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经典的辅导策略
(一) 学习困扰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二) 师生冲突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三) 逃学、逃家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四) 赌博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五) 恐吓勒索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六) 偷窃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七) 说谎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八) 暴力行为的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九) 吸烟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十) 学校恐惧症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十一) 家庭功能失衡之子女适应不良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十二) 人际关系不良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一) 学习困扰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1.某(些)科目先天学习能力较低。
2.某(些)科目学习基础 较差。
3.某(些)科目缺乏兴趣
1.某(些)科目之上 课不专心,注意力 散漫。
2.上某(些)科目之课精神不振,常打瞌睡。
3.上某(些)科目之 课不守秩序,常捉他弄其它同学。
4.某(些)科目之学 业成绩低落。
1.某(些)科目先天学习能力较低。
2.某(些)科目先前学习不顺,导致衔接困难。
3-1.教师材教法引不起学生兴趣。
3-2.家长的鼓励、关怀较少。
3-3.贪玩,睡眠时间不足。
3-4.想引起别人注意 和关心。
3-5.被动,不能主动 学习。
3-6.成绩表现不佳, 意志消沉,学习兴趣低落。
1.对某(些)科目实施个别教学,协助了解先天能力,并引导多 方面发展专长,建立建全的自我发展。
2.对某(些)科目实施补救教学。
3-1.藉教学媒体、小组 讨论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3-2.协助学生订立「自我契约」,以提高学习兴趣。
3-3.教师教学方法活泼 、多元,提高学习兴趣。
3-4.结合家长关怀,鼓励学生的学习。
3-5.加强教室管理,落实巡堂制度。
层次二:
不懂学习方法,没有学习计划,学习
习惯欠佳。
1.学习时强记死背,囫囵吞枣。
2.背参考书,做参考书习题。
3.抄袭别人作业。
4.平时不努力,临时开夜车。
1.学习方法不当,只重记忆,不思理解
2.教学方法单调,师生缺乏互动。
3.仰赖参考书整理,不求理解教材内容
4.作业量太重,无力 完成。
5.不会拟订、安排学习计划。
6.(请同时考虑层次一之原因分析)
1.学科教师应先教学习方法,再教教材内容
2.运用开放性的发问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善用「小老师」协助学习。
4.酌减作业份量,并多 样化作业内容,提高学习兴。
5.辅导学生拟订预习特质。
层次三:
1.对某(些)科目学习有厌恶感,或
对某(些)老师厌恶
2.对某(些) 科目产生考试的焦虑与学习的恐惧
1-1.某(些)学科成绩与其它科成绩差距悬殊。
1-2.批评老师。
1-3.故意跟老师作对
2-1.某(些)科目考试时,容易紧张,偶有脸色发青,四肢发抖现象。
2-2.上某(些)科目时,精神恍惚。
2-3.天天考试,天天不开心。
1-1.(请参考层次一、二)的原因分)
1-2.厌恶考师的教学方法及态度。
1-3.(请再参阅师生冲突层次一)。
2-1.考试成绩不佳,害怕不当的处罚(含教师的公开侮辱,及家长与亲友间的公开比较)。
2-2.考试成绩不佳,害怕降低班级学业成绩,影响同侪关系。
2-3.考试多,挫折多,产生考试的焦虑与恐惧。
1-1.协助了解性向、多方面发展专长。
1-2.实施补救教学,增 进学习效果。
1-3.教学方法活泼、多 元,提高学习兴趣
1-4.妥善运用奖惩原则,多奖少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1-5.
