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素材库(课文素材)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写作素材库

  必修一

  现代文部分:《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十八岁和其它》《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获得教养的途径》《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节》《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

  文言文部分:《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人生意识日益觉醒、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岁月,是以挑战者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人理性地追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十六七岁更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成长的欢乐与烦恼,人生的感悟与梦想,在这里汇成了独特的青春旋律。处在青少阶段的学生,应该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感受生命的多彩,编织人生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丰盈。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素材清单

  毛泽东的这首词一扫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的活力。对壮丽山河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写作素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应用指导:

  ① 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步伐;④社会是一所学校

  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事例,可直接运用于胸怀大志`拥有理想或热爱祖国等话题中。

  范例应用:

  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装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

  -----2008福建考生《人生三境》

  2、食指《相信未来》

  素材清单:

  在阴云密布的“文革”时代,当人们普遍陷入迷茫与混乱时,诗人以异乎常人的坚韧、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他用近乎悲壮的口吻给我们唱出了一曲希望之歌: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指出,不管风吹草动命运挑战,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它表达了诗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应用指导:

  (1)诗的题目可以作为作文标题。

  (2)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请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请怀,我依然固执的用凝霜的枯藤写下:请相信未来。

  诗歌素材可以用于①面对挫折;②理想与信念③乐观与悲观④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境;⑤.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等有关话题.也可以作为典型材料引用,还可引用诗句和诗中的意象(如“美丽的雪花”)。

  范例应用:

  青春之于他们,该是一道难掩的伤痛吧。

  那广袤的戈壁,那寂寞的农场,那苦难的岁月,荒凉了他们一生的情怀和四分之三的青春。黑暗的岁月里,多少人倒下了,就再也不曾起来。那在《茶馆》里看尽世态炎凉,写尽苦难悲欢的老舍走了;那对儿子孜孜不倦、满是叮咛的傅雷走了;那写活了湘西风情,写透了人世宿命的沈老也走了。

  却有那么一个人,在黑暗中摇旗,在苦难中呐喊。“相信未来”,那是对正义的执着,对生的向往,对青春的热爱。信念在他笔下,是承诺,是奇迹,不是俗气的口号。它像一抹霞光,穿越百年的时光,让人忘记世间还有痛苦,它将记忆中的阴影稀释,化作鲜活的喜悦。

  ——《青春的伤痕》

  3、扬子《十八岁和其他》

  十八岁是每个人走进成人阶段的门槛,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年龄分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所龄的孩子稚气未消却又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希望以成人的姿态面向家人和社会,因而,十八岁的孩子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她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思考与判断却又缺少理性,难免偏激。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范例。

  写作素材:

  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孩子童年的惆怅。因为,孩子长大了,便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已,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是不?

  应用指导:

  ①什么是真正的爱;②感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品格;③理解是横跨代沟的桥梁;④尊重,不分辈份与级别;⑤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范例应用: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报,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做得很好,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知恩图报的信念。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至少对于我们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一个和谐的环境,造就一批命运的恩人,让他们传播上帝的法旨,将爱心带给人间,将人世间的凄楚抛向天际。学会感恩,努力感恩,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感谢我们命运的恩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沧桑,人间的温暖。

  展开全文阅读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它很漫长,但我们遇见了命运的恩人,是他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学会感恩,让感恩的心飞出万里,用感恩的心温暖整个世界。

  -------甘肃考生《学会感恩》

  4、张洁《我的四季》

  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从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四季却是迥异的,《我的四季》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

  (1)素材清单:

  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已来耕种的土地。

  应用指导:

  ①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②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③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④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2)素材清单:

  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应用指导:

  希望是人生航程不灭的灯盏

  (3)素材清单:

  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中另一个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已的路。

  应用指导:

  ①挑战人生——我们别无选择;②命运总是青睐坚强的人

  (4)素材清单: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不值得。

  应用指导:

  ①“负责”是最好的人生态度;②人生之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的模式;③活出自我才是活出了真正人生

  范例应用:

  高中真的能让人成熟很多。在失望中抬头,在失落中站起,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人生如四季,而生活就像一片命运交给我们的土地,需要我们去耕耘。也许它是杂草丛生,抑或是寸草不生,但在土地的深处,我相信不是贫瘠的。若是辛勤地去耕耘,它定会在汗水洒过的地方长出最茂盛的树,开出最美丽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

  ——《相信未来》

  7、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素材清单: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运用指导:

  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有志者事竟成

  (2)素材清单: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运用指导:

  ①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②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范例运用: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小树初有新芽,茁壮成长中难免会遭受雨雪风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险滩漩涡。

  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难免会跌跤,会有荆棘的划痕,会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

  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炼中变得坚强。太多的关心、保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膛,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的阳光。当孩子在人生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庭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当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们的家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劳,不要过分关爱,更不要小题大做,只需微笑着看着孩子爬起,那叶小舟自然会顺着信任的目光扬帆前行。

