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临屏833】题:端午(主评:姚建良)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十佳联榜★

  1.江苏 夏志强

  艾叶悬门,祈福辟邪,五黄祛毒承良俗;

  龙舟竞水,拜神祭祖,一粽流风寄挚情。

  【简评】整联主题鲜明,层次清晰,上联以“俗”为眼,下联以“情”为要,以写实手法渲染意境,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呈现联中,将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寄于笔下。对联以三分句形式,联意层层递进,读之流畅自然、节奏感强。实乃佳作是也。

  2.湖南 尹  洪

  蒲剑倒悬,护平安岁月;

  龙舟竞渡,扬意气精神。

  【简评】上联叙说端午节民间千年习俗,下联龙舟水舞忆屈原!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本联叙事简洁明了,且对仗工稳。

  3.山东 杨淑娅

  天中福满,重五情浓,楚风诗韵忠魂祭;

  绳彩粽甜,榴红艾碧,鼓乐棹歌汨水腾。

  【简评】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佳节到来吟诗怀念爱国诗人也成了常态,拴绳彩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在这下联尾中鼓声及放歌,又把地址悄然设定在汨水江畔。本联以三分句形式,且对仗工整情境展现让人无限遐想。

  4.湖北 石  钧

  风情不改,忆娥江孝女,汨水忠臣,碧浪逐龙舟,击鼓擎旗招毅魄;

  习俗难移,看彩线缠筒,雄黄涂臂,青蒲偕虎艾,开筵食粽酹天师。

  【简评】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本联以五分句形式,逻辑性强,联意层层递进,上下联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端午节风貌,且言多而不带俗套,读来倍感韵味十足。

  5.江苏 王志成

  米粽投江,艾草驱邪,敬仰忠魂招屈子;

  重锤擂鼓,雄歌破浪,弘扬正气赛龙舟。

  【简评】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本联边读边想:句子通畅、表述顺序也正确、只是下联结句表述微显俗笔,因为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整体构思很好,叙事生动分明,对仗自如,且工稳。

  6.江西 戴水生

  节逢端午,看少儿额彩雄黄、脖挂香囊,艾叶悬轩驱疠气;

  情系汨罗,感壮汉心吟天问、手携角黍,龙舟竞渡慰忠魂

  【简评】上联:详述了端午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下联: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作者采用四分句形式书写,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叙事清晰,二种景象巧妙粘接一起,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作品。

  7.吉林 孙汝瑛

  葫芦招福,艾草驱邪,万户千家欢午节;

  粽子飘香,龙舟逐浪,五湖四海缅诗魂。

  【简评】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联传承古老习俗对祖先敬仰与祭祀活动。龙舟表演,吟诗怀念屈原。逻辑性强,工稳。

  8.江西 邓毕业

  竞渡龙舟,呼归丞相忠廉梦;

  投江米粽,力保大夫清白身。

  【注】左徒——相当于左丞相。

  【简评】屈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作者以此为主线下笔,亮点在于用洁白的米粽比喻:忠廉梦,清白身!与众不同,有创意。

  9.山西 范  荣

  火热龙舟,依旧心胸扬爱国;

  清凉粽叶,更新岁月话思亲。

  【简评】上联吊古情浓突出爱国精神,下联用粽叶连接现代人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之思,简洁、紧凑、文脉贯通,一气呵成。

  10.江西 杨干平

  日逢重五祭先贤,悬蒲剑避邪,艾旗招福;

  节序天中存古韵,看彩丝缠臂,角黍包金。

  【简评】这是一副端午情景之联。用词自然贴切,将作者的情感巧妙融入其中,浑然无迹,手段高明。初看似言简,但细细读来品味而意深远,

  入围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1.江苏 姚建良

  餐粽子,对酒吟诗怀屈子;

  赛龙舟,放歌打鼓慰曹娥。

  2.湖南 舒采锡

  三千年浪际争雄,战鼓声声,帅旗猎猎,龙舟竞赛往来急;

  九万里神州协力,艾人驱瘴,蒲剑斩邪,疫患消除气象新。

  3.青海 吴立新

  箬叶飘香,艾旗蒲剑祈康福;

  龙舟斩浪,鼓帅桡兵吊隽贤。

  4.湖南 黄桂珍

  楚水竞舟,传承风骨怀骚客;

  湘山闻鼓,响彻乾坤醒国人。

  5.天津 王家祥

  万里神州端午热,赛起龙舟,米粽飘香,民俗传承今古盛;

  千重节事国风长,祭从屈子,歌吟唱雅,汨罗激荡浪潮泓。

  6.广东潮州 黄一坤

  气节嘉风五月天,看榴花照眼,艾叶悬楣,传承习俗同祈福;

  汨罗故事千秋脉,思粽味包情,龙舟破浪,划动时光勇领航。

  7.黑龙江 王明亮

  白艾插千门,仰先贤去国怀沙,看龙舟疾进;

  紫囊驱五毒,教我辈释今吊古,念蒲叶重生。

  8.湖北 石教年

  题书折扇,彩带编环,号声嘹亮龙舟快;

  祈福驱邪,雄黄点额,蒲艾清馨糯粽香。

  【注】端午节传统习俗:1.送扇子;2.小孩手腕上戴五色丝带;3.小孩额头上用雄黄水写王字;4.悬挂菖蒲艾蒿驱邪;5.赛龙舟;6.吃粽子。

  9.福建 曾庭亮

  辫丝缠玉腕,艾草悬门庭,竞渡龙舟挥彩桨;

