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每天关掉一家店 个护美妆零售巨头屈臣氏要凉了?
"20 年前,一二线城市时尚年轻女性最爱逛的个护美妆门店,恐怕非屈臣氏莫属。自从华人首富李嘉诚将其收至麾下,屈臣氏在内地一路高歌猛进,创下几乎一天开一家门店的记录。然而过去几年,屈臣氏门庭冷落,业绩不断下滑。从一天开一家店,到一天关一家店,个护美妆零售巨头屈臣氏究竟怎么了?"
作者 / 木木
3 月 16 日屈臣氏母公司发布的 2022 年财报显示,屈臣氏 2022 年全球总营收同比下滑 2%,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下滑 11%,跌至 2020 年水平。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 23%,EBITDA 下滑 59%,是近 9 年来业绩最差的一年。
店铺数量也自进入内地 33 年来首现负增长,全年关闭店面 343 家,总数跌破 4000 家,平均几乎每天关一家。从店面年收益看,2021 年全年总额 544.87 万港元,仅仅是 2014 年的一半,去年同比又下滑了 18.3%。
消费者的亲身感受比数字更直观。十年前熙熙攘攘的屈臣氏门店,如今门可罗雀。消费者不大进去逛了,连店员似乎也没了那些年的劲头。有媒体报道称,一些门店普通工作人员月薪从巅峰时期的万元左右降到了现在的不足 3000 元。
进驻内地 迅速走红
一二线城市的 70 后、80 后应该还隐约记得屈臣氏当年的辉煌。那时的屈臣氏有多牛?
每逢周末,各大商圈的门店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结账处能排起长队,一些热门商品甚至往往要下手极快才能抢到。屈臣氏自有品牌的部分单品例如面膜、护手霜,更是当年的 " 网红 ",大学女生、写字楼白领几乎人手一盒。
诞生于 1828 年的屈臣氏,起初是家名不见经传的 " 小药房 "。1981 年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后,屈臣氏摇身一变成了零售业的金凤凰。
进入内地后正赶上大众消费飞速发展的阶段,屈臣氏以其高辨识度的店面设计,划分鲜明的产品区域、颇有吸引力的价格折扣、独有的选品和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产品,以及专业的导购服务在内地迅速卷起一股消费热潮。彼时,490 多座城市涌现出了超 4100 家店铺。
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大众品牌的认知,大多通过屈臣氏。30 多年来,像美即、菲诗小铺这类海内外品牌的走红,也是通过屈臣氏。
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11 年前后是屈臣氏的 " 黄金年代 ",也是各大商家争抢的香饽饽。入驻合同一个字不能动," 要么你签字认可,要么咱就拜拜。"
当年有多牛,现在就有多凉。单店月销售额破百万元的盛况一去不复返。" 屈臣氏位于我们商场一楼最好的位置,一平方米却只能赚几十块,若租给别的商户,一平方米能赚两三百块。" 有商超工作人员透露了屈臣氏如今的尴尬处境。
急速扩张 危机四起
从一天开一家店,到一天关一家店,屈臣氏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人认为,转折点出现在 2016 年,当年屈臣氏业绩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门店销售同比下降 10.1%。但是,其实从 2013 年到 2016 年,屈臣氏中国市场业绩增幅就开始一路下滑,从 23% 跌到了 -3.82%。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16 也是屈臣氏加速跑马圈地的开端,并以年增 300 家门店的速度持续了 5 年。一边是急速扩张,另一边是业绩下滑,想打从量变到质变的算盘,显然并不明智。
更多人认为,价格优势不再,是消费者开始冷落屈臣氏的主要原因。
在网络购物兴起之前,这种一站式集合性的购物模式颇受消费者青睐,在屈臣氏门店可一次性买齐所需的个护美妆,更重要的是作为行业巨头,屈臣氏以绝对优势享有进货议价权,加上屈臣氏自己推出的各类满赠活动,消费者在这里绝对能够享受到各个品牌的最优折扣。
好景不长,随着国内电商的飞速发展,海外大牌及各类大众平价品牌纷纷入驻。数据显示,2014 至 2019 年,中国线上零售额仅有 27898 亿元,但到 2019 年已增长到 106324 亿元。其中 2016 年至 2020 年,国内化妆品电商化率从 21% 增长到 38%,增速均达 20% 以上,而传统商超、柜台、化妆品店渠道合计份额则由 37% 下滑至 28%。
购物场景搬到了线上,屈臣氏一站式集合性的优势不再,各大品牌也都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打造自家网络 " 门店 " 上,赶上活动,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官方旗舰店折扣力度都不输给屈臣氏,消费者当然有充足的 " 跑路 " 理由。
此外,屈臣氏店内过于热情的推销,也让新一代消费者难以接受。
如今,网络上搜索屈臣氏,曾经被人称道的服务模式开始被新一代年轻人吐槽。很多年轻消费者最受不了了的是一进门店身边就开始 " 贴身 " 服务的推销员。
为什么屈臣氏门店会有如此 " 热情过火 " 的操作?
