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人生设计课:好工作是设计出来的
近日,德瑞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火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从事或者找到心仪的工作,正好在课程顾问那里看到一本书《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对照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些回顾和反思:我的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工程师到专利工程师、律师,再到咨询师,对于旅途中的每一步我都充满感激;我更喜欢的是“好工作是设计出来的”,任何时候设计人生都不会晚;社会就是战场,灵与欲之争,名与利之战,究其一生,人都要上战场的,既然都要上战场,为什么不先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设计好人生?精心设计的美好人生会要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不虚度此生。
选择职业时,我以为自己认识自己,毕竟,每天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都认为好帅好美,但到了社会上,我才发现,其实并不认识自己,面目模糊,需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时,我就有了一次选择机会。职业初期,每天面对设计实验方案、试验、修正实验方案,就像变魔术一样要把没有生命力的各种金属元素成分组合变成特殊的合金材料,看到一台台柴油机用上新的材料,幸福感还是确凿的。但,每天呆在实验室是我想要的吗?我是不是应该自由一些?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看看不同的世界?我愿不愿意解决“需要自由一些”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生活中有无数机会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去尝试、释放你的潜力,能不能舍弃过去固有的观念,注重行动,就不会被困住——不焦虑、不分析、不过度思考,也不会把一生都浪费在寻路上,生活就是这样,在考证的路上我对法律、对律师资格证书保持好奇,就那样的升华后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三十岁的我面临一次选择的机会,是继续做工程师还是去做律师,这需要我重新认识自己,我的个性是什么,天赋是什么?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我会不会被金钱、成功所吸引,甚至把它当做生命,会不会滥用自己的自由?是不是可以保持终身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多读书,并尽可能与人为善,愿意面对自己无法逆料的事情,也能接受失败?我找到了选择,也在之后的律师职业生涯中过于沉浸在如何获得事业成功、承担责任上,完全忽略了“为什么”和“为了谁”,
而再次出现需要重新定义的问题,同样需要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我选择了咨询师,并将一直坚持直到成功。
传统的职业规划思路——“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而人生设计的思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回顾近27年的职业生涯体现的正是这个人生设计思路。
设计人生需要注意的是:认识自己的弱点,远离试探,别让自己的弱点控制你。如果能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也就更容易活出独特的人生。人生有时命运坎坷,要乐天知命。千万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小看社会、名利对人的影响,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要精心选择那条难的路,因为看似难的路,倒反而最终容易。人生很长,要长存希望。要有耐心,大部分时候工作是枯燥的,这磨炼人的耐心,但看似单调的工作,却时常会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不要成为金钱、权力、名声的奴隶,人生的价值,不是靠这个来衡量的。不要独自前行,找一个支持者。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投入,人生设计是没有尽头的——生活是一个有趣且不间断的设计项目。
我永远在前行,永不停歇、不泄气、不困惑,也永远不放弃。
作者:周寅辉
专业资质
二级心理咨询师
美国NGH催眠治疗师
受训背景
张雅莹欧文亚隆团体
黄辛隐咨询师团体成长督导
中澳联合活在当下两性关系培训
上一篇:2021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专业实务练习题:护理伦理
下一篇:安乐死合法化探讨
最近更新汽车资讯
- 哲学沙龙
- 高原痛风临床研究
- 快播插件(SPSS无法启动因为应用程序的并行配置不正确)
-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陪你母乳喂养】 哎哟喂,没生孩子也能泌乳?
- 重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可以结婚吗
- 非现役人员生活待遇经费保障与管理探析
-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结合教育动画的相关研究
-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二模)高中毕业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那片星空那片海》全集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介绍
- 给6-15岁男孩女孩的精选主题书单(分性别,暑假必备)
- 优秀家长家庭教育经验分享5篇
- 郭洪雷:汪曾祺小说“衰年变法”考论
- 章子怡汪峰吵架原因 章子怡与汪峰吵架事件详情
- 情感故事:不回家的女人
- 道德伪善的教育学思考
- 2018级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以国家之名的罪恶——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
- 影视传播范文10篇
- 九天揽月一一敢峰证明四色定理之谜
- 挪威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妊娠的妊娠间隔和不良妊娠结局(2008-2016 年):一项
- 好看的美剧排行榜(12部高分高质美剧推给你)
-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 长谈 | 内蒙古电影新浪潮:现实的结构与质感
- 美国《国家性教育标准》及其启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