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子言怀》翻译、习题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西亭子言怀》翻译、习题

  西亭子言怀

  张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释】

  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玄猿:黑色的猿猴。

  应:呼应。

  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步:缓行。

  【翻译】

  在亭前的空地上有几处碧绿的芳草,在青翠的竹林旁边有几簇花儿。

  向上看,树上黑色的猿猴似乎是在呼唤着官衙里的小吏;向下看,溪边白色的鸟儿好像是在和家禽相应和。

  看远处青山,便知它有高有低,起起伏伏;听流水潺潺,便知它有浅有深,深深浅浅。

  无须让身旁的属官们拘泥于繁琐的礼节,我们时时散步共同去寻找那美好的景致。

  【赏析】

  张谓的诗,清淡而平易,表面看来并无惊人之句,然而平易中见深远,素淡中出韵致,别有一种淡妆之美。《西亭子言怀》亦是如此。

  诗的前半首是对西亭子景色的描写。从开篇一联可知亭前的空地有“芳草”、“闲花”点缀,亭子前后修竹长青,这是一处环境优美而清雅的山亭。“数丛芳草”、“几处闲花”,既可见亭前景致之清丽,又流露出作者对此小亭格外称赏和每每到此便觉分外恬适的心情。三四句作者从亭前景致写到亭子周围的溪水、青山、猿鸟和家禽。大约因西亭所处之地僻远,故时常有山林中的动物“光顾”,“攀树玄猿”似与郡吏已颇熟识,总是远远呼叫着前来凑趣,溪边的白鸟则与家禽相对啼鸣。诗人在这野山景色中感到无限乐趣。

  诗的后半首是即景言怀。五六句所写青山有高下、流水有浅深是自在之物,也是自在之理,但此处除字面的意义外,作者还另有寓意:即以自然的山水喻人间的世事、世情。大水无声,小溪淙淙,俗语尚有“瓦釜雷鸣”、“不知深浅”之言。人间的高下,世事的浅深,作者是深有感受的,这里“青山”两句既包含着他对世事人情的体验,同时也写出了他来到西亭,自然的山水使他心情豁然开朗的情形。第七句中“官属”,正官之属吏也,此指张谓府中的属官。“不令”,“不使”或“不教”的意思。“礼数”,指正官与属吏间身份的尊卑、高下。这句的语序实为“不令官属拘礼数”,其中颇有平等相处的意味,故下句为: 不时经常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来寻景散心。

  【习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5.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 “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15.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先看尾联的意思。“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适,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由此看出这是一为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杯女单浅田真央失误仍夺冠 李子君列第九
下一篇:喜讯!科比迎来自己第4个女儿!这真的是要打造一支美国女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