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昇:盛唐的背影(上)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21_160812171858_1

  (一)安禄山的起家

  安禄山与杨贵妃同时登场。这有趣。没想到因为他的叛变,成了悲剧。他毁了唐,也毁了杨贵妃的一生。最早写的是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是最早的记载。“营州杂种胡也”,出生在营州,是杂胡,突厥当时称为胡,与的胡人生的叫杂种胡。他是杂胡人。安禄山的妈妈说的是,她是突厥的巫师,替部落求神,去传神突厥有名的阿荦山时,怀孕的。生下了安禄山。出生这一天,出现异象,晚上群兽齐鸣。天下巨星芒炽,闪亮的尾巴落下,所以称为安禄山。这事轰动了当地,唐的地方官一听,马上派官兵赶到这儿,要杀掉这个孩子。结果安禄山的妈妈算出来了,把孩子藏了起来。这个故事在粟特人中流传。说安禄山有天命。其实是编造出来的谎言。突厥语中最常见的音是光明的意思。光明作为名字,用汉字套,就是“禄山”。汉字是表音的,安禄山妈妈是编织故事的能手。这个才能也传给了儿子。安禄山口才好,会编故事。宋时有欧阳修修过《新唐书》,是重要的资料。他提出说法,明确说,安禄山是“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是粟特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营州召集胡人经商,横穿草原的是粟特人。把丝绸运到西部,把西部的香料乐器等传到中国,成了往来于草原的使者。这种人方言讲的是伊朗系的方言。分市在新疆。有昭武九姓。妈妈本嫁给阿德氏,父亲早死了,后来妈妈改嫁了,跑到岚州的途中与朋友结为兄弟,自己遂改姓为安。安禄山性格多变,对不同的民族有亲身经历与感受,懂得各种胡人,善于与他们打交道。这对后来是优势。在两种民族间,懂两种语言,在胡人中转,各种胡语都学。甚至有人说他懂九种语言。这时,懂外语重要,安禄山在胡人间游刃有余。随着妈妈东奔西走,常让人白眼,造成了他心理上的孤独自卑及对别人幸福的嫉妒。他形成了残暴的一面,小时被欺负时学会忍。啥都得动脑,造成了奸诈。小时的才能得到发挥,语言好,当上了诸蕃互市牙郎。胡人做处理意见的翻译与中介。安禄山的聪明在长得粗壮,常用没有文化的粗犷与表明他的仗义,让你不由得不姓,几乎让他百战百胜。其实坏事没少干。凶险,却带来飞黄腾达的机会。

  安禄山的第—次转机:第一件事,路上偷人家的羊。没想到过程中羊叫了,主人听到,出来抓住了他。唐朝这时法律严格,处罚重。羊的价格不低,于是据此判罪,该死,棒杀。人家要打死他。安禄山大喊大叫,不是要消灭契丹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张守硅当时奇怪。小偷懂什么大事?一带上来,安禄山发现了转机,痛哭呀,悔过,并表示愿意为国冲铎陷阵。宁可死在胡人手下,也不愿意被棒杀。张守硅在这么当节度使,正苦恼这儿老是被契丹骚扰。官兵们没办法,要治他们就得让胡人打他们。眼前这条汉子正可以用,于是放了他。让他戴罪立功,试试看。这样,安禄山捡了一条命,成了帐下的小兵。而且成为张守硅记住的一个人。张守硅是大军区司令,统兵几十万,记住了安禄山。张守硅让他当捉生将,就是相当于侦察兵。安禄山能转危为安,就在于偷鸡摸狗,每次都抓几个回来。他太了解胡人了。这样,他就提升上来了。史思明是跟他一起的,生日比他小一天。二人一起提拔一起当军司令。张守硅觉得安禄山身材魁梧,献在部队中与士兵一起担心吃不饱。张守硅爱兵如命,就想特殊照顾安禄山,认他为养子。当上了养子后,安禄山鞍前马后地跑。后来连私人生活,都帮着料理。给他洗脚,脚上长了黑痣,张守硅说,这是我富责之所在。安禄山说我的更大,还有纹。脱了给张守硅看,果然两颗,有红斑。张守硅奇了。他相信这不得了。今天看,所谓黑痣是黑色素,病变就是皮脏癌。    安禄山进京吉凶未卜:开元二十二年,张守硅带兵打了胜仗,把契丹打得大败。押着大批俘虏回来,进到朝廷,唐玄宗非常高兴。这时国防压力大。各地军费吃紧。张守硅打胜仗,唐玄宗亲自接见,写诗赞扬,升官。挂衔给他。张守硅讲义气,享受风光时,想起安禄山。每次都撑他。但是事情徽妙。其实带给安禄山的可能是祸。名字报上去了,朝中知道这个。唐代地方官要定期到中央述职。张守硅让安禄山自己述职。让他见见首部。安禄山去了,张九龄是宰相,出生在广东韶关,这太不容易了。唐玄宗招文士时,通过文章录用。靠着才华当了宰相。这让他形成习惯,善于看清真相。在中央为官,要懂得有没有谎报。张九龄看得出来。他要听,还要看,看地方官的神情的真假。安禄山来了,张九龄端详他。安禄山似乎侃侃而谜,但让张九龄看出他是装的,内心与表情不一致,感觉这个人不能用。将来会翻大浪。张九龄后来说,乱幽州者必此人也。好事与坏事在这儿转换了。马上引来了杀身之祸。    唐玄宗赦免安禄山:契丹安静了两年,两年后又来了。张守硅让安禄山去打。安禄山这一回再去,也没道理输,冒进直扑,压真被打了大败。唐认定是指挥戋误。法律严格,张守硅浩军严厉,安禄山按法律要杀,张守硅不忍杀他。把事情上报中央,让中央裁决。希望这个奏章传到唐玄宗这儿。张守硅想救他。进上去后,张守硅还不觉得踏实。能不能再救他呢?想起另一办法,押送到京城,让去京城去处理,留下点余地。去了,果然,上奏到了宰相手中,张九龄一看,大喜,批示,“守硅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再发一道,“宜其就诛,卿既行军之法,台尔”。这个奏章果然被唐玄宗看到,想起了他,免他一死。戴罪立功。变成士兵去立功。张九龄找唐玄宗,一定要杀。看过面相,不能留。唐玄宗说,不要因为王夷甫识石勒,石勒做生意时遇到王衍,王衍发现他眼神不得了,抓来杀了。派人去了,石勒不见了,没杀成,后来果然起兵了。后来的应验,当真了。唐玄宗不认同。张九龄没办法,再让安禄山死里逃生。这次转机最危险,却又是他收获最大的,这条命成了皇帝给的了。前程的大门被打开了。从此平步青云。

  (二)邀宠唐玄宗

  安禄山的第一个大贵人是张守硅,打了败仗,自己隐瞒了,唐对官吏的管理严格,被发现,张守硅被撤职,被贬到内地。他走后,幽州换了节度使,换了三次。张守硅撤了后,安禄山当上了平卢兵马使,高级军官了。皇帝也觉得有必要了解这儿的事。派了御史中丞张利贞来调查。这人是河北道采访使。从秦来,就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体制。秦的体制设立了高的监察系统,就是御史,与行政官是平行的,直属于皇帝。外面看,是行政独大,中央集权。平行的还有监察系统。让高官去地方访察民情,这人回去后要向皇帝报告地方政绩,还顺便向皇帝报告地方官员考察的情况,成为晋升的重要依据。安禄山回来后,大难不死,明白了官场许多规矩,挖空心思,逢迎拍马,为自己寻找后台。在官场上,打通了三个人,每个人都带来官运的上升。这三个人中第一个就是张利贞,安禄山知道这人的利害,他格外小心,曲意逢迎。张利贞被拍得舒服极了,他也知道这些人想捞的东西,他用心地培张利贞打点大礼包。张利贞笑开了心。回朝后,向玄宗汇报,安禄山是好官。这也正是玄宗要听的。他决定提拔安禄山,任命为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副,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安禄山大有斩获,体会到这条路没错。决定以后就顺着这样的路走。凡是朝中来的人,凡是玄宗看好的,都尽力巴结,好让他们说好话。安禄山的形象也因此在玄宗心中树立起来。到了天宝元年,玄宗对节庄使做了重大调整,全国设十大节庄使,守边疆,安西、北疆、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十个节庄使,可以看到,唐的军事防御主要对付三个方面,一是突厥,二是西的吐蕃,三是契丹与奚。范阳镇守东北华北,是重要的节庄使。玄宗从范阳把平卢分出来,驻扎在辽宁,与范阳成犄角之势。他特地提拔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

  邀宠唐玄宗:天宝二年起,安禄山得到机会入京觐见皇帝。这是做梦部没梦到的事。他精心准备。入朝后,按捺住心情,随百官拜见。然后,当面汇报边疆的情况。过程中,安禄山偷偷地看到玄宗听得满面春风。除了表演,还善于揣摩圣意,投其所好。他深深打动玄宗的心,在于他不断地吹,在他心目中形成自己的形象,铁面无私,正直勇敢,只知道皇帝的忠臣形象。这不容易。安禄山就告发官员徇私舞弊。他懂得玄宗痛恨贪污腐败。他直接跟玄宗说京城有科举舞弊案。原来,京城有出身东北的官员,安禄山与他们交流,当时李林甫是宰相。李林甫在宰相府办公,对吏部没时间管,交宋遥与苗晋卿管。张倚的儿子张囊参加了科考,最后六十四个人上榜,榜首就是张囊,知道这人的考生愤愤不平。大家部知道这是宋遥与苗晋卿讨好。安禄山立即举报。玄宗亲自上来考,让六十四人考试。张囊一整天没能写下一个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曳白。玄宗大怒,把二人贬谪。甚至把主持科考的礼部郎中部贬到岭南。痛斥这些官员。当时判卷有随意性,考前就把自己的文章给考官,让他们在考试时就知道自己。甚至有官员就内定。玄宗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他抓不到证据,无从下手。现在一查,果然有,严加惩处。他大大感到了安禄山的可靠。第二年,提升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短短三年内,兼任了两大节度使。范阳节庄使党兵91400,加上平卢,一共11万多军队了。这个科举案让他大大收获。第二次表演的机会又来了。他要表现对皇上的痴诚。玄宗见安禄山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次请来了太子,多少有种将太子托付给安禄山的意思。可是安禄山皱丝不动,不行礼不下拜。旁边的人部斥责他。安禄山说,我是胡人,我不知道什么是太子。左右人说,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玄宗也说,会传位给他。安禄山假装说,我知道皇上,不知道什么太子不太子。表白完整准确地恃达培了玄宗。表演成功了。他完全抓住了玄宗的心。这是官场最大的靠山,他还觉得不够。他要更牢靠,才放心。他还要第三个人。    取悦杨贵妃:玄宗让安禄山进宫,这一次请来了杨贵妃。他平时告诉过杨贵妃,让她亲眼见一见。杨贵妃走出来。她的美貌让安禄山眼晕。他看呆了,他跪下拜杨贵妃。从此他就是先拜杨贵妃再拜玄宗。安禄山说我胡人不知其父只知其母。玄宗哈哈大笺。他觉得安禄山可爱。就让杨家三兄弟与安禄山结拜为兄弟。安禄山更感觉到他与玄宗不过是君臣之交,现在进人了私人的领域。杨贵妃太重要了。多了个私人之交,安禄山拜杨贵妃,请她收自己为干儿子。这时他四十多,杨贵妃才29岁。唐玄宗眼前这一幕,特好玩好笑。心中把安禄山看作了自己的孩子,就准奏。使得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干儿子,从此就可以在一起玩耍。君臣关系到了这份上,安禄山就不拘束,就带来助情花给玄宗,玄宗与杨贵妃是老夫少妻,安禄山给他做了,交情更私密了。这次安禄山放心了,他抱定了玄宗的大腿。他的蹿红到了无人能比的。有人后来怪李林甫,其实不是这样。这是玄宗亲自发现的。    安禄山为何蹿红?安禄山有什么魅力?一是因为玄宗励精图治三十年,是有为有成就的皇帝。三十年唐走向繁荣,让他得意与自负,他觉得可以安享太平,失去了进取心,已经暮气沉沉。他曾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高力士都觉得不要。“天下大柄不可假人,被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这都让玄宗都不高兴,高力士部立即磕头,“发妄言,罪当死”。高力士的话是对的,但是是玄宗不想干了,却又不想让贤。所以训了高力士,安禄山的出现并登上政治舞台,这样的背景让安禄山成功。二是玄宗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完全确立了。这样的皇帝面前,百官只能是唯唯诺诺。政坛沉闷。玄宗不想作真正的改革,只要带来一点刺激,带来一点轻松与快乐。有人扮个小丑,活跃一下,就好了。安禄山最早拿到这个位置。这个角色不能多,所以这样的人只能要一个。安禄山有大运。三是安禄山有表演的天赋。他善于尽情地表演,表演得纯情动人,在难堪上可以推脱自己是胡人。可以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事情。藏过人之奸就得忍过人之辱。安禄山前程一片光明。他的成功在,大奸姒诚。更深到的原因是玄宗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这过程中,李林甫起了重要作用。

