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化和异化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高度浓缩,不仅体现电影的艺术性,更深深代表着人类的文化交流。中文电影片名和英美电影片名虽然表层是语言学应用上的差异,但其深层却是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归化是外来语与译入语文化存在共性的结果,异化是明确外来语和译入语需要独有特性的结果。本文对中文电影片名和英美电影片名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理论进行了解析,并通过个案分析来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作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归化法;异化法
一、英语电影片名和中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分析
中文电影片名和英美电影片名虽然表层是语言学应用上的差异,但其深层却是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要从语言学层面上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从词性上讲,英文影片片名可谓名词的天下,大量使用名词及名词词组。如从1928年至2006年的78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有61部电影的片名是名词词组。人名有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地名有Casablanca《卡莎布兰卡》、名著有Jane Eyre和Harry Potter。而汉语电影的片名却是动感十足、不同凡响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天下。如《卧虎藏龙》《十面埋伏》《唐伯虎点秋香》。在中文电影中,除了著名历史人物《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和英雄楷模《》《孔繁森》外,一般不使用人名来命名电影。
从语言特色上讲,英语电影片名虽做到了言简意赅、结构简单,但是有定名随意、结构松散、含义浅显的缺点。英文电影片名选择比较随意,从而使片名有平淡、直白的缺憾,不能使观众从直观上了解影片的重点。[1]汉字的凝练与英文的短小精练形似而实非。汉语是表意文字,是通过汉字组成不同的词组抑扬顿挫的韵律变化来表达绚烂多姿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细腻的感情。汉语有讲究结构凝练、对仗工整的形式美,通过抑扬顿挫展现凝练、工整、和谐的音韵美。汉语的使用形式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做到了庄重稳定与灵活生动的兼顾。汉语片名多用短语,四字短语有《天下无贼》《霸王别姬》,多字短语有《一树梨花压海棠》《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物质载体,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电影片名管窥民族国家所特有的文化、思维模式。从国家文化和民族思维习惯方面来讲,英文电影片名既符合西方人所崇尚的审美理念——“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又突出西方人的文化导向——于细微之处彰显个人奋斗和追寻个人自由所需之自由、平等、博爱和公正。而汉语“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注重概括性和含蓄美,语言使用既要有画龙点睛之效又要有“看破不说破”的朦胧美,如《非诚勿扰》和《倩女幽魂》。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化考量是科学实证的,强调准确,喜从局部、细节着手。在思维模式上则强掉个人主义的主导地位,即通过对个人自身价值的成就和对命运的抗争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如《角斗士》的主人公对权威的维护和对自由的追寻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而汉语片名强调“导读功能”和“导审功能”,如《没事偷着乐》既突出对影片内容的介绍又通过对个体的描述来展现美好的现代生活。
受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环境和思维习惯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型思维;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2]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以为从事外语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归化法和异化法——电影片名翻译理论
归化法和异化法作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对应概念,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3]。如对to be armed to the teeth的翻译,异化法可译为“武装到牙齿”,而归化法则译为 “全副武装”。具体到影片片名的翻译,归化法是指力求通过流畅的语言来满足译语读者的需求,其典型特征是大量使用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从而跨越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来达到宣传影片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异化法则倡导适度放弃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其典型特征是寻求外语文本新颖的、陌生的表达方式,从而展现外语文本的语用意图和保留外语文本文化的异域性。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法
归化法就是迎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和适应中国观众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译入语对外来语的准确转换。下面我们根据几个例子从观众的文化背景、译入语的使用情况来说明。