2-1.同1-1至1-5。
2-2.教导学生放松的方法,例如:考试前闭上眼睛,端坐深呼吸,可缓和紧张。
2-3.教导学生考试的技术、答题的技巧。
2-4.与家长沟通,勿对学生做不合理的比较 或要求应多给予关怀
层次四:
1.厌恶上学, 对所有的学习都会排斥,拒绝学习
2.惧怕上学。
1-1.旷课,在外游荡
1-2.成绩不理想,放 弃学习。
1-3.中途辍学,脱离学校。
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1-1.染上恶习,荒废学业。
1-2.学习遭遇挫折,丧失学习意愿。
1-3.学习压力无法负荷。
1-4.结交不良朋友,禁不起诱惑。
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1-1.联系家长,共同戒除学生之恶习,并予以个别辅导。
1-2.实施补救教学。
1-3.给予更宽广的多元化学习空间,鼓励学 生致力于艺能科学习
1-4.与家长协商,考虑是否协助学生辅换环境,消除不良习惯。
1-5.辅导返校就读,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二) 师生冲突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偶发性的、情绪化的不接受老师意见
、主张或要求
1.偶而会对某些事表示不满。
2.有时候情绪起伏较大。
3.对某些事情看法较偏激。
1.仍存留着一部分较自我中心的思考型式
2.当时情绪不佳。
3.觉得受到不公平、不会理待遇。
4.不会正确使用措辞,致引起误会及冲突。
1.教师应尽量避免用权威方式与此类学生互动。
2.善用奖惩原则,公开奖励,私下处罚,避免当众责骂学生。
3.学生了解事件碰触到自己的那一部份(心理层面)而让自己不高兴。
4.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5.平时即指导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态度、言词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觉。
6.平时即设计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他人做恰当的沟通。
层次二:
以逃学、逃家做手段,以达到某种目的。
1.对父母、师长常有不满的情绪,而以唱反调来反抗父母、师长。
2.成绩长期欠佳,而以逃学逃家来逃避现状。
3.人际关系不良,而以逃学逃家来逃避现状。
4.因右列可能原因分析1、2、3、4,而讨厌家庭(学校)的生活。
1.以较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强化了想表现英雄气概、争取同侪认同与自我肯定的心情。
2.经常觉得受到不公平、不会理待遇。
3.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及关心。
1.考虑学生个别情况,给予不同的表现机会,肯定学生的各 种才能,避免"齐一化"的要求。
2.鼓励学生以恰当管道向师长表达所思所想,如: 班会、周记、上课发言、和老师聊天等。
3.教师平时应尽量多关怀及了解每位学生特质。
层次三:
习惯性的
故意违背老师的意见、主张或要求。
1.师生关系极度不良
2.学生明显的拒上特 定老师或多数老师的课。
3.在同学面前常表示对特定老师的不满,甚至是愤怒。
4.
1.人格发展较不健全
(1)有强烈的自我 中心倾向。
(2)冲动易怒,缺 乏同情心。
2.以抗拒权威当做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做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3.自尊心受到伤害, 挫折忍受能力低。
4.疑似精神疾病。
1.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礼善群的美德。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生活态 度。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忙。
2.采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3.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4.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资源协助了解学生真正问题或联络心理辅导机构、心理医师协助医疗。
(三) 逃学、逃家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为了不能完成师长、父母的要求而逃学、逃家。
1.大部份为临时起意
2.容易为其它事物所迷惑而忘了自己该做的事。
2-1.如:沈迷电动玩乐场所。
2-2.如:交友较广泛,花较多时间在
3.上课常不专心听讲,作业常无法完成
4.生活显得较散漫没有纪律,没有做计划的习惯。
1.贪玩、好奇寻求欲望的满足。
2.
3.未培养出学习兴趣
4.受同侪朋友的影响
5.娱乐场所的诱惑。
★预防性:
1.善用教学媒体,活泼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化的内容,以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协助父母应关心子女,并了解其平常交友的情况与活动的场所
3.老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家庭或学校共同提供正当的休闲活动。
5.培养解决学习困扰的能力。
6.加强点名及门禁管理,遇有缺席立即查明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立刻与家长联系,尽快找回学生。
2.运用各种管道,查明学生的可能去处,并尽快找回。
3.了解原因,协助其回到学习的环境里,而不被标签为坏学生。
层次二:
以逃学、逃家做手段,以达到某种目
的。
1.对父母、师长常有 不满的情绪,而以 唱反调来反抗父母、师长。
2.成绩长期欠佳,而 以逃学逃家来逃避 现状。
3.人际关系不良,而以逃学逃家来逃避现状。
4.因右列可能原因分 析1、2、3、4,而 讨厌家庭(学校) 的生活。
1.
2.
3.逃避同学欺负。
4.课业的压力。
5.逃避处罚。
6.(可同时考虑层次三的可能原因分析)。
★预防性:
1.提供学生有发表意见的管道。
2.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教导学生纾解压力的方法。
6.妥善运用奖惩原则。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发现学生逃学,应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
2.
3.让学生了解逃学、逃家所造成的后果,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害处
4.实施小团体辅导,协助改善人际关系。
层次三:
习惯性的逃学、逃家。
1.经常无故缺席。
2.经常无故不回家。
4.流连于不当场所。
5. 荡..等偏差行为。
1.贪玩。
2.意志力薄弱,容易被引诱。
3.家庭功能失调。
4. 5.对学业没有兴趣。
6.不良朋友的引诱或胁迫。
7.(可同时考虑层次 二的可能原因分折
)。
★预防性:
1.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2.协助学生练习"自我控制"。
3.实施亲职教育,老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动态。
4.善用教学媒体,活泼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
5.实施生涯辅导,提供适性发展的方向,如 :参加技艺教育。
6.