  (三)李林甫的算盘

  开元后期,玄宗感到牛仙客的政绩好,他所带的军节省了大量军资。储存下来了许多。玄宗派人去考察汇报,玄宗想表扬牛仙客,奖赏,并提官。这个方案道到了张九龄的反对。张九龄说,节度使带好兵训练好军队,节约物资是分内的事,如果因此奖赏可以,但是不能奖励官位。这是坏的制度。玄宗听过,没话好说了。当然心中不太高兴。唐的宰相是集体宰相,李林甫在场,去跟牛仙客说。牛仙客听了,在朝堂上痛哭流滞,表示要辞官。玄宗觉得不好,提出封赏他,加官,要提拔为宰相。张九龄反对。玄宗拉下陛来。质问张九龄,张九龄说这不合制度,我有责任提出我的意见。玄宗更怒,问他,你反对牛仙客是不是因为他没有家庭背景?你又有什么背景呢?张九龄是靠着政绩上来的,当然没有背景。不过他不愧为忠臣,坚持意见,牛仙客不过是一个军区的将军吗?目不识字,这种人不能委以重任,这就把玄宗将死了。国家确实不能用这样的人当宰相。玄宗就算再怒,也没办法。李林甫又起了作用。争论过后,跟玄宗说,提拔人,“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有才干就行,何必要学问?这要命令的,才干是什么?说能干就能干。文化不要了,就可以超越制度去提拔人。果然牛仙客任为宰相后,不懂得怎么处理政务,干脆部批上,按规定的制度办。于是牛仙客成了李林甫的附庸。集体宰相就剩下李林甫了。御史部觉得不要。所以一个御史台的官员周子谅觉得这不好,就找了监察部门的御史李适之,这是皇族,与玄宗是平辈的,跟他说,用牛仙客大为不妥,这是滥登相位。皇亲国戚,该说话了。就跟去跟玄宗说,没想到,玄宗大怒。供出周子谅,贬官,用刑。周子谅半路上死了。专制集权重要的手段是用不该用的人,处罚有原则的人。这在中国法术里是皇帝恩威难测。这就是皇帝的手段。

  唐太宗创立的选官制度:李林甫话中的第二层意思是天子用人,何有不可?这是爱怎盘用就怎盘用,这就是权大于法,这是一个不好的口子,私欲会吞没公利。成了利益的垄断。开元后期出现了一个对制度破坏的现象,凭爱好来用人,就是破坏唐建立的人事保障制度。唐太宗很不希望超越制度随便用人。他希望人事制度有合理的制约。所有腐败都源自人事腐败。这得靠制度来合理规范。唐的宰相制度合理,宰相的职务分成了决策与行政,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负责行政、决策、审议。唐把权力一分为三,部门首长是当然的宰相。不是用哪个人,而是三个人组成宰相的班子,集体议事。从多方面来审议政策的合理,不是拍脑门出政策。防的就是朝令夕改。分配权力后,唐太宗还担心,行政的权力压是大,就更细地划分,尚书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古代社会的生产部门不多,基本上能管好全社会了。这六部全是只管政令,是发布政令的机构。发布政令交给九卿,执行部门,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等。他们是负责执行的。唐太宗在选官方面抓的是公正选拔官员。唐太宗说“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选择要注重审核,还要考核;要量才授职,据才干来决定官职;要精减官员。省事不如省官。这样的选择制度要靠考试制度来保障。提倡进士科考试。考的是人的文化素质够不够。考射策,要考解决疑难问题。时务性的重大问题,你来答,懂不懂得处理政务。这两样考试过了,有了当官的资质。选出来的转到吏部,再进行二诜考试。武则天对这种制度冲击大。她进行官场的清洗。大量设官。在这时,官场膨胀。后来她的两个儿子更惨,当政时乱来。就出来斜封官等怪官。说白了就是打白条当官。按价格买官当。官滥到三无坐处的程度。都没地方坐了。宰相最多,办公椅子都不够坐。玄宗把唐推向盛世,最重要的是对这种滥设官职清理,才走向了盛世。人事制度的保证相当需要。玄宗成功在这里,现在玄宗自己倦怠了,觉得一言九鼎了,开始滥用人。坏头开了。    李林甫是如何起家的:李林甫是罪魁祸首,这怎么理解?因为唐玄宗为了用牛仙客,贬了张九龄。李林甫也是皇族,是高祖李渊的侄子。到玄宗时,论辈分,是高玄宗一辈。不过四代了,疏远了。李林甫起家也是辛苦的。勤奋,从基层慢慢地爬上来。精明强干。这样的人容易得到欣赏,有许多人推荐他,他就这样慢慢地上来了。他认识到得有靠山。他想尽办法与玄宗的后宫搞好关系,嫔妃与宦官,与他关系都好。这是当时为人不齿的。像张九龄这样的人都是耿直的人。李林甫却愿意去这样做,他知道皇上的意思。武惠妃受宠,李林甫觉得机会来了,通过宦官带话给武惠妃,得立你儿子,如果要废太子,我帮你。二人就结成了同盟。李林甫就知道皇帝的心思。李林甫在宰相会上总能顺着皇帝的意思来说。皇帝觉得这是神人。太合自己的心意。不断受到青睐。另一面,他开始怂恿玄宗奢糜,玄宗也想玩,可是出去玩总会遇到来直大臣的功诫。早年时,就有人老劝他,有人劝他换这样的宰相,玄宗认为不行,这是年轻时的玄宗,我瘦了国家肥了。晚年不一样了,李林甫劝他玩,他越听越高兴。不再是当年的想法,心情变了。李林甫成了走向人治过程的推手。皇上越来越集权。皇上集权看来是百官的权力削了,其实李林甫知道皇帝越来越管不过来,李林甫好办了,权全部在他自己手中了。他年轻呀,有的是精力。行政能力又强,通过这样的手顶,来达到自己集权。最重要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出现,才能长期处在相位上,把持朝政。把竞争对手排挤出去。他把可能提拔上来的人一个个地挤出去。像李适之,是皇族,监察部长的首长,这人豪爽能干品格也高尚,口碑好,但是是皇族出身,不太注意细节,所以被李林甫视为眼中钉。因为他是皇族,比李林甫亲多了,最有可能当领班宰相的,就想办法挤掉他。李林甫不露声色,决定找机会除掉李适之。玄宗晚年财政吃紧,边疆胡族强大,要用兵,要用官,要用钱,财政紧张,就得增加财政收入。李林甫知道这些,就不经意地跟李适之讲,华山下发现有大金矿,开采了,财政问题就解决了。李适之听了,大喜,就跟玄宗说了。玄宗高兴得马上开会。李林甫说,从容地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为什么不告诉呢?因为你的本命在华山,挖了就断了脉。所以不敢说。宁可不要这个矿,也要皇上。玄宗大怒,觉得李适之是要让我自断龙脉。就这样被挤出去了。李林甫整人相当厉害。李适之后来被贬出去。李林甫是有许多不好,不过行政能力极强,当宰相谁部怕他。    李林甫如何治人?李林甫在控制百官上有办法。所以独霸相位几十年。就说安禄山,是玄宗提的人,在朝中目中无人。短短几年,身兼数职,根本不把李林甫看在眼里。但他毕竟是宰相,安禄山来述职时,也大大咧咧。李林甫不动声色,一次安禄山来汇报工作,依然那样。李林甫有意地有事,召御史中丞来汇报工作,这也是朝中的红人。对着李林甫不断地点头哈腰,毕恭毕敬,就是要安禄山看。安禄山一看,知道不对。不行呀,马上被点醒了,从此对李林甫毕恭毕敬。李林甫发现安禄山还是重要的,只要听话,可以成为政治盟友。所以,我们看到唐后期人事的治理,最重要靠的是李林甫镇得住百官。什么官什么性格部能镇得住,他在,唐不会乱。但是对国家就危险了。国家安危系于一个人,如果破坏了,会乱了。只能维系于制度上,而不是维系于一个人身上。李林甫发现安禄山的长处目不识丁。就是没文化,与牛仙客一样。为什么这样的人他特别赏识?

  (四)笼络安禄山

  李林甫的嫉贤妒能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但是唯独对一个人,他格外开恩,此人就是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如果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李林甫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个人排挤在朝廷之外,但是对于安禄山,李林甫不断地在玄宗面前,身传口授,让玄宗宠信安禄山。那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李林甫看中了安禄山没文化与胡人的身份。这是咄咄怪事。唐是盛世,李林甫难道视粗野为至宝?旧唐书记载李林甫“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指的是他没世士出身,而不是说像安禄山一样目不识丁。其实他是皇族出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知道文化对唐的重要。李世民建唐以来,宰相个个能文能武。他们出是将军,回来是宰相,这是唐的用人原则。玄宗时的宰相也是这样的原则。李林甫明白唐用人的原则。不过他感觉得到这样的人对他是莫大的威胁。政治不是一个人能翻大浪的,靠他一个人来改变原则,难。他正值唐玄宗懈怠时,想把政务交给能干的人打理的心理。他想建功立业,成就伟大君主。他就跟玄宗说,我们要讨灭夷狄,现在就是因为文官贪生怕死,所以得重用能打仗的人,尤其是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能征善战,出身贫寒,不会拉帮结派,不会对朝廷造成威胁。于是玄宗大量任用胡人的蕃将,来担当边帅。李林甫也给玄宗提出怎么驾驭这些蕃将,“诚以恩洽治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给他们一些甜头,就会为朝廷卖命。旁人留下记载,“晚得林甫,养成君欲,求学有逆耳之言,上爱之。”遗艘话说的是养成了玄宗的君欲,不是要当皇帝,而是开始享受皇帝的位置,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就出现从励精图治到以富贵自乐当太平天子的变化。从此罕见大臣,都通过李林甫来办理,再也听不到逆耳之言。李林甫这样的人就得到重用了。这样的背景下,安禄山登场了。

  李林甫也是因为政绩才提拔到朝廷任职的,所以,他深知唐朝的用人制度是他企图长期把持朝政的最大障碍,只有破坏这套制度才能大权独揽。当然,一个人是掀不起大浪的,李林甫遇到了倦于政务,想尽情享受太平的唐玄宗,这才有了可乘之机,他在引导唐玄宗奢靡享乐的同时,悄悄地变更制度。他劝玄宗用武将最好用贫寒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且他们出身贫寒,所以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不会结帮拉派,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重用他们可谓是一举两得。那么在李林甫的怂恿下,唐玄宗会如何重用安禄山呢?

