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稿与稿费那些事儿……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从九十年代初上大学中文系开始,我便酷爱读书投稿。其时文学已式微,某些文学杂志已沾染了些许铜臭气。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征文收评审费,投稿交审稿费。我当时是穷书生一枚,但对文学有近乎狂热的痴爱,曾花钱参加过此类征文及审稿活动,并收到了《百花园》编辑邢可及《短篇小说》编辑刘家魁的退稿信。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乡镇参加教育工作后,继续坚持读书写作,并在县文化馆主编的报纸《古澶新花》上发表了自己生平第一篇小小说。

  

  此时我思想已成熟,不再参加有偿征稿,而是热衷于新闻稿件写作,曾有两篇新闻在团中央主办的《中国中学生报》发表,并获得了四十元稿费。记得拿到稿费的当天上午,我便去饭店点了四菜一汤庆贺。

  

  真正意义上开始纯文学创作,是在三年疫情期间。虽然之前我的阅读与写作从未间断过。疫情的2020年初,我和家人被封在小区,百无聊赖之中,我又拿起了手中的笔,相继在本地报纸广电报及早报发表一系列回忆乡村童年生活的散文,如《茅针里的乡思》、《捉老鸹虫》、《那些落在乡村的雨》等。同时也开始在一些有稿费的公众号发表系列回忆乡村生活的散文,以及讲述自己当年考研经历的散文,等等,赚些稿费花花,买些自己喜欢看的书,仅此而已。

  

  据说,现在许多纯文学期刊,编辑已不看自然来稿了。这是个文学式微的时代,一切向钱看,编辑眼里大多盯着名人稿、人情稿及编辑之间的交换稿,也属正常。

  但我现在投稿,也有自己的坚守,不管是纯文学期刊,还是公众号,有稿费我才投,没稿费,我不浪费那种精力。

  对于交钱上稿的杂志,包括订杂志才能上一篇的杂志,如《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等等,我一向不感冒,文学这种讲究才华的东西,花钱找关系上不可能长久。

  一句话:现今时代搞文学,业余时间做做就不错,不要奢望一夜城名,赚点稿费花即可,不要太当真。

  举报/反馈

上一篇:哪些人会在《浪姐4》翻车?
下一篇:看了四遍《泰坦尼克号》,彻底放下了“爱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