  -------《直挂云帆济沧海》

  6、毕淑敏《我的五样》

  我因何而生?这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人一但明白了这一追寻,在生命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人生的选择和舍弃时,就会有比较镇定从容,就会比较恰当地排出轻重缓急。

  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读书学习的欲望。

  素材清单:

  《我的五样》中毕淑敏通过一次虚拟的选择,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我为何而生?她的回答是为了写作。所以,当面对“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心中热爱的东西只能留下一种时,她留下了笔。因为她是作家,离开了笔,就没有了灵魂,没有思考,没有了批判,就没有生存的意义。

  运用指导:①人活着必须有意义;②追求是不竭的动力;③选择由心而生便可无悔;④找准自己的位置

  素材运用

  一路踏歌随梦,一路孜孜以求。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征程跋涉的一路锤炼,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实而有内涵。一串生活的选择,便是一段心程,一段印迹,一幅色彩斑斓并墨韵淋漓的画卷,一篇飘逸散淡而深含哲理思辨的散文。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浪浪漫漫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浪淘沙,千帆竞渡、勇者登峰巅。选择了一种道路,便要作千百次愈挫愈勇的奋争,“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万里征程中有一曲韵律不变的永恒老歌,激励着跋涉者吹响号角擂动战鼓挂帆启航。“生死抉择”固然是一种悲壮的美,而经过一番心灵煎熬的选择,也未尝不值得称颂!

  选择能养就美好的品性。当我们沿循着选择的道路不停不息不倦地去抗争去探求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丰实而有真蕴,我们把潜藏于生命底端那浓烈信念宣泄出来,扬鞭策马尽情地挥洒才情去追求我们选择的甘美果实。让生命接受岁月风霜的浆洗,从而养就飘然若仙的儒雅风度和虚怀若谷的恬静胸襟。伯牙选择鼓琴江畔,严光选择垂纶富春,孔子选择观水于山上,陶潜选择采菊东蓠,辛弃疾放声“千古江山”,苏轼高歌“大江东去”,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踏踩出俊美的人生,发小桥流水之思也罢,生命都因选择而更显丰美,我们从中滋养了美好而高洁的品性。

  选择让我们给予爱并感受爱。生活没有坦途,当我们把仅有的一瓶水分一半给沙漠中的焦渴旅伴,当我们停下脚步,向跌倒者伸出一双温暖的大手……爱的泉眼无声无息,心灵的选择给了寒夜苦冷者一盏心灯,给了漫途困乏者一盆炭火,一杯热水。我们同样感受着世间角角落落爱的热量。一颗颗真挚而虔诚的心使生活的四季温暖如春。充满爱的选择支撑了人间一方爱的晴空。

  …………

  选择是歌,真诚作曲,爱心吟唱!

  让心灵的选择为生命作结。

  -------〈〈心灵的选择〉〉

  实战演练

  1.志当存高远。许多青年人心怀高远理想,意欲成就不朽功业。他们读李嘉诚,读比尔.盖茨-------但由于不能坚持行动,不能做好小事,终于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人说,持续行动可以影响你的未来,可能影响中国的未来。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展开余文

  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运用指导:

  本题作为给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作文。试题的指向性明确,选取与青年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话语,旨在警示“口头巨人,行动矮子”的学生,他们基于高远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行动,不仅可以关涉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涉家国、民族甚至人类的美好未来。

  青年人应该认识到,光有远大理想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踏实持续的行动,在点滴小事中发展自我,奉献自我,像蜡烛的燃烧,像星辰的闪耀,传递光辉和温暖,比所有的思考和言语都重要和有价值。行动的目的如果只是局限于个人的成就,境界不免狭小,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思考应担负的时代使命,并付诸持续的行动。可选择持续行善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一个有益于世界的目标为之行动终生等具体的小角度切入论述。

  2.美国西北大学作文题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7、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素材清单: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诺贝尔获奖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善意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究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应用指导:

  这则素材可以用于①塑造心灵;②人格;③修养;④读书;⑤经典的力量等立意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

  诺贝尔获奖作家赫尔曼.黑塞可作为一个因读书而心灵得到净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典型事例去论证与上面话题有关的论点,论述时可抓住怎样读书,心灵怎样净化、完善等细节。

  素材清单: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来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应用指导:

  ① 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②执著才能永恒

  范例运用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动乱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2008福建考生《渠清如许》

  8、荀子《劝学》

  素材清单:

  《劝学》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名作,荀子在文中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学不可以已”“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善假于物”“积善成德”“锲而不舍”“用心一也”等观点在今天仍有价值。但有些观点我们也要辩证地来看待。如“锲而不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虽道理是正确的,但在当今之世,需要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

  应用指导:

  这则材料可以用到与“学习”、“创新”、“经典的力量”、“态度”、“持之以恒”、“成功”等主题有关的写作中去。使用时可以直接引用相关观点作为论据,如从善于凭借外物的角度可以引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从环境对人影响的角度可引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专心的作用的角度可以引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素材清单: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范例运用