  是不是凡是胡人一定要造反呢?未必如此。出身贫寒的胡人为唐一生忠诚的不少。安禄山为什么会变了?最重要的是李林甫开的药方,恩洽其心,被玄宗滥用了,他首先就是给高官厚禄。他一再打破制度大加封赏。天宝六年,玄宗加封安禄山为御史大夫。这是国家最高监察部门的首长。一下子提得太高。安禄山两个妻子封为国夫人。玄宗第二年加封他为柳城郡开国公。还赐给他免死铁券。特地下诏:“用奇才者,必拔于常伦,立茂绩者,亦超于彝典。”天宝九年,封为东平郡王。唐开国功臣打天下的都不能封王。安禄山没寸土之功,竟然封王了。天宝十年,封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这有了三个节度使身份了。这一块地对唐来说,还有特殊意义,这是李渊起兵的地方,与长安只一黄河隔。这个位置极大根重要。这个军区加起来1 8万军队。十大节庄使中,安禄山占有了38%的军力。政治上拉拢,官位到了三大节度使,爵位到了王,没东西再封赏了。所以安禄山想当皇帝也是玄宗宠出来的。当年张九龄劝过玄宗,还被贬。现在一个个官赏给安禄山,爵位到了王,再往上就只有皇帝了。无官可赏了。从此后,玄宗只能与他打闹,仿怫近了关系。其实这种无距离的打闹,反而让安禄山看清了底细。,

  李林甫认为大字不识的蕃将,不管他们如何立功,都无法入朝当宰相,也就无人能够对他的地位构成竞争,这条计策堪称是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地保证他对权力的长期垄断。其代价是却是让唐朝人才备受摧残,肥了私欲,惨了国家。问题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唐玄宗还沉浸在他的美梦中,他和安禄山的关系也越走越近。

  第二个手段就是用丰厚的物质赏赐安禄山。在长安替安禄山找了一块好地,盖了宅子。玄宗晚年与杨贵妃喜欢在华清池玩,也给安禄山造了一个。这个造得宛若天造。之后压把里面的东西由皇帝敕封。皇帝的金银是精美的,玄宗给的金银器比自己用的还好。他说胡人眼高,不能让人看着寒碜,为的是讨好安禄山。还把封户赏给安禄山,下诏表彰安禄山。特别是安禄山生日时进的礼品,礼单长长的。玄宗还觉得不够,第二天再赏赐许多山珍海昧。让部下用金银器敲锣打鼓地进到安禄山家。不停地用物资来笼络安禄山。第三个手顶是给破格的礼遇。安禄山回到范阳时,下令宰相下的百官去送行。安禄山风光至极。玄宗压在御座旁打造金鸡账,让安禄山坐进里面。安禄山也在朝堂上,与九五之尊只咫尺之遥。安禄山走出来时,形似皇帝。太子都看不下去,劝玄宗说,“自古正殿,无人臣坐之礼,陛下宠之太甚,必将骄之。”但是玄宗没有听进去。安禄山也想测试底线。他提出要宰相到他宅子里去庆贺落成。这日子正是玄宗约百官打球的日子,冲突了呀,结果是玄宗改了日子。安禄山要手诏,玄宗就真下了手诏。安禄山再试玄宗,自己想要什么官,自己草拟好,给玄宗。几乎是有求必应。安禄山要什么给什盘么。

  安禄山本是一个边疆放羊娃出身,即使后来当了军官,也是塞外苦寒之地,生活还是比较纯朴的。可是自从取悦于唐玄宗之后,安禄山的眼界一下子就打开了。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首都,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唐玄宗的笼络下,安禄山和唐玄宗的关系也越走越近,甚至超越了君臣,达到了一种私密的地步。

  第四个手段就是笼络私人感情,打打闹闹,没君臣之分。还有重大突破,安禄山能随时入宫。安禄山获得了玄宗的特批。这道门槛轻易就破了。安禄山常出入宫中,甚至与杨贵妃对食。当时传出些绯闻,不过玄宗不相信。这二人在后宫中传出绯闻,而玄宗还为他们助兴。安禄山肥硕,有记载是350斤,不能骑马。部下为他挑战马,要选载五百斤东西,能拉得到,才能给他用。这样的马,也会为他累死。唐的驿站有官定的距离,耻着他的马走不到四十里,得另外加设一站,换马。安禄山的马鞍也不同,一个坐人,压有一个小鞍得托着肚子。这是奇怪的身材,成了笑料。不过安禄山与玄宗和杨贵妃一样喜欢乐舞。他乐感好,一次在宫内听到梨园子弟们拉起悠扬的曲调,看到宫女们起舞,他也心痒了,就跪在玄宗面前,要跳出一曲乐舞。玄宗愣了,挺好玩的,准奏。安禄山爬起来,手捧着肚子,走到舞场中,随着乐曲竟然跳了起来,胡旋舞,越转越快,只能看到一团肉在转。自居易写过“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理袖举,回雪飘飒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娄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徽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今天看到五代的墓葬里跳的舞,露出肚皮。玄宗干脆选了《霓裳羽衣舞》,君臣打闹到一块。天宝十年,大年初三,安禄山接到杨贵妃召唤。他拜倒时,被推进水中,洗了一翻。这是洗儿节。安禄山怎么出生的都不知道。他妈妈也记不清他的生日,就定了初一为出生日,所以初三就是洗儿节了。人家准备了大大的襁褓,宫女们抬着游街。欢呼声一片。玄宗也寻声找来,也大喜。玄宗还进杨贵妃洗儿钱。从此安禄山被称为禄儿。没尊没卑如此。一天玄宗看到安禄山的大肚子,玄宗乐了,这么大肚子,里面装什么。安禄山说,装的唯有赤胆忠心。玄宗听得多么甜呀。这时君臣的界限没有了。国家的制度也被打破了。安禄山完全不害怕玄宗。威严尽失。后来杜佑说,“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宫内的嬉戏,其实在安禄山心中看到的是这对夫妻的无用。安禄山拿到了官职,把想要的军需物资弄到手中,在范阳在囤积军器,在提拔自己的将领,为日后做了准备。起码想割据一方,成为华北的霸主,玄宗竟然毫无察觉。这对君臣一个清醒一个糊涂一个用心一个开心。各玩各的游戏,最大的受益者是安禄山,玩中越来越强大,朝堂不在他眼中,上朝时,走到龙尾道时,安禄山会站下来,停在一边左右观看,在做梦,自己也能从这儿风光地走上朝堂,坐在高高的位置上,接受人们的朝拜。他的戾气是玄宗宠出来的。朝中还有一个让他浑身寒战。

  (五)安禄山的克星

  安禄山在唐朝是不尊敬玄宗了,可是一世朝堂,还是恭敬的。这是真的。朝中李林甫让他害怕。梦见他,安禄山都会出汗。李林甫手段不过是恩洽其心,笼络他,让他为我所用。同样的笼络,宠坏了安禄山,却让安禄山怕了李林甫。李林甫这人大家都怕,但是史书也客观地说他,明练吏事,慎守纲纪,衣冠非常调。行政能力强,守纲纪,制度是守的。按制度办事。这人让人看不出破绽。想靠近他,获得提升,难。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安禄山用了六个宇:恩宠、震慑、利诱。恩宠体现在生活上关心安禄山。安禄山来汇报,李林甫表现出宰相的规矩,相当朴素,看到安禄山冷,就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他穿。安禄山感动不已。以后称李林甫为十郎,唐的习惯爱用兄弟排行来称。称郎在唐是有特殊含义,是仆人称主人。自认是李林甫的仆人。震慑上,不让他出格。所以安禄山内心的戾气一出现,李林甫就治他。在范阳,安禄山干了许多坏事,没人知道。李林甫不动声色,安禄山正要汇报,李林甫不动声色地敲他,如数家珍地像拉家常地指出。让安禄山冷汗淋漓。这样的轻描漩写,却道出了他的内心,让安禄山觉得恐怖不已。像是有多少人在身边看视自己。吓得大气不敢喘。安禄山的妈妈是巫师,从小他信巫术。身边有许多巫师,他告诉他们,自己怕李林甫,这些巫师说,你身后有五百阴兵保护你。你不可能怕他。术士想了半天,要不然,下回见他时,让我偷看一眼李林甫怎么回事。找机会宴请李林甫,李林甫来了,里面术士差点叫出声来。术士讲,奇了,侍从高声传请李林甫时,有两吉衣童子出来,你身后的阴兵逃了。说明李林甫是天上的仙官,所以阴兵不顶用了。术士是装神弄鬼,这一喜却让安禄山相信,所以相信李林甫是他命中的克星。他注意京城动静,派人在这儿报告给自己。他更关心的是李林甫怎么看自己。最重要的是上报李林甫怎么批示的。只要是好,他高兴得不得了。要是有人告诉这事不好,安禄山会长吁短口又。这些表现让李林甫一一收集到了,变成故事传进宫中,让玄宗与杨贵妃笑话。可是谁部没想到他怎么不能治安禄山呢。

  李林甫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一个很重要的宰相,在唐玄宗众多的宰相中,李林甫创造了奇迹,一个是任期最长,一个是一人独大。由于唐玄宗用人的习惯,一个宰相当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被调离。所以每个宰相的任期都不会太长,但是李林甫当宰相却达十年之久。另外,唐朝实行多宰相制度,每个宰相都有不同的分工,这样也可以互相制衡,但是到李林甫当宰相时,他嫉贤妒能,排挤走了所有的宰相,整个朝堂形成他一人独大的格局。当安禄山出现时,李林甫眼前一亮,认为安禄山可以为我所用,那么李林甫如何利诱安禄山呢?

  李林甫很忌妒,只要才能高的,就排挤掉。可以讲贴心的话,一谈就死了。口蜜腹剑就来自他。有能干的官严艇之犯了错误,贬到外地了。当官过程中常被处分。不过一段后,还会被起用。玄宗想起了严艇之。李林甫找来严艇之的弟弟,这样吧,你报告说严艇之病了,要回京治病,好回来。回去打了报告,室了报告,李林甫报告说这人中风了,身体不行了,调回来养病吧。玄宗就调他回来养病了。政治生命就调消了。李林甫也有硬的一面。他办过案子,与安禄山联手。利诱安禄山:他们有共同利益,是太子的问题。李林甫想换太子,想得武惠妃的欢心,结果她死了,没做成,却得罪了太子。安禄山也得罪过太子。安禄山明白太子不高兴。他们要收拾太子了。

  在太子这个问题上,安禄山和李林甫是天然的朋友,他们做着长期的打算,如果太子执政,自己的好日子就会结束,在这一点上,两人利益一致,那么李林甫如何扳倒太子呢?

