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汽渡走山路,140公里的山村邮路上有朵“木兰花”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一辆摩托车、一把捆扎邮件用的绳子,这条全长140公里的邮路,她一个人走了4年。

  黄芳兰,是黄陂区塔耳邮政支局的一名邮递员,34岁的她负责的是武汉最长的一条邮路,全长140公里:沿途共有12个行政村、3000多户居民,途经4个渡口、上百个湖汊。

  4年来,她累计投递邮件约24万件,妥投率100%,未发生一起投诉,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作“邮路上的木兰花”。

  140公里的山村邮路,她是第一位女邮递员

  木兰湖东岸的这条邮路,是2001年开始通邮的。黄芳兰说,她是这条邮路上的第七任邮递员。

  2017年,黄芳兰的前任王道全要退休了。在这条邮路上干了14年的王道全,曾荣获湖北省劳模称号。

  经过考察、试用,并由王道全带了一段时间,塔耳邮政支局录用了这名外乡女子。从此,黄芳兰成为这条邮路上的第一位女邮递员。

  10月2日8时20分,武汉邮政塔耳支局门前。黄芳兰将40多件,共50多公斤的包裹,搬到摩托车一侧,并根据自己的派送习惯、邮件轻重、以及行经线路,依次摆放、捆扎。

  理了理自己的邮政绿色冲锋衣,身高1米55的黄芳兰抬腿跨上125摩托车,向位于木兰湖西岸的木兰汽渡码头进发。

  与渡轮上的水手方成打过招呼,黄芳兰身体前倾,双手紧紧压住车把,将摩托车推上带着坡度的铁质跳板。推车上船的时候,黄芳兰手上青筋凸起。

  船到木兰湖东岸令牌店的庙店上码头,黄芳兰熟练地将车辆在渡轮上调了头推车下船。

  这里,是黄芳兰140公里邮路的起点。

  这条邮路,以“8”字形沿湖分隔成各约70公里的“上片”和“下片”,两个片区各包括6个行政村。黄芳兰要分两天完成这两个片区的邮件投递工作。

  黄芳兰将这条邮路称作“山水邮路”,无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需要通过汽渡过木兰湖,还有骑行约70公里的崎岖山路。

  荒无人烟处,她曾与野猪狭路相逢

  黄芳兰说,她负责的这段邮路,有一段8公里山路,荒无人烟,手机信号也不好。去年秋季的一天,她经过椿树岗,突然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野猪从林子里钻出来。

  狭路相逢,“只能停车听天由命。”黄芳兰说,“我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好在这群野猪与黄芳兰擦身而过,并没有伤害她。

  “等它们走了,我赶紧打起油门跑,感觉后背一阵冰凉。”黄芳兰说。

  长年骑行在山路上,虽说车技已经十分娴熟,但摔到沟里还是常事,尤其是雨雪天。黄芳兰说,她的胳膊和膝盖,都摔破擦伤过无数次。但那一次,她流泪了。

  “有一年女儿的生日,我答应她早点送完邮件、早点回家。”那天返回途中,她选择了一条没有走过的近路,结果走上一条一尺宽的田埂上,路的尽头,是一个高约1米的陡坎。

  左边是水田,右边是2米的高坎,连踏脚的地方都没有。黄芳兰想办法支起摩托车站架,然后从四处搬来石块想给这个陡坎垫出一个斜坡。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也渐渐黑了。家里人不停打电话催,黄芳兰不敢实说,只说投件量大,会尽快赶回。终于,黄芳兰花了3个多小时,垫出了一个坡。

  一身泥水的黄芳兰回到家里,笑着陪女儿吹完生日蜡烛。吃罢蛋糕,黄芳兰背转身去,眼睛发酸,泪流不止。

  一个广西妹子,学了一口“黄陂腔”

  黄芳兰来自广西贵港,2007年在广东打工时与黄陂青年刘芳春结识并结婚。

  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她不再陪着丈夫外出打工,一方面在家带孩子,一方面四处打零工来补贴家用。

  成为邮递员之初,因为语言不通,黄芳兰与村民们沟通困难,她开始反复模仿当地人的发音。如今,一口黄陂腔的黄芳兰成了地道的“黄陂媳妇”。

  82岁陈贤勋是一名退休教师,与老伴住在富家寨村谌家田。老人耳背,黄芳兰给他送包裹时就凑到他耳边,大声告诉这是哪里寄来的,一字一句重复多遍,直到老人点点头,一脸笑。

  “说得好,我们听得懂。”黄芳兰的黄陂方言得到老人的认同。陈贤勋的老伴张大珍也拉着黄芳兰的手,让她进屋坐坐,喝口水,说说话。

  “我特别能理解这些老人。”黄芳兰说,他们平时能讲话的人很少,碰到一个年轻一点的人,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子女,总有讲不完的话。

  “我很愿意陪着他们,但我也有投递工作,没有多少时间。”说着,黄芳兰的眼角微微泛红。每次这种时候,黄芳兰常常想到自己的父母。

  “8月26日,父亲在老家做农活时受伤,农具把他的肋骨压断了6根。”黄芳兰说,“这是几年来我唯一一次请假。”

  虽然请了假,乡亲们的邮件却一天也没有断过。黄芳兰把在外打工的丈夫叫回来,代班送邮,“乡亲们眼巴巴等着,这些邮件停不得呀!”

  “当地的乡亲,基本是留守老人,他们地处偏远,我每次按时把邮件送到,他们会高兴,我也就开心。”工作虽苦,黄芳兰却有着自己的开心和满足。

  过汽渡,冲山坡,进村庄,将一个个邮件送到村民手中,在这条140公里邮路上,有朵“木兰花”正在绽放。

  (记者蒋立青 金文兵 拍摄何东瑞 视频制作白璐)

  【编辑:罗苗】

  举报/反馈

上一篇:神仙打架!这1月新番的质量,我推荐这5部新番
下一篇:富阳高桥小学:“双减”赋能 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