7.随时多关心学生多给与鼓励。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向训导处、辅导室报备,并请求支持。
2.针对原因实施个别辅导。
3.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使其配合学校的辅
4.协助学生适性发展。
(四) 赌博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对赌博游
戏有浓厚兴趣
1.对各类赌博性的游戏规则有兴趣了解
2.
3.对坊间赌博活动的消息很注意。
1.好奇心驱使,形成 不当的休闲兴趣。
2.居住在赌风颇盛的小区。
3.家长、亲友热衷赌博游戏,耳濡目染
1.个别谈话,了解其兴趣之原因,而后给与适当的辅导。
2.提供正当休闲活动。
3.协助其明了赌博的害处,并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4.家庭访视,实施亲职教育。
层次二:
受到挫折压力时会参与赌博活动,平
时则不会。
1.遇到学业、交友、 家庭问题时,采逃避的应对方式而不愿去面对、
2.
1.因课业的压力不能具店赌博来打发时间。
2.家庭无法获得各项因应生活压力的协,助。
3.没有机会学习正确面对挫折情境的能力。
4.人际关系不佳,无法满足对同侪的人 际需求,而以赌电动玩具来自得其乐
5.通常其自尊心亦较差。
1.辅导以正确的方法来纾解课业压力,解决学习困难。
2.与家长联系共同关心孩子遭遇到挫折情境,并商讨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法。
3.让学生能切实了解赌博之害,并认清以赌来逃避现实是错误的 适应模式。
4.教导正确人际交往的观念与方法,并协助建立较佳的人际关系
层次三:
主动的参与赌博活动,沈迷赌博不能克制。
1.精神不济,无精打采、上课睡觉。
2. 3.流连沈迷电动玩具打赌博性电玩,对赌博游戏很有兴趣
4.在校内、外聚赌。
5.逃学、逃家。
6.恐吓勒索。
7.被少年队以违警行为拘留。
1.
2.侥幸不劳而获的心理。
3.逃避学校、家庭
管教压力。
4.受不良分子之威胁、利诱。
1.
2.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行为。
3.学校、家庭共同管制 学生上下学时间,减低其进入赌博场所的的机会。
4.加强校园巡查,严禁校内赌博。
5.
6.与校外资源,如:少 辅组合作,协同辅导
(五) 恐吓勒索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用口头恶言威胁同学。
1.言语夸大、爱充老大。
2.以言语恫吓同学:〞如果你不....我就....〞。
1.缺乏恰当的途径来肯定自我的价值感
2.认为夸大的言辞会增加自我的价值感
3.具较强的政击性,以看到同学的惊怕反应感到满足。
4.家人(父母、兄长)或亲友的不当行为之错误模仿。
1.正确自我观念的建立,协助发掘其长处并恰当的表现出来。
2.教师随时注意学生言行,多鼓励恰当的人际活动。
3.教导学生学习以〞良好行为〞去获得同侪 的尊重,而非一味禁止其做不好的行为。
4.与学生个别谈,了解其潜在原因。
5.与家长联系,沟通以上之观念。
层次二:
口头恐吓后实际付诸行动。
1.行为常出现粗暴动作,常以武力、器械等恐吓同学。
2.
3.对师长的管教常以抗拒或漠视的态度处之。
1.形成错误的自我价值观(错误的〞英雄主义〞、错误的 〞人权观〞与〞物权观〞)。
2.可能是同伙〞兄弟 〞的行为模式。
3.食髓知味,增强其错误行为。
1.协助其体会人与人相处的正确模式,建立正确〞英雄人物〞的观念。
2.
