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看透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汇报工作,你想不想,说完,领导就明白了你的突出贡献?

  与人沟通,你想不想,几句话,就让别人了解你想讲什么?

  面对大量杂乱的信息,你想不想,短时间内就能梳理出结构,找到关键点,提高思考的效率?

  要实现这些愿望,需要我们具备一种思维——结构化思维。思考有了结构,一切都清晰了。

  并且,这种思维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一旦学会,终身受益。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什么是结构化思维,以及如何让它帮助我们思考。

  01■

  想清楚,很重要

  回忆一下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

  和领导汇报工作,说了十分钟,领导眉头皱起来了,“说重点!”

  接着你有点慌了,越说感觉越乱,脑子一片空白。最后领导让你停下,让你想清楚了再给他说。

  这种场景,经常发生。原因是什么?说话人没有说清楚。

  怎样才能说清楚?说清楚的前提是想清楚。

  怎么判断是否想清楚了?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考结构。

  有结构地思考,我们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如果你有结构化思维,汇报工作就能轻松应对。

  首先,结构化思考,更系统、更全面。

  比如,“如何把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看到这个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问题不成立或者没有答案?

  有结构的人,会怎么思考?

  首先分析原因,水倒杯子里,为什么会流出去?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杯子小、水是液态会流动、有重力。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无外乎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杯子本身;第二,水本身;第三,外部环境。

  从这三个方面去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结构,有了这个结构以后,就有了问题的答案。

  第一,从杯子的角度。换个大杯子或者拿两个杯子。 第二,水本身。水是液态,要流动,不让它流有什么办法?冻成冰。 第三,外部环境。有重力,哪没重力?太空。

  所以,这个问题有3个答案。

  其实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把原来看似无解的问题,不仅解决了,还找到了3个答案。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一个问题,你没有答案,不是你不够聪明,不是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是你不会用一个思维方式,让它帮助你把事情想得更全面,更清楚。

  其次,结构化思考,更符合我们大脑的认知习惯。

  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习惯:

  第一,接受不了太多信息,一次最多记忆的知识点数量是7; 第二,喜欢有规律的信息,会下意识地寻找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所以,如果别人一下提供了很多杂乱无序的信息,你很难记,记了也很快就忘记了。

  比如,下图这串数字,很难记。

  

  而一旦,信息变得有规律,即使信息多,也能轻松记住。

  

  当别人向你提供了很多零散、无规律的信息时,你就抓不住重点了,也记不住对方讲的什么。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听汇报的领导就是这种感受,所以他才要求说重点。

  所以一切与人沟通的场合,我们学会结构化地思考,把所有碎片化信息归类汇总,不仅减轻大脑的负担,而且降低沟通的成本。

  最后,互联网时代,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没有结构化思维,信息只是信息,看过就忘。如果构建了自己结构化能力,接触到碎片信息,就能把它放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02■

  “金字塔结构”帮你想清楚

  结构化思维,应用最广泛的职业是咨询顾问。结构化思维,最早也是由麦肯锡公司提出。然后,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系统整理了这个概念,并写成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最后被大家熟知。

  所以“结构化思考”又被称为“金字塔原理”。

  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结构化思考方式。

  

  所谓塔尖,就是中心思想,是你想表达的所有核心要点;塔中,是由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论构成;塔底,是由支撑方法论的案例组成,也就是论据。

  由此,一个清晰的金字塔结构就呈现了!

  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将金字塔原理概括为十六个字: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展开来说就是,

  ① 先重要,后次要;

  ② 先总结,后具体;

  ③ 先框架,后细节;

  ④ 先结论,后原因;

  ⑤ 先结果,后过程;

  ⑥ 先论点,后论据。

  一个人要表达的观点,必定是呈金字塔结构分布(一个大观点下统领多个小观点),因为大部分的读者或听众会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观点,然后再了解次要的观点。

  

  2.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构建金字塔结构,有两种方式:

  ① 先给结论,自上而下地找结构

  通常,自上而下地找金字塔结构,更容易一些。

  因为大脑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也就是最上层的中心思想。

  年终给老板汇报期一年的业绩时,肯定是先汇报一年的总业绩,再分别论述各个总数据下面的具体完成情况。

  老板听汇报时间只有15分钟,不可能一上来就展开具体的详细数据,讲个没完没了。

  有人问你: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的现状?

  不用结构,你可能会说:之前总体不太好,但是最近好点了。

  这句话只能是你的一个感知,非常主观,缺乏结构,缺乏说服力,也不全面。在做商业决策的时候,弱势非常明显。

  可是,如果你知道宏观环境分析比较常见的结构是PEST(Political政治层面, Economic经济层面, Social社会层面, Technological技术层面),你就可以从这4个方面思考,汇总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给别人讲述时,首先说出结论,再亮出4个支持的观点,说服力更强。

  所以,自上而下的找结构,就是先提出核心思想,再依次列出支撑核心思想的具体观点。

  ② 自下而上,归纳总结成结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纷繁复杂的事物。

  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归纳,将复杂世界里诸多的表象,归纳为各种认知模型的过程,这些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自下而上的思考过程。

  再举个例子,面对以下9种食物:葡萄、橘子、牛奶、咸鸭蛋、土豆、苹果、鸡蛋、酸奶、胡萝卜,如何快速记忆?