  楚赋悼灵均,汨罗奠角黍,申遗佳节馈诗人。

  【注】佳节,端午节申遗成功后,又定为诗人节。

  10.陕西 何具征

  赛龙舟、尝米粽、绣荷包,让欢声荡漾,安乐吉祥盈五月;

  祭先祖、颂《离骚》、怀屈子,将浩气萦回,忠心赤胆耀千年。

  11.湖南 钟卫东

  艾草菖蒲驱瘴气;

  龙舟楚粽慰忠魂。

  12.北京 文小奇

  佩香囊,放纸鸢,端阳项目繁多,妇孺熏苍悬艾虎;

  祭屈子,思伍相,文化内涵丰富,乡邻食粽赛鱼龙。

  13.江苏徐州 陈世民

  雄黄酒醉,米粽飘香,汨水翻波浮寿禄;

  艾叶门插,钟馗挂像,龙舟破浪祭诗魂。

  14.江苏 陈锦湖

  汨罗江畔,绿艾千秋流淑气;

  端午节时,青蒲九域吐幽香。

  15.新疆 吕鹏飞

  彩鹢喧处,浪逐龙舟,激万点浪花,好将豪兴酬亲誉;

  青艾绿时,蒲包角黍,又一番蒲节,直以清香祭壮怀。

  16.江苏 仲伟行

  千载汨罗,同读《离骚》,粽舟欲共江河古;

  九歌屈子,独提《天问》,志节当争日月高。

  17.黑龙江 宋捍东

  情绕汨罗,一舟满载千年梦;

  节怀屈子,万粽香妆九域图。

  18.辽宁 王瑞华

  吃粽子,品出时代风流,甜蜜生活香入梦;

  赛龙舟,泛起中华文化,祥和节日美如潮。

  19.黑龙江 聂  丹

  艾草悬庭,粽缠五彩包新梦;

  龙舟逐浪,鼓响千江祭大贤。

  20.山西 甄林安

  食粽子,念屈原高节;

  赛龙舟,敬神祖鸿威。

  21.湖南 杜彩云

  包米粽,赛龙舟,纪念忠贤屈子;

  挂菖蒲,悬艾叶,驱除天地顽虫。

  22.湖南 邹宗恒

  角粽投江,龙舟竞渡;

  雄黄煮酒,蝼蚁归阴。

  23.江西 温平周

  离骚尽表忠魂怨;

  粽子追思赤骨安。

  24.湖南娄底 罗  军

  忆昨日仰天问道,洒泪投江,壮烈千秋铭史册;

  看今朝艾粽飘香,龙舟竞渡,豪情万古记离骚。

  25.湖南怀化 向春林

  五彩龙舟追远梦;

  三杯艾酒祭忠魂。

  26.湖南 王桂祥

  雄黄驱疫,艾草祈福,愿黎庶再无病痛;

  鼓点如麻,舟行似箭,使英魂永不孤单。

  27.吉林 康  慨

  节序天中悬虎艾;

  时逢重五扒龙舟。

  28.湖南临湘 张军荣

  糯粽祭贤,离骚明烈节;

  赞歌颂德,汨水载忠魂。

  29.安徽 汪芳进

  怀念先贤,万户千家香糯粽;

  励磨后辈,五湖四海赛龙舟。

  30.湖南 周卫国

  赛龙舟,插艾叶,吟九歌,喜二十大新开虎步;

  包粽子,挂菖蒲,祈五福,庆双百年再展鸿图。

  31.山西 李秀廷

  素志长怀,惊天一跃千年恨;

  伟辞逸响,动地九歌三万钦。

  32.山西 冯利花

  又立江边,嗅粽香飘远;

  同思屈子,将诗意琢深。

  33.安徽 汪惠中

  龙舟击鼓扬民意;

  香粽抛江弔屈原。

  34.新疆 李  敏

  神桨齐驱,帆影腾飞旌映座;

  龙舟竞渡,人声呐喊鼓喧天。

  35.湖南邵阳 姚志远

  图腾当不朽,况怀屈节胥忠,一脉相承今古仰;

  箬粽最难忘,坐看江南海北,万舟竞发浪潮飞。

  36.北京 钟  权

  龙舟比赛扬诗意;

  肉粽飘香祭屈魂。

  37.湖南 唐华美

  破浪龙舟传故事;

  凝心铁臂亮精神。

  38.山西 信贤川

  汨罗江畔怀屈子;

  吴楚城头祭伍员。

  39.湖南 刘靖华

  梦绕魂牵,神阙屈原思故国;

  山青水秀,洞庭擂鼓赛龙舟。

  40.天津 陈润来

  角粽传情歌壮志;

  龙舟托意展雄风。

  41.辽宁 李方莳

  角粽飘香,金鼓冲天,龙舟舞动一江水;

  离骚醒世,九歌传意,英魄归来四季春。

  42.湖南 姚小平

  龙舟六只奔河岸;

  粽子三砣祭屈原。

  43.广东 杨竹韵

  节序天中,众人喜伴龙舟渡;

  日逢重五,九域欣留粽子香。

  44.山东 张光智

  一意报国,四海漂泊,舟渡九州怀壮士;

  三回受命,两番流放,粽香五月悼忠魂。

  45.北京 许向阳

  悬艾草,挂菖蒲,端阳一到瘟邪遁;

  赛龙舟,怀屈子,粽米三投毅魄归。

  46.湖南  颜可风

  醉一年端节,包香粽,赛龙舟,祈福避邪,纪念屈原遗爱远;

