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笑美学的常用评估方法有哪些?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7-20
手机版

  原标题:口腔微笑美学的常用评估方法有哪些?

  导读

  微笑美学已经成为现代人客观评价面部容貌的标准之一。人在微笑过程中所表露的牙体、牙龈和唇齿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口腔美学的分析指标。为了使主观的美学量化,便于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客观的测量指标,各种评估方法层出不穷。昨天的微信就目前口腔牙颌面多种软硬组织诊治中常用的美学评价指标做了介绍?口腔微笑美学常用评估指标,今天一起来系统了解有哪些常用的美学评估方法以及美学评估的注意事项。

  作者:余念 俞青 胡勤刚 闫福华 李厚轩 曹阳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常用的美学评估方法

  常用的美学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辅助工具检查以及研发的各类计算机软件等。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主要是采用各种类型的传统计量工具如游标卡尺、量角规、量角器等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点、线、面进行测定。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Rudolf Martin法,即先在被测量者面部直接用彩笔于各个测量标志做好标记,再用上述的测量工具对各标志点进行直线、弧线、角度、弧度等方面测量。

  

  模型测量法

  口内的操作毕竟有限,为了更好地仔细测量,可对颌面部软硬组织取模,然后灌制石膏模型,在石膏模型上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各标志点的各项指标。

  照片测量法

  在拍照前需设置一定的尺度和垂线作为参照物,以备测量及放大倍数的确定。将摄取的底片制成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影像(1:1),或直接按标志好的尺度和垂线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照片(1:1)。在透明硫酸纸上描绘颜面及其器官轮廓,标志出各测量点,再利用图像数字化仪将全部标志点按编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由计算机求出各测量项目的值。

  锥形束CT(CBCT)

  阿皮斯特·伊莱卡(Alpiste Illueca)介绍了一种平行透照技术,原理简单且器械普及,但拍摄要求较高,且靶区域为前牙,因此在前牙美学区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CBCT较传统的螺旋CT扫描范围灵活,精确度高,对软组织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如巴里维埃拉(Barriviera)等就提出利用CBCT来分析牙龈生物型,其与红色美学也有密切关联。

  X线头影测量技术

  自从1931年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发表论文“一种新的X线技术及其在正畸学上的应用”以来,X线头影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局限于硬组织的测量,直到在后期发现软硬组织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软组织在面部美学中的作用。X线投影测量不仅可以定量测出面部的重要标志点、线和平面,还可以测定上下唇的倾斜度、美容平面、上中切牙与上唇的位移比等。

  术前诊断蜡型、诊断饰面、可试戴蜡型、临时修复体 诊断饰面和临时修复体的作用包括检测切端位置和牙齿长度,让患者在术前从美观和功能上进行适应以及预测未来的修复体能否同时满足患者和医生的要求。但因牙齿需要预备,诊断性临时修复体是不可逆治疗。所以,只有当患者的修复需要备牙时,才可以应用诊断性临时修复体。如果美学重建计划是使用非侵入性树脂或贴面,或者患者不接受备牙,则可考虑诊断饰面。

  数码微笑设计(digtal smile design,DSD)

  DSD是当前比较前沿的美学修复设计手段,其基于美容牙科学基础原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患者面部和口腔数码照片进行美学分析设计,并且模拟出治疗后效果图,最终获得直观的模拟效果。

  DSD原理是通过将一些精确拍摄的照片导入相应软件,然后在照片上进行美学分析,生成虚拟设计,再将虚拟设计转移到石膏模型上,实现诊断蜡型(wax-up),通过诊断饰面(mock-up)转移到口内,从而实现精确的美学评估的技术。

  

  最基本的DSD分析过程如下:利用软件(ezDSDpro5.0)的颜面美学分析工具标记大笑时的面中线、牙弓中线、笑线和牙齿比例等参数,然后用前牙黑背景特写照片去重叠大笑照片中的前牙,当二者完全重叠时,撤掉面部大笑照,将所有的参考线转移到前牙的特写背景中。

  依据休息位上前牙的暴露量、上中切牙牙冠的比例、微笑时牙龈的暴露量等美学标准,在前牙照片中设计最适合患者软硬组织比例关系,最终完成设计。

  牙体比色法

  常用的有目测法和比色仪法。肉眼对颜色的感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且颜色用语言也难以准确描述。电脑比色仪可以避免光源、环境和人主观因素等影响,作为比色的有效辅助。但比色方法随着比色者的视觉差异以及患者的种族、肤色、年龄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VAS可作为患者自我评估方法,即1条100 mm长的直线,左端标注0,右端标注100,让患者根据自己对牙体或修复体美观包括牙色等做出标注,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种植体修复的美学评价

