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2.湿疹也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身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及瘙痒等为主要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发病率高。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等)、生活环境(如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后者与个体易感性有关。因而湿疹的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上,按皮损特征和病程,一般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根据严重程度,将湿疹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轻中度居多。目前现代西医治疗轻、中度湿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corticosteroids,tcs)、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calcineurin inhibitor,tci)和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适用于治疗重度湿疹。然而,长期外用tcs会出现皮肤色素改变、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tci使用初期可出现皮肤灼热感、刺痛感和瘙痒加重;抗组胺药可能有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限制了药物的长期使用,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不规范的治疗造成部分患者对上述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导致疾病慢性迁延。因此,有必要研究探寻新型治疗药物。4.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已有很多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例如:cn104257850a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提取物:黄芩12-19份、苍术13-17份、胡麻6-12份、地肤子9-15份、广昆布6-13份、广藿香8-18份、小叶莲4-9份、苦石莲5-11份、苦玄参7-12份。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冷冻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相结合,再进行混合得到了中药组合物配方。该专利配方并未获得授权。5.cn104173489b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药的乙醇提取物,以及包括1~10重量份冰片:30~45份黄连、25~50份苦参、15~35份丹皮和15~30份徐长卿。6.现有技术的配方各有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对湿疹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大幅降低。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9.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物成分:苦参3-8份、关黄柏1-4份、地肤子1-4份、白鲜皮1-4份、龙胆1-4份、盐车前子1-4份、盐泽泻1-4份、土茯苓1-4份、栀子1-4份、黄芩片1-4份、地榆1-4份、生地黄1-4份、牡丹皮1-4份、赤芍1-4份、炒地龙1-4份、炒蒺藜1-4份、蝉蜕0.5-3份。10.优选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物成分:苦参3.75份、关黄柏2.5份、地肤子2.5份、白鲜皮2.5份、龙胆2.5份、盐车前子2.5份、盐泽泻2.5份、土茯苓2.5份、栀子2.5份、黄芩片2.5份、地榆2.5份、生地黄2.5份、牡丹皮2.5份、赤芍2.5份、炒地龙2.5份、炒蒺藜2.5份、蝉蜕1.5份。11.优选方案,制备成以下剂型中的任意一种: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合剂、煎膏剂、散剂。12.优选方案,所述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3.1)按配方配比,将苦参和黄芩片粉粉碎成细粉,湿热灭菌,备用,得细粉a;所述湿热灭菌是在115℃-125℃,15min-40min;14.2)按配方配比,将牡丹皮和土茯苓粉碎成细粉,乙醇闷润灭菌,再在40℃-50℃烘干,备用,得细粉b;所述乙醇闷润灭菌是在体积分数为60%-8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相对于牡丹皮和土茯苓的质量的10%-30%,闷润时间2-4小时,闷润温度为10℃-30℃;15.3)按配方配比,将其余十三味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10-12倍水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c;16.4)将细粉a、细粉b和细粉c混合均匀,干燥,即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17.优选方案,所述处方中苦参、黄芩片、牡丹皮、土茯苓是于55℃-65℃下干燥至水分<7%,分别破碎,再粉碎成细粉80目-100目,备用。18.优选方案,所述湿热灭菌是在120-121℃,15min-20min进行。19.优选方案,所述乙醇闷润灭菌是用体积分数为70%-75%乙醇,乙醇用量是相对于牡丹皮和土茯苓的质量的15%,闷润时间3小时,闷润温度为25℃。20.优选方案,步骤3)中滤液是在60~70℃,-0.06~-0.08mpa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60℃的浸膏。21.优选方案,步骤3)中真空干燥是在60~70℃,-0.06~-0.08mpa下真空干燥至水分<5%。22.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湿疹、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杀虫止痒类药物中的应用。23.本发明的处方方解如下:24.本病因湿热之邪充于腠理皮肤而发为湿疹。故临床当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杀虫止痒为治疗原则。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陶弘景云:“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故以苦参为君药,意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25.关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重庆堂随笔》:“盖下焦多湿,始因阴虚火盛而湿渐化热,继则湿热阻夫气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坚之病,皆黄檗之专司也,去其蚀阴之病,正是保全生气,谁谓苦寒无益于生气哉盖黄檗治下焦湿热诸证”。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求真》:“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关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关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二者配伍,加强君药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故为臣药。26.白鲜皮,杀虫止痒,为外科常用药,补君药之不足,增强止痒功效。龙胆草,清热燥湿。车前子、盐泽泻,清热利湿。土茯苓,除湿,解毒。栀子、黄芩片,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二者为常用药对,效力显著。上述诸药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牡丹皮、赤芍,活血凉血。地龙,清热,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药中配伍数味活血药,是为防凉血后血行不畅。蒺藜,活血祛风,防止血热生风,既病防变。