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明朝三大太监,谁的权力更大?谁的下场更惨?谁又是个贪财鬼?
有历史学家称,明朝是中国最大的太监帝国。在明朝长达276年的历史中,太监活跃政坛的历史就高达242年,从明成祖朱棣一朝太监得势,至王承恩陪伴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太监协同明朝的帝王们,在大明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剧。
在众多摄政太监当中,虽也有像郑和这样的太监楷模,但更不乏左右朝局,胡作非为的滥权之徒,其中有三位在明史中特别出名,不过他们没有郑和那样的成就,他们的特别之处两个字可以概括:擅权。
这三位大太监便是:千古第一大太监王振、“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 ,那么,在这三位当中,他们是如何擅权?谁的权力更大?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呢?
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说到王振,在他身上洗不掉的罪名,便是“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造成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屈辱历史,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影响明英宗的呢?
王振也算是有点文化的人,饱读诗书,只不过运气不好,逢考必败,考来考去,连个秀才都没捞着。
在失意与贫困的双重压力下,他决定净身入宫,但他入宫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口饭吃,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他要出人投地,所以,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不过,入宫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长年教授宫廷里的宫女和小太监读书识字,那么他的野心呢?是被岁月磨灭了吗?
不是,他在等一个靠山,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太监,他深知要在权力场中周旋,没有靠山是不行的。
在取得明宣宗的信任之后,他被派去东宫服侍太子朱祁镇,自此,他 终于等到了自己最大的靠山。
朱祁镇接触王振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他对这位新来的内侍十分感兴趣,王振不止是伺候自己,还像太傅一样陪他读书写字。
而且与太傅不同的是,王振没有那么严肃,还会讲很多民间故事给他听。不得不说王振确实是一位好“老师”,朱祁镇越来越喜欢他,还尊称他为“王先生”。可见,王振在朱祁镇心中的位置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驾崩,年仅9岁的朱祁镇登上皇位,王振也凭着他们的交情成了受益者。
在英宗即位八个月后,他就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统所有宦官。这是他人生新的开始,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钱财和名誉尽入囊中,权力也开始向他招手。此后,他利用英宗的宠信,逐步开始代批奏折,传达诏谕,向权力中心挺进。
为了有更大的话语权,他借阅兵之名收取了兵权;为了树立威名,他将曲意逢迎自己的,视为亲信,反之则加以打压。
王振势力的抬头,也曾引起了太皇太后和“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等前朝重臣的重视,甚至太皇太后一度要杀了他。
但王振实在太有“演员”天分了,他在“三杨”面前表现出自己“忧国忧民”的一面,在太皇太后对他下“通牒”时,不仅有英宗替他求情,就连“三杨”也为他说话。
经此大劫,王振收敛了不少,重新回归蛰伏状态,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过于张扬的政治策略,改为讨好英宗,培植亲信,以图日后更好的谋权。
正统七年(1442年),对王振有震慑力的太皇太后杨氏去世了,之后王振大张旗鼓地开启了他的权力之路。
首当其冲就是铲除“三杨”;其次去把立在内宫门口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则斩”的铁牌给撤了。
从此之后,那个曾经的失意文人王振彻底死去,一个权势熏天祸乱朝纲的战宦官站了起来。

凡是善于谄媚的人,一律得到了升迁;凡是与他作对的朝臣,一律予以打击,且手段极其残忍;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
没过多久,从中央到地方,王振党羽无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朋党集团。在他的祸乱之下,后来终于闹出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
明朝皇帝被蒙古瓦剌俘虏,成了异族的囚徒,而王振也在混乱中,被明军侍卫抡起大锤砸了个稀烂。
造成这一悲剧的责任,虽然不能全扣在王振身,但他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力劝英宗亲征是他;不懂军事瞎指挥也是他;邀请英宗驾幸他的府第,耽误了行程,还是他。不管怎样,他都是明朝的罪人,土木堡之变的祸首。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国力被严重削弱,国家开始进入衰败期,从此成为众邻欺侮的对象。王振也因“土木堡之变”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王振死后,他的接班人就来了,此人就是继王振之后的又一明朝权宦--刘瑾。
王振在宫中蛰伏了二十年,而刘瑾蛰伏更久,长达五十年。王振入宫还带着一些文人的失意,而刘瑾入宫则纯粹为了填饱肚子。
刘瑾五六岁入宫,进宫后投靠了一个姓刘的太监,因此由谈姓改为刘姓。从入宫的第一天起,他就是一名低贱的杂役,干着最累的活儿,打扫、值更、伺候大太监,像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几十年。
从少年干到壮年,又从壮年干到接近晚年,尽管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但他还是有梦想的,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像王振那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入宫三十年后,他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一束光,结束了杂役生涯,被任命为教坊司使,掌管宫廷伎乐。
官虽小,但也是正九品,总算是向上爬了一步。不过刘瑾的崛起有些坎坷,这次升职后不久,他便因一场伎乐表演而被扣上了“渎乱圣聪”的罪名,先是被判死罪,后来又得帝王宽宥而赦免了他的罪。
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他被贬去给宪宗守灵,这一守就是十年。