  在《劝学》里,荀子这样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告沂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都贵在一个“恒”字。

  ------其实,这种“恒”正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愿望。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然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所以,我们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非得经过多次失败,多次反复(当然,要除掉那种偶然机遇),然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因而需要“恒”。

  没有恒心,腐朽的木头也折不断;有了恒心,坚硬的金石也可雕穿。改革者们,自学者们,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只要你们有雄心,有毅力,有能力,你们的事业一定能成功;即使有时也有阴影笼罩,但你们是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的。

  ------说《恒》

  9、韩愈《师说》

  (1)素材清单: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运用指导: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

  (2)素材清单: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职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运用指导: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范例运用:

  每个人的身上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来完善自我。这个道理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师说》中就已经为我们讲得很清楚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以自己之短为短,不以他人之长为长,或懒于或耻于或不屑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所以,这些人永远也成不了“圣人”。

  ------《 取长补短》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精神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10、柯灵《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1)素材清单:

  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运用指导:①家园是一辈子的烙印;②思乡之情不会因为时空的变换而消逝

  (2)素材清单:

  A、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B、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获罪革职,遣戌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欷歔不已。

  运用指导:①故乡是人类最后的归宿;②家园不只是房舍,更是精神栖息的港湾

  展开余文

  范例运用:

  (1) 也许是人的通病吧,只有离开,只有加上数日或者更久的车程的动荡距离,才意识到,故乡在自己心中如经纬绵密的织锦,是不可复制的精致,即使她不完美,甚至破旧不堪。大路旁的法国梧桐,你们还好吗?你们曾是那么挺拔,绿叶扶苏,树影斑驳,日光流泻,如下注的金线,我曾是那么如饥似渴地享受被你们筛选下的阳光,一如我明明灭灭的悲喜。

  ——《无名的相思》

  (2)没有人能用相机或画布描绘下北国的风光,因为它变得太快了,在这一秒看到的风光,会在下一秒给你新的感受,朔风呼啸,雄鹰搏击,大地苍茫,是谁在这里指点江山?

  江南却是静的,一蓑烟雨,班驳的旧砖墙,青灰色的瓦片,门上泛黄的对联,再点染上几朵墨梅,晕开几片淡云,淌一条流水,泊上几只乌蓬小舟,那便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图景。

  ——《仁者端庄,智者飘逸》

  11、韩少功《我心归去》

  (1)素材清单:著名作家韩少功暂居在法国圣?纳塞尔雅静的别墅,面对蓝海和绿色公园,他却没有幸福感,周围没有了祖国的语言,没有了亲人的相伴,他深切地认识到故乡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角度点拨:①月是故乡明;②故乡是滋养人生源泉;③幸福的定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④真正的快乐是心灵找到了归宿

  (2)素材清单: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运用指导:①付出才能拥有;②不灭的记忆来自倾情付出

  范例运用: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2007山东考生《蔷薇.故乡》

  12、曹文轩《前方》

  素材清单:

  (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2)崔灏,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运用指导:①家园是流浪灵魂的归宿 ;②家园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抹去的烙印

  范例运用

  一日,偶读到作家莫怀威的一句话,“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最能打动人的心。”是呀!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心啊!为了求学,我踏上了离家的路,但是故乡的记忆却并未随时间而消褪,反而越来越清晰了

  正如一句诗所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身在外地,每当我仰望那轮明月,便想起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鲁西南平原上,那里总有似乎望不到头的麦田。清晨,一声一声的鸡啼回荡在我的小村里;傍晚,一丝一丝的袅袅炊烟无限柔情地笼罩着它。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如今,当我站在故乡之外,站在童年之外,我依然发现自己的身影依然飘荡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就算时间是杀手,除掉我脑中封存的知识,它也永远不能夺走故乡的记忆。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小河,弯弯曲曲载着我对亲人的思念;我依然记得父亲种的那棵歪脖子树,挂着儿时五彩斑斓的梦想;我依然记得村东边那口井,黑黑的井口装载着我的不安。时间能使绿叶枯萎,能使容颜衰老,能使沧海变桑田,但它却风化不了我对故乡的无限回忆。

  故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飞舞的秋蓬,那故乡的记忆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时间会使水变成汽,但它不能阻止汽凝成水,重回大地。当雨点骄傲地对大地说:“我是你千万次放逐又千万次唤回的孩子。”时间只能叹息,因为在对故乡的记忆面前,它无能为力。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的期盼?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故乡的记忆会因我们的年迈而愈加清晰。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故乡,装载着我们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必将归根:即使时间流逝,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永远不会。

  ------2007山东考生《故乡,我永远的梦》

  13、老舍《想北平》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法国巴黎,在英国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美国纽约,他都在写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那老旧的城墙,养鸟种花的人们,黄包车师傅的喝声,在老舍心中就是一缕缕浓浓的乡思。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应用指导: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①因为爱所以炽热;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③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家乡美”④“思念与赞美家乡”;时光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故乡情;⑤文学是有根的“变与不变”等。