  想快速记忆,仅仅将9种食物分组是不够的,最好能找出这9种食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

  

  (9种食物的潜在逻辑关系)

  分类之后,9种食物就变成了简单的三组:水果、蔬菜和蛋奶产品。记忆三组有特征的食物,要比记忆9种散乱的食物用时更短、更快速。

  这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

  想记忆9种水果不难,难的是快速记忆,更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记忆更多、更复杂的事物。复杂的事物之间产生逻辑联系,是大脑能记住庞大知识量的原因。

  而自下而上的思考,会让我们提炼出事物最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帮助我们更高效、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在自下而上思考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4大原则:

  a.原则一:结论唯一

  在金字塔结构下,“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意味着:金字塔结构中,结论有且只能有一个。

  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因为总结归纳问题是为了简化思维,找出复杂问题背后的方法论。

  b.原则二:MECE法则

  MECE法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第一,互相独立:意味着分类是在同一标准或者同一维度上来进行的,并且有明确的区分,不可出现重叠的现象。

  第二,完全穷尽:意味着划分上没有遗漏,横向结构的各个部分完全穷尽了上一层次的概念。

  在MECE法则下,人类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两类,男人和女人,既互相独立又完全穷尽。男人和女人的分类方法,使得对人类这一概念既完全概括,没有遗漏;又没有重复、冗余。

  MECE法则的本质就是简化思维,降低复杂度。掌握MECE法则是学会构建金字塔式思考方式必不可少的一步。

  c.原则三:演绎法(纵向逻辑)

  什么是演绎法呢?

  举个例子:a.所有的人都会死;b.苏格拉底是一个人;c.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最后概括为: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句子b是对句子a做的表述,而句子c是从句子a、句子b中演绎出来的推论。

  用演绎法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必须进行三段式的论述。这就需要符合以下规则:第一,大提前正确,第二,小前提正确。

  遵循以上两个规则,才能演绎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演绎法,能帮我们理清两个纵向金字塔之间的关系。

  d.原则四:归纳法(横向逻辑)

  什么是归纳法呢?

  举个例子:a.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b.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c.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最后归纳为: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

  通过归纳法可以很快地理清思路和逻辑顺序,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推论。

  对于归纳法来说,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时间顺序或步骤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数目最好不要超过7个以上。

  第二种,是结构顺序。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以确保完整性和合理性;

  第三种,是重要性顺序。每个论点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一般重要等等,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3.如何使用金字塔结构解决问题?

  小王来向你咨询职业选择,你和小王沟通后得知:他性格外向且大条,学的是工科,他刚刚毕业,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技术方面的,一个是销售方面的。从纯理性的角度,你怎么帮他分析呢?

  第一步:写下所有想法。(以下只是举例,不具备参考意义。)

  包括:

  ① 技术岗位的基本工资更高; ② 他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做销售可能更加适合他的个性; ③ 销售的奖金更多; ④ 做销售晋升更容易,晋升会伴随加薪; ⑤ 他学的是工科,具备做技术的基本知识; ⑥ 他没有营销的经验和知识,做销售的话,上手需要一定时间。

  第二步:分组。

  你会发现,1/3/4说的好像都是收入,5/6说的是知识和经验储备,2说的是性格,归类分组结果如下:

  

  第三步:用MECE原则找出各组的规律,确定结构。

  根据MECE的原则,这些分组需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收入、性格、知识——这三个要素符合相互独立吗?是的,这是三个无关的要素。

  但是,这三个要素完全穷尽了吗?好像没有。

  考虑技术和销售两个职位选择的时候,除了性格,是不是还有能力呢?比如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等等。另外,是不是考虑小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了呢?

  所以,我们扩展一下,找出了这些组:收入、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爱好。

  这五个要素是否符合MECE呢?好像穷尽得差不多了,但似乎不独立了,因为性格跟爱好是相关的,而能力和知识好像也很难分开。

  所以,我们把性格跟爱好组合在一起,将能力和知识组合在一起,变成:收入、性格&爱好、能力&知识&经验。这三组符合MECE了,但是名字怪怪的。

  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收入是在说能否赚钱养活自己,性格爱好是在说是否感兴趣,能力知识经验是在说能否做得好,这样就清晰多了。

  第四步:最后补充信息。

  比如,收入这块,除了考虑基本工资、奖金、加薪速度,是不是还有其它,比如福利的差异呢?等等。

  用这样的思路,你帮小王做职业选择的分析,是不是清晰很多、脑子不再一团浆糊了呢?

  总结

  结构化思维是可培养且价值度高的能力,我们解决问题、与人沟通中都能用到。

  面对一个问题,先思考框架,可以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找框架。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地找结构。因为我们会遇到大量复杂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整理成机构,然后得出结论。

  结构要尽量符合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如果不能,至少也符合CE(完全穷尽)。

  著名作家冯唐,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金字塔原理是他人生诸多训练中最宝贵的东西。有结构地思考,就才能把事情想清楚。想清楚了,事情就成了一半。

  来源 | 笔记侠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上海标杆餐饮研学同步开启!魔都上海,作为中国餐饮的战略高地,是很多餐饮老板每年必去的学习基地之一。看品类、看环境、看服务、看风向、看商业模式,业内人士评估“上海餐饮格局领先全国餐饮5年”。

  4月13-16日,餐饮O2O第四期餐饮研学营走进上海,深度学习上海头部餐饮品牌的模式打法以及最新网红营销方法。

  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再启航,4.11-13上海见!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上一篇:广晟有色:富远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离子型稀土分离废水资源化利用企业
下一篇:原创第41届金像奖预测:《正义回廊》横扫全场,古天乐无缘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