源市场发展。随着 X 射 线智能检测装备由离线型向在线型发展,在线型 X 射线检测装备的需求 量将不断提升;数字化 X 射线检测设备将逐步替代传统检测设备,高端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将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由此国内对 X 射线智能检测 装备的需求会快速上升,并带动核心部件 X 射线源市场。
国家双碳政策和能源转型战略,带动 X 射线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沙利文的市场研究报告,除医疗市场外,中国 X 射线源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14.64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2.7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1.7%。 未来我国将继续保持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发展与投资,另外由于国家 双碳政策和能源转型战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以上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显著利好于 X 射线源市场的发展。预计 2026 年 X 射线源市场规模将达 54.25 亿元,2021 至 2026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19.0%。
微焦点 X 射线源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热点领 域,增长更为迅猛。根据沙利文咨询的统计和预测,中国微焦点 X 射线 源市场规模(除医疗领域外)从 2017 年的 3.8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7.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7.73%。预计 2026 年工业微焦点 X 射线源 市场规模将达 24.8 亿元,2021 至 2026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27.71%。海外供应商供应紧张,交付不及预期。X 射线检测设备是保持新能源电 池产品及半导体产品质量的重要设备。微焦点 X 射线源产能释放速度不 及下游需求增长速度,导致 X 射线检测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微焦点射线源 自 2021 年开始逐渐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交货周期延长、 交付数量紧张和高电压的微焦点射线源短缺更为严重等方面。
国外厂商对微焦点射线源实行严格的技术保护和供应垄断,高端元器件 自主可控势在必行。由于精密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的微焦点 X 射 线源技术壁垒最高,目前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外企业,如瑞士的 Comet AG (收购依科视朗)、滨松光子、赛默飞世尔等,国内在微焦点领域和国 际有一定差距,国外供应厂商对微焦点射线源实行严格的技术保护和供 应垄断,导致新能源电池等下游行业面临较大的微焦点 X 射线源缺口, 特别是 130kV 及以上的微焦点 X 射线源处于“一源难求”的局面,严重 影响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滨松电子、赛默飞世尔占据 X 射线源市场绝对领先地位。从国内微焦点 X 射线源供给情况来看,主要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优势,对于微焦点射 线源来说,中国市场一直以来被日本滨松电子、美国赛默飞世尔两家公 司所垄断,2021 年其合计市场份额近 85%,能提供 80-180kV 全系列封 闭式微焦点 X 射线源。近几年,部分中国厂商也在该领域持续投入研发, 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市场份额较小。
在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领域,日联科技是中国唯一一家实现量 产的企业。但日联科技目前仅实现产品 90kV 和 130kV 产品的批量化生 产,产品序列丰富程度不及海外竞争对手。同时,海外竞争对手拥有数 十年的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领域生产经验,其在技术储备、市 场认可度及市场占有率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通过核心光源自研,在不 同应用领域的 X 射线检测设备有望用上国产的光源产品,借此可以提升 中国先进制造产业的整体实力。 日联科技系国内极少数能够在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产业化应用的厂 商;随着国产化浪潮的持续推进,未来中国本土厂商有望在微焦点射线 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国产替代。
在开放式微焦点 X 射线源领域,国内企业目前尚未能实现产业化突破, 该领域主要由依科视朗、Finetech、X-WorX 等公司垄断。日联正在推进 160kV 开管微焦点射线源的研发工作,争取打破海外竞争对手在开管射 线源领域的垄断地位。
3.3.公司打破市场垄断,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的垄断,打开第二 成长曲线。公司实现了我国 X 射线精密检测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保障 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公司研制的闭管微焦点 X 射线源经国家 工信部科技成果评价,国家计量院检测及 TüV、SGS、赛宝实验室权威 机构比对测试,产品相关参数及技术指标已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水平。 公司已开发出市场急需 90kV 和 130kV 封闭式微焦点 X 射线源产品。封闭式微焦点 X 射线源属于 X 射线源的高端产品。微焦点 X 射线源主要 涵盖 90kV~150kV 的系列,目前公司已开发出了市场急需的 90kV 和 130kV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集成电路封测、电子制造 SMT/PCB/PCBA、 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公司打破海外供应商垄断地位,相关产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微焦点 X 射线源方面,公司已完成 90kV、130kV 封闭式热阴极微焦 点射线源的量产,在产品设计、关键材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技术 团队等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打破了海外供应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保障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 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精密影像检测工序的自主可控。报告期内, 公司微焦点射线源主要用于自身的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少部分以备 品备件的方式对外销售。公司自产微焦点 X 射线源扩产进展及达产计划未来 3 年稳步推进。公司 制定了90kV、130kV的微焦点 X 射线源产能提升计划和80kV、110kV、120kV、150kV 的研发及产业化计划。其中 90kV 已经实现批量量产, 130kV 处于产能爬坡中。