  逢万里晴天,挂艾蒲,饮米酒,拜神祭祖,诵吟今日感恩多。

  47.广东 王永祝

  包米粽,举赛旗,锣鼓声中,望龙舟破浪划银线;

  忆屈原,擎祭酒,碗杯碰里,观赤子挺胸摇碧波。

  48.湖南 杨自立

  人声沸,战鼓擂,破浪龙舟扬浩气;

  艾叶香,菖蒲碧,出锅米粽敬先贤。

  49.湖南 陈树林

  糯粽飘香,吊古尊贤悲楚仕;

  龙舟竞渡,追今抚卷叹离骚。

  50.湖南 李祥胜

  云惊战鼓,桨劈风舟,山摇水覆龙争霸;

  粽祭屈魂,窗悬艾剑,疫绝民安国呈强。

  51.陕西 陈  辉

  汨罗饮恨,三千年永树丰碑,忠魂昭日月;

  角粽飘香,九万里同怀屈子,端午问安康。

  52.安徽 恭  顺

  家中包粽子;

  水上塞龙舟。(塞,应为赛)

  53.福建 林  鑫

  龙舟处处怀先哲;

  米粽年年祭古贤。

  54.山西 张爱松

  千年竞渡龙舟丽;

  万载争鸣凤鼓祥。

  【注】春秋战国时,楚国乃“巫”之发源、盛行之地。凤鼓乃是春申君收集“夏禹九鼎”材料铸成,九鼎本是压制天下神妖之器,其中蕴含着神秘的上古之力:只要凤鼓声起,听闻之人便可进入兵书之内,模拟出山河征战的细节,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调兵遣将之能。

  55.湖南 刘福臣

  投江系粽怀屈子;

  挂艾悬蒲避疫邪。

  56.安徽 宁世宽

  米粽撒江,屈子精神永继;

  龙舟竞渡,拼博意气弘扬。

  57.河北 班清华

  烟波日月光,击水龙舟南北似;

  风物丹青色,怀沙黍粽古今同。

  58.湖南 李百胜

  抛糯粽,喂鱼鳖,划龙舟,万众争先祈屈子;

  饮雄黄,挂菖蒲,悬艾草,一年祛病保家人。

  59.陕西 杜正阳

  艾节粽香远;

  汨罗江水长。

  60.福建 戴高山

  五月江河歌汉赋;

  九州日午赛龙舟。

  61.北京 高继林

  端阳米粽香华夏;

  汨水龙舟送吉祥。

  62.福建 黄瑞民

  昌蒲采插千家福;

  楚粽包罗万古香。

  63.湖北 高国莹

  折蒲叶以驱灾,悬艾草以辟邪,习俗历千年,只为神州扬正气;

  悲国殇而哀郢,慨怀沙而殉节,沉浮经九死,难期天问慰离骚。

  64.江苏 陆顺真

  艾粽飘香,清香缕缕思才子;

  龙舟飞棹,红棹翩翩壮国魂。

  65.新疆 李振国

  龙飞七宿逢中正;

  节至五重祭祖宗。

  66.浙江 吴继强

  竞渡龙舟,彩蛋香囊抛水里;

  齐包米粽,菖蒲艾草插门前。

  67.辽宁 杜博文

  新包米棕酬佳节;

  重读离骚忆古贤。(棕,应为粽)

  68.河南 宗银贵

  粽香万里,艾绿千家,蒲酒同斟思屈子;

  正气九章,离骚一首,龙舟竞渡祭先人。

  69.河北 王新庆

  朱砂酒染驱虫患;

  艾草香薰避病邪。

  70.福建 吴培贤

  谁记当年沉楚客;

  空嗟今日拜胡僧。

  71.山东 张乐民

  绿艾驱邪,香粽祈鱼,留得屈平弘正气;

  龙舟竞速,雄黄张胆,觅来伍员御强敌。

  【注】屈平,屈原;伍员(音运),伍子胥。

  72.江苏 吉德兵

  感慨楚乡惟汝德;

  牵情屈子至今悲。

  73.湖北 徐家齐

  艾粽飘香怀圣哲;

  龙舟竞技话波澜。

  74.山东 李生利

  罗江汨水啼端午;

  粽子龙舟祭屈原。

  75.广东 刘晓芳

  趁龙舟竞渡,锣鼓喧天,万唤千呼寻屈子;

  将米粽褁绳,石沙沉水,一投三唱棹诗人。

  76.湖南 刘国庆

  魂坠楚乡舟相逐;

  人悲屈子粽纷飞。

  77.山东 于  良

  一死名千古;

  三观正万年。

  78.福建 林起茂

  粽叶飘香歌圣哲;

  龙舟赛动念诗人。

  79.黑龙江 吴静荣

  岁岁招魂,抱恨升天驱浊物,故国神萦,飘香箬叶骚人志;

  年年抚卷,怀羞流水掩芳心,穷途梦绕,倚棹长江壮士名。

  80.江西 刘同万

  插绿艾,赛龙舟,快意酬端午;

  读离骚,包粽子,深情忆古贤。

  81.湖南 周  洁

  五月香蒲驱瘴毒;

  千年楚粽慰忠魂。

  82.湖南 黄  新

  辟毒驱邪,户洒雄黄悬艾叶;

  怀先祭古,江投粽子赛龙舟。

  83.河北 李晓天

  竞渡龙舟扬浩气;

  长吟橘颂仰高风。

  84.山东 杨  剑

  吴风万里传舟舞;

