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大象保护(世界博览)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关于人象关系、大象保护写过很多文字,细化为不同议题的文章,比如野象和工作象,或是亚洲象和非洲象。我认为限定字数、概括性的介绍很难,因此最初委婉拒绝了约稿。几个月后再次收到编辑的信息,让写写大象保护现状,限定4000字。当时正值为工作发愁,便接了下来。贴上去年为世界博览写的原文(杂志文字有删减和调整文字顺序)。

  大象种群和保护状况

  现存三种大象,栖息在亚洲的亚洲象,漫步于非洲的草原象和森林象。野生亚洲象分布在亚洲十三个国家,有45000到54000头,其中60%以上在印度[1]。非洲象有两种,分布在37个国家。草原象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3个国家。根据首次泛非航调项目在16年公开报告的估计,非洲草原象约有40万头,南部非洲占70%以上[2]。森林象分布在中部和西部非洲的20个国家,绝大部分栖息于中部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最近的研究指出加蓬约有95000头森林象,可能占总数的65-70%[3]。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亚洲象和草原象为濒危,森林象为极危。威胁草原象和森林象的主要因素是盗猎和栖息地丧失。其中森林象种群在近二、三十年的下降速度是最快的,自1984年以来种群数量下降了80%以上,且有70%以上的种群活动在非保护区域。而且森林象的繁殖周期长,种群恢复能力远低于草原象[4],因此它被评估为极危。

  圈养或工作象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在亚非洲之外的大象多只见于动物园或马戏团。亚洲有工作象超过1.4万头,其中缅甸占三之一以上[1]。

  人们常谈的大象

  人们口中的大象其实不只有物种层面的区别。当说到在非洲看大象时,人们通常指的是草原上自由漫步的草原象。而当提起东南亚的大象时,人们通常指的是象营的工作象。而对于圈养象,严格来讲指的是动物园的大象。而其他大部分为人工作的亚洲象是拴养的,与铁链终生相伴的。因此,工作象是更好形容这些大象的术语。为避免歧义,后文均使用工作象一词。

  在自然的层面,大象是野生动物,即使是圈养繁育的大象也一样是野生动物。既然没有所谓的家养大象、驯化大象一说,那大象就都属于野生动物。但在人象关系层面上,基于大象分布状态的自由程度,大象群体之间又存在着明确的界限。世界上的大象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自由或受限制分布的大象,即通常意义上人们理解的野象。一类是为人工作的大象,活动被完全限制的大象,即上文所介绍的工作象。

  严格来讲,野象是能自由分布的动物。但出于保护和管理的目的,在非洲很多的保护区是被电围栏封闭的,面积从十几到几百、上千平方公里。虽然大象可以破坏围栏离开保护区,或是有些围栏存在特定的开口,但它们并不属于可自由分布的大象。它们的活动是受限的。进一步思考,如果围栏不大,比如不足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远小于野外家族的活动范围,那围栏内的大象是不是严重偏离了野生状态,很像是野生动物园的大象?此时的界限变得不明确了。但如果大象有明确的权属,服务于某个盈利性的目的,它们需要做出非自然的行为以讨好游客,那么这些大象无疑可被认为是工作象。

  为什么要将大象或是农田围起来?

  人和大象的共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追求的和谐也不是简单的概念。大象会被人们种植和储存的食物所吸引,并尽最大可能获取该资源。大象面对分布在大地上的食物就像是小孩子面对一桌子的美味零食,它们是没有理由不去设法获得的。而人们从没有开发出长期有效、无需付出大量劳力便能阻止大象的方法。自古以来,驱赶大象、对抗大象侵入的手段一直在更新,但大象也在适应和变通。将大象或是食物围起来便是缓解人象冲突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但面对人制造的各种方法,包括围栏,以及各种涉及电、声、光、火、烟或是生物性的方法,大象都会逐渐找到应对的方式。

  人象冲突没有解决方法,只要人和大象共生在一起就存在冲突。而缓解方法也需要被评估有效性,短期有效的方法很多,而长期有效的很少。一劳永逸的方法是不存在的。这里特别介绍一个问题,用物质补偿农田损失并不被认为是缓解冲突的有效方式。补偿无法降低冲突的发生,相反可能会促进冲突的程度,它也无法在心理层面降低人们的精神代价……它带来的社会学、社会经济学问题远多于它解决的问题。该方法的无效性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广泛证明。

  大象保护的主体

  无论是在亚洲还是非洲,大象保护都是极其复杂的工作,远比科研更复杂。它一定是基于科研工作的,且是长期、持续的项目。如果仅仅是短期、追求功利的项目,在大象保护上几乎是没有作用的。

  除我国外,大象保护多是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且保护组织大多与科研机构有紧密的联系。另外,保护组织在保护大象的同时几乎都在试图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热爱大象的人们都知道,最好的动物保护者是与动物共生在一片土地上的当地人。只要当地社区有一定比例的人愿意参与保护,就能形成一个坚实的保护屏障。毕竟社区的任何决策都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的。

