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三语文,仅供参考哦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________。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________,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________。

  A. 领悟 吻合 并驾齐驱  B. 觉悟 契合 并行不悖

  C. 觉悟 契合 并驾齐驱  D. 领悟 吻合 并行不悖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② 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

  ③ 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

  ④ 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⑤ 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

  A. ⑤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⑤②④③①

  3. 下列各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余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4.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

  B. 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也借指书信。)

  C. 江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 (黍离:黍,一种农作物;离,繁茂的样子。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D. 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时。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5. 下列各句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 人们往往不辨真假拒绝思考。

  B. 人们往往更愿意去相信谎言。

  C. 人们往往喜欢随大流少主见。

  D. 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动听的话。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 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中:造谣中伤

  B. 杜门穷经,不应举   杜:堵塞

  C. 不以衰钝见鄙   鄙:轻视

  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游:交往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D. 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白田①马上闻莺

  李 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②。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 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②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10. 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2) 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 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4) 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 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菜  园

  沈从文

  ①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玉太太和她的儿子靠卖菜过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菜园二十亩地,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好的蔬菜。玉太太还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因祸得福,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人,如今又是卖菜,很少同这家来往,但这人家却依然受人相当尊敬。

  ② 夏日薄暮,玉太太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儿子侍立在身边。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

  ③ 儿子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④“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⑤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⑥ 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⑦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⑧“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⑨“我想读点书。”

  ⑩“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⑪“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⑫“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怎么要紧。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⑬ 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⑭ 时间过了三年。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⑮ 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⑯ 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

  ⑰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⑱ 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轻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轻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⑲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⑳ 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21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22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于是她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23 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24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吟诵玉太太写的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25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地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

  (有删改)

  13. 分析文中画线句蕴含的情感。(4分)

  (1)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第③、○25段都写到了下雪,请分别说明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简要分析玉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说结尾交代了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为何作者仍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

  岳 雯

  文学批评大概是最勇于自我革新的文类。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们热衷于谈论“文章之道”,试图将文学批评从学术阵营拉到文学阵营中来。这固然反映了文学批评对于读者日渐减少的焦虑——写得漂亮就是写得好,能争取更多的注意力。这也反映了文学批评超越时间限制、获得永恒名声的企望。

  但,“写得漂亮”与“写得好”之间,还是有着不言自明的距离的。倘若没有深邃思想,所有“漂亮”都不过是虚妄。就好像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并不一定永远合体。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这意味着,我们在关注批评最后呈现的那个成型“作品”同时,还应注意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美国文学批评家斯坦纳曾无奈地说:“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如果能焊接一寸《卡拉马佐夫兄弟》,谁会对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复敲打最敏锐的洞见?如果能塑造《虹》中迸发的自由生命,谁会跑去议论劳伦斯的心智平衡?……”但同样,如果将“创造”视为文学批评的内核,那么,文学所允诺给我们的真与美,都将在批评中降临。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4月10日,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怎样才能成为理想的文学批评家?请综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标志是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客观符号,标志是标明具体物品与抽象概念(人、社会团体等)内在特征的意义记号。

  不同的标志彰显着不同的价值诉求:有的展示特征,有的呈现文化;有的追求设计的“惊人”,有的追求内涵的丰厚……

  标志传递了信息,显扬了精神,体现了社会的变革。

  2018秋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4处)(4分)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丘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端矣。

  (节选自高启《〈独庵集〉序》)

  22. 高启与________和________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2分)

  23.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求学的人怎样才能成为“大方”之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红楼梦》通过“跌扇撕扇”“病补孔雀裘”、抄检大观园时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等情节,塑造了口齿伶俐、聪明灵巧、爽直刚烈的晴雯形象。

  B. 《边城》中,老船夫一生依水而生,在“水”的生活里觅食,养育着翠翠。他不接纳别人给予自己的多余酬劳,他将别人硬给的渡船小费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

  C. 《茶馆》中,王淑芬和李三忙着布置桌椅,预备第二天开张。王淑芬梳着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小辫儿”是满清王朝的遗留,表现了“改良”的不彻底性。

  D. 《老人与海》中,老人多次梦见“狮子”,他想: “为什么如今梦中只剩下狮子?”表现了老人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只能更加坚强勇敢地与困境抗争。

  E. 《欧也妮•葛朗台》中,在欧也妮生日那天,阿道尔夫•德•格拉桑将一个镀了金的梳妆盒送给了欧也妮,征得父亲同意后,她欣然接受。

  25. 简答题(10分)

