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资源,原来就是...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2-26
手机版

文/叶珊

无须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缺失的,不要把缺失当成孩子教育问题的理由和籍口。

我所写的内容里,最多人看和转发的一篇好像至今为止是《你觉得我不够好,我的好你却看不见》。同事分析说,可能是因为当我们长大到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会明白到改变别人的性格基本是不可能的,愿意逐渐地放下这个执念了,因此看到那篇文章,会触发同样的感受。

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然而,当我们注意力从改变别人身上转移为改变自己的时候,甚至会悲观地发现,我们或先天基因所决定、又或由后天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拼尽全力,它也依然像顽石一样分寸难移。我继而写了一篇关于控制自身欲望的文章。

改变别人不可能,改变自己又那么困难,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想起一个寓意故事: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这个故事本来是寓意人性的本身就是完满具足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就如佛陀也提醒我们“天上天下,唯我(指每一个人)独尊”。故事还可以带来另外一个寓意:我们盘点一下自己的资源,就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我们所拥有的资源,说不定就可以转化为教育的优势资源。

我生完孩子之后因为工作需要,不久就回到职场上了。每天早上和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眼睛都舍不得从孩子身上挪开,进入电梯关上门便独自情绪低落,时时涌起了要做全职妈妈的冲动。看到其他一些全职妈妈在家带着孩子,就无比羡慕。即使犹豫,但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闲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忍不住要去找一些事情做。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在工作之中是能够感受到乐趣的,并且能够表现出高涨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即使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我反而会在压力下感到挑战的兴奋。

因此,看似我的劣势是无法长时间陪伴孩子,但同样地,我的优势教育资源投入到事业里,经由自己努力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工作并非是一件坏事(也可以推论出学习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它会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之一。

同样地,对应那些在农村里成长的孩子,看似没有城市的孩子拥有那么多的玩具和游乐场所资源,无法参加早教培训班,甚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也相对发展缓慢。但换个角度看,农村这个环境就是优势教育资源,没有那么多的娇生惯养,抵抗得了细菌,饿了自己找吃,跌倒了自己能够爬起来,可以撒开脚丫子奔跑,可以甩开膀子玩沙玩水,正好符合卢梭及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早期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重点发展体格和感官系统的理论不谋而合。

对于没有祖辈帮忙照顾孩子的父母,凡事要亲历亲为,固然会十分辛苦,看到其他家庭的老人家在帮忙带孩子免不了心有抱怨。然而,夫妻二人由于年纪相近,教育孩子的观念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立场稳定,对规则的建立和培育更加游刃有余。

而因为种种原因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我),则可以从小让孩子感受到多人的爱护,在共同爱孩子的大前提下,关系相对复杂,就会产生不同意见,每个角色都在相处的过程之中动态地寻找协调和平衡,这对孩子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关系教育。

祖父母的教育也可以成为父母教育的延续和补充,而且让孩子产生“根”的深刻感受。在现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与人的真实相处反而减少的环境下,多人共处所体现的情商就是一种现代稀缺的言传身教资源。

所以,无须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缺失的,不要把缺失当成孩子教育问题的理由和籍口。而是把看似是劣势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特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状,形成属于自己的家庭模式,给予你独一无二的孩子。

你的金子就在你的宝箱里

等着你的发现

让它闪闪发光。

欢迎大家围观我,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gxpeiban,一起探讨。

上一篇:停学不停课,2月17日,教育部上线网络云课堂,小学到高三都有
下一篇:重庆教育资源的富矿:住在沙坪坝,就省下找关系和买学区房的钱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