蝉蜕,除热,祛风,与蒺藜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上述诸药均为佐使药。27.纵观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且能既病防变,临床用之定为良效。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是:29.1、本发明中药制剂通过临床实验验证,相对于常用的抗组胺药,治疗湿疹疗效相对较好,且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大幅降低。30.2、本发明中药制剂通过动物实验,具有比已上市的同类型中药疗效更佳,且安全可靠,无毒附作用。另外我们发现,本制剂中剂量组治疗湿疹明显优越于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对照组。31.3、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独特,针对不同的原料药进行不同的处理,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更有利于有效物质含量的保留。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33.图1是空白对照组(1f01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结构完整,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均未见变性坏死、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34.图2是模型对照组(2m01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表皮局部可见溃疡,局部可见新生棘细胞层,表面可见结痂,真皮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血管充血、出血。3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剂量组(3m04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表皮局部可见溃疡,局部可见新生棘细胞层,表面可见结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出血。3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剂量组(4f05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表皮可见变性坏死、棘细胞层增加,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3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5m02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表皮局部可见变性坏死,棘细胞层增加,表面可见结痂,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38.图6是消风止痒颗粒组(6f05号动物)背部皮肤图。he染色,×200。皮肤表皮局部可见变性坏死,棘细胞层增加,表面可见结痂,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39.图7是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40.实施例141.1、处方:[0042][0043]2、制法:[0044]以上十七味,苦参和黄芩片粉碎成细粉,湿热灭菌,备用;牡丹皮和土茯苓粉碎成细粉,乙醇闷润灭菌,备用;其余关黄柏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2倍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60℃)的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制成约1000g,即得。[0045]3、配制工艺详细说明:[0046]本制剂的配制工艺如表1:[0047]表1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的配制工艺详细说明[0048][0049][0050]4、湿热灭菌参数的选择[0051]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苦参、黄芩片和土茯苓细粉,分别平摊于搪瓷盘中,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于121℃,分别灭菌15min、30min;116℃,灭菌40min。物料厚度2.5厘米,容器装载量50%,先检微生物限度,在对比灭菌前后样品的主要含量变化,见表2和表3。[0052]表2湿热灭菌法的微生物限度试验结果[0053][0054]表3湿热灭菌法灭菌前后饮片的含量变化[0055][0056]试验结果表明,本制剂中苦参、黄芩和土茯苓采用不同的湿热灭菌条件(121℃×15min;121℃×30min;116℃×40min)灭菌,灭菌后的微生物均符合要求,但苦参和黄芩灭菌后含量较灭菌前下降比值小于10%,说明湿热灭菌对苦参和黄芩的主要成分影响不大;但土茯苓灭菌后较灭菌前含量下降大于40%,说明湿热灭菌对土茯苓的主要成分有显著性影响。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本制剂中苦参和黄芩采用湿热灭菌,土茯苓还需对其灭菌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0057]5、乙醇闷润灭菌参数的选择[0058]本制剂中牡丹皮和土茯苓选择乙醇闷润灭菌,乙醇灭菌法通过渗透到微生物繁殖体的细胞内,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繁殖体,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并结合实际生产,乙醇灭菌工艺拟定为:乙醇用量15%,乙醇体积分数75%,闷润时间3h,以微生物限度和主要成分为主要考察指标。结果见表4和表5。[0059]表4乙醇闷润灭菌法的微生物限度试验结果[0060][0061]表5灭菌前后饮片的含量变化[0062]饮片名称主要成分灭菌工艺灭菌前含量灭菌后含量含量下降比值牡丹皮丹皮酚乙醇闷润灭菌2.6%2.5%-3.85%土茯苓落新妇苷乙醇闷润灭菌0.66%0.62%-6.06%[0063]试验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限度考虑,本制剂中牡丹皮和土茯苓采用乙醇闷润灭菌,灭菌后的微生物均符合要求;2)从灭菌前后的含量考虑,牡丹皮和土茯苓采用乙醇灭菌后,主要成分的含量下降<15%,说明乙醇闷润灭菌对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本制剂中牡丹皮和土茯苓采用乙醇闷润灭菌工艺:乙醇用量15%,乙醇体积分数75%,闷润时间3h,闷润温度为25℃。[0064]因此,根据灭菌工艺的研究结果,本制剂中,(1)牡丹皮和土茯苓宜采用乙醇闷润灭菌,灭菌条件为:采用75%的乙醇闷润灭菌,用量为15%,闷润温度为25℃,闷润时间为3小时,再40℃干燥;(2)苦参和黄芩片宜采用湿热灭菌,灭菌条件为: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15min。[0065]6、一般现有技术中中药的制备方法大多是将所有组分一起水提,我们最开始也有这个想法,但是针对苦参、黄芩、土茯苓和牡丹皮用水提取法效果不好,有效成分损失过多,具体对比数据如表6,所以针对这4种成分我们采取的是上述特殊处理后直接磨成细粉入药,以最大程度保留药效成分:[0066]表6水提取方法前后饮片的含量变化[0067][0068][0069]7、日服用量及规格的确定[0070]本制剂的日服生药量42.75g,其中水提饮片为32.75g,生药粉入药为10g,干膏得率为24.33%,故日服药量约为32.75g*0.2433+10g=17.97g。本制剂拟日服3次,则每次的服用量为6g,根据设备尺寸及服用习惯,本制剂的包装规格拟定为每袋装6g,相当于饮片14.25g。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0071]小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单次给药毒性试验[0072]目的:本项研究按照国家glp规范要求实施,观察icr小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药液后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为其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提供参考资料。[0073]试验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pf级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7.0~21.6g,310mm×205mm×180mm笼里饲养,每笼5只。