  在种植体修复美学中,除了采用经典的PES评价种植体软组织美学指标外,还可以拍摄CBCT、口内照,并应用影像分析软件进行种植区域的三维分析,从而实现对种植体周围组织进行美学评价。包括种植系统的选择、手术位置与轴向、周围软硬组织的美学处理、比色、精度修复体的制作等。

  目前有多种软件研发,包括CBCT+invivo5、Simplant等软件介导种植体修复,invivo5软件可以根据患者的CBCT,在电脑里构建三维模型,并模拟种植体的载入。应用invivo5种植后可达到龈乳头能够完全充满邻间隙,与邻牙龈乳头协调一致的效果,提高美学修复的可预见性。

  美学评估的其他注意事项

  风险评估

  美学治疗必须在保证健康的条件下进行,在实际诊疗中,往往有多种因素影响美学效果,因此术前必须合理评估患者条件,结合患者主观需求,进行美学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常规风险评估

  ① 系统性疾病:美学治疗要考虑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与牙周炎密切相关,糖尿病难以控制的患者要慎重采取手术;骨质疏松的患者要慎重考虑种植。

  ②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会大大降低美学修复的有效性。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牙周附着的丧失。大量吸烟被视为“高度美学风险”。

  ③ 患者心理需求: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即使患者身体条件达到治疗要求,但患者美学期望过高,产生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临床医生难以达到其要求,或患者有比较严重的精神方面疾病,治疗需要视情况而行,必要时可以终止治疗。

  局部的风险评估

  ① 高位和中位笑线相比较低位笑线的风险高。

  ② 弯薄的牙龈容易出现退缩,中厚的牙龈生物型也较平厚型具有更高风险;相对应,尖圆形的牙冠相比方圆形风险更高。

  ③ 牙间乳头和修复体外形都依赖于邻面牙槽嵴高度和稳定性,当邻面牙槽嵴顶点到接触点的垂直距离>7 mm时,美学风险增高。

  ④ 局部修复位点的感染也是美学治疗的考量因素。其可以影响周围软硬组织的质和量,可引起牙龈退缩等。

  ⑤ 牙体的缺失、拔牙创的愈合,缺牙区软硬组织的解剖变化会影响美学修复。

  个性化与患者自评

  在美学治疗前后,患者可根据自评分的方法来主观地评价治疗效果。布瑟(Buser)等指出患者主观满意度是美学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在前牙区。主观满意度调查可采取VAS作为个体自我牙外观的评分。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美学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种族、年龄、性别和个人期望量定。时间会对牙齿、牙周、唇部及周围支持软组织造成影响。因为口周肌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之前提到的美学参数也随之变化。变化表现在多方面:首先,上唇随年龄增长变长,上颌切牙的显露程度会逐渐减少;其次,由于牙齿磨耗等原因,牙齿与上下颌的关系也在变化。下颌切牙及其牙龈也将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多数年龄较大的患者常忽略年龄、美观和自然之间的直接关系,希望自身采用年轻人的牙齿美学参数,但这样就不是完全自然的。

  

  总的来说,美学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尊重患者意愿的同时获得尽量自然的效果。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患者的主观要求是我们美学治疗重点考量之一。所以,口腔医生在治疗这类患者时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冲突。为了明确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美观目标,医生必须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美学评估,模拟出术后美学效果的同时对治疗提供一定的方案。

  总结

  爱美是人之天性,是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基础上进一步的生活追求。颌面部是人类容貌的最敏感区域,容貌的不美观,可以影响人的自信,对人的生理甚至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往口腔微笑美学评估主要是评价牙体组织的颜色、形态等,评价方法也只是简单的视觉分析。现代美学诊疗要求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美的协调对称。评价范围也从简单的牙体组织延伸到颌面部各软硬组织如唇、牙龈等。虽然美常常不作为治疗的惟一目的,但应作为重要部分贯穿诊疗的始终。

  (本文摘编自《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第10 卷第1 期)

  作者简介

  

  俞青,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计算机技术和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美容牙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医、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两项。

  

  闫福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监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工程与牙周再生治疗、牙周病的种植修复治疗,以及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等。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刊物26篇)。主译、参编(译)学术专著16部。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

  第183期05版

  ★转载请获作者及杂志社许可

上一篇:受试者招募!西安市胸科医院招募矽肺肺纤维化患者!
下一篇: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去国外做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