  人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利用动物,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者无疑是有信仰的当地人,以精神力支持保护的群体。在当今社会,无经济目的的保护行为越来越珍贵。肯尼亚的马赛人便属于这类群体,他们是最优秀的保护者之一。在他们的信仰中,食用野味是禁忌,而他们对外来的盗猎者也充满敌意。

  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伤害过大象种群。在马赛人的等级仪式中曾出现过不多的猎象事件,但后在保护组织的引导下,仪式内容逐渐改变了。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时期,如造成大批家畜死亡的旱灾和瘟疫时期,极少数马赛人也参与了协助外来盗猎者获取象牙的活动,以此补偿失去家畜的损失。

  马赛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与其游牧体系息息相关的。当被禁止进入保护区、国家公园与动物共享资源时,他们必然是愤怒的。他们也曾杀死大象作为政治抗议来争取权益。另一方面,当大象侵犯了他们的家畜或造成了人身伤害时,他们也曾要求处死肇事象以消解愤怒。

  然而,以历史和其他族群活动的视角来看,马赛人做到了保护大象。正是因他们的存在,肯尼亚安博塞利等地区没有经历大规模的盗猎事件,即使是在疯狂盗猎的70、80年代。在临近地区的象群数量因盗猎而迅速下降时,安博塞利的大象反而增加了。

  非洲象保护项目举例

  关于非洲象保护项目,人们最常听到的可能是反盗猎、打击象牙贸易或是孤儿象等项目。但在当地的项目是非常多样的,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类被称为长期项目,比如安博塞利大象研究项目(AERP)。AERP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几十年了,其日常监测当地象群组成的项目已持续了50年,监测员了解当地几乎每一头大象的历史。安博塞利的象群也是我最想去观赏和记录的种群。

  16年时我曾在肯尼亚的拯救大象组织(Save The Elephants, STE)做科研实习,分析大象定位项圈的数据。STE监测象群组成的长期项目也进行了20余年,人们熟悉当地上千头大象的生活史。另一方面,STE以项圈项目出名,他们对几十头大象佩戴了项圈,其中包括森林象。他们实时追踪、监测的系统也是反盗猎工作的有力帮手。STE同样广泛参与了社区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当地青少年的教育支持,尤其是立志保护和研究动物的青年人。

  拯救大象组织的一个分支叫做大象蜜蜂(Elephants and Bees, EB)项目,我也有半个月在该营地参与项目。EB的主要关注在于利用蜂箱围栏缓解人象冲突,其项目在亚洲、非洲多国有应用,且另有一个营地在斯里兰卡。蜂箱围栏利用的是大象对蜜蜂蛰伤相关联想的恐惧,包括蜜蜂的警报声、蜂箱形态和颜色等。蜂箱围栏上的一部分蜂箱会吸引来蜜蜂入住,当大象破坏围栏时,一些蜜蜂可能会被激怒进而攻击肇事的大象。当大象意识到围栏与蜜蜂的关系时,它们可能就不会轻易闯入农田了。此外,围栏可以让农户获得蜂蜜及制品,而当围栏的支柱(活树)长大后,它们也会成为天然的树围栏。

  围栏能让人们获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象侵入的频率,降低人们对大象的敌意,以及恐惧心理,因此蜂箱围栏被认为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方法。但世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蜂箱围栏远非一劳永逸的项目,它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新问题也在不断地产生着。比如大象长期适应的问题,它们会知道从远离有蜜蜂入住的围栏区域进入农田。自创始人Lucy King博士开始研究和实施项目已经15年了,营地研究人员仍在每日收集数据,与当地农户进行交流,持续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改进。

  在当地做保护,每天都要做好出现新问题和有新发现的准备。蜂箱围栏

  工作象保护项目举例

  相较之下,同样的工作,在亚洲象和森林象方面更不容易。其主要的原因是森林活动大象的隐秘性和地形的复杂。

  在理解工作象问题前,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背景,即绝大部分生活在人环境中的大象是终生离不开人的。目前,亚洲象的放归工作都处在摸索阶段。泰国王室会在每年的大象日(8.12)放归一些大象,亚洲的一些保护组织也在计划放归大象。当然,放归的前提是通过系统的评估。然而, 生长在人类环境中的大象对人类的事物非常熟悉,而野外技能是有所欠缺的,它们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产生的问题是,谁来承担放归象造成的损失?