  楚骚千秋诉粽情。

  85.福建 林芳汉

  灵均忧国难,举贤修法直言谏;

  黎庶祭忠魂,裹粽抛江感慨生。

  86.山东 鞠良泉

  粽叶香悠,慰三楚忠魂,每当重午先祈福;

  龙舟号响,破千层迷雾,不让良臣再坠江。

  87.湖南 刘凤麟

  紫囊悬万户,粽香四海,龙吟虎啸舟横渡;

  白艾挂千家,正气八方,蛟跃凤鸣喜共欢。

  88.湖南 余辉林

  划龙舟思进取;

  食粽子想先人。

  89.福建 欧  榕

  门挂艾蒲,童佩香囊,避邪祈福图腾祭;

  民承习俗,众尝角黍,击鼓赛舟屈子歌。

  90.山西 庞长兆

  雄黄酒驱毒盅疫;

  艾绿气熏魔病邪。

  91.浙江 熊春生

  敬宗敬祖,方忆昔时,千年《大雅》传斯世,祈福辟邪,燃蒲插艾;

  忧国忧民,当思来处,一曲《离骚》启后人,龙舟奋力,箬叶飘香。

  92.北京延庆 姚书银

  青粽飘香尊圣道;

  龙舟竞渡慰忠魂。

  93.山东 杨少勇

  忠孝有渊源,蒲剑高悬彰道义;

  楚辞开气象,艾旗怒展赋丹心。

  94.广西 李  赟

  艾草悬门,粽子飘香,五月福祥三界护;

  龙舟劈浪,楚魂入梦,千年信仰九州同。

  95.湖南 邹顺桥

  龙舟掀巨浪,诗怀屈子,汨水千秋流素韵;

  艾叶吐幽香,福泽黎民,遗风五月忆先贤。

  96.山西 张仰山

  汨江激浪,艾叶飘香,敬神祭祖崇《天问》;

  端午呈祥,龙舟似箭,扶正除邪拜《九章》。

  97.江西 肖玉莲

  艾悬藻彩,酒益芬芳,祭忠魂,粽子倾情忙万户;

  辞赋离骚,蒲生天问,荡浩气,龙舟竞渡击千波。

  98.湖南 李跃文

  端识楚邦危,子兰靳尚百般陷。谪迁可忍,去国何堪,汨水沉沙悲国士;

  阳谋诗赋寓,天问离骚千古传。翰墨伸怀,颂忠以韵,龙舟逐浪祭忠魂。

  99.江苏 洪善宽

  仰天百问,动地九歌,名篇千载烁今古;

  糯粽飘香,龙舟竞渡,江水万年怀圣贤。

  100.江西 毛龙泉

  人生百味,祭屈原,包粽子,情深四海;

  德品千年,抒绝唱,颂离骚,誉滿九州。

  101.河北 靳泉涛

  屈子投江多有赋;

  靳家全节恨无门。

  102.湖南 萧旗胜

  一箬飘香,万家插艾,五湖共缅楚魂日;

  龙舟竞渡,大地长歌,四海同期端午时。

  103.湖南 邹耀良

  插艾驱邪迎福禄;

  赛舟夺冠庆端阳。

  104.浙江 董益彩

  门扉插艾迎端午;

  粽子投江祭屈原。

  105.湖南 李翠明

  日逢重午,宗王镇恶,赤符艾酒驱瘟疫;

  节序天中,父老祭江,青粽龙舟酹国魂。

  106.山东 张修广

  稻田刈割,江河竞赛龙舟,齐尝米粽,节祭屈原真爱国;

  冬麦开收,山岭争忙机器,共挂香包,门悬艾草自倾情。

  107.湖南 戴子喜

  节号天中,天问萦怀屈子;

  功勋海内,海流不朽忠心。

  108.湖北 黎炳财

  瑞气今时存艾草;

  忠魂何处待龙舟?

  109.江苏 侯燕新

  屈子衣冠,波荡汩罗江,龙舟舞动中华志;

  离骚吟咏,情融端午节,楚韵声扬民族魂。

  110.江苏 陆月真

  清邪毒,药酒荷包熏艾草;

  祭忠魂,彩绒米粽赛龙舟。

  111.福建南安 叶劲榕

  龙舟水上争锋,荡起离骚韵;

  大众舌尖品粽,承来上古风。

  112.湖南 李立明

  天上飞龙,水上赛龙,一曲离骚千古恨;

  锅中煮粽,江中投粽,九州佳节万民欢。

  113.河南 赵鲁白

  美人香草雅风颂;

  天问九歌诗胆肝。

  114.湖北 徐新霞

  端识楚邦,悠悠楚梦,常忧国忧民,一卷离骚扬正气;

  阳辉江岸,滚滚江涛,频载舟载韵,千年汨水浴忠魂。

  115.山东 高孟勇

  雄黄祛毒,粽粟飘香,九域非遗呈异彩;

  红帜迎风,龙舟破浪,千秋屈子有清声。

  116.山东 鞠  良

  艾叶香薰能采梦;

  龙舟竞渡欲招魂。

  117.湖南 李杰民

  须存屈子清高气;

  更爱陶公淡泊心。

  118.河北 张  震

  肉粽飘香粘嘴笑;

  龙舟飞渡响锤欢。

  119.湖北 成慧萍

  角粽飘香,艾虎驱邪,萱草榴花祥四海;

  兰汤试浴,龙舟吊古,楚风湘韵忆三闾。

  120.黑龙江 林青吉

  众人划桨双飞渡;

