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我们如何思维》读书笔记(二)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0
手机版

  前一章节作者谈到通过训练来转变思维推理能力的必要性,以养成批判性审视和探索的习惯。然而思维的训练又必须立足于思维的自然倾向,也就是说,训练必然从这些自然倾向中找到出发点。

  要学习的,不是思维,而是如何思维得好。因此,学习者必须主动。

  三个方面的重要自然资源:

  (1)要有一定的经历和事实以引起联想;

  (2)要有迅速、灵活、丰富的想象力;

  (3)联想要有条理性、连贯性和恰当性。

  一、好奇心

  在提供那种能引起联想的原始材料方面,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无疑就是好奇心。古希腊贤哲曾说好奇心是一切科学之母。正如充满活力的健康的身体总是在寻找营养,好奇的心灵也总是在保持警觉进行探索,寻求思考的材料。

  (1)好奇心最先表现为一种生命力的外流,一种丰富的有机体能的表露。动物总会片刻不停地动来动去,婴儿会不停地试探和摸索,吸吮,触摸和抨击各种物品,推推拉拉,抓抓丢丢,总是在体验这些东西,知道他们不再新鲜为止。很难说这样的活动是智力活动,然而倘若没有这些活动,智力活动就会缺乏材料而变得苍白无力和走走停停。

  (2)在社会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好奇心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一个孩子不再能够从身边接触物品而获得有趣的感受,可是会懂得通过询问别人而扩充自己的体会容量时,一个新纪元就开始了。他们会问这问那,最初,这些询问只是他们早期那种摸爬推拉的体能向他周围人们的延伸,但他的问题会逐渐深入:这房子是立在什么上面的?支撑这土地的又是什么?

  孩子的东问西问已不单单是为了积累一些付不连贯的信息。他会朦朦胧胧之间意识到种种事实还不是全部的故事,还有从这些东西看出更多的道理。这样就出现了好奇心的萌芽。

  (3)好奇心上升到体能层面和社会层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层面,此时是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而加以思索。培根说过我们要像孩子一样,才能进入科学的王国,同时提醒我们注意这一天赋是很容易消失的。有些人在满不在乎和冷漠之间失去了它,另外一些人在轻浮草率自中失去了它。

  许多人的好奇心只限于流言碎语和市井短长,而且这种想象非常普遍。每一个人尤其是孩子,都要设法保护好奇探索的精神,别让它因兴奋而过度衰竭,别让它因日常事物而麻木,别让它因教条灌输而僵化,也别让它浪费与琐碎的事物之中。

  二、联想

  联想的功能有三个不同的方面,他们因人而异,每一方面均有高有低,其组合亦松紧不一。

  1、联想的快慢,是人们通常区分聪敏与愚钝的依据。(聪敏和愚钝并无绝对的标准,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人的聪敏或愚钝还与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情感状况及客观等因素有关。)不能武断和单纯地认为某个人是聪敏或愚钝的。

  2、联想的范围有宽有窄,但这一差别与上述的反应快慢并无关系。联想时,如果淡出联想到的各种方案,加以比较,在得出结论,那样会更有意义,更有内容。另一方面,联想太多了,五花八门,那也不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想得太多会让行动陷于瘫痪,让人无所适从。

  3、联想的深度。区分一个人的智力反应,不仅看人的反应快慢和宽窄,还要看深度。深度往往能表现出反应的实质。有的人思想深刻,有的则浅薄;有的人思索到事物的根源,有的则只是轻轻触及其表层。有的成年人或孩子反应虽然慢却很扎实,所得印象皆很深,思维能达到较深入的层次,而不是浮光掠影。有的人反应虽然敏捷,但看待问题却仅停留于肤浅的表面。对于问题、对困难的思索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才能保证思维结果的质量。

  扩展:教师最好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认为“思维”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功能,不要随意给一个孩子贴上“愚蠢”的标签。

  思维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事物是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表明它们的相应意义,述说它们自己的独特的故事。正如身体的成长是通过各种食物的消化一样,智力的成长是通过各种题材的合乎逻辑的编组。

