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曾庆文:心灵在山际线放逐
■ 曾庆文

近段时间,欣读两本本土作者写雪峰山的专著,一是长篇小说《家山》,一是散文集《雪峰山里》。《家山》是名家大腕的鸿篇巨制;《雪峰山里》以独特的视角、温馨的文字侃侃而谈,细品之,一个草根作者的清莹透彻扑面而来。
看一次山很平常,懂一方山已不易,写一座山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其难点不在于立意之新、字句之新、技巧之新、风格之新,而在于思想的“新”与山之本源、本体、本质是否还有恰当的距离、度量和分寸?与一座山自有的巍峨磅礴、精神圭臬、学养底蕴、形态边际是否有关联、接续及发展?即便是不少名家,亦不敢正面写山。面对山,“新”与“旧”的抉择,“古”与“今”的取舍,“山”与“水”的呼应,“出山”与“归来”的感悟,需要作者的天资、才情、修养和技巧的锤炼。而读《雪峰山里》,让人看到一种态度、一种努力,一种令人企盼、充满期待的愿望,就像一角春山,慢慢地打开,呈现连绵不绝的山际线。
读《雪峰山里》,文字苍茫俊逸、清凉超拔,亦不乏落寞荒寒、简淡萧瑟之气,细品也会感受到不流尘俗的高蹈精神、卓然而立的文人风骨、旷远豁达的审美心胸。在作者营造的雪峰大山,读到了渐行渐远的传统气息而不是亦步亦趋的泛泛之笔,感受到徜徉在农耕生活中的清幽、简淡、苍茫、浑朴,与之相伴的是家国的情怀、信念的坚守以及隐匿于心的精神标尺。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雪峰山里》的意义在于把传统精神成功接引,以古厚淳真的气息灌注到这个亟待涤滤思想、澡雪神态的文化环境中,唤醒当下受众对一座山的记忆和敬畏,让读者保持勿忘家山的初心。从这个角度看,《雪峰山里》有真意而无矫揉造作,殊为难得。
《雪峰山里》,传统山元素多有展现:走山路、吹山风、看山云、饮山泉、住山居、悟山性、种山缘,一切因山而存在,一切因山而生动……其奥妙在于作者不在文字上刻意寻觅,却在章法上匠心独运,打破传统成法的束缚,通感、夸张、剪切、特写、嫁接等手法娴熟地运用到写作中,面貌焕然一新。从文字中可以感受,清冽的水、大块面的山、结构线式的山里农作等等被修饰为极具个性的符号,点、线、面的编织交叠、揖让重组呈现出强烈的构成意识,充满了张力和律动;人物、村落、田亩、林竹、阡陌以及曾经及现在的山里生活被安置在全书需要的位置上“画龙点睛”。作者笔下,没有卖弄的笔墨,没有炫目的色彩,疏密有度的字里行间自带理性的透气感,显示出行文的稳定,丰富而细腻,有如色温控制般丝丝入扣,没有随意或者任性,少有张狂或者败笔,只有高度的自觉和精谨的构造。所有的经营都指向审美的需要,服从全书最后呈现的效果以及所要表达的意境。
简言之,《雪峰山里》没有沿袭传统写法,却能承接传统精神,以山川外在之“景”写出作者内心之“灵”;亦不是用素描或者浓墨重彩的诸多方式消解笔墨意趣的核心价值,却能借鉴绘画、摄影及写作艺术多种形式构成化解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些桎梏和羁绊,从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一条山道。同为六〇后,我们见识了集体化生产运动的勤劳艰辛与波澜壮阔,也深刻领会到改革开放后激荡迷惘和奋发进取,更多的感悟是如何在新的时代浪潮中负重前行而又不丢失自我。在作者的文字中读到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山水图景,留下令人感同身受的自我修行,看到散文创作不拘一格的尝试,或许不是唯一,但令人憧憬其未来。