十年后,他抓住机会贿赂管事的大太监,倾尽所有积蓄,终于被选入东宫,得到了侍奉太子的机会。
这一年,刘瑾将近五十岁。
与王振一样,他也有一套“征服”朱厚照的办法。史书称明武宗朱厚照“性聪颖,好骑射”,喜欢斗鸡走狗、摸鱼捉虾。
当刘瑾看到太子是这样一位“顽主”时,他几乎看到了未来飞黄腾达的自己。
刘瑾为了满足朱厚照爱玩的天性,带他骑马、射箭、踢球、打猎、斗鸡、驯兽等等,各种好玩的项目都玩了个遍。
在刘瑾的“培养”下,大明新一代败家帝王“诞生”了。弘治八年(1505年),孝宗驾崩,数日后,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这年,他15岁。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每每幼帝即位,总会有人因此而独揽大权,汉代是权臣当道,北宋是外戚擅权,到明朝时,则是各大太监粉墨登场,这一次闪亮登场的太监就是刘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厚照即位后,身边的随侍人员都升了职,刘瑾也不例外。
他被任命为钟鼓司的掌印太监,还是主管朝堂的娱乐项目。或许朱厚照希望刘瑾能继续向他提供各种娱乐项目,但这并不符合刘瑾的胃口。
他想要的是权力,不过他也明白,要想往上升,第一要务就是要服侍好小皇帝。于是,他花了很大精力把小皇帝的生活打理得有声有色,还常常带着皇帝微服私访。

数月后,他被擢升为内官监的掌印太监,身边也有了党羽,号称“八党”或“八虎”。刘瑾的崭露头角,很快便引起文官们的注意。
于是,朝堂之上不断有大臣上书,弹劾宦官败坏朝纲,请皇帝诛杀阉党,以绝后患。
朱厚照接收了所有的弹劾,但就是毫无动静。文官们一看,这不行啊,得来点硬的,于是以户部尚书韩文为首,由阁老、九卿和诸大臣联合署名,向皇帝上疏。
朱厚照一看奏疏,这不是变相威胁吗?不除“八虎”,大明朝堂就不转了。这事可不小,于是,他提出把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安置于南京,意思就是先避风头,之后再说。
但文官不干,逼着皇帝必须要杀了这些人。刘瑾等人收到消息后,全都吓傻了,他们的生命全在朱厚照的一念之间。
怎么办,一哭二闹三上吊了。一天深夜,“八虎”抱着小皇帝的大腿痛哭流涕,求小皇帝放他们一马。
朱厚照看着自己这些忠诚的玩伴们,他不禁动容了。于是,一夜之后就变了天。
皇帝命人逮捕了倾向文臣的司礼太监王岳,之后刘瑾迅速补位,“八虎”也都分居要职,一夜之间形势逆转。

刘瑾因祸得福,一举成为大内宦官的头号人物,终于成了第二个“王振”,迎来了属于他的专权时代。
司礼监为内务府十二监之首,属二十四衙门之一。明中叶以后,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开始代行“批红”大权,所谓“批红”,就是以皇帝的身份,用红字做批示。
所以,只要遇上不靠谱的皇帝,司礼监的隐藏权力就显现出来了。刘瑾想尽办法迷惑明武宗朱厚照,从而将其架空,大权在手的刘瑾,开始祸乱了。
入宫五十年了,他将心中的压抑全部倾向了那些曾经要置他于死地的文官们。
先是重罚,罚其供奉中的米粮以应边境战事,罚到倾家荡产;
其次是廷杖,只要犯错,就要大臣脱衣受刑,并授意锦衣卫“放开手脚”去打,不少大臣因此而丧命。
其三,严重超时加班,从早上五点入朝,干到下午五点,甚至七点,一些大臣不堪重负。
经此折腾,刘瑾终于建立起自己威信,“立皇帝”的威名在暗中盛行了起来,他只要在纸上写上人名和官名,六部马上就为他办妥了。
除了权力,财富也如雪片般飞来。在他倒台之后的清单中,光黄金就有1200多万两,白银2.5亿两,还不算难以估价的无数珍宝。
然而,花无百日红,当他的权力膨胀到高峰时,朱厚照也不能容忍他了。为了制衡刘瑾,皇帝起用了“八虎”之一的张永,在张永的操纵下,刘瑾翻车。
当财富清单放在朱厚照眼前时,他狠狠地吐出三个字:瑾负我,随后下令将其凌迟。
据说,他被凌迟了三天,刮了3357刀,那一年,他刚好六十岁。

