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主义学派和弗洛伊德的关系(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强调人幼年的经历对人的影响。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3、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分为友情、爱情),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认识需要(感知、理解力和学习,好奇心,对于知识、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解释宇宙之谜的一成不变的),审美需要(包括诸如秩序、匀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某些成人身上和几乎所有健康儿童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是类似本能的,它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的能力)。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1.《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这本书强烈推荐,彻底改变了我的金钱观。我以前也是属于那种不太会管钱的人,老是乱花钱,没有任何理财意识,只知道上班挣钱。我觉得我们国内对孩子财商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欠缺的,包括很多大人、家长也缺乏理财意识。但是在国外,理财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重要收入的一部分了。这本书是美国富商的自传,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帮你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念,慢慢变富。2.《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如果你还觉得读书没有用,那真该看看这本书了。这本书也是作者自传,一个大山里的女孩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也被比尔盖茨力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拥有怎么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很多都觉得邓文迪是靠不光彩的手段上位,其实她自己曾说过,她所有的一切都受益于教育,是教育给了她洞察事物把握机遇的智慧。人活在世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后为之去努力奋斗,去飞往自己心中的山峰。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开心,经常为人际关系苦恼的话,这本书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痛过一群小动物表现出来。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通过和心理医生的十次咨询,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像书中说的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每个人都有变得更好的能力,想要事情改变,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真的不需要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如果不能成全所有人,就先成全自己吧。4.《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菲利帕?佩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心理治疗师,作者在书中通过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尤其是作为父母该如何教养孩子与子女相处。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成长的,自己上一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影响,有一天你会赫然发现,那些经历会冷不防地跳出来,给你一记回马枪。你可能会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一张嘴,说出来的话竟然跟我妈妈如出一辙。”5.《亲密关系》——罗兰米勒我最开始看这本是第三版,现在已经更新到第六版了(如下图)。比起前面的书,个人觉得这本书专业性比较强,有点厚,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最好先看电子版,确定能读下去,再买纸质版[泪奔])它的优点是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像之前网络上说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其实男人和女人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需要被爱和被理解。这本书会让你知道许多矛盾产生的根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只有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避免矛盾产生。6.《山茶文具店》——小川系你有多久没提笔,在纸上写下对思念之人想说的话了?在镰仓有一家专门帮人代写书信的文具店,书中出现了十六封书信,有给去世宠物的吊唁信、有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有拒绝借钱的回绝信(这个挺有用的,我在下图附上了[可爱]),也有写给挚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课堂。7.《幸福的方法》——泰勒幸福是一种能力,人人都可以学会,人人都能拥有。看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不幸福的人才会思考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每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感受不到幸福。”我觉得幸福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人希望家人团聚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渴望过得幸福[比心]也许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眼中所见皆是美好吧。8.《暂坐》——贾平凹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看贾老师的书[可爱]。《暂坐》以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现代都市女性生活图。她们神秘着,美丽着,聚散往来之间,既深深吸引人,又令人捉摸不透。茶楼正是社会的缩影,环环相扣的命运展示着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贾老师在书中提出的13条员工守则,也是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当代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蕴含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生的智慧。9.《人间失格》——太宰治我更愿意称之为“人间清醒”。太宰治在这本书中剖析了人性中最黑暗,最懦弱最绝望的部分,道破了我们长期以来压抑在心里的阴暗面。现实中的我们很多人都像主角一样,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起来,表面上积极开朗,其实内心已经溃烂不堪。常常在独处的时候对一切事物感到厌恶,对生而为人感到痛苦。也许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一直在这个世上苦苦挣扎的不止你一个。10.《断舍离》——山下英子贾平凹说:“会活得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只有丢掉拖累你的事物,你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远。优质的生活在质不在量,就像交朋友一样,一百个酒肉朋友也抵不过一个人生知己。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你会过得更加轻松。有些人,有些事该放下就放下,有些东西该丢掉就丢掉,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这十本书都是我自己看过觉得收获比较大的,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动动你可爱的小指头转发一下,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吧[可爱]