中国陆地大多是山,生活着大量山里人,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相对于在书中多次展开的山川田野以及山际线,作者心灵的迁徙或改变,才是该书的关节所在,是作者称其为“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对一座山完成心灵的重塑”之根源。作者生于山里、长于山里、行于山里又将老于山里,一座山扰乱又安定着他放逐的心。他年复一年地浸渍雪峰山,却因时境的不同,蔓延出他少年的孤独寂静,青年的苦闷反思,中年的怅惘回顾,他思考的内容,远远大于他行走的八百里区域。与雪峰山一样,他的思想也极为坎坷崎岖,对一座山的伟岸与羁绊,渴望又逃避,追求又拒绝。在工作中辗转奔波,在生活中不断体味柴米油盐,在城市中一次次张狂窒息又一次次沉醉迷离,在不断被现代工业侵蚀的土地上叹息,在老家父亲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农作坚持中唏嘘……他通过逃离大山寻找内心安宁,却在人至中年,皱纹爬上额头之时,又回归大山深处老家重温山梦。他关于雪峰大山的点点滴滴,表面上是他在执拗地痴山;而读他的所想所思,又能在感情上原谅他所有文字的尖锐与鲁钝。放逐,奔走,二十世纪中后期出生的人,都在拼力追赶着日新月异的时代狂奔,双脚所踏的云路变换迅猛,而心灵栖居的大山,却依然伴人间草木根生土长。灵活的叙述,让阅读的时光饫甘餍肥,而对一座山的探寻,却不能如书页般走向一个最终的结局,并对其施以同一种情感。酣畅淋漓的字里行间,几十年的山爱与山忧,链接家族血脉的山思与山情,更有满山生灵的目击与疾呼、嘶哑喉咙的呐喊和奔腾,足踏八百里峰峦的苦寻和游荡,都没有终极的归处和解释。放逐,放逐,去苦苦寻找不能抵达一座山内心的缘由。雪峰山,山连山。而作者,却在奔波中耕读不辍,依然发现自己背了大半辈子的生活之篓,还是半半拉拉。
放逐,放逐。匍匐于雪峰山脉的胸膛上,不眠于山里,岁月的山歌诉说着古老梅山民风。苏宝顶、八面山、帽子岭、白岩云、古佛山、岩鹰洞、楠木山、雪峰界、白马山、金龙山、大熊山、紫鹊界、圣人山、九龙山、密岩尖、独岩、穿岩山、法相岩、云台山、宝顶山、天龙山、九龙池……一种静与美的和谐,让叠嶂起伏的山际线,贯穿于时间风口,盛开雪峰运动千古的魅力。梦幻般的感觉,天堂般的圣境。一个至真至美的山的世界,山思的光芒在竹木葱茏处轻轻喧响。如诗如画,山水依依。一幅从老家渐渐展开的长卷,驻守在农谚中,击打着二十四节气缓慢的节奏;打开袅袅燃起的炊烟,农人的微笑蕴藏在稻香中,童年赶牛奔过山坡的幻影浪漫了寂寥的日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亮丽在耕读传家的思想尽头,无论是为农作而歌的祷告,还是为文字而生的灵魂,都在每天响亮的日月轮回里,为心中的信仰放飞自尊自强。
回味《雪峰山里》可以感知,作者的内心,有一座山绵延,那里有千年常青的松柏,有乱石嶙峋的祖坟,有层出不穷的梯田,有安稳静好的村落,也有灯红酒绿的城镇。雪峰山,轻淡朦胧的身影,迤逦而去,却怎么也走不出作者的视线。轻轻地打开门扉,它总是一位不速之客,在默默相视中,孤寂的心灵感受到大山无言的慰藉。它是心中一首深沉的歌,在不尽想象中编织着永远没有完结的故事。静静地等待,春去秋来;深情地瞩望,日落日出。在与山的融通中,作者及一代人长大又衰老;在对山的瞩望中,山亲切又遥远。山生山行,山节山气,山人山俗,山恋山痴,写不完他与一座山的生死依存。在私密老家,五棵桃开了,屋侧山湾成为一个迷人神殿。恍惚中,他又一次身陷植物阵法,山际线沉沦,天地氤氲……
来源|清廉文化网
责编|小青
清廉文化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权威专业平台
举报/反馈
上一篇:71岁的马保国“卷土重来”,深入挖掘其履历,才知道还是低估了他
下一篇:方世玉是怎么死的?一身铜筋铁骨,却被师太踢肛,24岁英年早逝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