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 国产商业大片是如何炼成的?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芦苇介绍,在电影市场化以前,电影厂是国营企业。电影由国家投资拍摄,而且电影是宣传的机构,作用是团结和教育人民,所以就出现了意识形态电影。

  在改革开放以后,电影逐步进入市场化,商业片才开始进入电影界。

  任仲伦说:“改革开放唤醒了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商业电影最初的探索,实际上也促进了电影市场的发展,并启蒙了新一代的电影人。”

  电影让古迹获“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武打动作片,《神秘的大佛》以张华勋家乡的乐山大佛为背景,讲述了解放前夕,海能法师与归国华侨司徒俊为代表的爱国志士携手保护佛财的故事。电影公映后盛况空前,十几万成本的片子,却卖出300拷贝,观影人次高达4亿,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效益。

  

  《神秘的大佛》导演张华勋说:“这部电影表达的文化是一种精神震撼。当时拍《神秘的大佛》,其实完全没有考虑追求商业,只是想拍出一部老百姓喜欢看的电影。”

  1985年,张华勋去罗马尼亚访问,罗马尼亚人看到《神秘的大佛》,对其中的中国文化深感震撼。当年,在罗马尼亚影院得到的上座率以及收益,超过了整个国家全年上映的所有影片。

  

  《神秘的大佛》在国际发行上映后,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也很快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双遗产。

  与观众狂热的欢迎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影片遭到媒体和评论界的严厉批评,被斥为“低级庸俗,迎合观众不健康的情绪”。

  

  而事实证明,《神秘的大佛》连同改革开放初期其他在商业方面大胆探索的影片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88年,为表彰该片为宣传乐山大佛所做出的贡献,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张华勋“乐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人民是真正的永恒的主题,我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能够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全世界来认识中国,这是十亿、百亿都买不来的。”张华勋导演动容地说道。

  类型杂糅,敢为天下先

  1982年上映的合拍片《少林寺》,在内地首次掀起商业浪潮。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产片只能以对娱乐功能的强调,替代对商业利益的明显追求,所以出现了所谓娱乐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娱乐片的产量超过国产电影年产量的50%,使理论界不得不正视这一现象,展开了一场关于娱乐片的空前大讨论。时任国家广电部副部长的陈昊苏提出了“娱乐片主体论”主张 ,支持娱乐片发展。

  尤勇说:“那个时候的争论,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中国电影发展到了那一天,大家都在找不同的方向。”

  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周晓文执导的电影《最后的疯狂》和《疯狂的代价》于此时先后上映,上座率空前,也体现了中国电影最早的类型化探索。

  

  芦苇表示,吴天明任职西安电影制片厂后,就从国有体制变成了企业性质,不仅开始筹备商业片,还组织了青年摄制组。

  “当时我在周晓文的摄制组,我是他的美术,当时我们关系好,他也信任我,所以让我参与改剧本。《最后的疯狂》修改了半个月后,我重写了一个,颠覆了之前的剧情,然后他就那么拍了。由于那时候中国没有很成熟的商业片,这部电影做得比较到位,所以票房就火了。一部拷贝一万,我们卖了三百多个。”

  《疯狂的代价》看似是一个警匪片,但是在拍摄上做出了很大突破,开场即是女主角和妹妹洗澡的裸体镜头。

  

  芦苇说:“中国电影原来没有这种场景,当时为了夺取观众眼球所以设计了这么一场戏,但实际上讲的是姐妹情。

  以前的中国娱乐片很单纯,破案就是破案,悬念就是悬念,家庭就是家庭,我们当时把悬念片、侦破片、家庭伦理片几个类型做到一起去了。这个就是敢为天下先。”

  

  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电影行业也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废除统购统销、打破制片厂的摄制垄断,准许社会资本参与电影制作,为商业电影的发展打开空间。

  1995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中影以票房分账形式引进十部进口大片,结束了中国观众与西方最新商业电影隔绝数十年的状态,反过来也刺激了国产商业电影的创作,出现了像《红粉》《红樱桃》《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一批具有较强商业意识的国产电影。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则是1997年问世的《甲方乙方》,中国第一部贺岁片。

  

  高军说:“打造中国的贺岁电影,实际上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探索。我专门去香港电影市场做了考察,看香港的贺岁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实际上这与引进大片有关系,于是就有了97年的《甲方乙方》、98年的《不见不散》、99年的《没完没了》。”

  

  《甲方乙方》的成功,直接推动了贺岁电影的连续生产。

  从20世纪末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拍到了21世纪的《大腕》《手机》,其中《不见不散》还超过了当年许多进口大片票房,达到创纪录的4400万元。

  而与《甲方乙方》同步,张艺谋也以《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等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完成了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转型。

  

  随着中国加入WTO,电影产业化进程加速,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更是开启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