  太子妃姓韦,是唐大家族。韦坚是太子妃的兄弟,在江淮负责财政税收。政绩宴出,要入朝当宰相,李林甫要整掉他。调回来当刑部尚书。回到京中,把实权剥夺了。密切监视他,李林甫发现他与李适之关系好。这对李林甫威胁更大,所以要一网打尽。这时,本部皇甫惟明入京,这人身份徽妙,当过春宫官,提拔当上了节度使。他身恃上与太子有牵连。皇甫惟明发现李林甫权势太大,就跟玄宗说,这是权臣,得想办法贬出去,不能垄断朝政。遗话让李林甫知道了,李林甫就更感到威胁了。他就找机会在正月,太子出宫,见了韦坚,二人到了道士观里去见皇甫惟明,三人在一起,这就是密谋。司法部长与边帅,派人去向皇帝报告,准备兵变,拥立太子,这个对玄宗有效。玄宗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儿子都老大不小了。玄宗也担心,儿子不想当皇帝吗?他也盯得紧呢。玄宗一想,也不想闹大这事,就采用了隐蔽的办法,说韦坚跑官,不可以,贬出去。皇甫惟明到京城活动,也贬出去。其实太子明白这回事,李适之也明白。吓得李适之自己上表辞职。李林甫巴不得。推荐一个谈玄的陈希烈接替李适之。遗哪里敢与李林甫讨论政事?政事部抓进了李林甫的手中。韦坚,几个兄弟抱不平,要向玄宗上诉,他们想,怎么传递上疏呢,想到太子,这就犯了玄宗的大忌。李林甫就知道玄宗怕太子,他们却不知道。太子一说,玄宗勃然大怒。太子吓得赶紧要跟韦妃离婚。这些人被处罚流放,连官部没了。这成了罪人,李林甫不罢休。找御史来,让他们巡视,这些人所到之处,把这些人通通弄死。御史到李适之流放的地方,李适之服药自尽,几十个人死了。李林甫手辣心狠。这一整肃,吓得朝中噤若寒蝉。李林甫说看到立仗马没有,这个案子,李林甫通过太子,把政敌连窝端。安禄山是支持他的。李林甫曾跟安禄山说,整太子如果出现意外,就请安禄山带兵世京,二人实质上形成了政治同盟。.

  在对待太子的问题上,应该说安禄山和李林甫是同盟,俩人都是太子的敌人,还不存在李林甫利诱安禄山。但是为了利诱安禄山,李林甫也是不择手段。唐朝一代名将王忠嗣就葬送在他们手中。

  李林甫对安禄山也投桃报李。安禄山愿意当奴仆,李林甫也替安禄山清除异己。就是王忠嗣,也是身兼几个军区的节度使。这是忠臣之后,父亲曾战死疆场。这是烈士遗孤。玄宗让他与太子一起长大。玄宗为他取名王忠嗣。忠与太子有关。太子曾封忠王。这是玄宗一手带大的。王忠嗣知兵不好战。这与玄宗有冲突。玄宗想开疆拓土。王忠嗣想削弱敌人,把马的价格提高,游牧民族高兴,把好马都卖过来。实际上,买了好马,骑兵天下无敌了。久了,胡人发现好马没了,打起仗来,跑不快了。这下子王忠嗣有了精壮的骑兵。安禄山眼馋,在范阳盖了大城,说要抵御契丹。上奏皇帝,人力不够,要请王忠嗣派人来增援。王忠嗣明白他的主意,不过是想要自己的兵,所以接到皇帝的批复后,想了办法,不按规定的时间,自己提前去,把布防的地方看了一遍,也没见安禄山,回来后,心里发怵,这样的市防有对内的。马上告诉玄宗,安禄山会造反,市署不一般。李林甫听到,马上传给安禄山,于是合手去消灭王忠嗣。选吐蕃的一个城,要打下来遏止吐蕃。王忠嗣说不能打。吐蕃死守这儿,要打下,得死万人以上,换一座城,没有价值。不如找别的手段削弱吐蕃。玄宗不高兴。却不好说。董延光说我能打呀。玄宗让他去,董延光要王忠嗣的兵。要调兵,王忠嗣不愿意呀。王忠嗣好用重赏。遗回不赏,部将看出来了,跟王忠嗣说,这是扯董延光的后腿。董延光是小人,一定会推卸责任。王忠嗣说,我宁可自己一个人担当。果然董延光说了,怪罪了王忠嗣,一到京城,落到李林甫手中,王忠嗣手下哥舒翰认识到,如果正义还在,带钱没用,正义不在,带钱仍没用。他在玄宗面前极力辨别。玄宗不高兴,起身回朝。哥舒翰跟着磕头。玄宗也感悟了,贬了王忠嗣,没有追宄罪责。玄宗真是自毁长城。唯一能与安禄山对抗的王忠嗣,被贬,没人敢与安禄山对抗了。太原落到了安禄山手中。万幸的是王忠嗣手下人才济济,一大批将领成长了起来,没想到这些人成了平定安禄山的将领。唐朝才得以转危为安。李林甫与安禄山不是平等关系,李林甫建议笼络藩将,恩宠震慑利诱。

  (六)杨国忠崛起

  天宝时代,表面繁荣,是盛世,朝中也似乎稳定。从玄宗的角度,他对政治感到满意吗?满意的是李林甫替他,他可以尽情享受,不满意在,朝中死气沉沉,国家财政紧张,李林甫的权势太大。人事上,李林甫导致死气沉沉,玄宗也想改变,但是是在不改变大局的前提下适当改变。人事变化不是玄宗想打破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不过是想进行小的调整。天宝年间,玄宗下令,在全国广求贤才,让人自愿报考,特殊选拔。这个面广,可是李林甫心中觉得不好。他垄断太久,万一把不满写出来,怎么行?他传令各级政府,对人进行培训,教他们应对。把人训傻。第一道筛选,选上来,再组织几个主要部门联合考试,考诗考赋。地方官府选上的人,经不过,通通落榜。这也太难看了。可是,李林甫想法不一样,他上奏表示祝贺,制度好了,人才都选拔上来了。制度外部是蠢货,野无亲贤,蒙蔽玄宗。玄宗想小改革,部不行了。玄宗也在找自己的办法,打破这种格局。这种背景下,杨国忠出现。这合乎玄宗的思路。他要的是一些没有思想没有道德的却有技巧有行政能力的人。杨国忠恰好合乎要求。他的家世,出自名门。杨家在中国是名门,历代皇帝的皇后,多是杨家的。杨国忠是破落户,在四川。自己的身世都讲不清。祖籍应该是山西人,母亲是张易之的妹妹。张易之是武则天的面首。但是马上有人说,这不对。这是遮掩事实。实际上,他就是张易之的私生子。张易之白天到宫外,又怕惹别的女人,锁进阁楼上。在夹壁里塞了一个婢女,生下了杨国忠,不久武则天倒了,张家受清洗,婢女改嫁到杨家。这样来的,这种身世也讲不清了。从小没什么品行。不过聪明,在乡村中好玩好赌,样样精通。就是干活不行。靠这个,在宗族中被人看不起。不得不从军,到了四川,在四川当兵,混了一个小官。任满时,必须回家,穷到路费都没有。靠着资助,鲜于仲通资助他,在四川站了下来。这时杨贵妃的父亲在这儿当官,杨国忠相当好运气,在四川困难时,杨贵妃的父亲死了,要办丧事,杨国忠去帮忙。但是花言巧语把杨贵妃的姐姐搞上了,这是有名的虢国夫人。后来杨家到了京城。杨国忠还在四川。可是,朝中李林甫垄断朝政。人们得走这条门,不是他推荐,就会被排挤。四川的节度使就托人找关系,就找到鲜于仲通,要打通李林甫的关系。鲜于仲通想不到这样的办法。许久就想起了杨国忠,不是与杨家有关系吗?这就是就系,就叫来杨国忠,推荐给了节度使,节度使觉得他行,就让他赶京找关糸。连身世都说不清楚的杨国忠,他的前半生到处漂泊,寄人篱下,丝毫没有日后发迹的迹象。他的妹妹虽然贵为贵妃,但对他来说,实在是关系太远,自己也沾不上光。但是和杨贵妃姐姐非同一般的关系,很快让杨国忠时来运转。

  比起安禄山来,杨国忠虽然没有他的表演天赋,但杨国忠有的是敛财的手段,他堪称敛财高手,是天宝后期唐玄宗最想启用的人才,对唐玄宗来说,是正中下怀。那么杨国忠会如何为玄宗敛财呢?

  杨国忠怎么理财?先到王鉷手下理时。王鉷得到重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搜刮后,弄来许多钱,国家财政在增长。玄宗当然高兴。还有一块,每年的税理了一份清单培玄宗,悄悄地说,这是国家财政收入,这一块不是。玄宗聪明。账外有钱。怎么花,自己看着办。这么好呀。这时的理财出现变化。国家的公款与皇室的小金库打通了。能够把国家的钱流到帝室财政里去。这样的现象,对国家是恶性循环。后代对此做了分析,“用于上者无节,而取于下者无限,民竭曼力而不能供,由是上愈不足而下愈困,则财政利之说兴,而聚敛之臣用。”只能从百姓处大量收上来。没有限度地收,使得百姓竭尽其力都没法供养。造成了恶性循环。这时,国家出现转变,敛时的人出来了。国家宁可用盗臣,不可用能臣。后者破坏更大。天宝时,走到了用能臣的地步。

  杨国忠的走红,让李林甫看在眼里,他很想把这个人也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事实上,凭借李林甫的能力,拉一个杨国忠自然不再话下,问题是,这两个人走到一起,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李林甫在京城政治上一言堂,成立推事院,专门整人。李林甫看到杨国忠的走红。就推荐杨国忠到推事院来任责。杨国忠也充分利用这儿开始政坛上的崛起。杨慎矜被整。加进杨国忠后,开始出现矛盾。杨慎矜不检点,喜欢术士,帮他预测前程。术士觉得天宝乱象已出,跟他说,建议到外地山地买宅子,可以避乱。杨慎矜也觉得有道理,就同意去买。问题来了,这里的草会流血,估计是什么原因出现红水,说成阳妖邪,请术士做法。术士叫他陈了草,做法。红的水没再出现了。事情本该过去,可是杨慎矜的明珠美女,带在身边,与史敬忠的术士施法过程中,让史敬忠瞧上了,看得流口水。杨慎矜把这位婢女赏给了史敬忠。史敬忠天天带着她招摇。杨贵妃的姐姐看到了。她就带了她进宫。玄宗也喜欢,问哪里来的。知道了来历。玄宗很不高兴。想起了术士施法的事,杨慎矜犯了大忌,玄宗想起这事,杨国忠也传到了推事院。李林甫马上下重手整,抓起来审。活生生地整了下去。这个案子让我们想起,一般说天宝时期的案子都划在李林甫的头上,其实这个案子,起因不过是玄宗不高兴,杨国忠传出来,再由李林甫清理这事。其实背后隐约能感觉得以玄宗幕后的作用。更值得深思的是杨国忠在李林甫的推事院中,“因得带其私志,所挤陷诛夷者,数百家,皆钊发之。”这些案子也是玄宗在幕后改变朝中人事的。杨国忠获得最大利盖,“不期年,兼领十五余使,转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杨国忠不过是代理人。