  (1)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一回中,曹刘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文中多次描写天气的变化:“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天雨方住”。请结合情节分析这三处天气描写烘托了刘备怎样的心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风波》文末写到:“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文化生态的好与坏,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受众形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好的文化生态下,创作者在审美上有高尚追求,创作的作品能够引导受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至美而达于至善;能够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能够引导受众强烈关注社会现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心。而这样的受众自然会促使文艺创作者提供更具审美价值,对历史与现实有更真切深入反映,更具伟大时代精神的具有崇高精神品格的作品。但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的并不是这样的面貌。不止是文化生产者个人,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机构,庸俗地理解市场化,低估受众的文化鉴赏水平,把公众预设为只要娱乐与刺激、没有高雅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一味迎合。结果是把高雅的幽默变成庸俗的搞笑,把庄重的历史变成浅薄的戏说,把丰富的审美活动简化为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的互动产生了:习惯了搞笑的受众会说,我要更多的搞笑;习惯了戏说的受众会说,我还要更多的戏说。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这种互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加入一场娱乐狂欢,加上逐利资本的推动,我们的文化生态出现了很大问题。这样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

  (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26. 文学艺术创作者应具备哪些素养?请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根据材料,概括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觉悟:醒悟明白。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重复。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位相当)

  2. D (⑤紧承前文,总说二者关系,由⑤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②应在③前;由③“心理学则……”中的“则”也可以看出,②应在③前。④谈伦理学对心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②之后;①谈心理学对伦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③之后)

  3. C (C项“霜”比喻白发,其余指自然天气现象)

  4. C (A项《师说》中的“六艺经传”即指“六经”。“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B项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有“鱼传尺素”的典故。C项后人多用“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之情。姜夔的《扬州慢》中“黍离之悲”用了该典故。 D项《进学解》中有“国子先生晨入太学”的句子)

  5. D (A项,没有紧扣漫画寓意;B项,没有抓住漫画的重点“动听”二字;C项,脱离漫画主要内容)

  6. A (中:恰好合上)

  7. B  (“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无中生有。文段中的“不可强”意为“不可强求”)

  8. (1) 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或译作“深交”),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过”“厚”“人之害己者”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其中定语后置一定要体现出来)

  (2) 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每句1分,得分点为“一见”“心赏”“从容”“乖隔”)

  9. 待人之道,避祸之策,交游之憾,育才之法。(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我一生不曾伤害他人。伤害我的人,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事出偶然而不了解我,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没有必要把这些人当作仇人,小心避开他们,就可以了。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我现在虽然很后悔,但已不能够追悔,以我为警醒,就行了。

  有些祸患不可逃避,逃避将会招致更大的祸患。既然不能退隐而要做官,那么小则受到斥责,大则招致死亡,自是难免。如果为了逃避斥责而苟且逢迎上司,那么逢迎上司的祸患就不仅是丢官。如果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而失去为臣的节操,那么丧失节操的祸患就不仅仅是自身被杀了。人自然有懦弱的天性而不能慷慨赴难,(对此)固然不能勉强。只有躬耕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

  如今世风正日渐败坏,令人担忧的不只是一件事,幸好我已年老将死了,即使不会马上死去,也绝不再出来做官,只是想到子孙后代,不能不像老太婆一样(啰嗦几句)。我家本是农民,若再务农,是为上策。闭门读书,不应科举考试,不去做官,是为中策。安心做一个小官,不羡慕荣贵显达,是为下策。除此三种情况,就没有别的方法了。你们这些人今天听到我这些话,内心肯定不以为然,以后再考虑吧。空闲时和兄弟们一起看看,用来自我警戒,不要对他人说。

  我年轻时交往的人,多是各地的名流,如今大多已经作古。后来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因为我年老迟钝而轻视我,常常与我相互往来,虽然未曾见过一面而且没有固定交往的人也很多,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和他们一一结识。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如今既然闭门不出,也就不会再有相逢的机会了。我对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唯独对此不能不感到遗憾。

  年轻人中才气过人的最容易变坏。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兄长的应当以之为忧,不能以之为喜。一定要经常加以检查约束,令其熟读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用宽容厚道谦恭谨慎(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这样十几年后,(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趣自然就养成了。不这样的话,那些令人忧虑的事情就绝不只是一方面了。我说的这些,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10. 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2分)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2分)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1分)

  11. ① 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②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③ 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每点2分)