  竹叶包香五谷餐。

  121.湖南 罗光胜

  龙舟竞渡,千门设晏迎亲友;

  粽子飘香,万水欢腾慰屈原。

  122.湖南 萧  琼

  悲天问,忧国殇,雁字横飞,昔作离骚传雅韵;

  痛楚才,伤民疾,龙舟竞渡,今怀屈子祭忠魂。

  123.河南 周双稳

  祈五福归原,楚地同娱端午;

  放千舟缅屈,罗江再润九歌。

  124.湖南 蔡传来

  龙舟飞破三江浪;

  粽子飘浮万里香。

  125.湖南 欧阳湘奇

  度佳节,肉粽飘香,菖蒲艾叶雄黄酒;

  悼屈公,飞流竟棹,浊浪清波勇士舟。(竟,应为竞)

  126.广东 黄现藩

  龙舟竞渡千帆舞;

  粽子飘香九曲悲。

  127.湖北 方伯勋

  竞赛龙舟追屈子;

  传承民俗育新贤。

  128.湖北 余名湖

  荆山湘水终难舍,投食以鱼,祭吾家国;

  橘品兰华自抱香,捉舟为剑,报我襟怀。

  129.广西钦州 何清洋

  角粽祭忠魂,铭怀楚夏彰明士;

  龙舟冲碧浪,思念灵均挽慧贤。

  130.湖南 欧阳棠

  阵阵粽香萦烈骨;

  声声浪鼓震长天。

  131.山东 秦清华

  飞舟破浪,艾叶驱邪,万众欣然歌盛世;

  粽子飘香,龙灯舞彩,千年乐此祭斯人。

  132.湖南 周郁鸳

  赛龙舟,吃粽子,逢节日,忆屈公招魂奠酒;

  焚艾草,饮雄黄,到夏时,辟邪气防瘴清瘟。

  133.湖南 李颂勋

  饮雄黃,四海有情吟浩气;

  悬艾草,千舟飞渡祭忠魂。

  134.山西 韩淑芳

  艾草菖蒲包肉粽;

  龙舟清酒祭忠魂。

  135.湖南 罗国凡

  万家角黍千秋祭;

  一卷離骚百世钦。

  136.湖北 王如雪

  欸乃声声,人潮两岸龙舟竞;

  蒲风阵阵,艾酒深杯粽子香。

  137.河南济源 张作宽

  思介子,念屈原,同吟千古忠魂节;

  扒龙舟,餐黍粽,共奏中华正气歌。

  138.广东 佘  辉

  节日总关情,冰心一片仰天问;

  忠贞原爱国,俯首三楚唱九歌。

  139.辽宁 李洪起

  胸前彩蛋祈君命;

  酒里雄黄洒我身。

  140.山西 陈路军

  昔去秽驱邪,祭祖怀贤,屈原掩涕哀民苦;

  今榴花艾酒,龙舟竞渡,粽子投江告小康。

  141.湖北 周永凤

  投黍祭忠魂,问涛涛江水,缘何奔涌?

  飞舟追绮梦,看猎猎云帆,似欲扶摇。

  142.河北 赵国生

  虎艾齐悬,遥望楚山思浩气;

  龙舟竞渡,近推江水祭忠魂。

  143.湖南 李芝儒

  汨水滔滔,群龙踏浪欢声沸;

  离歌荡荡,万棹飞花响鼓擂。

  144.湖南 郑晓英

  龙舟比赛歌昌世;

  角黍飘香祭屈原。

  145.江苏 梁寿海

  青衣白糯映苍生,一瓣心香,龙吟千古英雄史;

  天问离骚牵赤子,九章经典,虎啸五湖坦荡风。

  【注】《离骚》、《天问》、《九章》等为屈原代表作。

  146.江苏 仲召华

  龙舟竞渡,筒粽投江怀傲骨;

  蒲剑高悬,蕙兰满径慰芳魂。

  147.江苏 朱国文

  辟邪祈福,世代升平,龙舟竞渡千秋端午节;

  祭祖拜神,古今习俗,粽子香飘百族慰湘魂。

  148.江苏 陈维祥

  挂艾驱虫,悬蒲祛疫,糯粽飘香思正气;

  荷包送福,美酒避邪,龙舟奋桨激高风。

  149.江苏南京 濮存相

  偏持己见,悲情抱石投江死;

  缅述英才,端午招魂动地歌。

  150.江苏南京 张泽宝

  天问离骚思屈子;

  远游食粽赛龙舟。

  151.江苏 许世和

  端阳裹粽千年祭;

  天问忧邦万代传。

  152.山西 郝安珍

  龙舟掀巨浪,擂鼓摇旗怀屈子;

  艾叶吐幽香,吟诗作对忆贤人。

  153.福建 陈清民

  艾叶菖蒲门柱挂;

  龙舟粽子汨罗游。

  154.湖南 李洪峰

  雄黄饮,虎艾悬,万家添淑气;

  楚些闻,湘累念,五月尽诗情。

  155.广东 冯兆烈

  季节届端阳,记忆当年,哀故国临危,先哲凄然沉汨水;

  岁时逢凤纪,联欢此日,看中华崛起,后昆莞尔慰诗魂。

  156.安徽 王万平

  祈福辟邪,插艾悬蒲驱毒气;

  祭贤拜祖,划舟抛粽慰忠魂。

  157.新疆 邱治安

  楚仕遭谗,倚天哀叹,上下索求,一跃竞成绝唱;