  思维是将各种具体事物引起的各种具体联想加以排列,联结到一起。

  三、条理性:它的本质

  当灵巧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因素都得到应有的平衡或保持了应有的比例时,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思维的连贯性。我们既不希望思想迟钝也不希望思想仓促。我们既不希望杂乱无序也不希望刻板僵硬。

  集中精力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动,也不是让手脚困住或联想的流动陷于瘫痪。它意味着让思想的多样性和变化汇成一条源源不断的潮流,流向一个统一的结论。

  保持思想集中就像是保持船的航向一样,总要变换位置,但始终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连贯要防止思绪矛盾,集中则要防止分心。

  对于多数人来说,要保持有条理的思维的习惯,其首要来源主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智力的组织并不是来自对思维力的直接诉求,它的发生和一定时间内的发展,是与为完成一定目的所需的行动组织相伴而来。

  多数人的推理并非来自纯推测动机,而是来自他们各自职业中有效实施业务的过程。他们的推理经常受到业务的检验。

  在青少年的正确思维习惯的训练中,通过实际行动检验推理的方法也不应被忽视。

  1、适当行动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要比成年困难得多。成年人的行动方式多多少少是由环境决定的。其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主要行动特点。孩子则不同,其社会地位和职业未定,几乎没有任何客观因素来迫使他遵从什么持续性的行动方式,他自己还往往三心二意。缺乏持续的行为动机,本身又不成熟,想法易变,这就增强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和难度。

  2、为孩子选择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科学的思维训练活动一定是这样的:

  (1)最适合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2)最有利于他们成年后为承担社会责任做准备;(3)能最大限度促进他们养成敏锐观察和连贯推理的习惯。

  好奇心关系到思维材料的获取,联想则关系到思维的灵活性和力量;活动本身虽不是智力型的,但活动的顺序则关系到连贯性智力的形成。

  一、导言:方法和环境

  所谓的功能心理学是与教育界流行的正规科目概念同时出现的。倘若思维是与观察、记忆、想象以及关于人和事物的常识判断均不相关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器,那么就该用一种专门为此目的而设计的特种运动器械来训练思维。如同用特种运动器械来练臂部肌肉。

  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好奇心、联想力以及探索和检验的习惯,扩大其范围和效率。训练的方法,就是给每个人提供适应需要和能力的的条件,争取持续改善其观察、联想和调研能力。

  对于教师,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他需要研究每个人的特点和习惯;另一方面,他需要研究各个人习惯性自我表达的能力变好或变坏的条件。

  他应当认识到方法不仅包括他有意识地涉及和运用智力训练的方法,而且还包括他并非有意运用的因素,即学校的氛围和校务之中能对学生的好奇心、反应力及有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学校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接触到的那些人的态度和习惯;(2)学校所授的科目;(3)现实的教育目的和理想。

  二、旁人习惯的影响

  榜样比言辞更有力

  三、学业性质的影响

  学业一般可分为三类:(1)以掌握技能为重点的科目。如阅读、写作、绘画、音乐;(2)以掌握知识为重点的科目,如地理、历史;(3)以训练抽象思维为主要特点的科目,如数学和规范语法。当然,任何一门学科都具备所有这三个方面,只是偏重不同罢了。每一学科都容易出现偏向。

  1.在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中,存在一种使智力活动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危险。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专业学者,其著述和言谈抽象得出奇,在自己的专业以老大自居,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主要侧重技能的科目中,存在的危险则正好相反,即人们企图尽可能走捷径以达到所要求的目的。

  3.在车中知识、注重信息量和信息准确性的科目中,也存在着差不多同样的问题。信息与智慧之间的区分古已有之,但又需要经常不断地更新。信息是已获得和贮存起来的知识,智慧则是运用知识以便有力量改善生活。

  只有开动智力而获取的技能才是供智力随时利用的技能。

  四、现实目标和理想的影响

  1.在教学中,以外在成果为标准的做法表现在人们只注重“答案正确”。既然灌输课文被自觉或不知觉地奉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思维训练就成了附带和次要的事情。

  2.在学生的操行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响。要求学生遵守机械、刻板的校规是容易的。

  每个人最深层次的心理态度是决定于应对品行问题的方式。

  温馨提示,未完待续... ....

  下一章节 第五章 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上一篇:韩国拍了这么多「性伦理」电影,却没有基本的人性
下一篇:性取向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