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在报道传播中伦理问题刍议-新闻论文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摘要:新闻具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超强的时效性和多媒体性,对于新闻报道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图片,它们对受众的视觉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它能直接调动受众感性经验和视知觉思维,激发受众认知事物的参与性与认知兴趣,抓住读者的心,使传播内容得以扩大。但在最具开放性和充满强烈技术色彩的报纸、杂志、网络中,个人可以通过其技术特长对某些图片内容进行删改,向人们传递大量夹杂着色情、暴力和危险的陷阱等特定信息。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新闻图片;传播;图片伦理

  据有关资料,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 70 %来自于视觉,即通过图像获得的。图像信息因其所具有的直观性、客观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新闻图像往往比其他新闻形式包含更多的信息,且更加直观形象、易读易懂,更有人把当今新闻传播的现状描述为“读图时代”的到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为新闻信息资源建设构造了新的环境,使得新闻传播呈网络化趋势发展,随之产生的“网络多媒体新闻”也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新闻表现与传播形式。这其中的新闻图像正逐步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新闻图片在传播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作为形象报道的重要手段,新闻图片以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吸引读者视线,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如今,无论是网络业权威还是普通网民,都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传递的信息也夹杂着色情、暴力和危险的陷阱。通过对新闻传播内容的调查和其他媒体上相关报道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媒体中新闻图片的主要伦理问题(有的属于法律范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假新闻出现的频率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媒体应该以报道真实的新闻图片为己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新闻摄影诞生后不久,假照片就进入了受众的视野,迷惑受众对生存环境的判断。

  1、胡编乱造炒作假新闻

  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纪律,置新闻报道社会效益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于不顾,捕风捉影炒作负面新闻,甚至胡编乱造虚假新闻,追逐卖点,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带来的教训也是十分沉痛的。

  2007年7月17日,一篇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帖子登录全国各大网站、知名论坛。7 月 24 日,江西省鄱阳县公安局经调查,发布了丁香小慧被虐事件的权威调查通报:一、后母陈彩诗没有虐待丁香小慧的行为;二、丁香小慧体表初始伤是自己跌倒造成的。丁香小慧入住的上海瑞金医院也告知公众,小慧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脊髓病变等多种疾病,帖中所称“六块脊椎骨头基本被打断”纯系子虚乌有,她身上的青紫也是由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事实一经公布,公众一片哗然,众多媒体亦纷纷陷入了公信力备受质疑的尴尬境地。

  2、合成照片

  数字影像技术对于图片传播的影响很深,它既有促进图片传播快速便捷的一面,也有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制造虚假新闻照片,对图片的真实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2007 年 10 月 12 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2008 年 6 月 29 日,周正龙承认虎照是采用 PS 技术合成的假照片,周正龙以诈骗罪被判处 2 年 6 个月有期徒刑,13 名政府官员被处理。这是互联网影响力的极好例子。

  3、配备虚假插图

  网络中虚假新闻的另一种形式是使用过时的或表演的信息。如常常看到一些匹配过时甚至是模拟画面的新闻。话语是新闻,但画面却是过时的,有的甚至与新闻不相干的。在浏览网页时,我们常常忽视的一个方面是新闻图片的解说词,因为有些新闻图片在内容上可能并没有问题,而在解说词上却会出现问题,这同样会造成新闻图片具有伦理问题。

  2009年1月18日、19日,《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刊登了题为《深海围“鲨”》《猎“鲨”行动》(《“海口”猎“鲨”》)等有关我舰艇编队索马里护航情况的稿件,说我军赴索马里水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队遭到不明身份潜艇的跟踪,我军舰与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逼其浮出水面逃走。该报道并未指出潜艇的国籍,但许多网站在配图时均配上了“印度海军基洛级潜艇”的资料图片。一时间,中印之间的这次军事较量成为“铁血”、“强国”、“新浪军事”等各大论坛上网友热议的焦点。事后,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分别对刊登有关我护航编队虚假新闻的报刊、网站给予警告、罚款3万元等行政处罚,将造假者列入新闻从业不良行为记录数据库,终身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此外,当下新闻媒体有一个趋势,就是在配发有些新闻图片(尤其是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中)时,会同时配发所谓的“设计台词”,这也是不恰当的,可以说这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相违背的,也是一种亟须引起注意的新闻伦理问题。