  国人抚卷,肃地缅怀,时空穿越,九歌永伴流觞。

  158.河北 郎红文

  米粽祭江,骚赋琅琅吟楚韵;

  龙舟竞渡,汨流滚滚忆忠魂。

  159.湖北 李达章

  战鼓催征,兰棹扬波,龙舟竞渡破风浪;

  户添艾草,门悬蒲剑,黍角齐飞祭圣贤。

  160.湖北 谭英华

  娥江孝女亲情重;

  湘水忠魂爱国深。

  161.辽宁 付连海

  粽子飘香,桃枝艾叶祛邪恶;

  龙舟竟渡,屈原子胥佑平安。(竟,应为竞)

  162.陕西 李安林

  虎艾雄黄驱疫疠;

  龙舟香粽祭忠良。

  163.江苏 曹振鹤

  艾符带雨香,彩丝环玉臂,米粽相思,投江苦诉离骚恨;

  蒲酒含风软,兰浴湿云鬟,龙舟竞渡,击棹深悲屈子冤。

  164.湖南 肖德飞

  岁岁榴开,千门洽庆,一节迎来五月红,乡愁更胜离骚赋;

  年年龙赛,万水欢歌,百桡划出四时绿,诗梦当随屈子忧。

  165.香港 杨健松

  河伯设场同竞渡;

  人家解粽忆怀沙。

  166.北京 皮福生

  鼓伴龙舟跃,汨罗往复千年祭;

  诗随艾叶飘,粽子轮回五里香。

  167.河南 刘邦辉

  三湘烹楚水,糯米于灶上苍茫,同香九域;

  五月慨忠魂,龙舟震汨罗澎湃,遥想千年。

  168.广东 黎美岐

  鼓响龙舟风浪上,忠魂可慰;

  艾悬门口吉祥来,邪气难侵。

  169.江西 周红萍

  却见街头巷尾青葱处;

  又逢锅里瓢中香满时。

  170.湖南 陈奇鹏

  挽社稷长存,蓼粽龙舟思屈子;

  留民心永驻,雄黄菖剑斩奸邪。

  171.山西 李炳锁

  怀石汨罗江,青粽祭公,滚滚冤声流不断;

  留名华夏地,香花忆士,年年游子泪依然。

  172.江苏 陈  健

  龙舟竞渡,香囊艾叶安康福;

  楚粽同餐,彩线绿衣甜蜜心。

  173.江苏 朱成安

  节话端阳,啸九歌天问;

  魂归屈子,看四海龙腾。

  174.山西 王晋恩

  龙舟竞渡承先哲;

  彩线轻缠启后贤。

  175.贵州 袁治德

  欲尝香粽,口罩临时下岗;

  普挂雄黄,新冠无处栖身。

  176.黑龙江 穆贵春

  汨罗酹酒,祭绝笔怀沙,美人香草传千载;

  屈子忠心,恨黄朝纳谏,哀郢悲歌唱九章。

  177.山东 张希功

  离骚流韵,筒粽飘香,千年屈子千家祭;

  彩线寄情,龙舟竞渡,万古图腾万众歌。

  178.新疆 陈建军

  始遂英魂,龙舟竞渡,离骚万古澄明月;

  难酬壮志,艾草纷飞,天问千山痛断肠。

  179.福建 陈盛华

  百年楚水,万众追思研作墨;

  千古扬名,一腔哀怨写为诗。

  180.山西 姚  锋

  一江碧水收忠骨;

  千载楚风励后昆。

  181.山西 吴会学

  枣粽飘香,艾草悬门臻五福;

  龙舟竞渡,欢声溢岸撼千江。

  182.山西 乔  维

  龙舟竞渡,浊浪招魂,万里洪涛呼屈子;

  糯粽飘香,荷包裹艾,千年鼓瑟吊湘灵。

  183.上海 郜思宁

  艾蒲同企世无疫;

  歌赋莫忘诗有魂。

  184.贵州 徐文炎

  相邀义重椿萱茂;

  却叹情深艾粽香。

  185.河南济源 徐占元

  拜神祭祖端阳节;

  祁福辟邪民俗风。

  186.江西 游宇鹏

  古逢屈子疑天问;

  今读离骚撼地歌。

  187.广东 吴  忠

  浪遏飞舟,棹水追思,一代诗骚千古颂;

  龙飙彼岸,粽香竞渡,千船鼓舞一江歌。

  188.山东临清 郭牧苑

  节至端阳,淘宝频翻追粽子;

  时逢冠疫,宅家静坐读离骚。

  189.云南 孙道雄

  龙舟竞渡,掣电驰风兴社稷;

  粽子飘香,传薪续火振人文。

  190.云南 蒋厚雄

  龙舟竞渡,千古诗宗昭日月;

  粽子飘香,万鱼饵料避贤良。

  191.湖南 李自强

  毅魄归来,千载《离骚》千古寺;

  龙舟竞渡,一声号子一江歌。

  192.山西 薛光廷

  粽香袅袅,江水滔滔,屈子离骚萦九宇;

  鼓点铿铿,龙舟浩浩,中华民族耀千秋。

  193.广东 林汉钿

  投角黍,赛龙舟,民俗民魂,大夫含笑;

  颂离骚,扬国粹,诗歌诗节,雅韵壮怀。

  194.内蒙古 包苏日嘎拉吐

  盛世风光,励志童男悬艾叶;

  神州景色,怀春少女绣荷包。

  195.湖南 姚国新

  江湖又现龙舟秀;