按照国际(gb14925-2010)spf级实验动物环境条件要求进行饲养,动物检疫和适应环境饲养3天。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纯水)、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组(91.8g生药/kg),每组20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上,然后按40ml/kg分别经口灌服纯水和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给药当日给药2次,在每次给药后0~4小时内密切仔细观察记录各组动物的中毒表现和特点、毒性反应出现及恢复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等,然后每天观察2次,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连续观察14天。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对动物进行称重,记录动物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0074]试验结果:1)对一般活动状况的影响、动物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灌胃给药结束后0~4小时内,空白对照组和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组小鼠自主活动、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见相关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空白对照组和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组小鼠自主活动、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见相关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2)对体重的影响:动物在给药前(给药当天)、给药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称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组与空白对照组动物体重未见明显差异。说明icr小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3)试验结束时对icr小鼠大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各器官表面和切面均未见明显异常情况。[007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给药体积为40ml/kg,给药当日给药2次,累积剂量为91.8g生药/kg,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公斤体重给药量的150倍(成人每日剂量为0.611g生药/kg),动物未见相关毒性反应及死亡。[0076]表7试验剂量及分组设计[0077][0078]表8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icr小鼠体重的影响(n=20,)[0079][0080]表9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雌性icr小鼠体重的影响(n=10,)[0081][0082]表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雄性icr小鼠体重的影响(n=10,)[0083][0084]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0085]1、目的:本项目研究参照国家glp规范要求实施,观察sd大鼠经口灌服不同剂量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药液多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sd大鼠多次给药后毒性反应,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0086]2、试验方法:选用合格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1~224.7g,475×350×200mm3笼里饲养,每笼5只。按照国际(gb14925-2010)spf级实验动物环境条件要求进行饲养,动物检疫和适应环境饲养6天。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动物,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4.30、8.61、17.21g生药/kg)。按15ml/kg体积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13周)。给药末期(第13周末)和恢复期末(第15周末)按计划分别解剖4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查项目包括:一般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凝血及脏器系数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0087]3、结果与分析[0088]3.1动物饲养管理情况:无动物死亡。[0089]3.2一般生理指标观察[0090]3.2.1笼旁观察[0091]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恢复期2周,所有动物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各腔道分泌物及动物的一般状况等未见明显异常。[0092]3.2.2体重[0093]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体重无统计学差异。[0094]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经口灌胃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对大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0095]3.2.3摄食量[0096]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动物平均摄食量均无统计学差异。[0097]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经口灌胃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对大鼠的摄食量没有明显影响。[0098]3.3血液学检查[0099]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部分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0100]给药末期,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动物整体高剂量组rbc、hgb、低高剂量组mchc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明显低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动物整体低中高剂量组mcv、中剂量组mch、中高剂量组plt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明显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给药末期血液学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101]恢复期末,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动物整体无明显差异;恢复期末血液学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102]由上述结果分析,rbc、hgb、mchc、mcv、mch、eos%、plt、hct%等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虽有统计学差异,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且以上指标均在本公司临床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故认为该变化无毒理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对大鼠的血液学指标没有明显影响。