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左迁,李白写诗遥寄,别后真可谓难兄难弟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脍炙人口,字里行间充斥着李白对王昌龄遭遇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心。此时李白是何种境遇?此后这对好友又有什么经历呢?

  

  贬官魔咒

  后代有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其实同理,贬官是诗人当时的不幸,却因赋诗流传成为后世的幸事。

  据史料记载,天宝七载(748年),王昌龄自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理由是“不护细行”之罪。也就是说,王昌龄遭贬官并不是因为什么大罪,而是因为所谓的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事实上,王昌龄在政治上与宰相张九龄亲近,早年多有奉赠之诗,同属清流一派。而且,其早年因边塞诗闻名于世性格直爽,喜欢在朝堂直抒己见。此时张九龄已经罢相,王昌龄多为权贵所不容,以致动辄获罪、一贬再贬。

  而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放还”后,开启了人生第二次漫游历程。此时,李白与杜甫、高适共游梁宋之地后,已到达南京、扬州一带。

  史学界有人认为,当时李白在扬州,听闻王昌龄遭贬,写下此诗遥寄王昌龄。也有一说,李白和王昌龄在南京相遇,作此篇相送。

  

  感情深厚

  根据史料记载,李白与王昌龄交情匪浅。

  开元十四载(726年),王昌龄隐居于长安郊区蓝田县石门谷,与来访的李白、崔国辅、史诏等人结交相识。

  开元十八载(730年),王昌龄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初夏,李白前往长安拜谒张说,与王昌龄重逢。

  开元二十一载(733年),李白进京长安,与王昌龄再次重逢。

  开元二十七载(739年),王昌龄被贬岭南后遇朝廷大赦,返回长安途经巴陵,与李白相遇。王昌龄作《巴陵送李十二》诗云:“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此后,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年)开始任职翰林院供奉,王昌龄与李白二人多次相聚。

  如果天宝七载(748年)二人真的相聚的话,那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了。

  

  难兄难弟

  王昌龄被贬龙标尉,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才离开,过辰溪,经武陵,途经亳州时为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关于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真实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唐才子传》记载:“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闾丘晓衍期,张镐将戮之。闾丘晓辞以亲老,乞恕。张镐曰:‘王昌龄之亲欲谁养乎?’闾丘晓大惭沮。”

  一个“忌”字也许并不能说明情由,不过后来闾丘晓因贻误军机罪,被张镐处死,也算是苍天不佑了。

  而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避居庐山。至德二载(757年),永王李璘恰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还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可叹李白诗情万丈,在政治上却显得“幼稚”。永王李璘举兵平乱,不被肃宗李亨所容。李璘兵败后,李白在浔阳被下狱,此后流放到了夜郎。直至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才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不同的是,王昌龄天宝七载(748年)遭贬,李白所说“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夜郎是指湖南怀化一带。而李白在乾元元年(758年)被贬的夜郎则是贵州桐梓。

上一篇:大S与具俊晔20年后续前缘,闪婚引发争议,两人真爱还是利益交换
下一篇:温州一影院被曝光!44元的票面价,线上花了7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