  具体运用时可选取《想北平》中细小的景象,作为例证,以小见大来表达文章主旨;也可选用老舍爱北京的实例,来论证以上话题

  范例运用: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2008北京考生《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

  14、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刘亮程没有过多地抒情,相反,这是一篇深藏不露,多小显得克制、理智的作品。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是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

  素材清单: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刘亮程)

  运用指导:①存在一种证明,更是一份寄托;②当物质的或精神的家园废失的时候,人们往往迷失前进的方向

  范例运用

  时间在木椅的“吱呀”声中悄然流逝,沉淀了飞尘,剥落了墙土,偏折了光线,也带走了曾经的痕迹。今生今世的证据,渐渐消逝在匆忙的步伐中。泛黄的老照片,褶皱的毕业留言册,锈迹斑斑的老房钥匙,似乎一个转身,就是一声华丽的再见,将所有的过去甩在身后,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加灿烂,却剪碎了原来完整的曲子,模糊了岁月的残影。再拼凑,也已寻不到那曾经绚烂的模样。

  不奢求能将一切铭记,但至少不会遗失过去的自我。踏着坚实的道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才能知道自己将前往何处。

  ——《无题》

  实战演练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运用指导:

  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适用题旨:①故乡情 ②月是故乡明 ③殷殷爱国情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指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人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我们在寄情山水的同时,可以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15、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副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素材清单: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运用指导:①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②阳光总在风雨后

  范例运用

  没有人能用相机或画布描绘下北国的风光,因为它变得太快了,在这一秒看到的风光,会在下一秒给你新的感受,朔风呼啸,雄鹰搏击,大地苍茫,是谁在这里指点江山?

  江南却是静的,一蓑烟雨,班驳的旧砖墙,青灰色的瓦片,门上泛黄的对联,再点染上几朵墨梅,晕开几片淡云,淌一条流水,泊上几只乌蓬小舟,那便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图景。

  ——2006江苏考生《仁者端庄,智者飘逸》

  16、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素材清单:

  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住,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运用指导:

  ①走进自然,于不经意间收获人生;②灵感来于不懈的思考和瞬间的触发;③死亡也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

  17、苏轼《赤壁赋》

  (1)素材清单苏东坡在遭贬放逐、政治失意之时,寄情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真谛,把独特的体验升华为独创性的审美意象,从而拥有了宁静旷达、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他夜游赤壁,放歌慨叹,吟咏出千古绝唱《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终从黄州突围,走向文学巅峰。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一次次被贬,满腹经纶却不受重用。于是,踏波逐浪,与山岳相依,抒写自己的情怀。他在世俗中,保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清明,而没有在尘世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应用指导:

  把握住苏轼的心灵世界,便可以用来在高考作文中演绎各种话题,如这则材料可以用到与“逆境” 、“失意与失志”、“信念”、“胸怀”、“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面对挫折”、“诗意的人生”、“一步与一生”等主题有关的写作中去。但在素材应用或引述时,要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紧紧围绕文章的观点去分析论证,阐发道理。使用时可以直接引用《赤壁赋》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再现苏轼的形象。

  (2)素材清单: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应用指导:“短暂与永恒”的思索

  (3)素材清单: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应用指导: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范例运用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2004福建考生《苏轼的赤壁》

  18、卢梭《寂寞》

  素材清单: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可怜人和忧悒的人也一样。

  运用指导: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以人类温暖

  范例运用:

  人间有大象而无形,有大音而稀声,正如纯粹的真理,总是以一种缄默的方式存在,如一座山一般地存在,亘古如斯,寂寞无言。

  于是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们的世界其实从未曾被某个人,某种权利占有过,统治过。因为亿万年的光阴太厚重,只有那些朴素的真理才可以最终极地占有它。而那些永恒的规则,就藏在那一山一水里,一枝一叶里,藏在自然最沉默深邃的眼眸里,只有像山那样思考,像树那样存在,才能于无言中恍悟人生的真谛。

  ——《于无言中恍悟》

  19《像山那样思考》

  素材清单:

  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因而他笔下的自然令人身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与质朴的自然观相呼应,棒罗运用朴素的语言,保持了文章的嫩和新鲜.

  梭罗在文章中对人的寂寞和大自然的寂寞作为富有新意的解读。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手的关系并无二致。

  运用指导:①生态价值 ②生命意义

  范例运用:

  梭罗说:“我宁愿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们。”如果说瓦尔登湖是神赐予梭罗的一滴圣洁之水,那么这天空就是神赐予我的一方净土,它给予了我青春的感伤,也赐予了我人生的思索。每当我坐在公交车上去奔赴人生一个个站点时,我总会忘我地仰望天空。而天空,蔚蓝飘渺,云朵摇曳,静默无言,我突然间明白,人生或许就像这天空,每个人都应以自己的最舒展的姿态存在.

