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雷:爱丽丝漫游卡罗尔奇境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1863年一个夏日午后,英国牛津,一位留着卷发,面容清秀的年轻男人正在给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拍照。

  “爱丽丝,”那个年轻人说,“你能把衣服再往下拉一点吗?对,就这样,让肩膀完全露出来。眼睛看着镜头,不要笑得太厉害,要微笑,一种挑衅似的微笑,就好像你什么都不怕。”

  他按下了快门。他把这幅照片命名为《扮成小乞丐的爱丽丝·里德尔》(《Alice Liddell as "The Beggar Maid"》)。

  

  Alice Liddell as "The Beggar Maid",Lewis Carroll,1858

  这个名叫爱丽丝·里德尔的小女孩是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教务长里德尔的二女儿,她有两个姐妹。那个给她拍照的叔叔,也是她们三姐妹最要好的大人朋友,是她父亲的同事——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数学讲师。他的名字叫查尔斯·路德维奇·道奇森。不过,两年后——也就是1865年——他将会有一个新的名字:刘易斯·卡罗尔。

  

  Lewis Carroll,Oscar Gustav Rejlander,1863

  

  1865年,一本署名为刘易斯·卡罗尔的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在英国出版。这本薄薄的小书随即引起了巨大轰动。据说维多利亚女王读完后下令说,此人的下一本书一定要给我送来。结果送到女王手上的是一部论述行列式的数学专著。关于这名有点口吃,内向腼腆,业余爱好摄影的大学数学老师如何变成了一名童话作家,最经典的版本是:

  他和里德尔三姐妹在泰晤士河上泛舟时(很可能刚刚给她们拍过照片),信口编了一个小女孩掉进兔子洞的故事,因为三姐妹听得很入迷,故事就越编越长,直到最后变成了一本像模像样的小书,而书中那个小女孩的名字,以及人物原型,都来自他最喜爱的摄影模特,里德尔三姐妹之一的爱丽丝·里德尔。

  

  Edith,Ina and Alice Liddell on a Sofa,Lewis Carroll,1858

  在刘易斯·卡罗尔的内心深处,爱丽丝·里德尔,这个十岁的小女孩,究竟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一个令人满意的小摄影模特,一个可爱的朋友女儿,一个给他带来写作灵感的小缪斯,还是一个掺杂着情欲的迷恋对象?或者几者兼而有之?

  这是一个谜。一个无聊的谜。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像他笔下爱丽丝漫游其中的奇境一样,他自己的人生也成了另一个充满谜团的奇境,卡罗尔奇境。而现代的爱丽丝们,那些好奇而缺乏耐心的现代读者,在导游——哗众取宠的学者,低级趣味的媒体——的带领下,像游览某处风景名胜一样漫游着卡罗尔奇境。在那里,最有名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景点就是:恋童癖之谜。

  卡罗尔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恋童癖的性变态?

  支持“是”的证据有:

  他拍摄了大量身体暴露的儿童照片;他终生未婚;1863年里德尔一家突然与他断交,而他的家人原因不明地毁掉了这一时期的日记及资料。

  支持他“不是”的证据有:

  最新出版的卡罗尔传记,《刘易斯·卡罗尔的秘密》的作者杰妮·伍尔芙认为,那些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正常”的儿童摄影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是很正常,特别是在道德上,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观念里,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相当于是“无性别”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倒可以说他那些风格独特的肖像照是现代时装大片的先驱);而他终生未婚是由于性格过于害羞和内向,他不善于同成人打交道,这也正是为什么他喜欢同孩子们交往,喜欢给孩子们拍照的原因。

  既可以支持他“是”,也可以支持他“不是”的证据有:

  他曾编过一本数学益智题,名为《供不眠之夜里思考的枕边益智题》,因为“做这些题不用纸笔,脑袋挨在枕头上想就行”,“而且,”他强调说,“睡前做做这些题,可以免得想一些不干不净的事。”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件事:一,他在睡前曾想过不干不净的事;二,他曾压制自己不去想那些不干不净的事。而同样是在杰妮·伍尔芙的新书里,她披露了一份首次发现的卡罗尔的银行账目,账目显示他曾向制裁虐待儿童的机构捐款,伍尔芙认为这说明“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此感到厌恶”。感到厌恶?为什么不能是感到内疚呢?

