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里的“他人即地狱”: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群体互生罅隙?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文丨双旗镇客栈 (二十五年教龄的初级职称教师)说不尽的天下,写不完的教育。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为什么“他人即地狱”?萨特的解释是:这是因为人们都不愿意自己以客体身份出现,总想争夺具有“凝视权”的主体权。换句话说,人们变得不安分,不愿意守成,而是不断进行质疑和破坏,才让他人成了地狱。

  

  这个存在主义的哲学命题可以应用在目前的教育怪象之中:原本,教师群体掌控着教育的话语权,他们对学生和学生家长保持一种凝视状态——教师是主体,学生和学生家长是客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彼此定位清晰明了。

  这种现象已经维持了几千年,给我们带来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注意,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中的鲜明特色,而历史不能轻易被践踏。

  即便学生家长们经常提起的七八十年代的教育,其主体也是教师群体,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被教师群体凝视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生出一种敬畏,对教师群体毕恭毕敬。

  

  人们不愿意承认罢了,其实,这种敬畏是当年教育的真谛,维系着教育教学行为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那个时候,不能说没有当下的“问题教师”,但那个时代即便出现了“问题教师”,那个时候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也不敢质疑和挑刺。

  举个例子,最明显的一点在于那个时候的体罚比今天严重千倍万倍。但是,那个时候被体罚了的学生甚至于不敢跟自己的家长提及这个问题,反而百般隐瞒。因为那个年代的未成年人知道,如果自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父母,只能证明自己在学校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甚至还为教师带来了烦扰,自己的家长一定会抓过自己再狠狠地揍上一顿。因此,何苦告诉自己的家长,何苦再自找苦吃呢?

  

  不要崇洋媚外,不要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那些动不动就把“国外的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国外的教育优于国内的教育”挂在嘴上的人们,他们哪一个走出过国门?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挺起崇洋媚外的腰杆,人们就能够发现:外国的教育并不见得多么成功,他们的普及教育非常失败,远不如我们的普及教育——在几十年之内,实现了十四亿人口的全面告别文盲!

  反观大西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小学阶段开始,很多学校已经允许教师仅仅接受24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枪支上课,随时“干掉”危险的学生(来自央视网报道,您可以搜搜看——我承担法律责任)。并且,一些学校里面也设置了类似于银行金库的紧急避难所——你觉得他们的教育走在了前列?你想让我们的教育步其后尘?

  

  那些没有走出过国门的人总是叫嚣:国外实行了素质教育、实行了快乐教育!这种说法真的已经PUA给了现在的很多学生家长,让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坚信:只要让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敬畏之心,就可以引领时代潮流,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他们哪里知道,国外提出快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贫民窟里的孩子无法无天,难以约束;加之那些国度也需要一些底层的劳动力,不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真正的精英,而快乐教育可以让那些国家的普及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能够维持阶层的稳定,并为资本输送出大批底层劳动力。

  那些国家真正的精英,其学习仍旧异常艰辛,“三更灯火五更鸡”并不是传说。

  

  可资借鉴的一点就是,那个国家上流社会很多人的孩子都毕业于常青藤大学,少年时代鲜少娇生惯养的坏毛病。

  今时不同往日啊,这个时代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剧烈的异变。经过无数“名师”和“专家”为了变现而进行的PUA,这个现实里的每一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无法祛除:所有体罚都是错误的!

  教师一旦对学生有所“体罚”,学生家长立刻会无限上升问题的严重性,把问题上升到“形而上”:你损害了我家原本可以成为人中龙凤的孩子的前途,你必须跪倒在地,然后支付给我孩子一笔巨额的赔偿金!

  在这种“体罚即是罪恶”的现状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成年人之间的“恶”越来越触目惊心:未成年人之间的霸凌和被霸凌不用我多说。

  即便抛开这些霸凌和被霸凌,假若你或者你的父母好好地走在大路上,什么也没干,但迎面而来的一伙未成年人手持枝条、木棒之类的东西,莫名其妙就把你或者你的父母抽了一顿!

  请说实话: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正常反应是什么?一笑而过——孩子嘛,淘气是正常的事情,我原谅他们了——我乐意!

  

  如果你持有这种想法,我比较佩服你——是个人才!我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可说,圣母非你莫属。

  可如果我们不耍赖,你不会有上述想法,你一定会暴跳如雷!

  对此,我的态度历来鲜明:为什么我们教育之下的孩子走到了今天这般田地?只有一个解释:教师的惩戒权被剥夺了,被孩子的父母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从小已经无法无天!

  这些孩子的父母不但剥夺了教师的惩戒权力,还经常在背后对教师群体进行有罪推定。或者说,这些人会在背后和孩子“合谋”伤害教师群体:“孩子,你在教师群体面前不要“怂”!当你不认可教师的教育行为时,一定要跟教师对着干!这个时代就是主打一个个性!到处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你必须做强者!体罚?教师敢摸你一个手指头,回家告诉我!我正愁我们的知名度不够高,我正愁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够好呢!现在也是一个出名要趁早的时代,是一个不用感恩戴德的时代!”

  

  阳光灿烂的过去,教师是主体,所有人都不敢“凝视”教师;现在,所有人都“凝视”着教师。

  打个比方,当你走在大街上,一群人突然凝视着你,你会有什么感觉?舒服吗?这种感觉就是目前教师群体的感觉。

  所有人“凝视”着教师群体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敬畏”就在消减,特别容易从教师群体身上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再放大这个问题。

  归根结底,他们都想把教师群体踩在脚下——践踏权威,是乌合之众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不是吗?

  或者,“凝视”教师,从教师群体身上找茬和挑刺,可以转移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最后,我原本想写一件发生在本校之内、错综复杂的、有关于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但没想到当我坐下来打字的时候,竟然偏离了主题,哈哈。

  好吧,关于那件事,我会放在明天的记述里。明天,什么都不多说,直接了当开始叙事,还原你一个你们无法置评的、真实的教育圈子!晚安!

  举报/反馈

上一篇:ChatGPT大势已来:掌握这些特质赢在起跑线上
下一篇:袁姗姗机场秀时髦,穿小黑裤把“鞋带”绑腰间,蛮腰都把镜头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