  (七)恶斗李林甫

  天宝后期,杨国忠登上了政治舞台。政治收入在不断上升。可能没意识到,国家加重税收时,改变了唐太宗立国的棍本政策,唐太宗的政策是藏富于民,他知道大量的百姓没登记在户口上。唐太宗以此为基础,把相当的财富留给百姓,玄宗却尽量收上来。税用到了哪里?这是核心。是用在官俸,奢侈上,加速了官员对利的争取,背后是财富。导致天宝后期的政治斗争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变为了利益之争。政治在往下走。张九龄为止,是公正秉法的宰相,到李林甫时,是权相。把别人都挤走,变成他一个帮派控制朝廷,李林甫时出现大权独揽的局面,杨国忠时,杨国忠与李林甫不同的是是否遵守制度。李林甫做了许多不好的事,但是他坚守唐的制度与法纪,在制度内最大限度地抓权。他抓在程序上,但是他仍在制度内办事,利用御史台来收拾你。到杨国忠却无视这些,手段越来越卑鄙。越过制度,不惜破坏与超越制度。凌驾与践踏制度,进行残酷的政治斗争。天宝后期是狗咬狗了。那么杨国忠的阻力就是李林甫了,部想利盖最大化,肯定与李林甫要发生冲突。杨国忠开始冲击李林甫,有三个阶顶,一是清除李林甫的膀臂;二是拉拢人结成帮派;三是直接对李林甫发起冲击。第一个目标是王鉷,他在朝中仅次于李林甫,二人控制朝廷,王拱家族飞扬跋扈,王旱,也仗着哥哥的势嚣张。他们是同父异母兄弟,仗着他又恨他哥哥。王旱嚣张到找术士看相,有没有皇帝的面相。这是谋反。王鉷怕了。找个惜口,宰了术士。弟弟还不知道好歹,与京城恶少勾结,准备在家里养私家的兵,准备杀龙武将军,夺权。想把李林甫杨国忠杀了,抓权。这是不自量力,不久就财露了。王鉷主持这事,他怕说抓时抓到弟弟,就有意拖延,让人去报信。让弟弟跑。军队出发了,到刑宰家里,刑宰竟然与官军大战。王鉷来了,杨国忠来了,刑宰喊,不要伤了王鉷,罪证落下了。斗了许久,高力士带着禁卫军来,抓起他们。审理时,有人说,刑宰说不要伤王鉷,可见与此有关。杨国忠高兴,就报告给玄宗。有趣的是,这时的政治斗争,不是玄宗想要的。这都是他的人。玄宗的反应是王鉷不会反,先不要审他。让杨国忠私下跟王鉷讲,上个请罪的书,这事不牵连你。弟弟承担责任。这是玄宗的意思。杨国忠不能明说是皇上意思。杨国忠不是敢隐瞒,却确实不方便说成是皇上的意思。跟他说,皇上想解脱你,你应该舍车保帅,责任推到你弟弟身上,写个罪己书。偏偏王鉷有趣,疼爱弟弟,说父亲把弟弟留给我,不能推给他,我宁愿与他同坐。玄宗大怒,真是不识抬举。杨国忠办这个案子,往死里办。杨国忠与陈希烈来办。陈希烈是爱讲老庄的人,政务部由李林甫处理,动到王鉷,就会动及李林甫的利益,但是陈希烈就到皇帝面前说王鉷该死,不能赦免。从不敢说话,变成了倒向杨国忠,李林甫知道救不了王鉷了。王鉷被赐死。所有的职务全部转到杨国忠头上。李林甫是不得已的。李林甫的政治盟友被整垮了。

  唐玄宗一生任用过很多宰相,无论贤能与否,任期大都在三年左右。但是到李林甫当政时,这个惯例就被打破了,此人一干就是十九年,足足占到唐玄宗皇帝生涯的五分之二还多。李林甫让唐玄宗从朝政中脱身,尽情享受生活,唐玄宗对李林甫也是信任有加,视为左膀右臂。但对于杨国忠来说,李林甫是他仕途上最大的绊脚石。他不惜代价打击李林甫。    之后,杨国忠准备了许多,军事上没基础,就大力提拔自己人,在四川时,鲜于仲通资助过他,并推荐过他。所以他记得鲜于仲通,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分管西南片,鲜于仲通就成了他的代理人。西南稳定。唐的边将腐败,西南地区的南昭王年年朝贡,地方官就坑人家,开口要东西。还有,南昭王带领王妃来朝贡,张虔陀竟然留下奸污。南昭王受不了,反抗。南昭王反抗,玄宗不知道实情,下令大举征伐,重任肯定是鲜于仲通的。南昭王写人,如果不让归顺,只能投靠吐蕃。鲜于仲通不听,就打定了他。骄傲轻敌,深入,结果被打得大败。八万军只剩下两万了。这在唐代是按规矩是要处罚的。可是这是杨国忠的人,他只得按下,写个捷报送到皇上处。这在政治上比李林甫差多了。是他的人就是这样保的。后边还要出事。

  一方面打击李林甫,一方面杨国忠积极培植自己的力量,想通过各种手段遏止李林甫。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自然有一个人也进入了杨国忠的视野,此人就是安禄山。那么杨国忠会如何拉拢安禄山呢?

  对北方,知道皇帝欣赏安禄山。本与安禄山无关,其实有关。就得去拉拢安禄山。每次来了,杨国忠去讨好安禄山。有一次安禄山入朝,杨国忠迎到郊外。这是争取安禄山军队的支持。同时,杨国忠心内有鬼,知道安禄山权势大,还得有制衡的人。哥舒翰是胡族藩将,就推荐哥舒翰来当节度使。到天宝十一年,杨国忠就对李林甫直接发起冲击。这个案子是李献忠的案子。这人是突厥的首领。与唐的历次冲突中,他归顺了唐。由于他有文化,会作战,被唐提为节度副使。皇帝亲自改名,为李献忠。李献忠在朔方为节度副使,安禄山看不顺眼,想吞并他。他在天宝十年,找到惜口。北面也来了败仗。安禄山打契丹,也大败。天宝十一年,要求大规模的作战计划。安禄山让李献忠派兵来增援。其实是想把他吞掉。李献忠看穿了这个心思。就与安禄山留守的人商量,能不能不派兵。留守的人不愿意。李献忠一想,不如反出去了。他回到草原上了。这是大事。李林甫是他的上司,李林甫是朔方节度使。杨国忠借此来治李林甫。李林甫是不是李献忠造反的黑手?李林甫毕竟混了几十年,知道后面在搞什么,很快以退为世,上表承担责任,辞去朔方节制职务。想抹掉。李林甫这样做的时候,也感觉到杨国忠的咄咄逼人,光退让不行。要收拾枥国忠才行。

  在杨国忠 李林甫斗法的过程中,杨国忠始终处在主动地位,李林甫则有点被动挨打的滋味。事实上,李林甫也在寻找时机,反击杨国忠。结果,机会终于来了。

  鲜于仲通打了败仗,西南形势不稳,许多少数民族起来造反,就接到四川的奏章,讲到蜀中形势吃紧,希望能镇压,李林甫一看,大喜,让杨国忠去镇守。要不在场,就好办了,调离京城就好办。李林甫找玄宗,建议杨国忠亲自到西南去坐镇。玄宗也觉得对呀。这样的战事,作为总管的杨国忠不去行吗?就同意了,杨国忠也知道李林甫的想法。他就到玄宗面前哭,说李林甫是陷害我。这事皇帝不好说呀。玄宗想了半天,找来杨国忠,我等你回朝当宰相。放心去吧。杨国忠没法推脱了,只好上路。磨蹭好不容易到了四川。果然玄宗下了诏书,调他回京当宰相。捧到诏书,杨国忠如逢大敌,一路快马回来。奔回来,就是去看李林甫,要看李林甫怎么求他。其实这时,李林甫很难与他较量了。政治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年龄,李林甫老了,重病在身。杨国忠看到的是病卧在床的李林甫,杨国忠也得按规矩跪下,李林甫一看到,知道大势已去,老泪纵横,说这次回来,一定会当宰相,我老了,把我的孩子托付给你,照顾他们。李林甫高呀,堵住收拾家人的路。托付给你,杨国忠愣住了,不适应,太刻薄了。不久,李林甫死了,所有的东西转到了杨国忠头上,他大权独揽了。杨国忠心中还有气,他还要折腾。他找人,特别找了安禄山,去办案子,严加追宄,认定是李林甫让李献忠谋反的,同时找安禄山。安禄山想吞并李献忠,现在杨国忠支持,安禄山也是小人,怕李林甫怕到骨头里。现在解放了。他也乐意与新权贵联手。两个无情无义的人联手处置李林甫。李林甫姓李,李献忠可不姓,却说他们结为父子。进到玄宗处,玄宗立即批了,把李林甫的所有官爵削去。棺打开,想到了嘴里的夜明珠,按百姓的棺木埋葬。待遇全没了,家属流放。这样,杨国忠才解恨。一个旧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这些人忙着内耗,却没意识到政治的专制,为了利益而斗时,对国家伤害会大。现在没人能与安禄山制衡了。能制衡的李林甫甚至整个集团部被杨国忠整垮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的能耐。权力的最大化,接着就会绞到安禄山的头上。安禄山是看不起杨国忠的,安禄山似乎被解放了,魔鬼出来了。能制约安禄山的人不存在了。后来的政治加速了,唐走向衰落加快了。

  (八)激将安禄山

  李林甫慢慢失宠并在忧愤中死去,对杨国忠与安禄山来说,值得庆幸。从此朝中是二人呼风唤雨的地方。可是,没等弹冠相庆,杨国忠发现二人反目成仇了。原来,李林甫的影子太大了,在他笼罩下,二人没感觉到他的存在。现在发现李林甫倒了后,朝中,安禄山的身影那么大。威胁一点不比李林甫小,现在变成了要对付安禄山了。因为安禄山与人不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权势最大,领兵最多,有近一半部队,唐的防线有整整一半在他手中,让人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二是安禄山在节度使中与众不同的是,与玄宗的关系好,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可以与玄宗说得上话,有私交,因此可能入朝为官,对杨国忠造成重大威胁;三是杨国忠心里能够感觉到,安禄山看不起他。安禄山怕李林甫,他发现杨国忠各方面远远不如李林甫,棍本不是一个级别。更何况二人年龄相差也极大。安禄山在朝中当大官时,他才刚刚出头。现在看他不过是小人得志。很快二人,因为权力与欲望迅速反目成仇。

  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正应了孔子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共同志向又坚持原则的人,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和睦相处。为利益而凑在一起的人,看似一伙,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联盟正是这种关系的写照。杨国忠如何去制约安禄山呢?