[0103]3.4血液生化检查[0104]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部分生化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0105]给药末期,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高剂量组tp、低中高剂量组glu、中高剂量组tbil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明显低于同期空白对照组;血液生化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106]恢复期末,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血液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血液生化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107]由上述结果分析,上述各期中如alp、ast、alb、glu、tp、cho、tbil等指标分别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虽然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上述差异均无明显量效关系,且以上指标均在本公司临床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故可认为以上指标变化与受试物作用无关,无明显毒理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对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0108]3.5凝血检查[0109]给药末期,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凝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0110]恢复期末,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雌雄动物整体凝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0111]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对大鼠的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0112]3.6脏器系数[0113]给药末期,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雌雄动物整体高剂量组肝脏脏器系数、中高剂量组肾脏脏器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明显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的差异。[0114]恢复期末,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雌性动物及雄性动物脏器系数均无统计学差异;雌雄动物整体高剂量组肾脏脏器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其余各指标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的差异。[0115]由上述结果分析,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部分脏器系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结合解剖时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故认为该差异无毒理学意义。表明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对大鼠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0116]3.7组织病理学检查[0117]3.7.1大体观察结果[0118]试验各期未发生动物死亡。肉眼观察给药末期和恢复期末解剖的各组动物脏器表面及切面的颜色、大小、质地等均未见明显改变。[0119]3.7.2显微镜下观察[0120]显微镜下观察给药末期解剖的送检动物出现的主要病变有:肝脏肝细胞空泡变性(空白对照组:1/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0/10);肾脏局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空白对照组:0/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1/10);心脏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0/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1/10);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空泡变性(空白对照组:2/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1/10);肺脏局部肺泡腔内可见泡沫巨噬细胞,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0/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1/10)。[0121]显微镜下观察恢复期末解剖的送检动物出现的主要病变有:肝脏肝细胞空泡变性(空白对照组:0/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1/10);心脏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1/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0/10);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空泡变性(空白对照组:2/1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2/10)。[0122]由上述结果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部分脏器可见组织病理学改变,但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变类型及病变动物数量、病变程度未见明显差异,判定为大鼠背景性病理改变,与受试物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无关。结果表明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13周)和停药恢复观察2周未见毒性意义的病理改变。[0123]4.结论与评价[0124]本试验选用spf级sd大鼠作为实验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临床拟用途径经口给药方法和临床使用周期对大鼠进行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4.30、8.61、17.21g生药/kg),按15ml/kg体积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周7天,连续给药3个月(13周)。[0125]试验期间,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未见明显毒理学意义的异常;给药末期、恢复期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动物血液学、血液生化、凝血、脏器系数经统计学分析部分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但未显示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解剖时大体观察各组别动物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高剂量组动物脏器未见毒性意义的病理改变。[012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sd大鼠经口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3个月,未见明显与药物有关的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7.21g生药/kg(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28倍,等效剂量的4.5倍)。