  ——2007江苏考生《天空,不空》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

  请你以此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除诗歌以外,不少于800字。

  运用指导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人们以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为荣光,但这种思想逐渐在受到挑战,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成为今天大多数人的观点。

  曾几何时,填海造田,伐木造田,成了时尚;然而,当海啸或洪水来临时,人们才知道后悔是无济于事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用智慧来消除自身的“征服欲”,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该怎么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认识。面对这个话题,许多人可能立即会想到环保问题,于是一开篇就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环保问题。诚然,环保是人类要与自然处理好关系的关键环节,但也不是说这个题目只有这样一种写法。从题目来看,题目是一个并列式的题目,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许多样:自然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如人类进化、仿生学、人类生存等;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的影响,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三峡工程、无土培植等。只要作者开阔思路,就会发现这个题目之中的天地还是很广阔的。写这个题目值得担心的还是宽泛、空洞问题,许多人提起这个话题总喜欢空发议论,写不具体。

  在构思和选材上要力求深刻、新颖。不必拘泥于议论文一种表达形式。写动物故事、科幻小说乃至寓言、童话,都会翻出新意。

  必修二

  现代文部分:《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鸟啼》《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节选)》《图片两组》《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节选)《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文言文:《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

  珍爱生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有战胜心灵创伤获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也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有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19、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素材清单:

  (1)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作品表现了作者紧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可以这样说,尽管作者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每伦?凯勒的经历如果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的敬畏,那么本文所袒露的心迹,能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应用指导:①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②对世人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③残而不废 ④坚强成就人生 ⑤生命的价值 ⑥希望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⑦精神不死,希望仍在 ⑧失去与拥有 ⑨挫折磨难是一笔财富 ⑩是金子总会发光

  (2)素材清单: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

  运用指导:①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是我们的生命品质;②生命的品质在于坚持;③“感恩”是一种可贵的品质;④珍惜自已拥有的一切,不要忽略生命中的美

  范例运用: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敢于超越极限。

  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儿时因患一场大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学会了英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她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地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2008北京考生《超越极限》

  20、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挫折。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1)素材清单: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在经历过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并认识到“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史铁生已经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但他的思想却“走”得很远。

  运用指导:①跨越困境是一辈子的事;②磨难可以摧残一个人的身体,但不能打垮他(或她)的意志;③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素材清单: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

  运用指导: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我们不必纠缠而自寻烦恼,安然立命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3)素材清单: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一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才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想告诉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运用指导:①母爱是这世上无可替代的情感;②行孝要趁早;③我们并不是荒漠之中的独行客;④成熟有时要付出代价 带着感动出发

  范例应用: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2008安徽考生《带着感动出发》

  21、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素材清单:《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的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运用指导:①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②友情是难忘的歌;③人性的光辉是杰作的必备元素;④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范例运用:

  人性的光辉在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诠释着善良、慎独、修德的内涵,他们或许面容沧桑鬓发霜白,但衣襟间洁净的光辉却永不会消褪。

  举手投足之间,他们会常常做一个谦卑的弯腰者,将自己放置在人世间一个很低的位置去仰望幸福,帮助别人。他们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为一位少女的希望,甘冒生命的代价,完成心中永不凋谢的杰作。他们甚至不会做出任何的姿势,问你是否需要帮助。

  这世间温润如玉的君子啊,那一举手、一投足间,人性交汇成光辉的海洋,普照天下。

  22、屠格涅夫《呱……呱……》

  素材清单:屠格涅夫在《呱……呱……》中讲述了早年因崇拜伦笔下的曼弗雷而试图自杀时,忽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唤醒了善的本性,爱的良知,生的渴望,从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的故事。

  运用指导:①珍爱生命在人生的每一刻;②生命之初的伟大

  范例运用:

  危难之际,共和国总理站在废墟上安慰悲痛欲绝的百姓要“好好活着”,把人之常情传递到了极致;

  灾祸临头,军队子弟兵临阵受命,用挑战极限的付出与承受,鼓舞着“活着就有希望”的决心,把人之常情升华到了信念;

  苦痛肆虐,不甘命运摆布的坚强国人勇敢无畏,珍惜“还能活下来”的生命,以坚韧不拔的人之常情感动了世界。

  因为能够“活了下来”,在强悍的自然面前,人们以超然的姿态表现出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的冷静,让一个最普通的人之常情——“活着真好”,闪耀出人性的纯真与坚强。从生存的特殊时期悟出“活着”的生命意义,得以重拾起生活的初衷,痛悔往日的红尘喧嚣给我们的污染,仿佛一个昼夜就让我们站到了成人行列。

  ------2008天津考生《人 之 常 情 ——“好好活着》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几千年以来,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譬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

  现在,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思考的不断深入,渴求生存,珍爱生命,已得到愈来愈多人的认同。

  你对此又如何认识?