  街巷同飘粽叶香。

  196.新疆 乌焦丹赤

  屈子含冤悲社稷;

  汨罗泣泪唱离骚。

  197.江西 余祖松

  插艾草,吃米粑,争看龙舟怀屈子;

  喷雄黄,挂香蛋,共吟歌赋祭忠魂。

  198.湖南 杨和顺

  情花突放山河翠;

  爱意辽扬岭岳雄。

  199.江西 刘新安

  粽子飘香,艾叶临门,龙舟击水鱼标夺;

  绵山颂孝,汩水铭忠,曲糵衔觞鼙鼓喧。

  【注】端午节古时传说与介子推有关一说,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

  200.山东临清 扈金海

  悼贤君,包米粽,米粽飘香天问梦;

  怀屈子,赛龙舟,龙舟竞渡楚辞情。

  201.湖南 萧玉莲

  虎艾凝香。怀沙可谓湖波韵:

  龙舟绚彩,令节真能世事芳。

  202.陕西铜川 弥前进

  重五时摘艾叶;

  天中节祀祖先。

  203.广西 蓝介荣

  九畹滋兰思屈子;

  千秋汩水咒怀王。

  204.新疆 刘志尧

  屈子精神,时越千年今更显;

  端阳大节,世临五月独尤亲。

  205.江西 吴玉保

  忠魂犹记,碧水寻英,龙舟劈浪千江觅;

  义胆长存,端阳怀古,艾草依门万户思。

  206.湖北武汉 李家桥

  节敬骚人,气贯苍穹,汩水铭忠千古颂;

  粽包楚韵,舟追国梦,神州励志九章吟。

  207.广东 郑楚开

  粽球香大地,怀念忠魂,赋韵千年记;

  锣鼓振清江,不忘烈士,离骚万里吟。

  208.河南 张项学

  酹酒祭忠魂,恨血化花,楚天榴色染霞色;

  放怀歌盛时,熏风催韵,禹甸艾香浮粽香。

  209.辽宁 韩东林

  汨水诵离骚,千古兴衰听绝唱,抱石投江,年年端午含悲曲;

  雄黄承远楚,九章诗赋咏殇情,辟邪祈福,岁岁龙舟载挽歌,

  210.山西 郝建兵

  激浊扬清,诗魂不朽,离骚寄愤无双士;

  忠君爱国,志节休移,艾粽追怀果一人。

  211.江西 周永建

  梅雨湿乡心,想虎艾高悬,但驱疫毒人安好;

  粽香萦客路,看龙舟竞发,不负年华家富殷。

  212.湖南 欧建峰

  几枝艾草,门前挂上驱邪病;

  千叶龙舟,江面竞来掀悼情。

  213.江西 吴腾华

  万里正重阳,浴芳兰,灭新冠,高悬虎艾除瘟疫。

  五湖聊一醉,吟天问,逐远梦,放棹龙舟慰楚魂。(端阳)

  214.北京  白  杨

  九州迎节,野艾挂龙舟,竞技之中怀屈子;

  五月欢歌,青蒲包黍粽,品尝时刻咏离骚。

  215.山西 兰长龙

  米粽熏香端午风,辟邪祈福;

  忠心染壮汨罗水,吊古招魂。

  216.安徽 奚之坤

  蒲剑高悬,携五色荷包,九章惜诵,吟一曲离骚,千年楚赋凭天问;

  龙舟竞渡,闻汩江呐喊,玉粽飘香,怀满腔忠烈,万缕柔情慰屈原。

  217.浙江 沈爱民

  角粽团团怀楚客;

  龙舟肃肃悼骚魂。

  218.贵州 杨宜中

  龙舟竞渡旗飞舞;

  黍粽飘香味畅消。(消,销?)

  219.广西 奚海珊

  艾虎髙悬驱鬼怪;

  龙舟竞渡慰忠良。

  220.湖南 申仲源

  江河同鼓龙舟劲;

  街巷遥闻粽子香。

  221辽宁  徐有会

  满屋粽香怀屈子;

  几株艾草浴兰汤。

  222.湖南  李谷声

  节届端阳,飘缕缕蒲香,虎艾悬门消瘴毒;

  时逢仲夏,听隆隆雷鼓,龙舟逐浪慰骚魂。

  223.湖南  钟天鹏

  祭屈子粽香万里;

  赛龙舟福冀千秋。

  224.安徽  武必举

  米粽飘香,千江一曲龙舟竞;

  门悬艾叶,万里同腔祭屈魂。

  ——龙舟竞/祭屈魂,结构不对品

  225.江苏  毛国迁

  端的中华传统节;

  午时热烈竭忠魂。

  【注】竭忠:意渴尽忠诚。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词性不对应,结构不对品

  226.河北雄安  刘晓贺

  纪念屈原,忠魂不朽千秋颂;

  弘扬爱国,楚子当歌万古传。

  ——第二分句合掌

  227.湖南炎陵  欧阳建平

  追念先贤,城皋家家投角黍;

  恭承气志,江河处处竞龙舟。

  ——皋,出律

  228.湖南新化  李中文

  楚水遗恨,岁岁龙舟寻侠骨;

  君山有约,年年端午忆忠魂。

  ——恨,出律

  229.黑龙江  尚喜民

  挂香包,缠彩线同除邪祟;

  食粽子,赏龙舟共祈瑞福。

  ——祈,出律

  230.山东曹县  杨玉汉

  挂艾草,饮雄黄,祛邪避疫平安祈;