  12. (1) 朝菌不知晦朔 (2) 钩心斗角 (3) 横槊赋诗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5) 江州司马青衫湿

  (6) 雕阑玉砌应犹在 (7) 羽扇纶巾 (8) 切问而近思(每空1分)

  13. (1) 既有对去北京读书的向往,也有对母亲的不舍和母亲不允许他去北京的担心。(2分)

  (2) 身为旗人因战乱命运变迁的感伤,对安稳平定生活的期盼。(2分)

  14. 第一处:① 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或营造了感伤色彩);② 暗示人物悲惨的命运。第二处:① 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叹;② 呼应上文,回味悠长。(每点1分)

  15. ① 善于经营,心灵手巧: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② 尊重孩子:不阻拦儿子去北京;③ 有文化:能写诗;④ 洞察人生: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6. ① 菜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或田园牧歌生活)的追求;② 菜园改称花园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③ 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 首先从认为文学批评写得漂亮就是写得好的现象说起,提出观点:文学批评需要思想创新;(2分)然后论述文学批评家应具有的深邃思想的内涵及其来源;(2分)最后阐明文学批评思想创新的价值。(2分)

  18. 思想如文学批评的盐,不可或缺,缺之无味;(2分)思想如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能照亮读者的眼睛与心灵;(2分)思想让文学批评富有魅力,能吸引杰出人才投身其中。(2分)

  19. ① 有警觉意识,能发现同时代文学出现的新变化;② 有辨识力,能认识生活,融合知识情感智慧;③ 有广博的知识和理论视野,热爱阅读,创新思想。(每点2分)

  20. 略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1. 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每处1分)

  22. 宋濂 刘基(每空1分)

  23. ① 博采众长;② 融会贯通。(每点2分。如只答“临摹拟写”“缘事而发”得1分)

  【参考译文】

  自汉、魏、晋、唐以来,除杜甫外,众多写作的人都各有所长,自成一家,却不能兼容他人。求学的人赞誉这个诋毁那个,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犹如出行的人固守一乡,却想看尽阔大的天下,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我曾经说过:陶渊明的诗文擅长表达旷达的情感,却不能用来歌颂朝廷的圣明;李贺的诗文精通奇特的技巧,却不能吟咏丘园的雅致,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全面地学习。所以一定要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因事临摹拟写,等到所写之文和内心融为一体之时,浑然天成,才可以成为大方之家,从而去除偏执带来的弊病。

  24. A E (A项“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的是探春;E项应是“针线匣子”)

  25. (1) 第一处烘托了刘备面对曹操“论英雄”时的惊疑惶恐;第二处烘托了刘备面对曹操道破心病时的惊慌紧张;第三处烘托了刘备巧为掩饰以解除困窘时的镇定从容。(每点2分)

  (2) 辛亥革命不彻底;人们生活依然贫困;人们思想观念依然落后保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6. ① 高尚的审美追求;② 正确解读历史的文化素养;③ 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每点1分)

  27. ① 通过列举的方式,幽默生动地呈现了受众的表现;② 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③ 生动表达了扭转当下文化生态的迫切性。(每点2分)

  28. ① 创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② 受众应主动追求有精神和情感深度的作品;③ 文化市场应健康运行。(每点2分)

  关于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沟现象在戈若看来首先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差异。

  B.代沟现象早在二战后就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与讨论的课题。

  C.代沟现象不大可能存在于从根本上排除变革与反叛的前喻文化当中。

  D.代沟现象体现的矛盾与冲突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是局部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这三段先后阐释了文化传递方式中前喻、并喻与后喻三种文化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与代沟的关系。

  D.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前喻文化时代里,由于传统礼仪,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有绝对的权威。

  B.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冲突只是局部性的。

  C.在后喻文化时代里,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的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性。

  D.在文化迅猛变迁的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是一种趋势和必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大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儿,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做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多次写到老人的“笑”,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作者以乐写悲,用“笑”来批判社会的不公,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笑,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C.老人的儿子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丧子之痛,在他身上看不见,在他眼里读不出,他把秘密藏在傀儡摔跤的游戏后面,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诉说他的思念。

  D.本文语言朴实,全文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变化,展现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行文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和束缚。

  5.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两段是“最震撼的文字”,请赏析。(6分)

  6.结合小说,谈谈你从老人的人生中品出了哪些生的况味?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B.军祭酒:汉晋时期军中负责出征时飨宴士卒或酹酒祭神的属官。