  请联系实际以“玉与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运用指导:

  这是一道比喻类的话题作文,又是一道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给“玉”和“瓦”一个具体的含义。其实,试题的材料不厌其烦的列举历史上屈原等对其得不同理解就是一个提示。

  适用话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礼赞;曲线人生。

  2.创新拓展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

  1、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特别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几十次大规模局部冲突,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在现阶段,各国的发展都需要和平环境,青年一代需要友爱理性的思考。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在的苦给都得由人民来承受。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各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23、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1)素材清单: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德国作家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从不同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二战”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或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无人可依;或本是在校上学的花季少年变成匆忙上阵的“战士”;或把健全的体魄摧残得残缺不全;或让温馨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无情。战争不仅摧毁了人类的家园,摧残了人们的身体,还扭曲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当时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这篇小说。

  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卫国战争时期,共有700万苏军官兵被俘,备受虐待与屠杀,而即使逃归,也不受信任。索科洛夫的经历有一点例外,是因为他不但在战俘营紧持了斗争,而且机智地俘获了德军少校,押送他加到苏联阵地。在俘虏营,他每天都想逃回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留给他的创伤。

  应用指导: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化剑铸犁”“忘记与铭记”“渴望(珍惜、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具体运用时不要机械引用,应结合具体话题进行不同的选择。如运用到“渴望(珍惜、呼唤)和平”等相关话题中时,可侧重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宜用简练而饱含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表述或议论。还可以引用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做论据。如果是运用到“忘记与铭记”等相关话题中时,可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从战争中人们的命运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人,应该铭记什么,又应该忘记什么。

  素材清单: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结束后留下的创伤,主人公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被俘,在遭受虐待和折磨之后,他机智地逃出战俘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他才发觉亲手建起的家园已经成为废墟,而唯一的希望——儿子,也牺牲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已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运用指导:战争是摧残人类的杀手

  (3)素材清单: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当得知自已唯一的希望——儿子,在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天牺牲的消息后,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领养了孤儿凡几亚,开始了他另外意义上的人生。

  运用指导:①命运由自己主宰;②不屈不挠的意志可以直面一切苦难;③选择一份爱心;④在苦难的季节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范例运用:

  肖洛霍夫牧歌式演绎了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史铁生因为“上山下乡”,索科洛夫因为战争;史铁生残废了,索科洛夫负伤了;史铁生失去了挚爱他的母亲,索科洛夫失去了家人;史铁生靠自己一个人的振作叩响了生命的新旋律,索科洛夫从凡尼亚身上找到了新生命,他们都是小人物,然而都充满了坚强结实的美丽。说他们叙述的基调是牧歌式的,并不是他们描写了浪漫温馨的草原生活,而是他们对生命获得的幸福坦荡的追求,他们的经历是丰富壮阔的,然而他们都明白了日常生活的异常美丽。如同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所描写的那样,一切都是芬芳的。只有经历过苦难的灵魂,才能明白什么是生命中的灿烂与成熟。

  ------《苦难灵魂的芬芳》

  24、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通过这个伤兵的遭遇,作者真实地根、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都所处的绝境,以及战争败坏了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作品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意深刻。

  素材清单: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德国伤兵的所见所闻所想,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惨无人道、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透过这一切,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民族灾难和个人幸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运用指导:①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固本大计;②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是精神

  范例运用:

  德国的飞机尖啸着丢下狰狞的炸弹,德国的坦克轰鸣着碾过冰封的江面,德国人隆隆的皮靴在莫斯科郊外的大道上。

  敌人水桶般围住莫斯科。无情的炮弹让曾经辉煌的城市几成废墟。

  血色夕阳,悲悯地撒下几道衰败的光线,循着光线望去,那似乎是通往天堂的道路。死灰般的天空,孤雁留下几声悲鸣,留下一个孤单的身影,似乎也迷失了南归的路。寒风呼啸而过,最顽强的叶子也飘落了,落在满目疮痍的莫斯科街道上。路,被炮弹彻底摧毁,人们步履维艰。

  突围,反击,都被德国人打退;饥饿,寒冷,伤病却接踵而来。得不到补给,人们似乎只能做无畏的抵抗。

  德国人在叫嚣:“投降吧,你们唯一的出路!”

  真的无路可走了吗?最坚持的战士也开始禁不住双物的颤抖。

  战地医院里一片死寂,偶尔传来的伤患的呻吟、护士的脚步声和无奈的叹息。

  大家都在沉默,沉默着思考,到底路在何方?

  医院设在原先的教室里。神龛上,圣母带着神秘的微笑看着受难的子民。有人在祷告。可是有什么用?仁慈的上帝没有给他们留下一条出路,剩下的只有残砖破瓦的摇摇欲坠的房子,甚至连一个植物的绿影都看不到!晨风中,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用汤匙搅着饭盒里的稀粥,咒骂着上帝。

  “天哪!”

