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中的10个真知提炼,致虚极守静笃,领悟人生大道!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中最伟大的哲学名著,没有之一,此书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人文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为了更好的认识此书,了解老子的深沉哲思,哲学诗画特意为大家整理了此篇,一起来学习,品读,感悟并践行“道”的真谛。
01
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人要善良,生亦柔弱,死亦刚强。天道不会亲近某个人,但常常赠与那些心存善良之人。又或是,天道的法则是没有亲疏远近的,但它总会偏向那些有德行的善人。
02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来随意牺牲。
03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是,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偏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04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事物如果可以命名的话,就不是真正的事物。名之所以为名,原因是名在变化中显现。其包含的哲理是,世间一切规律或人类所定义和理解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世间一切道理或真理也不是绝对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的,虚虚实实而又实实虚虚。
05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智慧,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06
老子: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思是,以尊贵卑贱的理念来治理天下,这样的帝王和普通人一样,担负不起治理天下的重责。一个爱天下像爱自己的人,可以托起整个天下。
07
老子: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意思是,大国像水一样,是向下流淌的。它既像一个大海,容纳一切,又像一座雪山,向下游源源不断供给水源。大国就好像天下的雌性,是天下所有人的交往对象,如同一个交往中心。雌性总是用安静胜过雄性,这是因为其处在天下雌柔守静的位置,雄性被其吸引而自动过来,所以大国要像雌性一般最好居于下。大国用谦让的方式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用谦让的方式对待大国,那么小国自身就可能争取到大国的支持和帮助。
08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09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 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埋怨他人。
10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思是,大道被毁坏了,才会有仁义道德的出现;追逐名利的谋略智谋出现了,就会产生狡诈、虚伪的事;父子、兄弟、夫妇不和睦的时候,才会显出慈孝之道的好处;国家在动荡混乱的时候,忠臣才能显现。老子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否极泰来,有得必有失,而有失也必有得。
结语——
天下道理虽多,但《道德经》却用5000字把它们全部概括,迄今为止,中国古代的哲学书恐怕没有一本能超越《道德经》。而中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除了从《道德经》中去找寻,再无其他更好的书了(可能《周易》也算一个吧)。老子虽然骑着青牛离去了,但只要你读懂《道德经》,能悟道,能进入人生乃至宇宙之大道,谁又说他真的远去了呢?时光流逝,千年烟云,道依然如影随形,遍满虚空,无人无事能出道外!运动有运动之道,休息有休息之道,学习有学习之道;猫有猫道,树有树道,人有人道。世间万物皆有各自的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客观历史规律,是人心所向之大道。
希望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都能明白老子大道的真实内涵,运用于自己做人的道路中去。
文章的最后,附赠一位网友总结的道与一的关系:
大道名同,至简为一。同则一,一则同。同与一,互为道形。凡以同为道者,则得一之形。凡以一为道者,则得同之形。一同同一,互为内外,互为道形。欲知形之一,以同为道,推演则知。欲知形之同,以一为道,铺列即明。形,常先于道为人所觉,概假人目之观,须臾则觉。道,常无形,存亘古,非人一日可察。十年明一象,百年明一道,千年造新象,万年知永在之大道。求道者众,得道者寡。于人,一寿促,二假目,三无数。数者,可录众象于帛,存百千年,一象察千年,大道不远矣。
大道,常无名无形。此无名,非真无名,因其自为其名,有名仍似无名。此无形,非真无形,因其自为其存,非他之有形各物均难状之。人以目视物之形而识物,人以何识无形之道?唯借其名,因大道之名即大道之存,大道之存即大道之名。其名同其存,二者实为一。
故大道之名,吾暂以“一”为表。念时之未始,天之未开,物之未出,大道已存。其外无他,其形为一。其内为同之道,故此一亦为一切之一。以大道观,一切皆相同,同则得唯一之形。以大道观,一切皆一之手足体肤,缺一不可,故一切皆同尊无缺。同则一,一则同。同为一切之同,同为一切之源。
故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