魏忠贤入宫时已娶妻生子,只不过因为好赌,败光家底,妻子改嫁,自己一气之下净身入宫,与王振有着相似的一面,入宫即为飞黄腾达。
与王振和刘瑾不同,魏忠贤的靠山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朱由校的奶妈客氏。
魏忠贤是壮年入宫,所以在人情世故方面相当纯熟,做了几天杂役工作,他便投石问路,结识了魏朝,又通过魏朝结识大太监王安,以及当时的皇长孙朱由校的奶妈客氏。
魏朝与客氏二人原本是“对食”关系,魏忠贤出现后,不断对客氏嘘寒问暖,况且他人又长得高大,客氏便“移情别恋”,转投魏忠贤的怀抱。
客氏与朱由校形同母子,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与朱由校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起来。在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没多久后,魏忠贤便占据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位,手握大权。
朱由校痴迷于木工,不理朝政,这就给了魏忠贤巨大的操作空间,皇帝旨意、天下大事,群臣仕途全出自魏公公之口。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兼管东厂,手里有了枪秆子的他,再加上客氏撑腰,从此,开启了他的权力之路,“九千岁”随即提上日程。

魏忠贤明白,要想壮大自身,除了培养亲信,扩大自己的党羽,还要不遗余力地打击对手。
在培植党羽方面,他将自家亲戚都拉来做官,还培养了一系的抓牙:“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四十孙”等等。
可以说,从朝廷内阁六部到各地方总督、巡抚,甚至是州县,都有他的人,由此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权力网。
与此同时,他还把矛头对准了执掌朝政的东林党人,内阁中的东林党人均遭罢免。
不过就在他嚣张跋扈时,副都御史杨涟上书弹劾他,一共给他拟了24条罪状。这份奏疏通过特殊渠道呈送到了朱由校面前,魏忠贤得知后魂不附体。
但朱由校不辨是非,只谈感情,他和客氏、魏忠贤感情很好,只要他们在他面前哭诉一番,一百条罪名也压不倒他。
躲过一劫后,魏忠贤大肆反扑,以受贿罪先后逮捕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等六人,最后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致死于狱中。

之后又大肆捕杀了东林党首领高樊龙、周起元、周顺昌等七人。历史上将这两次大狱受难的东林党人分别称为“前六君子”、“后六君子”,东林党经此打击,此后一蹶不振。
魏忠贤与客氏除了祸乱朝堂,还残害后宫,导致朱由校连个子女都没有。由他执掌的东厂更是胡作非为,残害百姓,罪行累累。
然而这样的人,居然在民间为自己大建祠堂,要全民去“歌颂”他,但离谱的是,还真建了不少。
善恶到头终有报,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由于没有子嗣,遂将皇位传于其弟朱由检。
在崇祯上台后,魏忠贤和客氏都被清算。魏忠贤被发配凤阳,途中自尽,后崇祯帝又下令将其碎尸万断,把头挂在河间府西门示众。客氏被押到浣衣局,后被鞭打致死,在净乐堂焚尸扬灰。

从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人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要直接或间接依附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大明皇帝。
在大明皇帝的支持下,谋取内宫的最高权力机构--司礼监,成为秉笔太监,从而获取“批红”大权,开启他们的权力之路。
在他们抓权的过程中,与文臣形成敌对关系,随后便采取残酷的手段镇压异己,迫害忠良,一时间,权力震天。
最后的倒台也很简单,失去靠山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到底,这些太监还是卑微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搅乱朝堂,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如果要将他们三人作一番比较,个人认为,在贪腐方面,刘瑾第一;在残暴方面,魏忠贤最甚;在对明朝的负面影响力方面,非王振莫属;在结局方面,当然是刘瑾最惨;在权力方面,基本差不多。
你觉得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剑来》唯有一剑,剑道,仙剑,本源
下一篇:百年修得共枕眠,人狐不了情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