  稚嫩的童音,夹着惊讶,从破败的院子里传来。

  年轻的护士跑来院子里。小女孩站在院子中央,惊喜地指着前方!

  “看,小草!”

  一颗嫩绿的小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头顶的露水似乎也要将它压倒。但它毕竟站起来了,迎风矗立,骄傲地挥洒着那一片鲜绿。朝阳洒下柔和的光辉,似乎给它披上一层金黄的战甲。

  但那里,昨天还是一无所有。

  护士愕然,随即释然,小草的脚下,是一堆碎石,它定是拼尽全力,用身躯在顽石中挤出一条路来,越来越多的人聚到院子里,搀扶着,拄着钢枪。他们静静地看着小草在晨风时摇曳。年老的牧师在呢喃:“神迹!这是神的旨意!莫斯科的出路由我们莫斯科人自己开创!”

  志音很低,但每个人都清楚地听到了。

  一个人开始哼起了战歌,随后是两个人,最后,所有的人都唱起子嘹亮的战歌。

  “拿起钢枪,挺起胸膛,路在前方,我们自己开创!”

  -----2006江苏考生《人 与 路》

  25、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素材清单:《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报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她经历着战争的种种罪恶,表达出对自由、和平的无限向往和渴望。

  运用指导:①珍惜和平岁月;②形体可以没有自由,但思想永远是自由的

  实战演练: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这怀古》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的产,是人类的,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缠绵悱恻的、刻骨铭心的事迹,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意义,使人类获得精神营养 ,得以不断进步。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究历史,总是想控究获得精神营养,得以不断进步。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究历史,总是想控究历史深层的隐秘之处,找寻到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人们也总是会引发种种感喟,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些就像大江的浪涛,奔流而下,激荡澎湃,訇然作响,山鸣谷应,久久地回响。它从过往的年代传来,又绵延而去,直到永远。

  鲁迅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根据过去推知未来。”历史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韧性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即民族性。凡是有活力的民族,都是牢牢地记住自己民族的以用整个世界的历史的。寻绎历史发展的切身迹,并且不断进行反思,就能减少重复性的错误,把握未来。

  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成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

  26、苏洵《六国论》

  本文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七雄”中除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讷今,以批评北宁朝延屈辱求和外交路线。

  (1)素材清单: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运用指导:①换个角度思考,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②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③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已铺就的

  (2)素材清单: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运用指导:①善始还要善终;②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范例运用

  大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之所以被秦所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错,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由于六国国君缺乏一样东西———诚信。

  战国时代,七雄并起,秦国最强。六国为了自保,应当抱成一团来对付强秦。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苏秦牵头,成立了“纵约”联盟。有了盟约,大家就该万众一心吧不行,为了自己国家的私利,面对秦国抛过来的政治诱饵,他们总是不停地摇摆,全将盟约当做了废约。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互相勾心斗角,全将诚信扔到九霄云外。这样大家离心离德,各自应战,谁也不相信对方,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全部消灭。

  六国里楚国最强,楚怀王还是“纵约长”,联盟发起人。张仪到了楚国,说只要楚国与其他五国决裂,秦国愿割让六百里土地。利令智昏的楚王竟同意了,断然撕毁同盟条约。然而这只是秦国的一个骗局。楚国撕毁盟约就孤立了,秦国马上进攻楚国,其他五国竟也和秦国一同伐楚。结果楚国大败,不但没得到土地,反而又丢了六百里的土地,从此一蹶不振。

  说到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已大大超过其他六国,可为何数百年后才由一个不知是不是姓嬴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原因也是缺乏诚信。秦国曾借会盟拘禁并困死了楚怀王,留下了“秦乃虎狼之邦”的恶名。六国又重新联盟了一段时间来对付它,特别是楚国,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面对着红了眼的六国,秦国只有把统一的计划一再拖延,统一后又很快土崩瓦解。

  看来诚信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不但会招致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和被动,甚至会祸起萧墙。当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出尔反尔,拘禁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后来平津战役时,傅作义曾数次接过蒋介石要其南撤的命令,由于害怕重蹈覆辙,他迟迟没有动,最后起义,使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不讲诚信,加速了他蒋家王朝的灭亡。

  当今世界,某个超级大国依其实力强大,不但独断专行,且食言而肥,对签下的《京都议定书》等条约说撕就撕。撞了别人飞机,先是嘴硬,当理亏道歉后接回飞行员,就又变起面孔来。这样下去,最终被完全孤立只是时间问题,被踢出人权委员会就是前兆。

  前人之鉴,后世之师。后人哀哀而不鉴之岂不更让人悲哀。

  ——2001高考作文《新六国论》

  27、杜牧《阿房宫赋》

  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面对国家严峻的形势,他主张修明政治,削平藩镇,收复河陇,安定边疆。唐敬守李湛贪好嬉游,不问国事,广建宫室。杜牧这篇《阿房宫赋》就是借助秦王朝统治者统一天下以后日前边骄固,不爱其民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讷劝唐勤勉守“节用爱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素材清单: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运用指导:①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②水(民)能载舟能覆舟;③成由勤俭败由奢

