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小说“分析人物形象”题——以2015年全国卷2《塾师老汪》为例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这个题型很常见,大家基本都知道答这种题需要分点,每点答一个角色形象特点,后加文中实例。但即便知道了答题套路,答的点可能还是和答案差很多,这里就涉及到你的文本分析功底了。我试着以2015年全国卷2《塾师老汪》来讲一下,小说“分析人物形象”题具体要怎样结合文本去分析和解答。

  以下是原文,题目是:“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因为问的是“东家老范” ,我把文章中和“东家老范”相关的句子加粗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 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 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看完文章(尤其重点关注加粗的文段),我们首先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中“东家老范”都做了什么。除了陈列老范做的 “事”,他行动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也需要关注,这里一并列出:

  1、老范自家设置私塾,允许别人家孩子旁听,不收钱。

  2、老范试着开导喝过酒之后痛哭的老汪:“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3、老汪语出惊人说自己因为找人差点儿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追问。心理描写:“心里一惊,不再追问”

  4、因为老汪的老婆爱偷庄稼,管家劝老范辞掉老汪,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并不计较,更没有辞退老汪。动作描写:挥挥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做出这些事的人,你会对他有什么评价呢?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呢?试着用一些词语,凝练地根据上面那些概括出这个人的特点,也就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一、允许别人孩子免费旁听私塾,这件事可以看出老范是一个大方的人。有同学回答老范“无私”,其实并没有“大方”合适。因为“无私”这个词=没有私心,使用时往往有伴随着“为了集体忽略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的崇高感。而文中老范做这个事儿更像是个“顺带帮忙”,本身对他的利益没什么损害,上升不到“无私”这种道德光环的地位。

  二、老范开导喝过酒之后痛哭的老汪。一个人耐心地开导、安慰伤心的朋友,可以看出他友善而重情。

  三、老汪语出惊人说自己因为找人差点儿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追问。“心里一惊,不再追问”需要注意。老汪之前说的可是“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听着就像有个惊天大秘密,让人很好奇。但是老范“一惊”之后选择了“不再追问”,可见他是一个与人相处很有分寸感的成年人。什么是做事有分寸?比如你期中考砸了,你朋友问你“考咋样啊”,你说:“没考好”。这时有分寸的人肯定就不问了,不懂分寸的傻子就还是继续追问“没考好是考多少啊?多少啊?多少啊?”嗯……你们的友谊可能就终结了……

  四、不care偷庄稼的老汪老婆,不辞退老汪。这首先还是能看出老范的“大方”、“大度”,心胸宽广,挥挥手,不和你计较。另外,失去老汪这个人才可比失去点儿庄稼损失惨重多了,老范显然是一个“大局为重”也就是所谓“识大体”的人。

  标准答案如下:(6分)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还是基本可以对上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一些同学会在答这种题时漏掉人物的一些关键情节,导致分析人物特点分析不全,需要引起注意。切记要把你要分析的这个角色所做的重要的事情都找到,不要遗漏。

  二、训练用适当的形容词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可以在做题中更多地去了解每个“性格”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无私”的人是什么样?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举动的角色才叫“无私”。“有分寸”的人又是什么样?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举动的角色才叫“有分寸”……不要做完一道题对完答案就忘了,可以把相同题型的题总结在一起,对照着看。

  总结一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方法。看到题之后回原文中去找,找出涉及你要分析的这个人物的全部文字,精简出这个人物所做每件事,以及文中对他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最后,用这些来分析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一些精准的形容词来描述他,解答。

上一篇:2023年周岁对照表 人的年龄周岁怎么计算
下一篇:犯罪记录有哪些负面影响,这篇文章总算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