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告别,都是静悄悄的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最近,微博有个话题“为什么和最好的朋友互删了?”冲上了热搜第一。

  (图源网络,侵删)

  评论区一句“没删,但是跟删了没两样”,瞬间戳中无数人。

  如今的你,还知道年少时最要好的朋友如今在哪,过得如何吗?

  你们是否还会和彼此分享最近的烦恼、工作的不顺?

  抑或是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敢发去一声祝福、一句问候?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朋友就是一生一世。

  直到后来,在时间的洪流里弄丢一个又一个人,才明白当初的自己有多么天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

  从苦苦追问、夜半无眠,再到偶尔怀念、逐渐习惯。

  学会道别,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hi,很久没有联系了,最近还好吗?”“还是老样子。”

  “最近工作忙吗?”“还好。”

  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聊天框里。

  看似简短的回复,却吞掉了所有的欲言又止。

  明明和对方有很多事情想要分享,却不知从何开口。

  人总是被生活的洪流推着往前走,蓦然回头才发现:

  曾经有着特殊备注名的朋友,如今却成了躺在微信角落的某某某;

  曾经深夜促膝长谈的朋友,忽然就变得联系次数寥寥。

  犹记得分别那天,大家痛哭不止,发誓要一辈子做彼此最好的朋友。

  但长大后却突然发现,这段关系在我们行走的途中变得安静了。

  曾经热闹的对话框,上次联系的时候早已停在了好几年前;

  彼此的交集,也仅停留在朋友圈、微博的一个个点赞。

  《破产姐妹》里,麦克斯和卡洛琳是一对好朋友,她们曾一起度过彼此最艰难的时刻。

  麦克斯想上烘焙学校却囿于学费的昂贵,卡洛琳就跑去央求负责人。

  麦克斯在婚礼现场佯装扔捧花,实际上却直接把花递给了卡洛琳。

  后来当卡洛琳决定搬出麦克斯的房子时,对她说:“我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

  但是麦克斯只是回应:

  分开第一周,我们还会挤时间一起喝咖啡。

  过了几周你有事情不来,我有事情不来,接下来我们六十年都不会再见了。

  其实我们也都懂,所谓的“下次再聊”“下次见”不过只是成年人之间礼貌的客套。

  可能这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下次”了,甚至连句再见也没有。

  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两个人越来越远。

  正如《向往的生活》里说的:“告别是成长的必修课。”

  我们一生会去到很多地方,从出生,到读书,再到工作。

  每告别一个地方,就意味着会失去一些人、一段关系、一个再没有后话的故事。

  成年人的告别,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没有吵闹,没有仪式。

  小朋友们总是童言无忌,会向喜欢的人说,“我喜欢你,我们一起做好朋友吧!”

  还会向抢玩具的玩伴嚷嚷,“我讨厌你,不和你做朋友了,我们绝交!”

  但大多数的成年人不会,他们结束一段关系时,总是沉默,不追问,悄无声息地疏远。

  曾一起上厕所吐槽老师的朋友,曾一起长大的发小,曾分享过最多秘密的知己......

  如今只能打开对话框,反复打磨开场白,连句问候都迟迟不敢发送。

  生怕自己的出现会变成一种打扰,更怕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初中时读《故乡》,被鲁迅与闰土少时简单美好的友谊所感动。

  长大后再重温两人时隔多年相遇的场景时,却读出了一种悲凉。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那些美好的童年不会延续下去了,随着闰土一声“老爷”,一切也都回不去了。

  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两个人差异的观念。

  他们没有办法像少时那样心无旁骛地一起玩耍了,也融入不了彼此现在的生活。

  你的难过ta不懂,ta的烦恼对来你说成了矫情;

  你喜欢的话题ta不感兴趣,ta加入的新圈子对你来说一片陌生。

  小到“老家还是大城市““单身还是生孩子”的不同选择,大到两人在经历、阅历、三观上隔开的一条条鸿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使命,有些友谊,只能淡去。

  正如张嘉佳说: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在经历了无数的心理斗争和分歧之后,我们才说服自己:

  你身边路过的很多人,就真的只能是路过,分散了,也就不会再见了。

  《小窗幽记》有云:“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从起初的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到最后慢慢走远,能一直联系的寥寥无几。

  所有关系的变淡,说到底是因为频率不同。

  死缠烂打,只会消耗完这段感情中最后的体面。

  炎樱曾是张爱玲形影不离的闺蜜,张爱玲还专门为她写了一本《炎樱语录》。

  张爱玲写作,炎樱就负责封面和插图的设计;

  张爱玲宣传作品,炎樱就替她回答记者尴尬的问题;

  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炎樱虽不认同但还是送上祝福,为她当证婚人。

  然而待五十年代张爱玲和炎樱在美国生活之后,两个人却慢慢开始疏远。

  炎樱结婚,张爱玲漠不关心;炎樱写信,张爱玲不回,直至再也不联系。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两人际遇的不同。

  张爱玲在美期间过得很不如意,炎樱却总是自顾自地夸耀自己的幸福生活,忽略了张爱玲的感受。

  友谊就在这些生活悬殊中一步步变淡,两个人默契地选择了再见。

  没有对峙、没有愤怒,也没有冷眼。

  忍不住想起一句话:

  “与其试图维持早已疏远冷漠的友谊,或者因怨恨而争吵破裂。

  我们更应该选择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最起码的体面。”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再不舍,也最是不能强求。

  在一起时好好珍惜,挥手的时候没有埋怨、纠缠。

  你在你的世界里万事胜意,我在我的轨迹里一如往前。

  各自安好,好好生活,就是给对方最体面的告别礼物。

  有句话说,“人生是一场盛大的邂逅和离别。”

  再美的旋律,也会有曲终之时;再好的关系,也会有散场的时候。

  既然那些感情留不住,不如挥手说声再见。

  只要曾经用心珍惜过,也就了无遗憾。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放弃爱与被爱的勇气。

  原标题:《成年人的告别,都是静悄悄的》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两性生活
下一篇:青少年犯罪刑事责任如何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