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别总盯着“山川异域”了!日本傲娇魔性的“老干部诗”你见过吗?
来源:字媒体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字媒体(ID:zimeiti-sogou)

前些日子,文字君的朋友圈被日本捐赠物资上的汉诗刷屏。从《诗经》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到《全唐诗》中的“明月何曾是两乡”,从佛教经典里的“风月同天”,到蒙学《千字文》里的“同气连枝”。
沙雕网友们都说,这是一场岛国人民“用爱连麦”的诗词大会。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古典汉语,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一束文明的暖光。

其参与策划者,既有汉语力满点的日本学者,也不乏心系祖国的在日华人。一时间,这件事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中国人vs日本人,谁更懂汉诗”的大讨论。

为啥我们会认为岛国人民比咱们更懂中国传统文化?真实情况到底又是什么样子?文字君就来给大家唠唠日本汉诗的二三事。
经常上网刷到日本新闻的老铁,一定看过这么几句话:什么“唐朝在日本,明朝在韩国”,“崖山之后无中华”,“在京都发现长安,和风即唐风”…这些观点之所以能流行,至少有一些实在的例子能证明不过,还是和这次“赠物资送汉诗事件”一样,犯了以偏概全、夸大事实的毛病。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的文化交往史也源远流长,文字君今天就不骗稿费展开讲了。从公元8、9世纪至19世纪,以诗歌艺术为代表的中华雅文化曾深刻影响日本政治与社会发展,天皇、贵族、僧侣、学者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阶层,都曾出过不少著名汉诗人。
/新井白石,江户时代的儒学学者/
说个大家最熟悉的:聪明的一休,这位生活在室町时代(约明朝初期),让“阿姨洗铁路”的小光头,他经常用汉诗来记述一些不可描述之事:

即便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全盘西化,汉文化与汉诗的辐射力不再下至庶民,但也保留于教授学者、文化阶层中。在现如今岛国国民基础教育中,虽然有部分地区的教材涉及汉诗、汉文,但这并不作为升学考试的核心KPI。
/动漫中的汉诗/
这和咱国内自己的情况也有些像,尽管近代文学家与当代名人中,都不乏善写古典诗词的高手。大家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里,也被迫罚抄过数不清的古诗词,但这并不代表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老百姓人均熟背唐诗三百首,随便嗷两嗓子整出半个盛唐。
/这才是两国人民都有掌握的中华文化/
尽管现今日本民间仍有许多汉诗爱好团体,市面上也出版汉诗书籍、书店开展汉诗讲座,就连官媒NHK也时常播放汉诗节目。但这就和嘻哈、cosplay、古典音乐一样,只是多元文化流行社会中的一种爱好构成。

总体来说,读汉诗写汉诗在岛国还是个圈地自萌的小众爱好,小众到所谓“国民汉诗投票”最高也才80多票。

就像这次的捐赠物资附诗一样,面对那几首美丽古典的汉诗,只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能品味出这语言背后的深刻情感与表达上的体面,但岛国普通民众的反应大概和中国普通老百姓一样。嗯,有些不明觉厉。

毕竟,如今岛国年轻人在日常阅读书写中,连和制汉字都嫌麻烦。能直接用使用假名代替的绝不写汉字。即使让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他们首先想起的也是和歌俳句,而不是几百年前先辈爱过的汉诗。
不过,随着近些年社交网络的兴起,汉诗这种冷门话题,也和其他小众兴趣一样在社交网站上,大有回暖之势。岛国的汉诗爱好者们,经常在网上举办汉诗大赛,一些与汉诗有关的段子,也能够迅速传播变为画风歪掉的沙雕事件。

比如,2017年在日推上曾掀起一股“平成自由诗”创作浪潮,就是岛国废宅年轻人们借汉诗大法,对日本社会中的“中老年成功男士”开展的一波黑色幽默模仿秀。这便是我国网友十分熟悉的,一些明明没有诗词造诣却还附庸风雅、胡乱创作的“老干体”,在岛国的老一辈政商大佬中,也不乏同道中人。

比如一位叫幡谷祐一的官N代老头,这位老爷子对汉诗的热爱,并不局限于口头上,还多次出版过自己的汉诗集,取名为“平成自由诗”。他用行动证明了:哪个大龄男儿不想冒充文化人?
/maodie之年,依旧向学/
当他以87岁高龄拿到日本名校筑波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便美滋滋地给学校题起了诗。