  范例运用

  2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词写于宋神无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叽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末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场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以自我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1)素材清单苏轼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流露出失意的情绪,然而整体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势,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应用指导:①逆境; ②失意不失志; ③胸怀;④面对挫折

  写作素材:遥候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资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应用指导:①自古英雄出少年;②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③无法磨灭的功业往往永恒

  范例运用

  (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只有用心品味的人,才能视极四方 ,聆听天籁。苏子谪居黄州,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江上轻舟,随波逐流,淡尽了苏轼的一生坎坷。既然不能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昔日汴河风光处的苏轼,泛舟赤壁,前程已湮灭,追忆往日缱绻成他文学的一部分。

  ——江苏考生《智者乐水》

  (2)但我更欣赏苏轼的这一路。他一生被贬再贬,然而却毫无“一生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的自怜,对他来说,何处皆有路。贬至岭南,他醉心于那怡人的荔枝,而“不辞长作岭南人”;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他又能发现那儿的蛤蜊之味美。他的路,走得是如此毫迈,如此潇洒!

  守住自己的心,你便能知道路在何方。

  -------2007江苏考生《人与路》

  2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亭怀古》

  (1)素材清单:1204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初到镇江,便努力做北伐的准备。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对他有所疑忌,找借口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使他失去了参加北伐的机会。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下,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时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人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应用指导:这则素材可以用于“责任”“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等方面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的写作中。写议论文,可以把辛弃疾的事迹阐发开来作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展开联想,用其他同类的材料加以佐证。写散文,可以再现辛弃疾的心路历程,并结合自已的生活经历,抒真情,写实感。

  (2)素材清单: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运用指导:①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青史留名;②英雄是时代的脊梁

  范例应用: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守护历史的期许》

  29、朱启平《落日》

  这一长篇通讯,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中国和其它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背后闻事件。作者朱启平当时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于日本投降仪式结束后,当即写成通讯并发出。

  《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宰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它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毫感,揭示中国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这则消息,从联邦德国民进勃兰特下跪于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行为的客观叙述中,揭示出一个玫治领袖对于战争责任和历史罪过的认识,肯定其过人垢政治勇气、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1)素材清单:法西斯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烧杀抢掠,犯下了的滔天罪行,引起世界人民的公愤,在各国人民的奋力抗击下,日本帝国主义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向联合国投降。

  运用指导:①多行不义必自毙;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团结就是力量

  (2)素材清单: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讲述这段光荣的历史了。

  运用指导:①团结是取得胜利的前提;②落后者要奋力前行;③强大自我才是雪耻的最好方式;④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范例运用:

  30、《消息二则》(《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

  1970年12月7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众目睽瞪之下,下跪致歉。联邦德国国内出现了恶意的评论,认为勃兰特此举有辱国格人格。勃兰特很坦然,他并不感到羞耻。他认为:“谁愿意理解我,他就能理解我在德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很多人会理解我的.”197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晚德国表年举起火炬,络绎不绝地来到勃兰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可以用于“责任”“正视历史”“人格魅力”“气度”“铭记历史”“勇气”等方面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的写作中。使用时可依据不同的话题或直接引用,作为论据,或叙议结合给人启示。如在“责任”“勇气”“正视历史”等相关话题中使用时就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在“人格魅力”“气度”等相关话题中使用时可直接引用并适当加以抒情,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厚重感。

  (1)素材清单: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赎罪,这一举动赢得了世人的赞美,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也曾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纪念碑揭幕。

  运用指导:①历史的真相无可遮掩;②真诚才能赢得理解和宽容;③承认误是一种莫大的勇气;④揭示真相是一份责任

  (2)素材清单: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厅长麦菲在温哥华宣布,该厅与省内亚裔社区联合编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俘等重要历史事实,并提出有关战争受害人索赔、日本政府对二战的认罪态度等与二战历史有关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

  运用指导:①还原历史的真相人人有责;②宽容、同情、重视人权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范例运用:

  在勃兰特在华沙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的那一刻,全世界的人民从心底原谅了这个民族。德国总理是德国人民选出来的,他的意愿代表着全德国人民的意愿。面对一个民族如此真诚的忏悔,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会敞开心扉接受的。而对于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谁也不能说日本人民全部支持,但如果没有部分日本人民[此处建议删去“民”字]的支持,日本政府可以如此肆意妄为吗?这样的民族就算是再发达,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面对历史,德国人民选择了铭记过去,他们因此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人们愿意忘记过去法西斯的罪恶,接受现在德国人的友好。

  面对历史,日本人选择了忘记,逃避甚至是歪曲。一个如此猥琐的民族,怎会赢得世人的原谅?更不用说尊重了。

  古罗马的圣贤荷马说:“高尚的心灵蔑

上一篇:教案|11下.必修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下一篇:明贤法师:我的出家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