  他想办法削安禄山的权,想到了两招:一是有仇人,就重用他,去制约安禄山。他想起了西部的哥舒翰,因为哥舒翰是王忠嗣的部下,安禄山制造冤案整倒了王忠嗣,哥舒翰不服。押到京城,就是哥舒翰替他洗刷罪名,哥舒翰可以与安禄山抗衡。哥舒翰是贵族出身,有教养,他眼中的安禄山不过是小混子,看不起他。王忠嗣案中,让哥舒翰看到安禄山的不耻。遗人成了最好的制约人选。杨国忠得争取他到自己一边来。天宝十二年,哥舒翰打了胜仗,收复了九曲部落,报上来,杨国忠赶快推荐哥舒翰当河西节庄使,让封为王。节庄使中,就出现了第二个王。哥舒翰可以与安禄山平起平坐了。二是直接在玄宗面前揭露安禄山,“杨国忠屡言,禄山有反状,上不听”。杨国忠就找证据,让玄宗相信。天宝十三年,杨国忠讲,安禄山就要造反了,看他敢不敢来朝。肯定不敢来。这一年,果然召安禄山入朝,安禄山明白杨国忠搞鬼。他不能不去,安禄山马上来了,到了朝中,玄宗非常高兴,说明看对了,就在朝中召见了安禄山。安禄山放声痛哭。控诉,“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一哭,玄宗被打动了。当场赏赐他上千万。缓缓这事,让安禄山住下再说。安禄山心中如坐针毡。明显是考察他。这关系到性命,他急与怕,在想怎么证明自己呢。他想通了,必颂与平常一样,不得有异常。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安禄山应召入朝,在玄宗面前痛哭流涕,表明自己的清白,这一招让唐玄宗既尴尬,又感动。马上信以为真。照理说,重新赢得了玄宗的信任,安禄山该谢天谢地了。以后再做什么,应该更加收敛才是。但安禄山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代枭雄。既然唐玄宗表现出了愧疚之情,就利用他这个感情,再从朝廷捞点好处。

  这段时间,安禄山要官,讨要当闲厩群牧使职,专门养宫内马的官职,在全国养军马的官职,这是他要的。玄宗一听,好,准奏,加了闹厩苑内,营田五方,陇右群牧都使等。安禄山埋了小心眼。他是三大节度使,现在要小级别的养马官。他要第二个,要群牧总监,才与身份相称。玄宗一看,有道理,再加。这个官室到手,安禄山掌握了全国四十八个牧监,这对他重要,打造骑兵就是要马。他在要官时,也在私下谋利。再一招就是为部下要官。给玄宗上奏折,这些将士与契丹打了胜仗,得给重奖。你给我厚厚的委任状,盖上章,我到了东北,再给这些名字填上,这是违反唐制度的,但是玄宗接受了。成了收揽军心的砝码。安禄山一点没浪费。表面大大咧咧,玄宗眼中还是贪的谋小利益的,对契丹对奚作战的忠诚的形象。所以到了三月,马上,提出要回去了,要回到东北了,前线的司令官长期不在前线不对,玄宗只能批准。名正言顺地回去了。出了城,一个劲地回奔。所有驿站,部不敢停留。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京城,是多么提心吊胆。他害怕在路上,杨国忠反悔,再叫回他了。杨国忠也真无能,把安禄山骗来京城,却眼巴巴看着他回去了。

  安禄山的这次入朝,不但重新博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还向玄宗讨要了五百多将军和两千多中郎将的委任状,这么多官,别说是安禄山的几支军队,就是一个国家也够了。很明显,安禄山回去要大肆收买人心了,那么对这一件事,唐朝内部是怎么看的呢?

  这件事,对安禄山的处理,看得出唐内部出现的混乱声音。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安禄山的误判。玄宗一直认为安禄山不会反,这是他一手提上来的。他觉得这是二人在闹矛盾。他就想调和一下。玄宗提了个方案,起草新任命书,把安禄调到朝中为宰相。正起草时,杨国忠马上赶来,大力劝阻。目不识丁,恐怕邻国笑话。内部消息却传到了安禄山处。他听说了,高兴的时候,却等到最后,却是空的。他的心情当然是失望与难过与愤怒。更重要的是感到可怕。玄宗不再完全听他的。这是一种声音。玄宗没有怀疑他。另一个方面,杨国忠是认为安禄山是要造反的,他要除掉安禄山。“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而取信于上”。杨国忠更急,拿不出证据,安禄山回去了,让他失去了玄宗的信任。他想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清除安禄山在朝中的耳目,他选了吉温,这是有名的酷吏,是政治打手。是李林甫的人,一路上来,看中的是奸诈与无情。他看到安禄山当红,就跑到安禄山处讲,李丞相不会提你当宰相,你应试到皇帝面前推荐我,我上去了,就会推荐你。我们两人上了,就联手排挤掉他。二人一拍即台。吉温当了安禄山的副手,让杨国忠看到了,杨国忠就拿他开刀。韦陟这人正直,让杨国忠觉得是对手。韦陟来京城,想通过吉温靠近安禄山。他与吉温部在河东,带了许多特产送给吉温。这下子被抓到把柄。查。监察弹劾韦陟,抓来审查。牵到了吉温。吉温确实收了礼,受贿,贬官。贬到地方。吉温急了,找安禄山,密报,请替他说情。安禄山马上就说情,正是杨国忠求之不得的。这是结党营私,就把吉温改为流放。这种人一身都是案子,就整一条,抢占民口,贬到岭南。吉温不肯去,在流放途中慢慢走,走到广西。停下来,不走了。想赖着。杨国忠派御史查,赶到后,抓进牢中,整死了。有人说,这个案子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只有二个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有一定道理。吉温被整,表明锋芒打世了安禄山的堡垒。表面的确是杨国忠得分了,但是我觉得奇怪。总有问题在里面。安禄山这样的节度使,要整他,不能这样整,不能一下子拿下,就得稳住他。在一件件地逼他,逼上绝路。吉温对安禄山没有损耗,这是打草惊蛇。杨国忠误国。真那么蠢吗?第二件事是干脆让京兆尹包围安禄山的家,抄家,把三个有逼出反状。死了都没有找到。这是典型的打草惊蛇。儿子马上密报安禄山,家被抄了。安禄山在范阳惊与怒。这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有吉温,在朝中可以准确把握玄宗的太度,了解杨国忠,现在安禄山等于瞎子。他盘算,问题更大了,如果没有玄宗不默许,杨国忠敢抄家吗?那么玄宗的态度是什么?想不清,让人写了奏折,向玄宗告状,列举了杨国忠的罪状。向玄宗摊牌。玄宗认饵到了严重,却也没追杨国忠的责任,拿下了京兆尹,撤职,贬到外地,算是有一个交待。安禄山知道杨国忠是元凶,不法办,自己的日子就没完没了。因此这时安禄山对玄宗渐渐失望。玄宗请安禄山来朝中为儿子举行婚礼。安禄山推辞不来。再请来华清池共沐新汤。推不掉了。去还是不去?他犹豫着。

  (九)安禄山的谋士

  玄宗请安禄山共沐新汤。其实京城里的安禄山家都刚刚被抄。这时请他来,安禄山能不怕吗?不知如何是好,就拖下来再说。要拖,是与军师们商量。安禄山身边也有人帮他。特别是拉帮结派是他的特长。武官上,还得有史思明,这是他的心腹。史思明的经历与安禄山相近。“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性急躁,与安禄山同乡里,先禄山一日生”。二人感情好,关系亲密,情同兄弟。不同的话,真的是外貌的完全不同。史思明是瘦子,几棍头发,深陷眼睛,歪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胖一瘦,一块。史思明瘦,却聪明。语言能力强。也懂六种语言。也当牙郎,当翻译与买办。二人经历相近,更有趣的是二人都差点死掉却因祸得福的经历。史思明是因为欠了债,就赖账,跑到奚族部落去躲。唐与奚是打仗的,史思明被奚族人抓住,唐人要砍了他。史思明喊,不对,我是大唐使者。到这里来当和亲使者。大唐要嫁公主给他们,派我去见奚王。史思明吹得天花乱坠。奚真相信了,选了一两百人跟着去迎亲。奚王说这些人不行,其貌不扬。不是有名将顼高。他先派人跟唐的官员通报。奚打着迎亲的幌子,要打仗。顼高来了,裴休之迎进旅馆,部下全斩了,只剩下顼高。史思明因祸得福,当了军官。不过他的经历与安禄山不能比。但是他懂安禄山。安禄山当了节度使。打契丹时,轻敌。深入敌后,被契丹包围了。人家看到安禄山来了,冲着他去。有部下像他。契丹误会了,围上去,安禄山逃脱。史思明逃到山里躲着,收拢部队,猫在山里,等着安禄山杀了副手,才出来。他事后解释,如果早出去,把挨杀的就是我了。事后,安禄山见到他,紧紧握着史思明的手,史思明感动了。后来安禄山当了三道节度使,史思明也当了平卢的节度副使,更加死心塌地了。二人成了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现在这事与史思明关系不大。虽然聪明,还是得找文官来商量。

  在安禄山麾下,他的谋士还颇有几个。李林甫 杨国忠当宰相时,文人在朝廷找不到出路,就开始流动到边疆节度使麾下,安禄山倒是吸纳了几个,给自己出谋划策。

  有两个立传了的谋士。一是高尚。这人并不高尚。原名高不危。家育,母亲都要乞讨。高尚心肠硬,看着母茅讨饭,安事不管,自己拼命读书,谋将来的生路。读书刻苦,书当作了将来的敲门砖。读书也有两类人,一类家境好,读书是休养,陶冶情操,没有明确目的,不功利,只是一般性读。一类人是非常明确地读,要从书里学会阴谋,实用。学了后,拿到世上试试,真有点用处。就觉得自己成家了。反过来,就搞阴谋,自以为是大家。其实这种人读书也没达到境界。内心中不过是出人头地的渴望。把欲望烧起来了。他跟同伴说过,“高不危宁当举事而死,终不能咬草根,以求活耳”。这种性格是想赌博钻营,营州县尉喜欢他。他也姓高。高尚的高姓在河北普遍。可是高尚的高真不知道来自何方。县尉却有门第,所以,认了同宗,把高尚附世家户籍中,高尚有了门第了。第二个机遇就来了。怀州刺史看上这人了。就推荐他进京城为官。吴怀实是宦官,真把这事当事办。就把高尚推荐培了高力士。高尚找到了大靠山。高力士管理军队仓库。不久推荐到了安禄山。官场未必都靠拍马。其实做人谦和用心都重要。事情做好,人家才喜欢你。高尚做得好。他用心替安禄山服务。安禄山喜欢睡觉,作息不准。睡觉时,高尚就坐在他身边,等着他醒,马上办事,能干,就得到重用。高尚才想学的东西教安禄山,引导他造反。当然支持安禄山造反。又问军师孙孝暂。这人是契丹人。是因为妈妈漂亮。与安禄山私通,安禄山就带在身边。孙孝暂是没廉耻却凶残的人。当然也主张造反。,

  说到底,安禄山还只是个粗人,也就领兵打仗这点本事,如果出谋划策,还真得依靠他的那帮狗头军事。事实上,在安禄山的谋士里,除了高尚和孙孝哲之流,还真有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