  (二)渲染血腥暴力色彩,侵犯隐私

  1、传媒上近年来出现血暴力画面,特别是死亡、杀人的画面的情形多起来,这表明传媒炒作的升级。在我国传媒上出现死尸、杀人过程的画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不多见,而从伊拉克战争以来,却悄然增多,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其引发的新闻道德问题则值得我们关注。

  2、违法偷拍侵犯隐私,对大多数公民来说守法仅仅局限于不杀人放火的层面上,对更广泛的法律常识还没有普及。忽视被拍摄者的肖像权,不合法的偷拍等是我们一些摄影记者和编辑们遇到官司“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一般情况下,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是公开的,并且应当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的: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要求。可这些都是摄影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忽略的。隐性拍摄获得的内容虽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关切和求知欲,但偷拍也容易使新闻工作者流入追寻窥视,猎奇刺激等娱乐性新闻的鸿沟,放弃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行为规范。这些被袭击的对象既有被大众所熟知的政府要员,娱乐明星等公众人物,也有普通的被采访者。

  (三)性泛滥

  近年来在国内大的门户网站的社会、娱乐新闻、照片等内容中,“性暴露”以及“性暗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什么样的性图片、性描写、性内容、性用品广告贴图通通都在网上摆出的大餐之中,任你分享。这些泛黄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图片已成一大公害,毒害着少年儿童。如新浪与网易2003 年 6 月 13 日的社会新闻。新浪新闻:广西女副乡长工作餐上喝醉男乡长乘机将其强奸(图)(周五 16:12)、成都花季少女浴室洗澡错穿裤子惨遭同学虐待(图)( (周五 12:57)、深夜房门忘记上锁女主人睡梦中遭同村歹徒凌辱(图)( (周五 09:41);网易新闻:妙龄女子电梯内解裤小便每个动作都被摄录“在案”(组图)(06- 13 18:11)、日女性热衷锻炼私处肌肉崇尚性自由追求极度快感 (组图)(06- 13 12:09)。

  二、新闻传播图片伦理缺失的规避

  这些违背伦理事件的发生有复杂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在进入“读图时代”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规避新闻传播中的图片伦理事件的发生,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新型的新闻价值观

  媒体的职业道德操守就是“真正的伦理精神”。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历史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新型的新闻价值观,让是非、善恶、美丑划清界限,把新闻图像领域高尚的道德情操重新树立起来,以避免有违伦理的事件发生。

  (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我国对新闻伦理的讨论和研究只有大约10年的历史,对涉及新闻图像领域的伦理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而且大多在学理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少,法规包含的面也很窄。法律效力等级较低,而且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甚至还有不少法律法规的空白点。比如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条法律明文规定媒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暗访或偷拍,公众人物与隐私分际等等都缺少必要的法律规范。行业规范的制定也比较空泛。

  (三)建立健全新闻图片监管机制

  我国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新闻图片的监督比较缺乏,也是有违伦理的新闻图片成泛滥趋势的重要原因。媒介有没有伦理意识,不仅取决于媒介的自身素质,也取决于社会对媒介的要求、监督和舆论压力。比如对于涉及隐私、血腥、暴力的图片,相关部门和受众能迅速通过某种渠道对媒介施压,那么则有利于媒介伦理环境的培养。在我国的新闻摄影界,目前很少听说有记者因为假照片或图片严重有违伦理而被解雇甚至是道歉的消息,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必要的舆论压力。因此,就整个新闻图像领域而言,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已经是燃眉之急。就政府而言,监督部门应切实负起责来,对媒介有违伦理的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要严格把关,强调赏罚分明,要确立严厉的问责制,让媒介在涉及伦理的图片处理方面小心谨慎,不敢懈怠。

  (四)加强网站内部管理

  网络媒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杜绝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的制度保障。网站转载新闻要认真核实新闻来源,不登载道听途说的新闻,不断章取义转载新闻,不恶意炒作新闻,逐步建立起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杜绝虚假、低俗新闻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近亲繁衍人类
下一篇:这个学生社团打造中大版《红楼梦》舞台剧,首次公开官摄版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