[0127]4.2.1.2剂量设计[0128]根据公司sop规定,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临床最大拟用剂量为42.75g生药/日,按成人平均体重70kg计算,为0.611g生药/kg,按体表面积换算成大鼠等效剂量为42.75g生药/日×0.018/0.2kg=3.85g生药/kg。本试验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高剂量组剂量为17.21g生药/kg(最大浓度);中剂量组剂量为8.61g生药/kg;低剂量组剂量为4.30g生药/kg;分别约相当于人临床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的28、14、7倍,相当于人临床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的4.5、2.2、1.1倍,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纯水),给药体积均为15ml/kg,详见表11。[0129]表11试验剂量及分组设计[0130][0131][0132]注:(1)每g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含生药2.295g;(2)临床剂量倍数人体重按70kg计算。[0133]表12试验观测指标、内容和时间[0134][0135][0136]表13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体重的影响(g,)[0137][0138]表14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平均摄食量的影响(g/只/天,)[0139][0140][0141]表15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血液学的影响(n=10)[0142][0143]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0144]表16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n=10)[0145][014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0147]表17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凝血的影响(n=10)[0148][0149]表18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动物脏器系数的影响(%,n=10)[0150][0151][0152]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0153]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药效学试验[0154]目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由苦参、黄柏、地肤子等组成。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杀虫止痒。用于湿热蕴肤所致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有发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湿疹见上述症状者。本研究通过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湿疹模型小鼠的影响、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以及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0155]方法:[0156]1、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模型的影响:选择检疫合格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每组10只。于实验前1天,对每一组的小鼠都进行背部脱毛,选用背部大约3cm×3cm的大小脱毛区备后续实验用。实验的第1天,用质量分数为7%的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zene,dncb)致敏剂100μl均匀涂于除空白对照组之外的5组小鼠的背部脱毛部位进行致敏。实验的第7天,在小鼠背部脱毛区域涂以质量分数为0.5%的dncb致敏剂25μl首次激发皮炎,每间隔三天用质量分数0.5%的dncb溶液激发一次,共激发四次。小鼠背部皮肤之后将显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发红、结痂、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症状表明造模成功。各组在造模同时分别按30ml/kg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末次激发后次日对小鼠背部皮肤损害程度进行积分,积分标准:正常皮肤:0分;轻度红肿、无组织液渗出:1分;有红肿伴有少量组织液渗出:2分;明显红肿及组织液渗出:3分,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的含量,取背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0157]2、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选择检疫合格豚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每组10只。药物组按15ml/kg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前24h用脱毛剂脱去豚鼠右后足背毛,用粗砂纸擦伤右后腿脱毛处,末次给药后1h,开始在创面处滴以0.01%磷酸组胺0.05ml/只,每隔3min滴1次,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以开始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各组动物开始舔足的时间及致痒阈。[0158]3、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的影响:选用检疫合格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每组10只。药物组按30ml/kg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按5ml/kg尾静脉注射0.025%右旋糖酐40,以小鼠出现前爪搔头部,后爪搔躯干,嘴咬全身各部位的现象作为瘙痒指征,记录小鼠瘙痒潜伏期及30分钟内瘙痒次数。[0159]结果:[0160]1、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模型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积分显著升高(p《0.01),小鼠血清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小鼠背部皮肤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小鼠血清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结构完整,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均未见变性坏死、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可见表皮角质层增厚、棘细胞层层数增加,部分动物可见表皮变性坏死、缺失、结痂,真皮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血管充血、出血等病理变化;各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病变类型相似,病变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依次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佳。[0161]2、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动物开始舔足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致痒阈明显提高(p<0.05或p<0.01)。