  所以,你看,所谓的这些证据,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爱丽丝与柴郡猫的对话一样。“请您告诉我,要从这儿出去,应该走哪条路?”爱丽丝问。“那取决于你想要去哪儿。”柴郡猫说。所以,刘易斯·卡罗尔到底是不是恋童癖?在某种意义上,那取决于你怎么想。如果你觉得他是(就像某些居心叵测的学者和媒体),那么他就是;如果你觉得他不是(就像包括我在内的亿万爱丽丝迷),那么他就不是。

  

  Alice Liddell,Lewis Carroll,1870

  不过,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在各种证据当中,人们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证据:他的作品。即使从最苛刻的角度评价,他的作品也当得起“伟大”这个词。有一种说法,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三部英语作品分别是《圣经》,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爱丽丝漫游奇境》。

  从沈从文到博尔赫斯,从德里达到曼古埃尔,从蒂姆·波顿到玛丽莲·曼森,这本书(以及它的续集《爱丽丝镜中奇遇》)几乎迷倒了所有人。从古典到现代到后现代,各种理论,思潮,哲学观点几乎都可以从这两本小书里找到绝妙的对应点。用美国作家古德曼的话说:“这两本书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从古到今,当然,也包括未来。”

  总之,它就像一个奇迹。一个以童话形式出现的神谕。

  为什么刘易斯·卡罗尔会写出这样一部奇妙的书呢?这也是一个谜,卡罗尔奇境里的又一个谜,一个迷人但却乏人问津的谜。

  对此有一个神秘的解释。卡罗尔的出生地,英格兰柴郡霍尔顿区的戴尔斯拜瑞村,正是世界闻名的麦田怪圈的频发地之一,而且据称该地经常出现神秘光球,磁场紊乱等特异现象,所以不能排除卡罗尔的奇特作品受到了高等文明的影响。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解释。它让我想起有人问萧伯纳,他是否相信《圣经》是圣灵写的,萧伯纳回答说:“所有百读不厌的书都是圣灵写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圣灵”替换为“外星人”。)

  不过我还有一个不那么神秘的解释。如果你看过那幅名为《扮成小乞丐的爱丽丝·里德尔》的照片,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惊呼:“对!那就是爱丽丝!”对,那就是漫游奇境和镜中世界的那个爱丽丝的神情:带着点孩子气的桀骜不驯,散发出幽默的戏谑,有一副面对这个世界——不管那是充满荒诞感,有三月疯兔和猪婴儿的奇境世界,还是几乎同样荒诞(或者更加荒诞)的成人世界——满不在乎的表情。我想,那其实也是卡罗尔的表情——内心表情。

  

  Flora Rankin,Irene MacDonald,and Mary Josephine MacDonald at Elm Lodge,Lewis Carroll,1863

  正如包法利夫人就是福楼拜,我们也可以说爱丽丝就是卡罗尔。善良、好奇、骄傲、幽默、自我怀疑、打破固定思维、不屈从权威的小爱丽丝,正是卡罗尔内心自我的投影,在虚构里,她是漫游奇境的爱丽丝,在现实里,她就是爱丽丝·里德尔和像爱丽丝·里德尔的那些孩子。那就是为什么他喜欢和爱丽丝·里德尔们打成一片的原因,那也是为什么他能写出《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原因(当然我也不否认“圣灵”很可能也起了某种作用)。

  因为他就像一个擅长数学的小孩子。凭借孩子般本真的眼光,加上作为数学家特有的逻辑和反逻辑能力,刘易斯·卡罗尔用一个表面上很简单的童话,囊括了这个表面上很复杂的世界。

  我不是蒂姆·波顿和强尼·戴普的影迷,而且考虑到其剧本完全不忠于原著,所以我想我大概不会去看电影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但我会好好再看一遍书,就像我每年都会做的那样。

  

  我也建议你去看看。我相信任何看过并热爱这部童话的人,都会坚信:刘易斯·卡罗尔没有做过任何伤害孩子的事。这部美妙而伟大的童话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有过什么不干不净的想法,那又怎么样?我相信,他成功地压制住了自己内心涌起的黑暗——如果真有那种黑暗的话——通过写作,通过数学益智题,通过近乎疯狂的写信(刘易斯·卡罗尔曾在一八七九年声称:“我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好象是花在收信上,而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则用于回信。”一份记录表明,刘易斯·卡罗尔在他活着的最后三十七年间,曾收发了九万八千七百二十一封信件),甚至——也许——通过给孩子们拍照。

  因此,我们正确也是正常的态度或许应该是:去不胜珍惜地阅读一百多年前这个害羞男人所写的美妙作品,然后,就像《爱丽丝镜中奇遇》的红心王后皱着眉头对爱丽丝所说的:

  “你应当以优雅的言辞致谢。”

  

  书评作者:

  孔亚雷。写作,翻译。

  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短篇小说集《火山旅馆》,译有保罗·奥斯特长篇小说《幻影书》,莱昂纳德·科恩诗文集《渴望之书》等。2013年获西湖中国新锐小说奖,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翻译奖提名奖。

  【图书推荐】

  《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

  原作名: The Annotated Alice

  作者: [英]刘易斯·卡罗尔 / [美]马丁·加德纳

  译者: 陈荣彬

  出版社: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2-9

  -End-

  图源:网络

  编辑:阿七

  了解更多请关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众号: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红书:浦睿文化 / 巨鹿村的浦女士

  抖音: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馆」

  获取更多新书资讯

  参与浦睿福利活动

  添加浦睿君个人微信(prwh2011)

上一篇:请回答2018|性别新闻大爆发背后,来看女性的境遇
下一篇:这是我见过最纯情的两男一女3P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