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老百姓的节日,货真价实的夜宴大餐!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我们几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哥们,闲聊时说到电影,都觉得现在看电影,感觉缺了点什么。虽然如今拍摄的电影,内容形式、制作水准都远在过去之上。

  大伙儿一下子就想起了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我国公映,观影盛况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卖花姑娘》,是一部让当时中国百姓痛痛快快流眼泪的电影。

  过去电影少,看电影就是过节,老百姓的节日。

  放映这部影片那天,太阳高悬中天,足球场大的操场就已经挤满了高矮不一、奇形怪状的凳椅。为了守候凳椅,几个孩子劈腿叉住空间占住位置,几个丫头为板凳次序吵得扯衣拽辫;有的人家干脆端着晚饭来吃,一碗掺杂着地瓜的米饭,一片咸鱼,几撮糟菜,咸香的腥气和酒糟的酸味,溢满了整个操场。

  操场木柱上的高音喇叭,正播放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少剑波的歌声:“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

  等到太阳落山,放映《新闻简报》、农技科教片,正片《卖花姑娘》远没有开始,操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银幕正面挤满了人,这自不待言,连银幕后面也挤得水泄不通,尽管只能倒看银幕上的影像。

  操弄35mm放映机(提包机)的放映员,偶然环顾四周,看见的竟是一排又一排伸长的脖子,活像农村养鸭场一群急待投食的鸭子。

  电影正式开演,立即鸦雀无声,大家全神贯注看电影。尽管后面的人只是“听”电影,但不妨碍被“中心”观众的抽泣所感染,“中心”的泣声刚歇,“外围”的泣声又起。整场电影下来,除了二位放映员,几乎没有观众不眼红流泪的。

  我的邻居、童养媳出身的王阿姨,银幕上花妮姑娘捧着鲜花,还在片头歌声中走着,她就开始哭,而且一哭不可收拾,双眼肿得像桃子似的,电影放什么内容根本就不知道。

  如今电影多了,也许应验了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的睿智。

  电影散场后,人们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回家,成群结队步行十几里回家。有人抄近走山道,一边走一边聊,有人眼皮子一耷拉滚到山下,走了很长一段路,发现少了一人,回过头找,手电筒一照,正躺在草丛里香甜地“呼呼”着电影的梦。

  这才叫节日的气氛!才是货真价实的夜宴大餐!

  不是红烧肉烧得不如过去好吃,而是嘴巴变了;不是现在电影不好看,而是时代变了,我们移情别恋了。

  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日子。

  留在过来人心里的电影,是一晕一晕闪回的沧桑。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上一篇:电影《家庭晚餐》剧情解析:减肥夏令营变成了血腥大屠杀
下一篇:真是狂人,美谷朱里出道以来,拍了600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