  C.冀: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冀州为九州之首。

  D.薨:古时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没有选择袁绍,经荀彧引荐,与曹操共论天下大事后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并且为他屡立战功。

  B.郭嘉洞察时机,料事如神。在吕布退兵坚守,曹操想退兵之际,他劝服曹操一鼓作气,急攻吕布;孙策最终也如他所料,死于匹夫之手。

  C.郭嘉心思缜密,能谋擅断。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派遣刘备偷袭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了太祖顾虑。

  D.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他病重时曹操曾多次亲自问候;他去世之后,曹操评价郭嘉是最了解自己心意的人才,并对他的事功予以高度肯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父英征西番,春从之。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B.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C.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D.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女成年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姻娅,亲家和连襟,两婿互称曰姻,婿父称娅。后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C.交趾,中国古地名,在越南北部一带。《滕王阁序》里王勃的父亲曾任交趾县令。

  D.祠,多为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先、先贤或有功德的人的祠堂庙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沐春勇当先锋,因功受任。他跟从沐英征讨西番、云南,平定江西贼寇,总是冲锋在前。他因一次又一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任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B.沐春很有谋略,克敌制胜。阿资叛乱,沐春分析敌情,提出具体降敌措施:分路逼近,精兵埋伏,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C.沐春面对降敌,宽大为怀。他在几次战斗中,致使敌兵溃败逃跑,先后投降的有七万人。面对众多投降的敌人,将士们要杀掉他们,他却不同意。

  D.沐春大兴农田,赢得民心。他在家乡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河灌溉干涸农田几万亩,使五千多户农户恢复生产。他死后,这些农户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5分)

  (2)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便坦承与诗结缘之深,表述词浅意深,化抽象的感受为具体,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

  B.“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诗人感慨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

  C.在诗人眼中友人亦有同等雅趣襟怀,所以他将自己每日苦吟的生活和对作诗的独到见解“书赠”之。

  D.诗人曾说“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但本诗却可看出他依然勤于练笔,通过“渐修”追求真谛。

  15.本诗围绕“戏”展开,诗中的“戏”表现在哪里?(6分)

  阅读下这首唐诗,回答16~17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④,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⑤。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⑤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用地名并举,且用了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使空间跨度极大。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将士们戍守边塞紧张丰富、警惕艰辛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用荆轲刺秦白虹贯日这一典故,抒发了主人公戍守边关精诚为国的雄心壮志。

  D.尾联直抒胸臆,为报答君王赐剑的恩情,将为国征战矢志不渝。全句气势磅礴,自信豪迈。

  17.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斥鴳用自己的飞翔体验质问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近些年以传奇、玄幻、仙侠等为故事题材,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古装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据称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 地筹备中。透过如此 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古装剧做一些理性的反思。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电视剧亦然,( )。近年的古装剧数量庞大、风格迥异、制作考究,有的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有的摄影和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等,主创团队在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 。然而,让观众获得视听愉悦之时可伴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振和精神荡涤的作品少之又少甚或空空如也。电视剧应成为 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运的美术置景,都可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意和创作过程中,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中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但切不可因此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让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蕴,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没有明确、积极的立意,必定称不上好作品。

  B.好的作品,必定立意明确、积极。

  C.立意明确、积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D.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确、不积极。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紧锣密鼓 如蝇逐臭 可圈可点 潜移默化

  B.呼之欲出 趋之若鹜 乏善可陈 润物无声

  C.紧锣密鼓 趋之若鹜 可圈可点 润物无声

  D.呼之欲出 如蝇逐臭 乏善可陈 潜移默化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腐败分子落马后常归结为客观环境不好;可同样面对诱惑,为什么人家能涅而不缁,你却变色变质了?

  ②当代青年应当学会变通,发掘自己的特长,不必为独木桥争得头破血流,有时行不由径也会收获惊喜。

  ③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作人员经历了瓦釜雷鸣的雷电、疯狂肆虐的台风,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

  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⑤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被认定是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真情实感,片面追求语言、形式的新奇,最终写成了无关痛痒的官样文章。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刺激居民消费不无裨益。

  B.学生如果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有的影片票房不理想,豆瓣评分也不高,制片方指责个别影评人未看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妥当的。

  24.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表述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是一中高三(二)班学生艾伊钟。足下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一中 艾伊钟