  还有一些人,严庄是代表。“独与孔目官严庄……密谋,自余将佐皆莫知之”。竟然没有传记。严庄是谋主,身世不清楚。后来安禄山不行了,让妻子冒充公主见到广平王,直接谈严庄回归唐的条件。严庄把安禄山的叛军出卖了。妻子薛氏恐怕不是出自平民,才有办法装公主,让广平王信了他。严庄是得安禄山重用,孔目官,是帮节庄使料理日常事务的。日常的事由他来管。是节庄使自己任命的,是私人从属关系,亲密。严庄后来当了太仆臣。他们不关心治国理念,两人心思不过是怎么搞权术。安禄山得意时,严庄用谶言引导安禄山造反。阿史那承庆也没传记。姓氏可以推测,这是突厥人。在汗国中,阿史那是王族。怎么与安禄山结台,并成为心腹呢?想起了安禄山的母亲,阿史德。两个部族是通婚的。一个是王族一个是王后家族。这一层关系,阿史那承庆与安禄山成了密友。突厥归顺后,安禄山造反是他们复国的机会。他也主张安禄山造反。一圈问下来,都赞成。这些人都是唐的官,主张谋反,这是玄宗天宝年间政坛的变化。李林甫后,他们掌权时,把政治的正气转变了人事关系了。跟着他们就可以得到提拔,官成了肥缺,大家都在捞。天宝年间,政坛上小人得志,马上就会出现大问题,功利心强。大家都经营自己的私利,官场出现派阀竞争。这种风气下,物以娄聚,这些人围绕在安禄山边,他们有三类人:一是无耻之徒,靠痞子混个出身,高尚孙孝哲,这些人出身低微,盯着缝隙,像狗一样咬。不择手段。二是文痞,以文化知识来换取官位,像严庄,出身好些,有一点本事,凭这个在唐朝内部混不出名堂,就在节度使手下混个身份。内心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拿安禄山来作赌注。一旦不行了,立即投降唐,没有什么品格。三是军痞,像史思明,不是为国为家,当兵不过是混饭吃,只要升官,什么事部可以做。很多仗有自己打法,请契丹人,请来吃饭,喝酒,喝醉了,砍了。这就是他们的军功。作战成了生意,成了交换。这一帮利益团体决定造反。

  安禄山的谋士,总体而言,水平不高,痞子气十足,他们就像一帮赌徒,把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全当儿戏,去赌个人的利益的最大化。这群人凑在一起,没事也会生出事来,根本不要指望他们吃斋念佛,以苍生为念。那么他们面前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动手而已。他们想出了一条计策,看似向朝廷效忠献礼,实际上暗藏杀机。这是什么妙计呢?

  造反也不是什么易事,他们想的计谋是写个表文,告诉玄宗,今年五月,曾打败契丹,获得重大胜利,要进战利品到京城,三千匹马,三百辆车,派近七千人护送。成了先驱部队进京城。要经过河西,山西地方官上表说不行,这危险。不能让他们押送,要来,让他们冬天才来,自己押送。玄宗这时才恍然大悟,感觉不对。写了信,让他不要进马来,派身边的冯神威赶到幽州,请安禄山秋天十月共沐新汤。安禄山心中肯定感觉到玄宗不一样了,不再百依百顺。但是他也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还得拖,得稳住玄宗。召见冯神威,安禄山相当命傲慢,躺着,让冯神威进来,就问一句,就带下去,在旅馆住了二十几天,这是朝中的使者,就晾着了。后来告诉冯神威,“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这个玄机谁部没量透。

  (十)安禄山起兵

  安禄山答应了华清池之约,杨国忠过程中没有任何行动。安禄山稳住了杨国忠,表面平静下,范阳士兵们感觉到从八月后,伙食好了,日子快活。可是老兵们心里想,犒赏军士就会打仗。冬天来临,大家能看到军队训练加强,整个军需调动频繁。背后有深刻的变化正在进行。七月后,安禄山正准备,在改造军队,要惜玄宗的鸡下蛋。一是作用蕃将取代汉将,副将何千年到朝廷中去提出申请,用三十二位蕃将取代汉将。换将规模相当大,在作用蕃将来全面掌控军队。韦见素感觉到大事不好,马上找杨国忠,说是反叛的证据。相约一起去见玄宗,没想到玄宗先开口说这事了,不会造反的。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做了三十二封委任状。二是建立胡族的特种部队,成为军队的核心心武装。这一支军队就是曳落河,意思是壮士。从契丹奚等选拔,人数选八千之多。成了有力的打击兵团。这一招儿后来唐朝的藩镇,都用这一支,建立自己的核心武装,控制整个军队。三是强化禁军,组建警卫部队。唐人写过《安禄山事迹》就记过他,“八千亲人为假子”,“以推恩信,厚其所给,皆感恩竭诚,一以当百”。胡人中有养子习惯,加上亲情纽带,变成父子关系,提高战斗力。安禄山就建立起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最显著的是民族成分。特别吸收胡人,一系是胡,来自突厥,唐太宗打败突厥后,迁到唐的内地,连同粟特人,分散在华北各地的胡人,构成了胡的一派,二系是东北的城旁为主,包括契丹高丽等部族构成二类胡的成分。唐代许多胡人住在城市的旁边。要改变唐的军队,变成以胡为核心的部队。

  安禄山全面部署,准备起兵:安禄山也开始进入战备状态。日夜看地图,揣摩怎么用兵。快要入京前三天,把高级将领召来,给每个人进上厚礼,让他们都咂舌。然后板起面孔,让他们看地图,布兵作战。有违者斩。直到洛阳。不允许不同意见。整个作战部署做好了。安禄山每人一份地图,按这个打仗,进展完全依此进行,势如破竹。他要向全体将士发布作战令。这里有唐的部队,风险大。他要想办法,有一天,突然有快马来到洛阳,就是进京奏事的官员,果然第二天召集开会,传达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假传圣旨。众将惊住了。但没人敢怀疑。所以安禄山用假圣旨把全体将士胡弄了。第三步在十一月九号,部队集中到范阳,近十五万人,传令三军,“有异议煽动军人者,斩及三族”。鼓舞与威吓并用。当时是群情激愤。盛大的誓师后,安禄山坐上铁辇,声势浩大地按部开拔,唐和平了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范阳的百姓部震惊。    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精心市置了,连出两拳,要偷袭太原。山西是他管辖,其实他是三大节度使,平时坐铺范阳,河东这个节度使,是由副使管理日常事务。要坐实河东节度使职务,这儿战略地位重要。唐朝选长安为部,有点失策,有隐忧。当时中国经济重心移到了河北大地。牢牢控制河东与洛阳,才能将华北与中原连成一片。山西西是吕梁山,东是太行山,把中国北方一分为二。如果控制了河东,对安禄山来说打通了往关中的路,如果打不嬴,也遏制了唐往东的发展,困于西迈。安禄山了然于胸。在事前,派了何千年,带了一批人马,去了河东,旗号是东北大捷,献俘。这支队伍,武器都收藏着,快违奔往河东。副使是杨国忠的死党。这种人善于人事关系,巴结上司,自己提升快,却不善于行政。所以他完全没看到这事的真相。亲自出城迎接队伍,当场被抓。进到安禄山处。安禄山用他来祭旗,宣市抓到了太原的副留守,砍了,鼓舞士气。太原的军队飞马报告朝廷。安禄山造反了,希望朝中做准备。这个告急的人迫切希望朝中惊醒。其实这只是虚晃一枪,希望唐布防于此。如果这样,安禄山就成功了。第二拳直奔京城,亲自率领整个主力部队跟着走,唐这样的高度集权,所有号令部集中在朝廷,不能动,下边部不能动。这一路兵马进展顺利。唐季平日久,全国上下不知道战争的事。范阳百姓不过是觉得奇怪。河北郡县看到兵马,都束手无策。一路望风披靡,投降的数不胜数。十九日,安禄山到了博陵。接着占领藁城。常山郡太守前杲青感到抵抗没有作用,与副手开门投降,迎接入城。从范阳,到石家庄,顺利拿下,安禄山大喜,重赏杲青。在唐的降将中,杲卿是假投降,是为了争取时机,争取好的机会重新平叛。这事按下不说。安禄山一路南下,忠诚的将士还是有的。纷纷投降,安禄山就真信吗?杲青的子弟就被要求为人质。但也只能用这些人。他也直想直捣京城。推进到宁昌郡,来到黄河边上,唐根本没布防。能阻挡的只有黄河之水。这一条路,他反复走过,他太熟了。十二月,黄河要冰拣了。时间却不好预料。就只能抢在这时间渡河。命令全军将士把船找来,把杂草等找来,堆积如山,晚上扔进黄河,减缓流速,阻挡黄河水,水一慢,气温下降,马上结冰了。第二天早晨,黄河成了冰路。老天帮了忙。黄河成了通道。全部扑向灵昌郡。灵昌郡迅违被攻下。到洛阳,就剩下五百里了,再到长安一千多里。计划成功了一半。全军士气更加高涨。    得知安禄山起兵,玄亲做何反应?偷袭太原时,太原发出了紧急情报,玄宗竟然无动于衷。他见惯了内讧。他干脆压下来这个军情,把最宝责的时间浪费了。玄宗早早带着杨贵妃去华清池共沐新汤了。他苦苦等安禄山一直等到十一月,也就是安禄山起兵后,文书纷纷前来,他才意识到可能真的谋反了。召集了宰相们开会,他们面面相觑。他们没见过这样的变故。唯有杨国忠面有得色,太开心了,安禄山反了,证明他的正确。他不是觉得危险。对着玄宗侃侃而谈。讲得轻松。玄宗当然知道文官只会纸上谈兵。没把杨国忠的话当真。安西节度使封常青能打仗,玄宗问他,封常青说,“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赋。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阀下!”太平太久了,看到大军望风披靡,这是以下犯上,不会成功的。得不到民众支持,让去东京征兵,即日就把安禄山的首级砍下,献给皇上。这是他夸下的海口,这是玄宗最想听的话。玄宗就放心了。朝中速胜论占了上风。所以皇帝百官没把这事当事。只是简单部署。派人去招募新兵,没有详细的组织部署。封常青来了,让他去开府库,到了东部,十天招了六万新军。准备带着新兵砍下安的首级。玄宗依然在泡着温泉。

  (十一)玄宗的三道防线

  玄宗在河东布置三道防线,来挡住安禄山。第一道防线是张介然防守。这是山西人,在王忠嗣统帅下,立功,提升到卫尉卿。布防在陈留,即开封。这儿是“水陆所凑,邑居万家,而素不习战”。张介然到了后,招募新兵,不久招募了一支部队,马上把守在要害处,准备阻挡安禄山。安禄山的军队一到,阵势凶猛。这帮乌合之众吓得武器都抬不起来。就这样陈留太守吓得开门投降。安禄山进城了,陈留失守。第二道防线是荥阳。这是三秦咽喉,也是水陆要害处,扼守黄河。崔无诐(音:bi)在这儿防守。他也是招募新兵,可是安禄山的部队攻打时,像切西瓜一样,骑兵一到,城上士兵们看到安禄山滚滚而来,部队自己从城头掉下来了。“自坠如雨”。荥阳也失守。