  与工作象关系最紧密的群体被称为象夫。象夫是照顾大象的人,对应于农夫照顾农田的概念。大象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象夫管理的。象夫远离大象的时候,大象也需要被铁链拴住。 就像动物园有好有坏,象夫、象营也有好有坏,大象的待遇也有高有底。待遇最好的模式会尽可能接近野生大象的状态,给予大象充足的运动、健康的食物以及足够的社交活动。

  对大象来说,维持健康最重要的一点是行走,但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了。对于依赖旅游业、大象服务游客的大象产业,没有游客也就没有了收入,大象、象营也就失了业。大象被松开链条活动的时间少了,食物少了,环境的清洁程度也低了。疫情期间,我收到了一些保护组织的邮件,被告知一些工作象染病死了,还有一些人负担不起大象将它们卖给了贩子,而贩子通过将象皮、象肉、象骨加工贩卖获得收入……

  

  相应地,也存在人类为大象服务的项目,比如退役工作象的收容所。退役大象指免除大象的劳动让它们回归野外,大部分亚洲象分布国都有类似的非政府组织。在收容所,大象的一切活动都是固定的,为大象健康而设计的,完全不受外人的影响。根据大象的固定活动,收容所安排游客和志愿者的活动。但就像上文所说的,即使大象退役了,它们的活动依旧是受限的,晚上一样需要被链栓。

  收容所项目需要筹集租用、买断、照顾大象的资金,以及租地、雇佣象夫等各方面的费用。有些收容所有游客项目,能从游客方面获得参与费和捐助。对于没有游客项目的非营利性收容所,志愿者可能连大象的影子都见不到,因为大象被散养在了一大片区域里,免除了外人的打扰。

  在2017年,我曾在柬埔寨森莫诺隆的一个收容所做科研实习,当时在那边研究象粪腐化速率、退役象性格和行为等问题。退役大象的组织叫E.L.I.E,成立于2006年,它主要运营的项目叫做大象谷项目Elephant Valley Project(EVP)。EVP的付费项目是“与象同行”、森林徒步。参与者可选择半天的游客项目或是一到多天的志愿者项目。

  在与象同行项目中,参与者不能靠近大象,只能尾随在大象身后听讲解员介绍大象的知识和故事。EVP的参与者大多会选择志愿者项目,半天在林中观赏大象,半天从事重体力的志愿者工作,比如建木屋、搭木桥、移植珍稀树种、清理兽套等。每位志愿者都能真实地为保护做出贡献,而不仅是作为旁观者体验。

  志愿者的工作很不容易。在那边的三个月,我看过几个人被竹片割伤出血,有人被马蜂蛰到,我也时常被蚂蚁咬到。我还多次碰上毒蛇,一条还从房顶掉在了我身上。即便如此,EVP还是吸引着各种文化背景的游客,有小孩子,也有70-80岁的老人。大家想要感受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在野外观赏到最接近自然状态的大象,并在真正的原始森林中住几晚。人们并不在乎洗澡水是冷的,18-21点之外没有电和灯光。

  退役仪式

  EVP项目很快改变了当地的大象产业,所有象营都模仿它,取消骑象项目,称自己为收容所。但真正的收容所只有EVP。EVP也让当地以符合伦理的大象游项目闻名于世界,吸引络绎不绝的欧美游客前来。

  在EVP实习时,我还着迷于当地族群Bunong的信仰。他们信仰神圣森林,信仰大象。这些信仰让当地的原始森林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让他们的大象获得了最好的对待。

  Bunong将完整的一片森林视为神灵,而他们是不能随便进入神圣森林的。在Bunong族 聚居区和森林边常会看到木制的祭台,里面会放置献祭动物的下颌骨。为了避免触怒神圣森林,他们也要为进入其生活圈的外来人献祭动物。当时他们为我献祭了一头猪。

  Bunong的一句谚语能体现大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一头大象生病,整个村子都会生病;一头大象被拯救,每个人都会被拯救。在Bunong的信仰中,大象是人变的,变来帮助他们的。Bunong不繁殖大象,因害怕触怒神圣森林带来厄运。他们认为新生象象征着野性的力量,象征着神圣森林,把这种野性引入村子会使得所有的家畜死亡,招来森林深处的大象。

  柬埔寨有70余头工作象,大部分生活在森莫诺隆所在的蒙多基里省,且大部分雌象已经过了能繁殖的年纪。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人们不繁殖,工作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柬埔寨消失。目前,已有组织在繁育亚洲象。

  我欣赏一切无功利动机的保护行为,欣赏Bunong的信仰以及生活态度,但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是巨大的,可能全世界有信仰的森林族群皆如此。

  像上文所提的保护组织,EVP同样投身于社区工作中。EVP覆盖近3000本地人的医疗费用,甚至覆盖项目本地员工生育孩子的费用。EVP还为60余名当地人提供了就读高中大学的机会。对于本土的员工,ELIE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打猎和伐木。

  EVP在泰国也有一个同名的项目,都值得大象爱好者亲身去参与。

  作为一名大象爱好者、保护人士,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成立一个类似于EVP的大象收容所。它会开展大象保护和研究项目,也会提供志愿者项目。最重要的是,它也会为改善当地社区的教育、医疗做出贡献。

  完监测象粪腐化

  参考:

  [1] AsERSM. Asian elephant range states meeting (AsERSM) final report, 2017. In Proceedings of the AsERSM, Jakarta, Indonesia, 18–20 April 2017.

  [2]

  [3]

  [4]

上一篇:成人补钙吃什么样的钙片好吸收
下一篇: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成功三套题(三)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