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顺应.pdf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Feb. 2008, Volume 6, No.2 (Serial No.53) 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 ISSN1539 -8080, USA

  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顺应

  魏清光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135 )

  摘 要:翻译过程即译者的顺应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主动顺应译入语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始终

  在各方面有形无形地操控着翻译过程,从文本的选择到对原文的任意增删或改动,往往都是顺应译入语意

  识形态的结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要主动顺应译入语的伦理规范,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往往会将原文的伦

  理规范向译入语伦理规范靠拢。为赢得译入语读者,译者还要主动顺应译入语的诗学观念,将原文改写为

  符合社会审美取向或诗学特征的译本。译者又要被动顺应赞助人的要求,译入语文化中赞助人的地位、权

  威远远大于普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受赞助人的操纵。

  关键词:顺应;意识形态;伦理规范;诗学观念;赞助人

  1. 引 言

  尤金 ·奈达在他的 《翻译新视角》(A fresh look at translatin g )中提到,翻译过程中 “译者要做出成千

  上万次的涉及选择与处理的决定,以顺应另一种文化,顺应另一种语言,顺应不同的编辑和出版商……”

  (Nida ,2000 ,p. 7 )。译者为了使一种文学文本能在另一种文化系统中被接受,总是千方百计地 “顺应”

  该文化体系的某些规定。这种 “顺应”是站在民族文化立场上对外来文学的一种 “综合选择”或 “过滤”,

  本族文化传统中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文学传统、乃至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成为 “过滤”

  外来文学作品的理据。

  谢天振 (2002 ,p. 13)曾指出:“译者首先要服从的不是原文,而是译入语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意识

  形态、诗学观念,等等。”一旦原文与译入语语境在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方面发生矛盾冲突,译者就会自

  觉不自觉地背离原文来顺应译入语文化语境,以赢得译入语读者的认同。胡庚申 (2004 )借用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论学说,指出译者 (译品)要顺应社会与文化环境 (胡称之为 “翻译生态环境”),“适者生存”、“汰

  弱留强”,认为 “翻译即顺应与选择”。

  我们认为译者的顺应包括两方面,即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

  2. 译者的主动顺应

  2.1 译者对译入语意识形态的主动顺应

  从词源上说,“意识形态”源自希腊语idea (观念)和logos (逻各斯),亦即观念的学说。意识形态是

  特定的社会群体持久的信念的信仰体系。任何意识形态都不是超社会现实的,而是用于社会实践的,是社

  会集体行动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前提。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行为,翻译必然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规约和限

  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法国翻译学者贝尔曼 (Berman )指出翻译策略是在意识形态的驱动下做出选择的。在政治敏感的社会

  里,对政治敏感性内容的翻译往往弃 “信”而投 “不信”,采用改变原语语义以顺应当时政治需要的翻译

  【作者简介】魏清光 (1970-),男,硕士,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翻译研究中心访问学

  者;研究方向: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20

  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顺应

  策略。一方面,出于政治的考虑,对遇到可能引起麻烦或纠纷的内容,译者或者加以删除,或者进行淡化,

  一般都会自觉地避免译入那些有可能触犯政府或主流政治的言论或描写。具体表现为个别之处按下不提,

  装聋作哑一番,或只是轻描淡写,敷衍了事。19 世纪末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译介到中国,译者为了顺应中

  国的意识形态对其中不少细节作了删改。例如,原文中的福尔摩斯在起居室内练习射击,在墙上用子弹砌

  成VR 两个字母 (VR 代表Victoria Regina,是当时英国国君的名字)一段在译文被删除。在英语文化环境

  里,福尔摩斯如此练习射击只表示他有点怪脾气,或者说性格独特。而英国社会对怪人或性格独特的人,

  不仅宽容,甚至还有几分羡慕。但福尔摩斯的如此做法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环境里是难以想象的,构成了社

  会和政治问题。因为用国君的名字练习射击,与当时的国体不符,简直是大逆不道。故译者隐而不译。

  译者对意识形态的顺应还体现在对翻译作品取材的政治倾向性

上一篇:2021七夕是哪一天_七夕祝福语说说大全
下一篇:没有进入体制内的女生,会孤独终老吗?“县域单身”了解一下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