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5位“铁人”聊了聊:是什么让他们无数次破风前行?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物理学研究表明,

  风速每增加 2 倍,空气阻力就会增加 4 倍。

  风,是很多竞技运动员

  不得不面对、又必须克服的“阻力”。

  1994 年,铁人三项运动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运动员需连续完成 1.5 公里游泳、40 公里自行车

  和 10 公里跑步。

  而对有着“人类体能极限挑战者”之称的

  铁人三项运动员来说,

  除了赛场上无处不在的风,

  他们要战胜的“风阻”更真实、也更严峻——

  生育或年龄导致的体能下降和艰难恢复、

  伤病带来的低迷、成绩迟迟无法提升、

  内心的孤独仿佛困兽之斗,

  以及外界的偏见和质疑等等.......

  面对强大的“风阻”,

  放弃的理由似乎有 100 个。

  是选择屈服?

  还是再一次把自己逼到极限,

  继续破风前行,迎难而上?

  近期,一条携手迪桑特,走访全国,

  与 5 位来自不同城市的「破风者」聊了聊:

  面对风、面对挑战和困境,

  他们当然也会如普通人般沮丧、犹疑,

  但身体里的铁三精神,却不断激励他们——

  “再向前一步”。

  3 月,风还带着一丝冷冽。早上 7:00,我们在一个郊野公园,见到了一身热汗的“青蛙”刘芊箬:她刚生完二宝一个月,身型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整个人洋溢着热情和活力。

  2021 年,刘芊箬升级做了妈妈。产后第 6 周,她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恢复训练。原本信心满满的她,却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滑铁卢”:每天喂奶、哄娃,还要兼顾工作,像一台 24 小时待命的机器。

  今年,她迎来了二宝,产后才第7天,就又开启了复训,但“一开始甚至连简单的平板都做不起来,很难,比想象中难 100 倍”。

  除了艰难的体能恢复训练,传统社会观念也让她时感压力。

  “一个过了 30 岁的女性,好像天然被要求把重心回归家庭上,但却没有人这样要求男性。成为一个妈妈,和我是一个优秀的铁人三项运动员,这一点也不冲突。”

  她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去年 KONA 世锦赛,冠军是一位 18 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她冲过终点的时候,热泪盈眶地喊道:“我是第一个拿世锦赛冠军的妈妈。”

  “这个故事极大地激励了我重返赛场的决心和信心。” 未来,刘芊箬想挑战 10 小时比完大铁,创造新的铁人三项女子纪录。“如果别人可以做到,那我也可以。”

  「打破女性的身份桎梏,在人生的旷野中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大学时的一次机缘巧合,让刘鹏开始接触到铁人三项运动。但真正参与其中,他才发现,这是一项非常枯燥、重复且不易被看见的运动。

  他的本职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训练基本是“见缝插针”:“白天上班,晚上带娃,经常是孩子睡了,才有时间出来跑几圈。”

  “这项运动要求你绝对耐得住寂寞。”刘鹏告诉我们,“除了站到领奖台上的瞬间,其他绝大多数时间里,我都在进行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每天都要严格控制饮食、抵御诱惑,以至于和朋友逐渐疏远;中午顶着烈日绕着操场一个人跑圈;半夜 12 点在山道上听着风声和自己的心跳声独自骑行......“说不孤独是假的,但我相信付出的时间,都会累积成一点一滴的进步”。

  过去三年,比赛纷纷取消,他有时觉得,连心里仅存的那点“目标感”也快要失去。但他明白,没有竞技的机会,才更考验个人的意志力,才更不能停下来。

  “铁三是一个人的战争,不会有人来帮你打。想要成为真正的铁人,先要在精神上不被打倒。”

  「打破孤独编织的牢笼,随时以最昂扬的姿态投入下一场战斗」

  去年 9 月,冯竟爽在参加某比赛时,因为穿了三角的铁三服,突然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时间,关于她的争议和“流言”,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有点崩溃。好多人都在说,阿爽是在故意博眼球炒作,但其实衣服是经过报批、符合比赛规定的。比起一个运动员的专业实力,大家好像更关心她穿的衣服是否得体。”如今,再次回顾这场“争议”,她依然有些无奈。

  她不是不知道,总有一天,风波会停息,记忆会淡忘。但她拒绝退却,更没有躲起来,反而勇敢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磊落地为自己正言:“我生来赤裸,思想不正的是你。”很多人都被这份勇敢和真诚所打动。

  “如果今天我屈服了,那么偏见永远不会停止。我能做的,就是凭实力说话。”

  在冯竟爽看来,这些来自外界的“风阻”,并不会阻挡前行的脚步,反而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内心。未来,她依然会专注训练、穿自己喜欢的铁三服参加比赛,别人的眼光?管它呢。

