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韩国电影你看过吗 保证一看就停不下来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剧情简介】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观后感】

  看完《恐怖直播》这部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从麻浦大桥突然被炸的那一刻开始,心情就随着紧凑的剧情的推进而紧张。直到主播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和失望后替恐怖分子按下炸药引爆器,大楼缓缓倒下,影片结束的那一秒,心中还是被巨大的压抑感缠绕。狭小的直播间,短短的几个小时,逐渐加快的节奏,主演河正宇精湛的演技以及最后的升华深深地震撼着我。

  整部电影引起我思考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政治及人性的黑暗与复杂,一个是媒体的意义及伦理。

  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在大部分影片中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在最后才露出真面目的恐怖分子,那张在警察局长的纸上露出了青涩的脸庞的恐怖分子, 一个为了替父亲要政府的道歉而策划了整个周密的爆炸行动的儿子。“我只想要一个道歉,如果得到总统的道歉我会立刻把人质放了”这样的原因让人觉得可怜又有些吃惊,对抗政府的正义何处诉求?除了暴力,和平抵抗是可能的途径么?大部分情况下,卑微者的抗争永远是无止尽的道德困境,而被暴力无辜牵连的普通民众的血泪更是无处诉说。

  可以想象恐怖分子是在处处碰壁,经历了多大的绝望才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这也反映出解决社会合理诉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否则迟早会成为毁灭社会的定时炸弹。三十多年前,他父亲和几个工友因为修麻浦大桥过程中不慎落水, 政府迟迟不来救援导致他们的丧生,最后没有得到一丝道歉和赔偿,我们国家这样的情况也大量存在工人发生工伤后,责任人逃避责任,工人落下终身残疾,得不到赔偿和道歉,走上了漫长的讨要说法的道路,就如剧中的恐怖分子一样。(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在漫长的争取公平正义,有的得到了回应,有的迟迟无果,前有呼格案,后有陈满案)

  但是即使是身为受害者,也没有成为加害者的理由,恐怖分子为了得到总统的道歉,令桥上的人质和记者无辜丧生,倒塌的大楼又会伤及到多少无辜的生命?

  同时那个只闻其声的总统,以及他所代表的只维护自己利益,不管人质死活,故意引导民众让民众对恐怖分子愤怒憎恨以转移公众注意力减轻舆论对自己压力的政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与丑陋。当然,如果站在一个总统的角度思考,道歉确实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不可能轻易道歉。但是一个不承认自己对于三十多年前事故的责任,故意拖延时间不考虑后果和把主播当成替罪羊的政府和代表政府的咄咄逼人、不断激怒恐怖分子、最后导致人质丧生的警察局长也令我失望。

  另外,最让我印象深刻和敬佩的一点是主播意识到这是一场新闻事件后所采取的反应和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他冷静沉着,着手准备直播,打一场翻身之仗。接着和恐怖分子周旋,拖延时间,在生命遭遇威胁时也能和恐怖分子沉着的对话,试图解救自己。参与突发事件的直播,是每一个新闻人的梦想。

  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网站,都应该不遗余力的在现场与后方最快速度报道事件。这是对于媒体人对身边任何发生的新闻事件敏感性的要求。更何况对于尹英华来说,这是一场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同时,这也反映了一个新闻伦理问题,为了抢到这个独家新闻,他没有通知警方,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是媒体必须要遵守的底线。

  广播局长为了收视率而汇给恐怖分子21亿的巨款,故意妖魔化恐怖分子来减小舆论对于总统道歉的压力,他还说了一句话“收视率已经78%了,以后有空喝一杯吧”然后立刻离开了,根本不管人质和下属的死活,也许受贿算是缺失职业操守,那么将收视率践踏在人命之上,需要被拷问的已经不是起码的职业操守而是人性。以及两家电视台主播之间的诘问和揭发,媒体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良性竞争,不应为了收视率而相互攻击。

  李智秀记者的行动让我感动,在爆炸案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冲到了现场进行报道,在桥摇摇欲坠时,她用手机进行直播,和恐怖分子沟通,让自己留下来作为人质,让桥上的女人和孩子先离开,她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恐惧。记者,就是立刻赶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行业。

  她还说了一句话“利用舆论的话就有可能得到道歉。”那么引导舆论的是谁呢?舆论从哪儿来呢?媒体的引导作用,可是这部电影里的媒体丝毫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只是为了收视率而吸引观众,甚至媒体完全站在了政府的立场,阻止舆论对政府的攻击。

  媒体的力量有多大,它能让受众留下对恐怖分子疯狂、暴力的刻板印象,它也能利用舆论的力量倒逼政府进行改革,在这个发微博比投诉有用的时代,(例如前段时间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在微博上爆出来,引起广泛关注后找到了嫌疑人),关键在于怎么让媒体资源发挥它的巨大的积极力量,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该深思的,未来我们如何用好那份沉甸甸的力量。

  这部电影虽然叫《恐怖直播》,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电影,而反映的是政治及人性的恐怖,是身处极度绝望之中的恐怖。当主播亲手按下炸药引爆器时露出的那种坚定的微妙的表情震撼着我,目击警察局长被爆头, 曾经的受贿被揭露出来,亲眼看着只想要一个道歉的恐怖分子被击毙,最后却被政府当成了恐怖事件的替罪羊,心爱的前妻在送医途中不治身亡……短短的几个小时,他经历了多大的恐怖。 也许一开始,他并不关心这件事,不同情恐怖分子,但是一系列的意外让他由“恶”向“善”,最后他替政府向恐怖分子说的“对不起”,是最好的象征。

  当青涩的少年为了父亲三十多年前的事故处处求解决,求道歉无果,对这个政府失望,决定走上复仇之路,亲眼看着大桥和楼房倒塌,他经历了多大的恐怖。

  愿这种恐怖不要上演,愿政府不要逃避责任,愿每个合理诉求都能得到重视,愿每个媒体都能守好自己的底线。

上一篇:所谓“课前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 .doc
下一篇: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