  2018年11月23日

  ① 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 将______改为______

  ③ 将______改为______

  ④ 将______改为______

  ⑤ 将______改为______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几天,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款名为“我的哲学气质”的测试刷屏了。仔细一看,这款网易哒哒出品的测试和2个月前网易云音乐联合第五人格推出的“人格测试”玩法套路几乎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主题内容做了差异化,前者套用了经典哲学理论,后者号称是基于荣格心理学。虽然所基于的标准不同,结论却是一样的空泛,“浪漫”、“单纯”、“感性”等词几乎对每个人都成立,不具备太确切的意义。而网友们却依旧孜孜不倦地进行测试和转发。

  对网友的行为,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1.B(3分)

  2.D(3分)

  3.A(3分)

  (二)(本题共3小题,15分)

  4.C(3分)

  5.(6分)

  参考答案:

  ①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真相,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②丰富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父爱的执着深沉,表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

  ③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6.(6分)

  参考答案:

  ①生的孤独与温情。老人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表现出父亲的温情。

  ②生的艰辛与顽强。老人承受着丧子之痛,却仍然要辛苦认真地表演傀儡戏,体现了活着的艰难。老人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让他顽强地活下去。

  ③生的无力与无奈。老头的表演,其实也是老人特殊的替儿子复仇的方式,但实际上他也是命运的傀儡,是无奈也无力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本题共7小题,28分)

  7.D (3分) 8.B (3分) 9.D (3分)

  10.B(3分) 11.B(3分) 12.D(3分)

  13.参考答案:

  (1)以后到了孤快不行的时候,本想将后世托付给郭嘉,郭嘉却中年夭折,这是命中注定的吗?

  (2)阿资逃亡到山谷中,沐春暗地里结交附近土著酋长,侦察得知阿资的藏身之地,建立堡垒来切断他的粮道。

  (二)(本题共4小题,18分)

  14.B(3分)

  15.(6分)

  参考答案:

  ①手法上:比喻生动有趣,以汲水喻做诗,通俗幽默。只要“一日不作诗”,诗人就觉得思维变得迟钝,生活就少了乐趣,这种非疾患所致的心理感受,用水干土埋,毫无鲜活之气的“废井”作喻,是十分新颖、贴切的。(意思相近即可得3分)。

  ②情感上:戏谑自己,暗含无奈与自嘲。诗人强调日日作诗,不可或缺,并非在炫耀自己趣高、诗才不俗,而是在表明自己癖深、苦炼之勤。对自己苦吟的积习难改、执迷不悟,也流露了些许无可奈何的自嘲调侃之意。(意思相近即可得3分)。

  16.D(3分)

  17.(6分)

  参考答案:

  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三)(本题共1小题,5分)

  18.(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而)彼且奚适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9.B(2分) 20.A(2分) 21.C(2分) 22. C(2分) 23. A(2分)

  24. 参考答案:

  (1)足下→本人

  (2)大作→作品

  (3)你校→贵校

  (4)惠赠→随寄

  (5)垂怜→垂青/垂爱

  四、作文(60分)

  22.略。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的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C.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说法:“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 第三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 文章开头提出议论的话题,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D.第五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 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份不同,因此存有“三正论”。

  C. 秦始皇为表达“占据天下”之意,更改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从此“正月”之“正”就有了“正统”的意思。

  D. “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林克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林克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林克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我们潜伏在船上,林克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林克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昂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林克才把枪打响。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林克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林克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鲁尼欢呼起来,林克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夜间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 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 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

  5.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6分)

  6.“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市场、经济、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例如,只有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一些国家的民族产业,将难以为继。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人才纷纷流向了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摘编自《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商品相互流通。“给我一杯可乐,两块新奥尔良鸡翅,一个鸡腿堡,打包带走。”几乎在每天早晨,位于中国成都市武侯区文轩书城旁肯德基店都会出现这样雷同的点餐声。世界著名调查统计公司亚格首席分析专家 David Chow 披露:根据他们公司的统计结果,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一个相同的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发出。换句话说,在肯德基这样的全球化餐饮连锁中,位于世界不同位置、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会因为肯德基提供的菜单,由“众口难调”走向了“众口一致”。经济全球化为我们购物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使我们可以随时紧跟世界潮流。(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已成为对全球影响巨大的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外贸结构继续改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

  (选自 2017 年 10 月 19 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出口企业要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并带动相关从属企业的建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

上一篇:国学易经培训班学费多少(学习易经可以到哪儿学从事什么职业)
下一篇:赫芬顿邮报评选:英美文学史上十段经典浪漫史 | Happy Valen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