  江志强鼓励张艺谋用大制作、知名演员,因为他看到市场所趋。张艺谋说:“江志强当时很敏锐地感觉到海外市场好,但他也没有料到国内突然井喷,当时《英雄》在中国两亿多票房,是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

  

  在高军看来,《英雄》带给人的感觉是“震撼”。那种艺术氛围,会把观众整个包围起来,这是电影应当拥有的视觉冲击,就像很多引进大片为了一个镜头不惜重资去砸,这都是给中国商业大片带来的启示。

  

  《英雄》全球票房1.76亿美金,是迄今为止海外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也成为国产商业电影的示范之作,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商业电影创作。

  高军说:“这些票房在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却对中国电影弥足珍贵。《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门槛。”

  商业类型日渐丰富

  2006年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上映,这部充满黑色幽默色彩的影片,以300万的成本,夺得2600万票房,国产商业电影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类型化追求。

  

  2009 年,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和《风声》上映,一部以众星云集为号召,一部以密室悬疑氛围见长,传统的主旋律题材与商业类型元素有机结合后,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也为新世纪日渐成熟的中国商业电影丰富、拓展了表现空间。

  

  高群书认为,商业大片是“外在”决定了电影的气质和规模,所以他在《风声》开头设计了宏大的欢庆场面。另外,片中的古堡也非常有气势,内景同样宽阔与精致并存。他说:“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个社会都富裕了,不是改革开放的话,中国电影不会这么繁荣。”

  

  另外,高群书透露,《风声》是按照好莱坞“三段式”做的影片。他说:“想做一个主流商业片,就要遵循三个要素。第一,电影表达的价值观必须各个层次都能接受,比如像英雄主义、除恶扶强、和平反战;第二,电影要采用大牌明星,投入大的制作规模;第三,好莱坞的经典叙事。”

  

  逐渐走向成熟的商业电影

  2011年,电视剧起步的青年导演滕华涛转战大银幕,导演的处女作《失恋33天》在四部好莱坞大片围追堵截之下,一举斩获令人咋舌的3.5亿票房,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也让当时无人看好的网络自媒体营销方式走入大众的视野。

  

  滕华涛表示:“在这个时代里面,很多人会直面自己的感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敢于表达出来。”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不少立足本土的商业类型电影开始发力、井喷,2012年,徐峥跨界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12.71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从此在境外取景的国产商业电影越来越多。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电影电影市场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此后的《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也陆续突破10亿票房大关,国产商业电影的“10亿时代”自此开启。

  

  2015年,堪称是国产商业电影的丰收之年。

  既有像《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港囧》《唐人街探案》这样极接地气、笑料十足的本土草根喜剧,也有强势崛起、比肩好莱坞的3D动画大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风格冷峻、人物塑造突出的剧情片《老炮儿》,更有合作国际顶级特效团队,重金打造的重工业化制作《捉妖记》《狼图腾》《寻龙诀》《九层妖塔》,其中暑期档上映的奇幻大片《捉妖记》更是以24.21亿元人民币票房创下当年国产电影最高的票房纪录。可以说是现象级爆款影片频出,各种类型风格百花齐放,从年头红火到年尾,体现出国产商业电影全面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

  

  《九层妖塔》改编自著名网络IP小说《鬼吹灯》,全片有1500多个特效镜头,由来自六个国家的30多个特效总监,近4000名CG师负责,其中包括做过《指环王》《地心引力》的全球顶级老手。这也体现出国产商业电影制作大胆引进来的新思路,商业化程度越高,越要讲求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取景的地方选择了美国唐人街,时代广场、中央车站、布鲁克林大桥、皇后区监狱、纽约市立图书馆、哥伦布转盘广场等著名建筑都留下了唐仁和秦风的踪迹。

  

  陈思诚说:“在美国拍摄,如果到了一定的成本,或者是动了一些器材,就必须得跟工会合作,这是美国工会对美国就业体制的一种保护。《唐人街探案2》的内容和规模是必须要和工会合作的,也就意味着价格的N倍的上涨。

  工会非常贵,非常专业,因为最专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工会,我们跟工会合作,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经济强大才能有文化自信,无论是我们的《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在曼谷封街拍摄,还是《唐人街探案2》在时代广场追逐跑马车,那些东西都是一种文化隐喻。证明我们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更自信了,创作者也更自信了,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创作意图,否则你很难想象一个落后的国家能拍这样的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胆探索,到九十年代扎根本土的开拓创新,再到新世纪与世界全面接轨,璀璨绽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不断地通过商业电影生动的诠释出来,而商业电影四十年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强大,成就了潜力惊人、无与伦比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当新的起点来临,国产商业电影必将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向世界证明中国的自信与开放。

  《影响》第29集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之少数民族电影

  编导:王虹雨

  作者 编辑:幺鸡

上一篇:孟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原创安禄山和杨贵妃来往密切,面对四大美女之一,他是否有非分之举?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