  赛龙舟,包角粽,励志强魂赤子歌。

  ——祈,出律

  231.湖北  万岽珲

  年年绿粽食,龙舟浪投,纪念国魂仙逝;

  岁岁雄黄酒,艾草飞洒,振新精气永生。

  ——二分句失替

  232.湖南 蒋德卿

  竞彩龙舟,齐心破浪追绿码;

  流香米粽,众士吟文忆先贤。

  ——绿、先,出律

  233.河南 戚天瑶

  蒲剑驱五毒,浴芳兰彩线轻缠,小符斜挂;

  先贤耀千年,祭江湖龙舟竞渡,角黍无言。

  ——第一、二分句出律

  234.江西 谢樟林

  酌酒酹江涛,问楚天忠魂何在?惟余逝水苍茫,艾旗怅望;

  援笔书丽句,知芳草傲骨犹存,欣看湖山壮美,家国安康。

  ——笔,出律

  235.广西 梁宇国

  九州竞渡寻真理;

  四海抛粽祭国魂。

  ——粽,出律

  236.江苏泰州 魏新义

  角黍投江思屈子;

  龙舟竞渡想汩罗。

  ——汨,出律

  237.江苏 桑立华

  疾摛《风骚》,看萧艾太盛,椒兰薄少;

  奋书《天问》,有心中励志,楚上洒愁。

  ——摛、盛,失替

  238.湖南 贺志平

  戏水飞舟争桂冠;

  吟诗掷粽祭忠良。

  ——冠,出律

  239.贵州 杨兆修

  粽子飘香真情在;

  雄黄泡酒韵味长。

  ——失替

  240.江西石城 李小杰

  爱国忠贞思屈子,独红洁身推浊浪;

  忧民节概看英雄,终将高智战瘟神。

  ——红,出律

  241.江西 朱  盛

  斟满一杯酒,浸染雄黄,高敬汨罗毅魄,想当年,离骚沉咏,天下浊混君独醒,纵身而跃;

  捧来几株禾,丰盈嘉穗,深祈端午英魂,从今日,楚赋长歌,尘间健硕众俱慰,载舞以迎。

  ——出律

  242.湖南 段文华

  一人一江一节;

  五月五日五周。

  【注】上联:屈原、汨罗江、端午节;下联:五月初五周五。

  ——失替

  243.湖北 黄子谦

  何处招魂,汨罗江畔龙舟竞;

  今日吊古,绿艾门前粽子香。

  ——日,出律

  244.河南 李  立

  端午思诗祖;

  蜜棕祭圣魂。

  ——棕,应为粽,出律

  245.湖南 彭  红

  感悟离骚悲怨曲;

  欣闻汨水载棕香。

  ——棕,应为粽,出律

  246.湖南 何佑智

  悬门艾叶驱邪气;

  掷汨香棕慰良魂。

  ——出律;棕,应为粽

  247.江苏 刘国友

  少年端午时,初学知天问;

  归老右江岸,太平读离骚。

  ——离,出律

  248.广东 吴子龙

  粽同前进者为伍;

  艾与清和心化一。

  【注】谐音、双关。

  ——失替

  249.江苏 孙述俊

  端午悼屈原,龙舟竞渡;

  中华尊国士,艾草飘香。

  ——屈、国,新旧韵混用

  250.江西 杨香宗

  泪断汨江,忠心爱国怀屈子;

  节逢端午,艾叶雄黄驱疫瘟。

  ——国、屈,新旧韵混用

  251.广东 李得武

  长诉忠魂满大江,菖蒲竞渡,驾驭飞龙,粽子飘香祈守正;

  焉知塔影移西子,杨柳垂思,从容见佛,硫磺散焰倚思君。

  ——子、思,不规则重字

  252.湖南 朱义夫

  标头挂彩,棹影旋波,雄师锐志争旗鼓;

  蒲剑驱邪,雄黄消疫,角黍龙舟醉玉湖。

  ——雄,不规则重字

  253.广东 郑利彬

  《楚辞》著远,凭栏眺望,甚担忧,烽火连篇,思过往,习俗如常,竞渡龙舟兴热浪;

  《天问》求精,抚石聆听,犹未雪,战书上表,看今朝,乡风未改,飘香米粽祭忠魂。

  ——未,不规则重字

  254.湖南 张青来

  食粽子,祭祖拜神祈福辟邪,比肩传统中华四节;

  扒龙舟,喧天锣鼓争先楫桨,怀念子胥大夫屈原。

  ——子,不规则重字;夫,出律

  255.湖南 陈方安

  舟船追梦,百姓胸怀,国人从此龙舟赛;

  米豆诱虾,庶民心意,是日尔来粽子香。

  【注】上联讲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的关系,下联讲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的关系。

  ——舟,不规则重字

  256.湖南  吴本坤

  节承古远图腾,屈子沉江,棕艾富涵丰底蕴;

  节有暑炎时雨,龙舟竞棹,桃梅润嗓颂江山。

  ——节,同位重字;江,不规则重字;棕,应为粽

  257.湖南  李垂林

  又是端阳,举菖蒲,持米粽,擂鼓划船怀屈子;

  又斟艾酒,吟楚赋,唱渔歌,焚香放棹读离骚。

  ——又,同位重字

  258.山东临清  张家琪

  艾草高悬幸福门;

  龙舟竞渡西湖水。

  ——上下联反了

上一篇:大学生称与失足女见面,没看上也就没发生关系,事后照样被拘留
下一篇:王鹤棣师傅黄民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