  治军鬼才的传奇:接着派了三个先锋官,冲击第三道防线,田承嗣等是先锋官,因为这儿有有名的封常清。他曾向玄宗扬言十天拿下安禄山的首级。封常清还有点故事。本身成长是传奇。从小长得差,眼睛有结。爷爷发配到安西看城门时,他在城门边长大。在这儿混口饭吃,三十多岁时,看到安西兵马使高仙芝来了。一行三十多人衣装笔挺,威武地通过城门,他就心生羡慕,想当高仙芝的侍从,就写信给高仙芝,直接报名要当侍从。高仙芝一看,找上来看看,一找上来一看,长得太有型,不行。拒了他。封常清有耐心再写,告诉高仙芝,还想当侍从。高仙芝只好说名额满了,别来了。这时封常清发怒了,写信告诉他,如果以才取人,是士大夫都希望的。如果以貌取人,就会失去子羽。这是孔夫子的学生,后来也像孔子一样讲学,孔子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封常清自称子羽,高仙芝还是不要他。封常清就在大门处看着,跟上他了。封常清像钉子户了,一盯盯了几十天。只好收下了封常清。这一份工作来之不易。封常清特别卖力。一天,打仗,封常清跟着,打大胜时,封常清把捷报都写好了,用什么计谋,写得清楚。有水平,一看是打仗的行家写的。高仙芝大喜,他想说的都写了出来。直接上递,上级高兴,间是谁写的。高仙芝知道了封常清是个人才,从此一路提拔,慢慢地当了官,成了左右臂膀。高仙芝出外时,让他留守。封常清这样的低微出身,一下子变成地位高,人们不服。郑德诠是奶妈的儿子,从小与高仙芝一样长大,被当作弟弟看待。军队中谁都不敢惹他。他不服封常清,一次封常清出去,回来时威风,这时郑德诠冲上来,冲撞后扬长而去。封常清不说,派人去请来郑德诠。节度使府是深深庭院。一道道门关上,最里面,跟他说,我出身低微,当过高帅的随从。你冲撞我,就是冲撞高帅,我就拿你来整肃军纪,拉下去就打。妈妈来救,赶快找高仙芝的夫人来救。想冲进来救发现大门紧闭。只好大哭喊,务必手下留人。封常清不听,打死了郑德诠。二人气愤,向高仙芝告状。高仙芝接到告状,见到封常清没说话。封常清也不说。这事就过去了。之后,又有两个高级将领也这样因嚣张被杖杀,从此这儿的部队整治成纪律严明的雄师。封常清因治军闻名。也被推荐为节度使。他要夸口取安禄山的首级。田承嗣派去攻打。封常清呢,招募了六万人。在他手中,真治出了样子。一边训练一边挖掘工事布防。可惜前方不争气,所以安禄山快速打到了洛阳。   

  血战六日洛阳失守:封常清带着新军出城迎敌,第一战把先锋斩杀一百人。这是安禄山第一次能杀敌的战争。安禄山大部队来了,只能退到上东门。驻定上东门,安禄山猛攻,封常清的部队又败了。封常清毕竟是名将,部队有序地后退,到都亭驿,组织新防线,再战,再败,再退,到宣仁门,再退到提象门,这是宫内了,只好吹下树,堵住路,带着残部突围而出,到陕州去。封常清打了六天,洛阳陷落,但这是开战以来能打六天的部队,而且也是乌合之众。这支军队的战绩显示一点,安禄山的部队不是不可战胜的。同时,也表明安禄山不好打。他带着残部退到陕郡。即三门峡。这儿遇到了高仙芝。高仙芝带着主力来这儿驻防。封常清赶快讲,陕郡险要,这是要驻守的,但是形势上,陕郡太守与百姓都逃了,仗没法打,要火速后退。如果布防,后方的潼关空虚,一旦攻破,长安不保。要赶快后退。高仙芝善于作战,一生打了许多胜仗。觉得有理,当即后撤,撤到潼关。这一支部队多呀,是拼凑的,民族混杂,老兵新兵混杂。高仙芝也不清楚部队的真实情况,下令撤,果然出了间题。士兵们吓得乱跑,部队建制乱了,成了野马了。崤山路窄,许多人掉下悬崖。这是未战先乱,到潼关,高仙芝命令收拢部队,恢复建制。立马挖工事,三道壕沟,宽两丈深两丈,借以阻挡安禄山。探子探明陕郡被占。安禄山知道兵贵神速,紧跟着来到潼关。发起进攻,幸好撤得快,否则全军会在陕郡覆没。他在这儿阻挡了安禄山的进攻。这时在潼关面前,安禄山没能通过。长安在望,却紧紧地关闭了这道门。这是安史之乱的第一阶段。从开战到陕郡陷落,只有一个月零几天,唐一溃千里。这时,玄宗最应该做的是与高仙芝封常清总结经验与教训,反思政治成败。但是这种想法是善良百姓的想法。玄宗却在间责。丢天下,谁来担罪责。必须做出政治交代。这时他最想的是这事。但是封常清不懂,封常清以为军情更重要,要告诉朝廷,败下来就连写三道军情报告,却泥牛入海。玄宗要找替罪羊,封常清就成了替罪羊。要他白衣立功。封常清就协助高仙芝驻守潼关。布防中得罪了一个人。最后二人都惨了。    

  唐玄宗的私心:边令诚是宦官,玄宗身边人,监军。是政治的负责人。他有最后的决定权。大事还得边令诚来批准。边令诚在外边想的是捞一把。可是高仙芝哪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潼关不保,高仙芝看到陕郡的仓库东西太多,就命令士兵背着往后撤,拿不走的不能留给他人。边令诚就想要珍宝。高仙芝没理他。这下得罪了边令诚。撤到潼关后,写报告,主要突出的是封常清动摇军心,高仙芝怯战贪污,放弃几百里地,贪污军响。二人都被他奏了,玄宗正要找替罪羊。这二人就成了替罪羊。玄宗给边公诚命令,回去斩了二人。边令诚回去就抓了封常清,封常清说,战败后,我没想过活。有信拜托转给玄宗。他告诉玄宗,我在洛阳溃败,不想活了,但是我想出去杀敌,理智告诉我不能死,我想回来让你来杀我,用我来劝诫全军,千万不要轻视安禄山。这一封信一点作用没用。一个名将死在自己门下。边令诚告诉高仙芝也有恩命,高仙芝在处斩时,说我不战而退,罪该万死,说我克扣军响,不服。士兵围上来看,这是他招募来的士兵,对统帅一点不熟。高仙芝说,我招募你们不能给你们待遇,想带你们立功,换来奖赏,现在做不到了,但是我有没有克扣军响呢?顿时响起了士兵们的“枉”,士兵想传达到长安,让玄宗听到,但是这些没用了。现在要的是政治的替罪羊。再喊也改变不了命运。又一个副统帅死在自己人的刀下。玄宗有政治的责任。却用这两个人为自己开脱。他更没想到这二人不光是唐的名将,而且是仅有的两个与安禄山打过仗的人。还能靠谁来打仗呢?其实政治的溃败才刚刚开始。

  (十二)乱在潼关

  这时唐真乱。总结起来,敌乱乱乱上乱下也乱。唐的乱,乱在宰相杨国忠,听说安禄山造反,他高兴,证明了自己的先见之明了。安禄山自己是找死。预言不久破灭了。安禄山一路打到潼关,玄宗认识到严重性了。开会时,他讲了,去年想传位给儿子。可是收成不好,没传成。等收成好了,再传。不知道是几分真几分假。派谁当统帅?最应该是太子,派了荣王琬来当,这是六子。他当统帅,不是因为他能打仗,最大特长是生了五十八个儿女。派这样的儿子当统帅,其实对太子不放心。不敢真正放权。说这话,不可信。问题是乱了,没人打仗,他宣布御驾亲征,要让太子留守,这让杨国忠大惊失色。杨国忠看清玄宗提防太子,都不惜得罪太子,现在杨国忠担心未来了。赶快到杨贵妃三个姊妹处,跟他们说,太子最痛恨杨家专横跋扈,现在玄宗要交权给太子,让杨贵妃劝玄宗,她就跟玄宗说,你都七十一了,要为国保重身体。不能出征呀。玄宗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被这样一撒娇,就作罢了。于是玄宗没了下文。这足见朝中的乱,这是政治上的乱。官员在危难时,要想为国挺身而出,是难事。这是私利引起的慌乱。

  瘫痪的新任兵马副元帅:算来算去,朝中与安禄山有关的不能去,像安思顺,也是节度使,也是名将,因为他与安禄山有血亲关系。安禄山妈妈改嫁到安顺家。这层关系,让安思顺担心会受到连累。他马上举报,没被追究责任。不过玄宗调他进朝中,当了户部尚书,成了文职。他任命了两个皇子,十六子永王与颍王。总算选出了哥舒翰,这是西部名将。这人出身高贵,军功也多。不过,官当大了,人腐败了,喜欢喝酒,纵情声色,身子骨空了。一次在浴室中中风,倒了。瘫痪在床上了。不得不离开节度使入京养病。他不是当年的雄狮了。孙子认为对比双方统帅,就可以比出胜负。这就是人事的乱。这样的选择,还是政治在作怪。因为哥舒翰与安禄山不和,所以入选。说到底还是政治的乱。哥舒翰也知道自己挡不住哥舒翰,就辞退。玄宗还是强求他。杨国忠给他戴高帽子,哥舒翰还真答应了,抬到前线指挥作战。他接的是高仙芝的缺,一路是副元帅,上边是荣王琬大元帅。二人构成了统帅部。一出城,荣王就死了,只好由太子统帅。哥舒翰从副元帅就成了皇太子先锋兵马使。隶属于皇太子,其实是向玄宗负责。唐这支军队是两线在指挥,这是指挥的乱。下边更乱。下边的军队实权掌握在王思礼与李承光手上,分掌骑兵与步兵。没法配合。这是军队内部的乱。朝庭拼了八万部队,民族复杂,就是杂牌军,语言不一,步调不一。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声势浩大,再加上高仙芝的部队,也有近二十万,还怕安禄山吗?玄宗指望他迅速反攻,收复洛阳,哥舒翰心中叫苦。他是军队出身,知道要过硬的队伍,这种杂牌军只会一哄而散,他只能放在潼关死守。军队建制上也乱。要靠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可是哥舒翰病,管不了部队,田良丘管不了,封常清早死了,这样的部队,真是万幸的安禄山没来进攻。他们在这儿毫无斗志。军队也乱了。   

  安禄山称帝:这本是给了安禄山机会,如果猛攻长安,唐还真麻烦了。可是,安禄山竟然停止了进攻,没打了。他那一边也乱了。原来,战备乱了,安禄山没想到这么快到了潼关,他忙着称帝了,忙这事去了。占领洛阳后,看到皇宫宫城这样漂亮,就急着要当皇帝,就停止前进,让唐有时间调集军队保卫潼关。要登基,找洛阳的老人写劝进表。打下洛阳时,下大雪了,在雪中进入洛阳,这也被人写进诗中。“雪中朝海神”,似乎他是天神了。于是挑了天宝十五年登基了,国号大燕。改为圣武元年,封儿子为王。封左相,封右相,封御史大夫等。就这样拼凑了一个帝国。两个月前,蓟卅l父老曾劝他不要去造反。安禄山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为了国家,现在公然撕下假百具,称帝了。不过唐真感谢这个,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对安禄山是致命的错误。进攻的战备打乱了。二是阵脚也乱了,安禄山的大军仿佛势不可挡,不过,人们镇定下来,慢慢看到所过之处,一片残破,百姓就要间,对唐再有千般不满,但是在贪官污吏,与恢复秩序中,你选哪一个?他们自然选了后者,天平向唐倾斜了。太快了,也有许多隐患,他只得委任唐的叛官治理。变成了现实的威胁,在河北最

上一篇:搞笑造句
下一篇:迪迦奥特曼第四十七集《告别黑暗》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