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又勾人?她是所有男人的一场春梦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这是《洛丽塔》中男主的独白,也是公认的最美开场之一。

  可就在刚刚过去的19年,一则不好的消息传来:

  “第一代”洛丽塔的扮演者苏·莱恩,12月26日在洛杉矶去世,享年73岁。

  美人已逝,但她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记忆里。

  对很多人来讲,无论是故事完整性,还是制作精细程度和知名度,1962版的《洛丽塔》都稍逊于97版(又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97版《一树梨花压海棠》

  但毋庸置疑的是,苏·莱恩版的洛丽塔,是经典,且无可取代的。

  她满足了每个男人一切的春梦与幻想。

  当年,著名的电影大师、《发条橙》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决定拍摄这部争议之作后,便开始了茫茫选角路。

  洛丽塔作为全片的灵魂,决定着最后的成败。

  

  洛丽塔是年轻的,也是复杂的。

  她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野玫瑰,天真、稚嫩且充满诱惑,能让男主为她违背道德,也在所不惜。

  奔着上述“人设”,当时,库布里克前后面试了800多名女演员。

  最终,年仅14岁的苏·莱恩脱颖而出。

  讲真,那时的她,真是位不折不扣的青春美少女。

  她完全符合原著中的描述: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相比97版萝莉的性感,苏·莱恩身上散发着娇媚清新,富有灵气。

  眼神既纯又欲,调皮中带着一丝倔强。

  《洛丽塔》的大获成功,直接使苏·莱恩,从默默无闻的素人成为无数人追捧的新星。

  凭借这一角色,她摘得金球奖最佳女新人。

  海报上,她戴着太阳镜,舔着棒棒糖的样子,更是成为一代经典银幕形象。

  按说,对于捧红自己的《洛丽塔》,苏·莱恩理应怀抱感恩。

  但谁知,她竟将自己五段不幸的婚姻归结于这部电影——我个人的毁灭可以追溯到洛丽塔,扮演一个成年男子的恋童癖幻想中的女学生,毁掉了我的生活。我14岁演了洛丽塔,15岁就成了一种性符号,往后要想试图过上正常的感情生活,就很难了。

  难道真如她所说吗?

  要厂长说,不能完全排除这种说法。

  众多周知,由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在1955年创作的小说《洛丽塔》,是全球畅销书,也一度被列为禁书。

  曾经,包括《纽约客》在内的无数报刊都拒绝刊登。

  而不被主流所接受,不是因为画面有多露骨,而是因为故事本身违背道德伦理,有美化恋童癖的嫌疑。

  这样说,不无道理。

  试问?

  看过的人,谁没有替男主韩博特和洛丽塔之间的“爱情悲剧”感到惋惜过。

  尤其韩博特对洛丽塔炙热的爱,更是被冠上“浪漫”的字眼。

  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男主演杰瑞米·艾恩斯太有魅力了,在97版更为突出。

  确实,从表面上看,一个成年男子把对初恋的怀念转嫁到美丽的少女身上,本身就带有一丝浪漫与美好。

  那时,韩博特从外地来到陌生的小镇工作,谁知,他对房东女儿一见钟情。

  她会让他不自觉咧嘴傻笑。

  她冲上来的一个拥抱,更是让这位成熟的男人僵在原地。

  于韩博特来说,洛丽塔实在太迷人。

  以至于他必须拼命按耐住那份,把她据为己有的冲动。

  但别忘了,爱会让人疯狂。

  当洛丽塔的妈妈写给他一封告白信,他毫不犹豫的答应和她在一起。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有正当理由永远待在这栋房子里,和洛丽塔同住一个屋檐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婚后不久,洛丽塔的妈妈由于想过二人世界,便把洛丽塔送到外面参加夏令营。

  然而,甜蜜的日子没过多久,她就在偶然间发现了可怕的秘密——

  韩博特抽屉里,放着写有他爱慕洛丽塔的日记。

  得知这一事实后,洛丽塔的妈妈伤心欲绝。

  诡异的是,没过多久,她就被车撞死,一命呜呼。

  

  这下,韩博特长舒一口气。

  挡在前面的绊脚石没了,他激动地把洛丽塔接回家,骗她妈妈生病在医院。

  两人过起了没有外人打扰的二人时光。

  看过影片的人,几乎都默认韩博特非常爱洛丽塔。

  还记得他曾深情告白:我望着她,望完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们又是否想过洛丽塔的感受呢?

  小说原作者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我永不后悔写了《洛丽塔》。

  因为它不是非道德的,且是在斥责非道德。

  《洛丽塔》就像作者编织出的一个美丽的谜语。

  它的谜面同时也是谜底,两者互为镜像,如何看待皆取决于你观看的角度。

  不知你是否记得,片中贯穿始末的韩博特的独白。

  韩博特用温柔的语调,呼唤洛丽塔的名字;用冷酷的声音,呵责“害”了洛丽塔的剧作家。

  因为太爱,他不给她自由,让她避免跟同龄男孩接触;

  

  因为太爱,当他提出带走怀孕的洛丽塔被拒绝后,仍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统统给了她。

  感动不?

  感性少女们应该会感动吧。

  甚至,对韩博特偏执的爱,充其量责备一句自私。

  倘若你真是这样想的,那你就是被男主彻底给骗了。

  韩博特真是一位优秀的讲述者,让人听得入迷,不仅“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无数观众。

  其实,原著作者从来没有倡导恋童。

  故事所呈现的是男主视角,一切都是男主认为的,他在“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单就1962年版的《洛丽塔》来说,仔细看,是能找到一些端倪的:

  比如洛丽塔的妈妈曾拿着的枪,原本没有上膛。

  谁知,后来韩博特萌生杀机。

  放在一旁的手枪里,又有了子弹!!!

  而当韩博特拿着枪,在犹豫下不去手的时候。

  一通电话突然打来,告知他洛丽塔妈妈出车祸被撞死了。

  要知道,前一秒她还把自己关在二楼的房间里。

  是不是很魔幻?

  片中,诸如此类的情节还有很多......

  乍一看,这些设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想一下,便会发现,一切都在朝着韩博特的期望发展。

  此外,韩博特的自私和丑陋,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韩博特看着洛丽塔妈妈的告白信,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无情践踏别人的感情。

  更恶心的是,在他跟她同床共枕时,一边亲热,另一边直勾勾的看着床头柜上洛丽塔的照片。

  因此,厂长个人认为,与其说《洛丽塔》是部爱情片,倒不如说是一部犯罪片。

  甚至,站在洛丽塔的视角看,说是恐怖片都不为过。

  此刻,不由得让人感叹,这片太高明!

  它先以诱导同情的口吻隐去洛丽塔的立场,把罪恶的种子悄无声息的散播到观众心中。

  待到当洛丽塔生活被毁,感到痛苦和无助时,我们才惊觉自己竟成了“帮凶”。

  正如蒋方舟说的——

  它真正道德的地方,其实不在故事里,而是在考验在看的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被谎言所骗,为罪恶开脱,不是因为谎言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因为我们内心有不愿意去面对的角落。

  毕竟,人在为自我开脱时,都是一个极佳的叙事者......

  

  

上一篇:[奥特曼]星光
下一篇:鄂州家长注意,专家提醒:不宜成人儿童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