[0162]3、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瘙痒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30min内瘙痒次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0163]结论:[0164]在本试验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改善小鼠湿疹模型的皮肤症状,控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组胺致豚鼠的痒阈,延长小鼠瘙痒的潜伏期,减少小鼠的瘙痒次数,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0165]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模型的影响[0166]1试验目的[0167]本试验通过复制小鼠湿疹模型,考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湿疹的治疗作用,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0168]2试验材料[0169]2.1受试物(供试品)[0170]处方组成: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含量:1g粉末含生药2.295g。临床拟用剂量:42.75g生药/日,临床拟用途径:口服,一次6g,一日3次,临床拟用疗程:1个月,生产单位: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单位:谷医堂(湖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0171]2.3阳性对照药[0172]名称:消风止痒颗粒,规格:15g×16袋,用法用量:口服,一日6袋,分2~3次服用,处方组成:防风、蝉蜕、地骨皮、苍术(炒)、亚麻子、当归、地黄等。适应症: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搔痒症。生产单位: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73]3.1实验动物[0174]品种/品系:icr小鼠,等级:spf级,性别:雌雄各半,用动物数量:60只。[0175]使用体重范围:18-22g[0176]3.4.4剩余动物的处理[0177]对剩余动物实施安乐死。[0178]3.4.5动物伦理与保护[0179]本试验方案交由公司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实施,按国家相关实验动物福利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执行。[0180]4试验方法[0181]4.1模型制作及给药[0182]选择检疫合格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于实验前1天,对每一组的小鼠都进行背部的脱毛,选用背部大约3cm×3cm的大小以备后续实验用。实验的第1天,用质量分数为7%的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zene,dncb)致敏剂100μl均匀涂于除空白对照组之外的5组小鼠的背部脱毛部位进行致敏。实验的第7天,在小鼠背部脱毛区域涂以质量分数为0.5%的dncb致敏剂25μl首次激发皮炎,每间隔三天用质量分数0.5%的dncb溶液激发一次,共激发四次。小鼠背部皮肤之后将显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发红、结痂、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症状表明造模成功。各组在造模同时分别按30ml/kg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末次激发后次日对小鼠背部皮肤症状进行积分,积分标准:正常皮肤:0分;轻度红肿、无组织液渗出:1分;有红肿伴有少量组织液渗出:2分;明显红肿及组织液渗出:3分,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的含量,取背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0183]4.2剂量设计[0184]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的成人临床拟用剂量暂定为42.75g生药/日,按体表面积换算成小鼠临床等效剂量=成人药量×0.0026×50=5.56g生药/kg。本研究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小鼠等效剂量的1倍作为低剂量,等效剂量的2倍作为中剂量,等效剂量的4倍作为高剂量。消风止痒颗粒等效剂量=成人药量×0.0026×50=11.7g/kg,消风止痒颗粒组采用消风止痒颗粒等效剂量的2倍进行试验。详见表19。[0185]表19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剂量设计表[0186][0187]注:每g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粉末含生药2.295g。[0188]4.3药物配制方法:[0189]消风止痒颗粒组:取消风止痒颗粒2袋(30g),加纯水溶解配制至38.5ml(0.78g/ml)[0190]低剂量组:称取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粉末2.4g,加纯水配制至30ml(0.081g粉末/ml)[0191]中剂量组:称取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粉末4.9g,加纯水配制至30ml(0.162g粉末/ml)[0192]高剂量组:称取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粉末9.7g,加纯水配制至30ml(0.323g粉末/ml)[0193]4.4检测指标[0194]一般观察:造模后及给药后密切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分泌物、排泄物、饮食情况等。如发现动物死亡或濒死,应及时对动物进行解剖观察。每周对动物体重进行称量。[0195]检测指标:末次激发后次日对小鼠背部皮肤症状进行积分,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il-4的含量,取背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0196]5试验结果[0197]5.1对小鼠背部皮肤症状积分的影响[019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积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背部皮肤积分明显降低(p《0.05),结果见表20。结果提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有改善湿疹模型小鼠皮肤症状的作用。[0199]表20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背部皮肤症状积分的影响(x±s,n=10)[0200][0201]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0202]5.2对小鼠血清il-4含量的影响[020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血清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中、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动物血清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果见表21。结果提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能降低湿疹模型小鼠血清中il-4含量,减轻小鼠的湿疹症状。[0204]表21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x±s,n=10)[0205][020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0207]5.3对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0208]见图1-6,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结构完整,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均未见变性坏死、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可见表皮角质层增厚、棘细胞层层数增加,部分动物可见表皮变性坏死、缺失、结痂,真皮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血管充血、出血等病理变化;各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病变类型相似,病变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依次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佳。