影片Lolita,音译为《洛丽塔》,讲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个少女的挚爱。如果单单音译过来就显得很是单薄,而引用坡的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显得贴切。归化法在翻译时就是要讲究译入语即中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趣味性,以中文译名和英文片名的某种偏离来实现挖掘影片内在以实现对剧情“无巧不成书”的注解;影片Babel,音译为“巴别塔”。根据《圣经》典故,Babel出自《圣经·创世纪》第11章,讲述的是:创世之初,人类只有一种语言并拥有巨大能力。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Babel来证明人类的无所不能。上帝知道后愤怒地将人类散布于四方并分化其语言以使人类无法交流、沟通与倾听。但是,并不是每一位中国观众都熟知基督教教义的经典故事。归化法意译为“通天塔”使中国观众联想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天神而体现中国文化中对“天”的敬畏。因此,“通天塔”就是影片剧情和中国语言内涵的完美契合和归化翻译法的应用范例。电影Cleopatra,音译为《克里奥帕特拉》,是古代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的名字。对于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的中国观众来说,单凭这个名字不会产生足够兴趣。相比之下,经过归化处理并翻译为《埃及艳后》,就达到简明而诱惑的商业标准,从而实现吸引观众的商业目的。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异化法
异化法则充分考虑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基于语言的开放性和渗透性提出的。异化法所得的电影译名是通过英语特有的使用习惯和习语向中国观众展现异国风情,并让中国观众自行领悟理解其文化魅力。异化译文不仅可能逐渐渗透到译入语中,而且可能实现译入语本身的变革、更新。
电影The Seven Year Itch,即《七年之痒》,讲述一个结婚七年的出版商人到中年,面对生活中的婚姻危机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应对的故事。“ 七年之痒 ”是异化法翻译的成果,而该片的广泛传播又使这一新词被大众所接受。“七年之痒”在汉语指婚姻家庭生活的新鲜感消退后的婚姻瓶颈问题,后来又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领域特指事业发展中途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异化法有丰富汉语表现力和增强汉语时代感的功能。
异化法翻译强调满足译入语国家观众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的情况下,忠实于外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希望通过译入法的应用加强双方国家人民的了解。特别是译入语国家人民吸收异域先进科学理念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能力,提高对外来语国家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的感性认识和认同感,从而达到促进文化沟通与合作的目的。[4]
三、归化法与异化法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时,要深入理解电影的内容和风格,并根据观众的接受能力和译入语的文化背景来揣摩措词用语,以达到准确把握外来语与译入语的表层含义、联想意义和内在寓意。另外,因为电影的商业性要求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达到“展现内涵、力求神似、传播文化”的目的,而且要注意实现商业效应。归化法与异化法在翻译中的应用不是教条的,不仅是在不断地试错中的辩证统一,而且其应用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影片Rain Man译为《雨人》就是归化法与异化法的完美组合。片中患自闭症的哥哥终日沉浸于自我幻想世界之中,好似。他又特别怕下雨,还总把Rain Man作为自己的名字——“雨人”(雷曼)。弟弟经过长途跋涉的共同旅行而对哥哥的态度由起初的疏远粗暴转变为关心理解,并体会到人生中珍贵的东西——手足亲情。至此,弟弟也如同经历了一场雨的洗礼而脱胎换骨。所以,“雨人”可谓一语双关而回味无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必然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对于外来语中彰显该民族文化新颖、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应尽可能用异化法来保留其固有的文笔和情趣,给译入语的观众带来几分新鲜感。异化法使电影片名中的文化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影片Sleepless in Seattle就被译为《西雅图不眠夜》,讲述了一个长久沉浸在丧妻痛苦中的男子在他小儿子的帮助下通过广播谈心节目寻找新的人生伴侣的故事。在中国人传统文化中可将其视为缘分。因此,归化法可以译为《缘分的天空》。但《西雅图不眠夜》不仅保留了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语言新颖生动更显原汁原味,从而让中国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异国情调。
当然,归化法体现了文化的内涵,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状况。特别是在两大语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片名翻译就要有所偏差而不能使片名和内容兼顾。电影American Beauty译为《美国丽人 》。中国观众望文生义地认为此片一定是关于年轻貌美的美国时尚女性的故事。可电影实际讲述的是一个美国中年男人。这让人十分困惑。原来,American Beauty是一种原产美洲的蔷薇花。影片中反复出现这种美丽动人、妖艳欲滴的蔷薇花具有象征寓意。American Beauty象征着那个美国中年男人生命中所涌动的冲动、欲望及由此而来的困惑。对此不了解的中国观众当然不能理解其内涵,而只能望文生义地曲解,从而感到片名与内容相去甚远以致让人无法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归化是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译入语读者靠拢,通过译入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表现形式来传播外语文本的文化。异化法是以外语文化为归宿,通过外来语沿用语言习俗、惯例的表达来展现外来语的语用意图以尽量保持外来语对译入文化的独特性和异质感。归化法和异化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归化是外来语与译入语文化存在共性的结果,异化是明确外来语和译入语独特性的需要独有的特性。这两种翻译方法为进行跨文化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与操作尺度。我们希冀达到“再现外文语义,重构外文语境”形神兼备地传达原文的语用意图。
[参考文献]
[1] 续纪.电影片名翻译刍议[J].电影文学,2011(06).
[2]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庄琦春.中外影视作品译制的社会文化思考[J].现代传播,2005(01).
[4] 张红.文化负载词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处理[J].电影文学,2011(03).
[作者简介] 蒋璐(1984—),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介斐斐(1986—),男,河南延津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