佛洛依德“论人性”大体有这几个方面;“决定论人性观”;“消极悲观的人性观”;“因果论的人性观”。“潜意识论人性观”决定性人性观佛洛依德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的目标所能制约,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命于潜意识的追求,潜意识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非理性意识动机,受生物本能的驱动力,和幼儿时期性心理事件的控制。通常人们的感觉是自己在主宰着自己的生活,实际上,人们对于塑造自己的人格是无法控制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潜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消极悲观的人性观佛洛依德认为,人和世界上的事物一样,都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人类。人的肌体之中同时具有生与死两种本能。人是本能的奴隶,人生的目标就是死亡,人生不过是朝向死亡过程中一条曲折的路而已。因果论的人性观佛洛依德认为,现实的行为主要有过去的原因左右,而不是由未来的目标左右。人们受困于本能和死亡本能的争斗中不能自拔,而这两种本能在遮盖撒谎,表现是保守。人们被强迫着重复着原始 的行为模式,力求减少紧张,缓解焦虑,压抑不愉快的经验,强迫着重复熟悉的,被潜意识认为是安全的行为。潜意识论人性观佛洛依德认为,从口误到宗教经验,凡此种种,都深深根植于性本能和攻击的中,潜意识的动机使人们成为了自己潜意识的奴隶,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但是,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嵌在意识之中,人们在不自觉中被潜意识支配自己却全然不知。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便是良知。由此而知道,良知是人先天就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的心里的天理,但是良知常被私欲蒙蔽,所以要除去人的,恢复人性先天的良知。王阳明认为心既是理。老子说道是宇宙的本原。程朱说理是宇宙的本原,理与物质结合生出万物,万物都含有理,就像每一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一样。理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的规律,在人类社会里表现为伦理道德。人的心里天生的就有理存在,只要能认识到心中的理,人的行为就会符合伦理道德,成为圣人。关于怎么认识理,朱熹说;去格物,格物穷理。王阳明受朱熹的启发,开始了格物之旅,开始去格竹子,格了好几天没有各出理来,反而病倒了,留下了一个典故;亭前格竹。王阳明苦思冥想,他终于悟出了,心即理。我本来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什么是恶,这就是良知。佛洛依德的人性论与王阳明的心学,说的都是人性,一个是人性里不可控制的潜意识左右着人的行为,人的本性是。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人心里的善良就是天使,只要不被私欲蒙蔽就会道德高尚。所以传统的文化植根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它会左右着人们所有的行为,包括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模式,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文化,那是一件扭曲灵魂 的事情。
在詹姆斯的影响下,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刻意把研究的重点,置于作为意识活动结果的行为上。华生宣称,应该象研究其它任何动物一样去研究人,应该象考察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其它所有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去考察人类行为。华生还断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或意志的东西,因此,所有这类词汇,必须从描述人类行动的语言中,彻底清除出去。华生强烈主张,心理学只能研究可由别人客观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则应该仅限于客观地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华生于二十世纪初叶,创立了曾经风靡一时,并一度独霸心理学领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行为主义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批评,同时,也因其它学派理论的影响,一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如赫尔(Hull.C.L, 1884?1952)、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等人,已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又倡导了新行为主义。他们的观点是,在考察行为的同时,也兼顾心理活动。目前,这种观点,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导思想。然而,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首先提出这种无意识问题,并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由意识的世界进一步扩大到无意识的世界的,就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弗洛伊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把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处于意识不到的无意识世界中的性本能(性冲动)所决定的。要想了解某一个人的心理,如果不去了解他的无意识的世界,则是无法理解的。弗洛伊德重视无意识的分析,正与冯特心理学的以意识分析为主相反,并从对精神病的治疗中,产生了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的内容,极为复杂。事实上,精神分析学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二十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而弗洛伊德的名字和精神分析这个术语,亦是大多数有文化的人都熟悉的。许多初学心理学的人,往往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并且认为,这种心理学,只涉及对精神错乱者的治疗,由此,也可看出弗洛伊德的影响之大。因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以之推论解释到一般人,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点,加之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人性变异的社会文化解释,亦常遭人非议,故此,精神分析学后继者的理论取向,均将层面放大,包括了在现实社会文化中对一般人行为的解释。此等心理学者,被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以霍妮(Karen Horney, 1885?1952)、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an, 1892?1949)、弗罗姆(Erick Fromm, 1900?1980)、艾瑞克逊(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等人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派,在神经症状的发生和人格的发展方面,排斥弗洛伊德的生物主义观点,而重视社会和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在理念上均非“以人为本”,心理学又兴起了第三势力,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即心理学,必须以正常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进一步探求人的价值、本质,发扬人性潜能,从而,助人自我实现。于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罗嘉思(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等人,又倡导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