[0209]6结论[0210]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改善小鼠湿疹模型皮肤症状,控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提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对小鼠湿疹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0211]临床分析数据:[0212]一、资料与方法[0213]1.一般资料[0214]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及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就诊的志愿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5例。统计基础资料:对照组男49例,女46例;年龄19~65(42.27±10.54)岁;病程1~34个月。观察组男50例,女45例;年龄18~65(42.82±10.72)岁;病程2~36个月。两组基础资料经由临床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0215]2.诊断标准[0216]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及《湿疹诊疗指南(2011)》湿疹诊断标准:(1)皮疹为粟粒大的密集的小丘疹、小水疽或丘疽疹,基底潮红。(2)小丘疹、小水疽、丘疽疹顶端被搔破后浆液不断渗出,呈小糜烂面,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疽疹、丘疹,境界不清。(3)合并有感染时,炎症反应更为明显,病灶处可形成脓疽,可有脓液渗出,结污褐色或结黄绿色痂,还可合并疖、囊炎局部淋巴结炎等。[0217]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热浸淫型标准:主症为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渗液流汁,瘙痒无休。兼症为身热,纳少,神疲,腹胀,便塘,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具备主症及兼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确诊。[0218]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0219](1)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或近2周内局部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制剂、维甲酸类药物等;④知情并自愿参加该项研究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完成全部疗程,按时复诊者。[0220](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妊娠、哺乳期及服避孕药的妇女;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患者;④由于交流障碍、听力障碍和依从性差等因素而无法收集完整病历资料的患者。[0221]4.方法: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商品名:皿治林,10mg/片),每次10mg,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品(谷医堂(湖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6g/袋),每次2袋,每日3次(相当于日服饮片量42.75g)。[0222]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3]二、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0224]1.观察指标[0225]easi观察项目包括: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浸润及苔藓化情况,并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各项目评分相加得出总分。[0226]2.疗效标准[0227]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大于或等于90%;[0228]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大于或等于60%,但小于90%;[0229]有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大于或等于20%,但小于60%;[0230]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0231]计算公式如下: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0232]随访治疗结束后3~6个月,easi评分大于治疗后的easi评分说明复发。[0233]三、结果[0234]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0235]表22两组总有效率观察对比[例(%)][0236][0237]2.不良反应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肠胃不适、嗜睡、头晕、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0238]表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对比[例(%)][0239][0240]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0241]3.临床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0242]表24两组复发率观察对比[0243][0244]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0245]实施例2[0246]处方:[0247][0248][024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0250]试验效果与实施例1相似,此处不再累述。[0251]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一篇:【原】【西方哲学】康德究竟讲了什么?
下一篇:大学语文论文
最近更新汽车资讯
- 哲学沙龙
- 高原痛风临床研究
- 快播插件(SPSS无法启动因为应用程序的并行配置不正确)
-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陪你母乳喂养】 哎哟喂,没生孩子也能泌乳?
- 重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可以结婚吗
- 非现役人员生活待遇经费保障与管理探析
-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结合教育动画的相关研究
-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二模)高中毕业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那片星空那片海》全集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介绍
- 给6-15岁男孩女孩的精选主题书单(分性别,暑假必备)
- 优秀家长家庭教育经验分享5篇
- 郭洪雷:汪曾祺小说“衰年变法”考论
- 章子怡汪峰吵架原因 章子怡与汪峰吵架事件详情
- 情感故事:不回家的女人
- 道德伪善的教育学思考
- 2018级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以国家之名的罪恶——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
- 影视传播范文10篇
- 九天揽月一一敢峰证明四色定理之谜
- 挪威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妊娠的妊娠间隔和不良妊娠结局(2008-2016 年):一项
- 好看的美剧排行榜(12部高分高质美剧推给你)
-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 长谈 | 内蒙古电影新浪潮:现实的结构与质感
- 美国《国家性教育标准》及其启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