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元素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本报记者朱彤

  日前结束的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明晰了我省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作为有着60余年发展历程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近年来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在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那么,怎样全面准确理解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内涵?怎样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让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在医疗、康养方面得到充分发挥?怎样让“药食同源”这一经典中医论断在现代社会更加熠熠生辉?就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王顺。

  “以中医药经典理论为基石,并准确融入现代化理念和手段,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选择。”王顺介绍,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魂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但怎样让文化瑰宝得到传承、发展,作为中医人必须树立中医药现代发展理念,对国学中医的态度应该是尊崇和思辨并存并辩证统一。尊崇,就是对中医药经典理论的景仰和坚守。思辨,就是中医人特别是中青年中医人,要思考怎样让中医经典和现代需求完美结合,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王顺介绍说,目前作为我省中医药“医、学、研”领域的核心平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60余年的发展历程,坚守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经典始终如一。但同时,也与时俱进,选择适于中医药文化属性、百姓喜闻乐见的现代技术和手段,有机融合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比如在针灸、艾灸过程中,一些新器材、新技术的合理应用,让人们更加接受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了在为百姓祛除病痛的同时,让中医药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所以说,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关键,就是要为其准确融入现代元素,让中医药变得通俗易通、喜闻乐见,进而形成全社会“了解中医药、喜欢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的良好文化环境。

  “现代大数据理念应用于‘医、学、研’全过程,催生严谨、高效的‘临床路径’,就会让中医药更精准。”王顺介绍说,“从医疗角度谈中医药发展,就必须让中医药更加‘精准’,也就是说让中医诊疗提效、增速。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推进,目前已建成25个专病研究所,整合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确立了龙江张氏肾病、张缙针刺手法等多个祖研流派。并且在每个专病研究所内,确定2到3个病种,运用现代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梳理,确定了较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医诊疗的‘临床路径’。目前,从临床统计来看效果非常明显,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还实现了让百姓明明白白看中医的目标,这也是我们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成功实践。”

  “药食同源经典理念历久弥新,同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更是中医药文化走入每个家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王顺说,“中医药怎样和现代社会有机结合?我们中医人必须思辨、实践,才能让宝贵的中医药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他介绍,近几年他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让中医事业跟上时代的节拍并推陈出新,让中医药服务和现代需求有机结合。“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药食同源’理论,就是今天中医药融合发展的指南。经过几年的努力,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破茧而出,目前已有16种大健康系列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这其中,‘祖研大健康’品牌的核心产品——酵豆系列研发成果已在黑河投产,并与黑河市政府、中国中药集团签署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利用黑河大豆、林果等资源优势,开发以淡豆豉和纳豆为原料的养生食品。这个项目也成为中医与现代生态农业、功能性农业有机融合,形成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典范。”

  “黑龙江绿水青山和得天独厚的黑土地,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药食同源的产业原材料和产业空间。”王顺说,以药食同源为机理的健康食品产业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目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已经开始把科研力量向健康产业倾斜,并建立了科研人员参与产业的管理新机制,让科研人员有动力投身其中。有了好的资源、好的机制,以药食同源为机理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让中医药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让其衍生的产品走进每个寻常百姓家,这是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最好诠释。”王顺说。

上一篇: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希望提升工作技能
下一篇:职教齐鲁出彩职教生丨不同赛道 同样精彩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