事情发生后,热心好事的岛国汉诗迷怒发一帖名为《筑波大学よ、その“漢詩”は恥ずかしい》(筑波大学啊,这种“汉诗”太羞耻啦),diss这首“汉诗”文墨不通既不押韵,又无平仄格律且文法诡异、表意空洞,并吐槽高等学府领导的迷惑行为。仅仅是因为作者有一定社会地位,就被铸成了雕塑放在大学校园中,披着“汉诗”文化之皮却洋溢着老干体的油腻之感。

接着,广大吃瓜群众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位岛国老干部曾经的汉诗集。平成废柴们仿佛发现了新玩具,纷纷大开脑洞模仿这种谜之汉诗,开启了一场万物皆可写的尬诗大会,来表达对“有地位,没文化也能有文化”的嘲讽。例如单身狗发帖情人节求偶……

跟文字君一样的单身社畜狗,感慨无情悲惨的现实生活。

还有把pico太郎的洗脑名曲《PPAP》,简单翻译成了和制汉语诗。

以及画风逐渐走形变歪,似乎写了出不得了的“家庭情感伦理大戏”。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虽然没有多少普通人能把握好汉诗这种古老文学体裁。但汉诗的韵律感与包容性却能在恶搞与趣味中达成平衡,反而成为了新的流行梗我凑合着写,你凑合着看,搞得文字君也忍不住和诗二首:魔性平成自由诗,抖腿节奏诡异萌。岛国社畜多奇志,华夏观众笑肚疼。汉诗魅力远流长,平成废柴叹真香。打油大会同点赞,沙雕何曾是两乡。

其实,类似“平成自由诗”这种借由社交媒体发酵的尬诗活动。在中国互联网上也一直存在,它们往往会从知乎、豆瓣等具有一定姿势水平的社区发源,继而扩散为全民吃瓜的流行梗。

比如2016年一位叫@杜子建 的大V针对“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向微博网友征集开脑洞续写活动,瞬间点燃了吃瓜群众的文学热情。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其实是化用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律诗《简卢陟》:

韦应物的原诗写出了名士怀才不遇的飘零之感,以中国文化独有的“江湖”意识,打动了千年后现代网友的心。于是,形成了一波全民创作诗潮,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热度不亚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再比如前一阵,从知乎发源的“对联梗”以三位作家名字连缀组成韵味悠长的类诗上联,这其实是文学爱好者聚会时自娱自乐文字游戏的互联网化,出圈成热门的同时,也唤起了广大网友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学之美的感受和好奇。

更何况近年来,随着诗词大会的兴起以及文博、汉服等小众门类的流行,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热度在年轻一代网友中再度重燃,市场上小言IP剧名的文学化风潮,也验证了诗词魅力的老少皆宜。
/传说中的白色特别款汉服/
现代网友虽并不生长在古文环境中,但对于诗词文学之美的感应,却并不因时间而消亡,这也是救灾物资上的诗词能够刷屏热搜的原因。大家在乎的并不是由谁来写,而是这样含蓄又优美的语言,能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重拾。你说是不是?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转自搜狗输入法公众号「字媒体」,互联网新青年趣味表达平台,热梗天天见,言值不下线。
上一篇:精 [电影推荐]一部尺度略大、三观尽毁的捷克电影!
下一篇:职业能力性格测试题及答案(职业能力测试主观题及答案)
最近更新汽车资讯
- 哲学沙龙
- 高原痛风临床研究
- 快播插件(SPSS无法启动因为应用程序的并行配置不正确)
-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陪你母乳喂养】 哎哟喂,没生孩子也能泌乳?
- 重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可以结婚吗
- 非现役人员生活待遇经费保障与管理探析
-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结合教育动画的相关研究
-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二模)高中毕业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那片星空那片海》全集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介绍
- 给6-15岁男孩女孩的精选主题书单(分性别,暑假必备)
- 优秀家长家庭教育经验分享5篇
- 郭洪雷:汪曾祺小说“衰年变法”考论
- 章子怡汪峰吵架原因 章子怡与汪峰吵架事件详情
- 情感故事:不回家的女人
- 道德伪善的教育学思考
- 2018级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以国家之名的罪恶——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
- 影视传播范文10篇
- 九天揽月一一敢峰证明四色定理之谜
- 挪威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妊娠的妊娠间隔和不良妊娠结局(2008-2016 年):一项
- 好看的美剧排行榜(12部高分高质美剧推给你)
-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 长谈 | 内蒙古电影新浪潮:现实的结构与质感
- 美国《国家性教育标准》及其启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