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夏日,少不了新鲜的美食,每一种都是夏日里的穿堂凉风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苏州的夏日,是少不了新鲜的美食……风扇凉面、荷花餐……炎炎酷暑,有了这些苏州夏日限定美食,就能清凉过夏天啦!

  常听苏州朋友开玩笑说:“苏州人的夏天,风扇不是给人吹的,而是给凉面的。”此话不假!每到盛夏,苏州人最期待的,就数那一碗风扇凉面了。

  那什么是风扇凉面?原来是面条煮熟过水后,是需要用电风扇吹凉的,据说可以让面条爽滑而不黏腻,所以"风扇凉面"由此得名。

  这种制作凉面的方法不经凉水过凉,吃起来更卫生,无腹泻之虞,也一直沿用至今。还能使得面条Q弹有致,吃起来口感清爽无,是故,风扇凉面可谓是苏州人夏天的心头之好。

  再者就是,苏州的风扇凉面可是同绿豆汤、鸡头米等一样有名的。

  当然了,风扇凉面从每年的6月前后就开始上市了,一般供应到9月,夏天的冷面,一定要风扇吹冷过的才好吃,据说这样的面条,口感会爽滑不腻。

  而且制作风扇凉面的面条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有咬劲,不能下锅就烂朵烂朵的。凉面的面条是加了鸡蛋和碱水的小宽面,颜色微黄。苏州人讲究夏天吃点含碱的面条,清清肠胃。

  煮面方法也颇讲究:先把面条蒸至六分熟,入沸水煮一下捞起,拌少许食用油,用风扇吹凉,再拌上焖肉原汤、糟油、豆芽等,吃起来爽滑不黏腻,清香有嚼劲!

  还有就是,这个苏式小宽面来和细面进行相比,其实小宽面是更有嚼劲的,吃起来更爽口、也更适合夏天。

  因此当小宽面下入锅里,40秒钟后就要捞起来了。面捞出后滤干,盛在大铁盘中,还需立马浇上熬过的菜籽油,搅拌均匀,防止面条黏在一起。

  接着,就是风扇“闪亮登场”的时刻啦!将盛着面条的大铁盘搬到风扇旁,边吹边搅拌。在风扇的作用下,裹着菜籽油的面条慢慢晾干,变得油光蹭亮,格外诱人。

  当然了,风扇凉面的浇头也是很讲究的,老苏州人偏爱的浇头是青椒毛豆肉丝。

  将卤汁浇在面条上,搅拌均匀,一碗爽口的凉面就端到你眼前了,来上这样一碗凉面,简直横扫炎热!

  可以说,苏州人在利用美食消夏的智慧上,真的太可了。你看,还有这荷花虾仁盅、古法藕夹等等美食,光是名字就是好听,其也是苏州荷花宴上的夏日限定美食了。

  荷花虾仁盅,一片荷花瓣载着苏帮名菜——清炒虾仁,飘荡在荷塘月色中,光是看到菜品,都能感受到徐徐清风拂面而过。

  其以荷为器,置放虾仁,湖鲜的香,浸染着这淡淡的荷香,一道苏帮名菜,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夏日滋味。

  而古法藕夹也是夏日清凉美食。作为苏州“水八仙”之一的莲藕,向来深受苏州人的喜爱。藕夹,更能撩拨到“食荤者”们的味蕾。

  当你取两片裹上了生粉的藕片,夹住鱼肉与猪肉搅拌在一起的馅心,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摆盘上桌。

  再一口咬下,来自荷塘的清香和来自太湖的鲜美交融包裹舌尖,给人带来极致的愉悦享受。

  所以说,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荷花宴席,总少不了精致的点心来收尾。苏州名点荷花酥当然要了解一下了。

  荷花酥颜值与实力并重,制作工序更是繁复异常,其需要用面粉、油酥、猪油、火龙果汁按比例混合,反复揉搓、定型、再油炸,才能呈现出荷花绽放的效果。

  其实,这荷花酥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被供为宫廷点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寓意。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口感层层袭来,软糯的莲蓉馅与酥皮入口即化,再加上含苞待放的俏娇模样,让人着迷。

  此外,来了苏州,像这些特色的夏日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比如这素交面就是很好的选择。

  在炎热的夏季,饮食是宜清淡的,而这“素交”就是浇头是素净的,一般用时蔬搭配木耳、笋丝、豆腐丝等,烹制出清爽适口的面浇头。

  还有这盐水鹅,我们知道,苏州人是喜欢在夏日吃鹅肉的,鹅肉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的效果。每年5月份新鹅上市,正是吃鹅的好时候,于是夏季每家都会买起盐水鹅吃,成了传统。

  当然还有这个荷叶粉蒸肉,也是一款享有较高声誉的苏州名菜。它是用当时宁波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

  而对于西瓜鸡来说,就是更加的味美清香了,汤清瓜香,营养丰富,是苏州传统的时令名菜。其以肥嫩母鸡为主料,将鸡放入西瓜内,倒入鸡汤,并放进火腿片、笋片、香菇等,加原汤,盖上瓜盖,蒸几分钟后便可上桌。

  免责声明:“觅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编辑:觅食健康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时光,我另存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欧美女艺人——Anna Polina
下一篇:假面骑士帝骑:“柠檬精”海东上线,同夏海橘争夺“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