这要从屈臣氏的运营模式说起。屈臣氏自营品牌在门店的销售占比基本超过 30%,自营产品的毛利率高达 60%。作为集团的核心战略,从总部到门店,上级主管对每家门店的重点单品都有销售要求,如果一周达不到指标,店员就只有微薄的底薪没有提成。
但除了早年推出的燕窝、骨胶原系列产品,屈臣氏再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 " 爆款 "。产品研发跟不上,价格却很唬人。一瓶 30 毫升的屈臣氏自营品牌精华液门店售价 400 元,可谁会愿意做这个冤大头?于是店员不得不过于热情的 " 贴身 " 推销,消费者对屈臣氏的反感也就与日俱增。
各大品牌也显然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这些年风靡的国潮护肤彩妆品牌,似乎都未显露出与屈臣氏合作的强烈意愿。有媒体报道称,屈臣氏的回款账期往往长达 90 天到 160 天,甚至到了货品过期还未结账。同时,屈臣氏有条码费、进场费、促销推广费以及配备地面销售团队等重重门槛,品牌方为何要在销售渠道如此之多的今天去给自己设置这么多阻碍?
就这样,无论是供货方,还是消费端,屈臣氏都没能把握得住主动。更糟糕的是,屈臣氏没有把关注点放在调整运营模式以适应新的消费业态上,而是在三四线城市过分扩张圈地,就这样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危机关头 殊死一搏
2017 年,屈臣氏线上官方店、云店诞生,第二年屈臣氏又与菜鸟、饿了么等合作推出外送服务。但这些改变都没能为他重新赢回消费者。截至 2020 年,屈臣氏的线上业务营业额仅超 5 亿元。
生死关头,集团只能向互联网平台大佬们低头。
屈臣氏中国先是宣布和天猫合作,尝试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又在上海正大广场开设屈臣氏潮流店,一改传统的蓝白配色,用经典的黑白加上彩色霓虹灯打造高端潮流感,在店内还设置了体验区,提供 AR 虚拟试妆、皮肤测试服务,并引入了更多日韩美妆品牌。屈臣氏计划此后升级或新开 560 家这样的门店。
但如今看来,这些尝试并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
目前,屈臣氏已开始调整自营品牌的占比,扩大其他品牌的占比,也调整了门店 " 带货 " 自家品牌的运营模式。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今年 3 月刚刚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李泽钜透露屈臣氏在马来西亚已稳占市场第一位;中东的店铺数量也一直在扩大。遍布全球的 16142 家店铺,2022 年收入超 1696 亿港元。
在内地,屈臣氏的窘境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家乐福,同为行业巨头,都曾创造辉煌,却也未能在消费业态大变革前及时腾挪转身,如今落得如此结局大概都应了那句话,"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上一篇:【地评线】河声:答好“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这张答卷
下一篇:1952年,志愿军女战士激动拥抱毛主席,摄影师:当时主席很难受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