  「打破外界的有色眼镜,直面争议,闯出自己持续向前的路」

  2020 年,出于热爱,李颂恩成为国内从业余转专业铁三运动员的先锋。本以为去到专业队,能有更广阔的天地,没想到“热爱被渐渐消磨”。

  “那时我 24 岁,很多专业运动员在这个年纪已经退役了,会有些茫然”,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使他感到非常压抑和不自由。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成绩的提升并没有预期那么明显。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高压下,他陷入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于是,2021 年全运会后,他决定暂别铁三赛场。“我需要让自己暂时离开一下,想清楚‘热爱’和‘成绩’之间的关系。”

  但正是这次“抽身”,让他得以认清真正的热爱所在:哪怕因为一时的受挫而沮丧,但最终,他依然会被风声呼啸所吸引,依然会怀念破风前行的潇洒,也依然会回到那条无所畏惧、心有乾坤的路上。

  “这段经历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最终我们要战胜的,不是前面的那个人,而是每一秒都想要放弃的自己。”

  「打破年龄和成绩的束缚,忠于纯粹的热爱,才能走得更远」

  “高度自律”,是很多认识 Andrew 的人给出的共同评价。

  运动在他的生活中,一度拥有绝对优先权,仿佛是刻进基因里的爱好。哪怕工作再忙,他每周也会雷打不动花 14 - 15 个小时训练;甚至去年刚做完鼻子手术的第二天,也不例外。

  健康营养补给品牌高管和国际铁人三项运动员,很长一段时间里,Andrew完美维持着两种身份的平衡,直到 2 年前,他成为了一位父亲。

  曾觉得一切都不成问题的 Andrew,罕见地承认:“孩子出生后,时间确实变成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我努力挤出时间来,每周大概能训练 10 小时。”

  但 Andrew 始终相信,真正的热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铁三对于他,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形容铁三有一种魔力,能让参加的人变得“健忘”:“每次碰到特别难的比赛,我都会在心里发问,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这一定是最后一次了!”但真的冲过终点线那一刻,刚才这句话又被抛到脑后,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总是一次又一次重新站在起点前。”

  前两年,在一场比赛中,他见过一位 84 岁的日本参赛者,即使用 20 多个小时,依然坚持抵达终点,这让他备受鼓舞:“就像英文谚语所说,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figure it out.”

  「打破时间的局限,牢牢握紧生活的主动权」

  ◆

  每位“铁人”在他们运动生涯的各个阶段,都曾面临着重重“风阻”。停下来无疑更简单,但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不断挑战自我,无畏前行——不仅化阻力为动力,还因此淬炼出了更为顽强的意志力。

  这正是铁人三项运动的核心,也是迪桑特所倡导的「不畏阻碍」、「勇于突破」的破风精神的最佳演绎。

  其实,迪桑特与铁人三项运动结缘已久。

  自 1982 年起,迪桑特便开始与国际铁三强队和世界顶尖铁三运动员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并成为瑞士、英国国家铁人三项队服装赞助商。除了鼓励运动员们激发潜能、突破身心,迪桑特也不断将前沿运动设计和卓越工艺相结合,推出骑行、跑步系列产品。

  4 月 15 日即将发布?AWAKEN 破风者系列,便是又一匠心力作。

  迪桑特 AWAKEN 破风者骑行系列

  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骑行系列,采用轻质网孔面料,贴身包裹、轻量透气;骑行裤更配有意大利专业级坐垫,带来长距舒适的骑行体验。

  迪桑特 AWAKEN 破风者跑步系列

  跑步系列则采用创新 F-360 立体版型,有效减小跑步时身体与衣服的摩擦,打造轻便无束的穿着体感,充分释放破风潜能。

  搭载 Pebax 超临界发泡中底与 PROPEL 全掌碳板的 DELTA PRO 跑鞋,保证跑动中灵活性的同时,提供优秀的回弹力及稳固支撑;一体式无缝鞋面不仅具有良好透气性,更能提升脚部包裹感,助力每一位“铁人”轻松破风、不断前行。

  在推出专业的运动装备之外,今年迪桑特还面向广大骑跑运动爱好者们,首次举办「破风前行骑跑赛」。

  4 月 22 日,在全国五座城市(深圳、成都、沈阳、北京、上海)定制了 40 公里骑行路线和 10 公里跑步路线,以 12 小时跨时空不停歇的城市接力挑战模式,开启「破风前行」。

  4 月 10 日- 4 月 17 日,骑跑爱好者们,可以通过上方官方小程序报名参加线上预选赛,上传累计骑跑里程数,进入各赛区榜单前十名,即可获得破风前行骑跑赛参赛资格。

  正如迪桑特品牌代言人彭于晏,曾在一支官方短片里说的那样:“没有天生的破风者,只不过是一出发,就不想退缩。”

  希望每一个你,哪怕经历低谷或遭遇困顿和挑战,都能始终拥有无畏前行的勇气,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推广

上一篇:夏宝龙到立法会大楼与议员交流丨香港一日
下一篇:专家研讨文物保护:如何更好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