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喜登山,中年苦趟河|杨鹏程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6-30
手机版

  

  少年喜登山,中年苦趟河

  太原 杨鹏程

  少年时代,我曾策划过一场蓄谋已久的独自旅行。

  我的家一出门就是山峁沟梁,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小小的自己,纵目远望,目光所及全是沟壑和大山。年纪小时,常对着门前的大山托腮思忖:“山的背后是什么呀?”后来,上学了,老师说,“山的背后是广阔的世界。学好本领,山河湖海任你游!”听完这满是“诱惑的话”,一颗远行的种子,被埋在了我的心田。

  

  从那之后,每逢节假日,我就和小伙伴蹬着二八自行车,满世界游荡。结果就是,村里的几个有名儿没名儿的山头,都被我们爬了个遍。最知名的山头是“窦王墓”,传说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的墓。

  伫立山巅,我们一众小孩儿,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朋友二狗说:“我将来,就去三十里外的县城,卖碗托则(平遥美食),我一边吃,一边卖,非得吃个肚儿圆!”说话间,哈喇子溢出了嘴角。三宝说:“没出息,就知道吃!我将来一定得去山的那边看看,说不定,就去别的县安家落户……”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西北方云雾迷蒙的地方。听赶骡马车和放羊的老人们讲,那儿是“北山”,在汾阳、文水。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吕梁山。

  “你呢?老杨?”他们都说完了,扭头问我。我看着远方,心里像云雾一样迷茫,“嗨!我也不知道……”

  那天下午,这个问题一直横亘我心中,搞得我心绪不宁。我们躺在山巅的松树荫下,身下是软绵绵的绿草,看着山坡梯田里如蚁的人们,心中浮起无限的遐想和豪情。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黄土里刨挖挣命,这就是我们农村乡民们祖祖辈辈的一生。勤耕苦种,身体和心灵都缚于土地。很多人的脚步都没丈量过方圆百里的地方。我不知我要去哪儿,但我确信自己一定要离开。长大,老去,磨钝梦想(也许压根儿就没有梦想),每一代人都重复同样的人生。我不要这样的活着!

  “少年心事当拏云”!少年的世界是未知的,也是广阔的,有着无限的可能。少年的我们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觉得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给自己的!我们看过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也高喊:无穷的远方,定和我们有关。

  这样的想法,绵延持续了许多年,直到四十岁这个年龄向我招手,我才发现,活了半辈子,征服的山峦不过一座两座,实在不值一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许多的中年人,未老先衰,动一动就累得想睡觉。外出旅游爬山的行程,能省就省。向上攀爬的心,趋于平和沉静。

  身体变了,心态也变了,曾经那一颗必定要登顶的心,被细水长流、风轻云淡、浮生半日闲这些词词句句萦绕。从山道上漫步下来,更想去听一听山涧里的溪水如何从喧哗,归于寂静。闲坐海边,只想看落日余晖下,潮汐一浪紧似一浪,最后“倚杖听江声”。

  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些年,喜爱登山的小伙子,已经成了鬓角染霜的中年大叔。他已不知何时,走下山来,在渡口,在河滩,在水的中央,在一条叫生活的河里,有时悠闲,有时又辛苦恣睢地打捞生活的所得。这时候的男人,也不必抱怨,你看!不远处,生活的逆流里,你的妻子也和你一样,在奋力划桨,生怕那艘叫“家”的小船,逐浪颠簸。

  少年喜登山,中年苦趟河。少年登的是理想的山,中年趟的是现实的河。没什么高低和好坏,只是人生不同的阶段罢了。写到最后,耳畔响起一首歌的旋律,送给每一位曾经登山和正在趟河的朋友。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都洒落。

  杨鹏程,中学语文教师,写作者。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科班出身,曾发起创立影视艺术培训机构,现从事教育工作。读书、写作、电影、旅行乃是生命之四维,不可或缺。过了半生,剩下两个念想:立志做个生活家,梦想当个好爸爸!

  

  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40篇(强力推荐)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书店查看

上一篇:上海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列主题活动在杨浦发布多项成果
下一篇:心灵氧吧 | 睡眠与心理健康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