公司计划于三年内实现微焦点 X 射线源的完成自主可控。、X 射线检测 设备中应用自产 X 射线源的比例将逐步由目前的 35%左右提升至 95% 以上,公司通过已有的技术、生产设备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合理预计未 来三年内,司将打破国外生产厂商对于微焦点 X 射线源的垄断,实现完 全自主可控。 截至 2023 年 3 月 28 日,公司自产的 90kV 和 130kV X 射线源已实现 量产并正积极推进与客户的验证工作,其中 130kV 的微焦点 X 射线源 已与客户签署批量化采购协议,同时,公司自产的 120kV X 射线源已完 成技术突破,并逐步开展与客户的验证工作。 公司核心部件为自制微焦点 X 射线源的比例持续增长。公司 X 射线智 能检测装备中,核心部件为自制微焦点 X 射线源的设备收入占 X 射线智 能检测装备收入比重分别为 0.69%、11.82%、14.63%和 17.37%。
微焦点 X 射线源陆续完成主要客户的验证工作,公司未来市场占比将提 升。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宁德时代、欣旺达、力神电池等主要客户 的验证和业务合作,2022 年 8 月,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了 X 射线源供 货协议,根据供货协议的约定,宁德时代于协议生效起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累计向公司采购 130kV 微焦点 X 射线源合计 500 套。随着 公司微焦点 X 射线源陆续完成主要客户的验证工作,公司主要客户的业 务合作将逐步开展,应用比例将得到提升。
4.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龙头,全产业链深度布局
4.1.国内领先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龙头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工业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为焦点和 大功率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品和技术应 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公 司自主研发了 X 射线影像软件系统,并陆续开发了集成电路及电子制 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异物检测等领域的 X 射线智 能检测装备,产品种类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逐步成为国内领先的 X 射 线智能检测设备供应商。
公司的 X 射线智能检测解决方案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包括上游的 X 射 线源、检测软件、检测设备的整机开发等方面。 1) 在 X 射线领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 的垄断,实现了我国 X 射线精密检测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 2) 在整机开发领域,公司有在国内集成电路、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 电池和一体化压铸车架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开发出了具有多 种优势的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具备明显的品牌优势。 3) 在影像软件方面,公司紧跟数字化智能检测步伐,开发出适用于下 游各领域的特殊算法和影像处理软件,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被检测 物及缺陷特征的机器学习,实现 X 射线影像的高精度、智能化处理。
公司下游应用包括集成电路和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检测、铸件焊件及 材料检测等,几乎覆盖所有工业检测应用。 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公司第一大产品类型,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 积累。从 2019 年至 2022 上半年公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 射线智能 检测装备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40.48%、48.63%、38.65%和 44.26%。公司是最早进入该应用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拥有较为成熟的 技术,具备丰富的客户资源及市场竞争力,随着下游企业对电子器件的 质量需求不断提升,该领域在线型设备需求不断上升,销售收入呈逐年 上升趋势。
2)新能源电池检测:占比逐步提升,客户集中度较高。从 2019 年至 2022 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电池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 比例分别为 24.12%、19.18%、37.11%和 29.69%。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 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检测设备需求快速增长。2021 年头部客户新增采 购在线型设备金额较大,其中公司 2021 年对比亚迪、宁德时代及欣旺 达三家客户的销售收入较上一年新增 6,983.55 万元。
3)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行业口碑较好,订单获取稳定。从 2019 年至 2022 上半年公司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销售收入分 别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27.05%、21.37%、17.44%和 17.28%。目 前该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影像检测, 保障客户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公司具有自主研发的自动图像增强技术, 应用高效智能的 ADR 铸件缺陷自动检测软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在该领域超十年的产品设计及软件平台研发经验,成功研发并 交付了特斯拉首台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 X 射线检测设备。目前公司在 该类设备在手订单体现了较好的持续性。
刘骏为公司实控人,股权结构稳定。刘骏通过无锡日联实业有限公司对 日联科技持股 27.26%,叠加自身直接持股的 1.95%,总计持股 28.94%, 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公司实控人,公司整体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4.2.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日联科技 2022 年营业收入为 4.85 亿元,同比增长 40.17%,近三年营业 收入增长显著。公司 2020 年-2022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49 亿元、2 亿 元、3.46 亿元、4.85 亿元,YOY 依次为 34.23%、73%、40.17%,三年复合增速 48.21%。公司 2022 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是因为 2022 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导致无锡、深圳、重庆三地工 厂受到封控影响,使得公司设备发货、调试及验收工作有所延迟。 下游行业景气度较高,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 X 射线检测设备具 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下游应用领域中的在线型检测设备的渗透率 的提高进一步带动相关设备的收入增长;同时随着公司 90kV 和 130kV 自产微焦点 X 射线源验证和交付,同时公司整体业务规模扩大,公司 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期间费用小幅下降,规模效应凸显。公司 2019 年-2022 年间各项期间费 用均逐年增长,与营业收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33.03%、33.06%、28.75%、27.21%。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是由于公司营 业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规模相应逐步凸显,使得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 率显著降低。同时研发费用的上升是由于公司为保持竞争优势对 X 射线 全产业链技术进行持续地研发投入,研发项目增加,研发费用随之上升。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注重引入高素质研发人才。公司研发费用金额以及 研发费用率持续增长,研发的主要方向包括 X 射线检测设备、微焦点 X射线源和 X 射线影像软件系统等方面。持续提高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 能够提升产品性能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为引入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公司 1H2022 计入研发费用支出的职工薪酬占研发费用支出的比例 59.44%,为研发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研发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 提升,平均研发人员数量从 2019 年的 51.50 人增长至 2022 年的 155 人, 翻了近三倍。
公司研发费用率总体处于行业平均水平,逐渐赶超平均水平。2019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89%、8.46%、9.37%和 12.51%,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 11.23%、10.12%、10.58% 和 10.36%,公司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比不存在重 大差异。为了保证公司在 X 射线检测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断 增加 X 射线全产业链的研发投入。
5.募投项目
公司本次募投资金总额 6 亿元,建设项目包括:微焦点 X 射线源产业化 建设项目、重庆 X 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及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核心业务直接相关。微焦点 X 射线源产业化项目:加速科学技术产品转化,实现 X 射线源 尽快替代。微焦点 X 射线源系公司主营产品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核心 部件,目前该部件主要来自于海外厂商,本项目投产后,公司将逐步实 现 X 射线源产能释放,进一步增强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 产品技术附加值。
微焦点 X 射线源产业化项目以公司核心技术为基础,依托于公司现有的 X 射线检测设备布局,扩大公司 90kV 闭管微焦点 X 射线源、130kV 闭 管微焦点 X 射线源及 225kV 高压发生器生产规模,加快公司核心技术产 品转化进程,实现微焦点 X 射线源进口替代,满足国内电子制造、新 能源电池等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重庆 X 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扩充产能,提高市占率。生产 基地建设项目拟通过子公司重庆日联实施,重庆日联依托于公司已掌握 的新能源电池领域与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的生产技术,该建设项目围绕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而进行,是对公司产能的扩充、对公司核心技术的升 级迭代,也将进一步深耕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特斯拉等下游客 户,提高现有主营产品市占率,加速国产品牌进口替代。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产品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增强公司行业地位,扩大 市场份额。新的研发中心建立后,公司将围绕核心部件的持续性基础研 发及为产业升级和迭代的应用研发进一步开展开管 X 射线源、闭管 X 射线源、3D/CT 在线型 X 射线检测技术以及在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 高端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器件等领域应用技术的研究,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升级、开拓、完善公司产品线,增强公司的行业地 位和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上一篇:曼城笑了…… 惊心动魄的领头羊阿森纳,时隔19年的英超冠军岌岌可危
下一篇:《无间》闪官的身份又反转了,他不是日本间谍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