3.加强校区巡逻,注意结伙成党之次级团体,随时给予适当辅导
4.导师对有被恐吓迹象 之学生,密切关怀, 使其有申诉管道,由 此可检出问题行为者,避〞食髓知味, 增强其错误行为〞。
层次三:
1.习惯性的恐吓且勒索财物。感,或对某(些)老师厌恶
2.对某(些)科目产生考试的焦虑与
学习的恐惧 。
1.以勒索为获得财物、金钱的手段。
2.在学校经常出没于低年级学生活动场所。
3.经常出入电动玩具店、撞球场等娱乐场所。
4.出手阔绰。
1.所形成之错误价值观已相当稳定。
2.同学或老师为求自保、息事宁人,
不敢反抗,其行为不被发现。
3.因一再获得金钱供应而强化此类行为,并养成过高之
物质需求欲望。
1.需学校及校外保安辅导单位协助处理,老师则配合之
2.发现恐吓勒索事件,校方马上处理。
3.建立安全检举管道, 让受害者及时提出告 诉。
4.如为集体行动,需 能全数掌握,进行小 团体辅导。
5.加强亲职教育。
6.提供工读机会,建立正确获取金钱之观念
防治策略:
1.利用导师会议、校务会议及其它集会时间,向全校师生倡导青少年福利法、青少年法律常识等观念。
2.贯彻实施常态编班制度,减少学生不当情绪发生。
3.学校教职员工分组分区进行校园巡查,亦查小区内电动玩具等场所,掌握经常出入不良场所之学生。
4.加强学校门禁管理,严防不良分子进入校园,破坏校园安宁。
5.对学习低成就且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利用第八节课进行补救教学,以简易课程增加学生兴趣,使之不致逃学游荡,发生不良行为。
6.成立「投诉专线」,让专人负责接听,审慎处理恐吓案件,以免加害人食髓知味,继续为害他人。
7.校外赌博性娱乐场所是犯罪渊薮,尤其在学校四周设立之电玩店,KTV、MTV,要与警方密切配合查禁学生涉足其中。
8.加强校外巡查工作,防止学生被校外人士利用或与之挂钓,籍机勒索幼小者。
9.对于违规犯过,有恐吓前科的学生,可邀请少辅会、少警队协助处理,不轻易移送法办,给予自新机会。
10.对于恐吓者列入「春晖个案」,对于游荡未升学者列入「璞玉项目」,长期追踪辅导,并转移其不当兴趣,以减少问题。
11.教导学生自卫方法,有效处理恐吓事件,使受害者敢于报告,勇于检举,以杜绝恐吓事件的再发生。
12.恐吓事件处理后,应将处理结果透过集会场合告诉同学,以达成警惕作用。
13.教导学生平日勿携带贵重物品到校,行为举止勿夸张炫耀,以免引人贪念,形成恐吓意图。
14.教导学生合群合作,避免单独行动,凡校园死角、阴暗处均应留神,避免他人可乘之机。
15.平时多对家长「报喜」,即请学生自己每天找一个优点通知家长,以激发其荣誉感。
(可参照林明文「行动研究法」在就业班级经营上的应用/谘商与辅导第46期,民 78.10.15第38-41页)
16.请家长多留意子女日常生活、休闲活动及用钱状况,如发现异样,则尽快与老师连系共同处理。
17.举办「亲职座谈」或「 父母成长班」,授以防治恐吓课程。
18.呼吁传播媒体少制播暴力及恐吓影片,以免形成负向学习,造成效仿者的错误心态。
(六) 偷窃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受环境上的刺激,非蓄意的顺手牵羊行为。
1.临时兴起的意念。
2.平常生活中容易起贪念。
3.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显现自我控制较弱。
1.受别人财物的刺激,而一时兴起想占有的念头。
2.平常即养成侥幸心理。
3.平常即养成贪小便宜的欲望。
4.平常即缺乏物权观念。
★预防性:
1.培养学生妥善保管财物的能力。 2.加强道德教育。 3.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4. 5.加强物权观念的教育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 时,宜马上纠正他。
2.通知家长,协助配合 学校的辅导策略。
3.实施个别辅导,避免 再犯。
4. 自新的机会。
层次二:
为满足某种需求且受到环境的刺激而蓄意去偷。
这种类型的学生,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喜欢独处,以便找 机会下手。 2.社会性较差,较不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3. 4.藉偷窃来表现胆量,炫耀自己。 5.物质欲望过高,爱慕虚荣。 6. 7.出手阔绰。
1.引起他人注意。
2.想获得同侪的接纳
3.受同侪所激。
4.
5.嫉妒心和虚荣心的作崇。
6.饥寒起盗心。
7.
8.不良友伴的影响。
★预防性: 1. 2.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3.同理心的训练。 4.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5.实施亲职教育。 6.建议家长应给予子女适宜的零用钱,并养成他们储蓄的好习惯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了解其偷窃动机及原 因,然后给予适当辅导。 2.实施家庭访问,了解其家庭生活情形,小区环境,交友状况, 并要求配合事项。
3.给予心理辅导,纠正他不正常的观念。
4.辅导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层次三:
1.会制造偷窃 的环境,而 习惯情的去 偷窃。
2.病态性偷窃
。
1-1.偷窃行为会一再重复出现而形成习惯。
1-2.挥霍无度,经常出入不良场所,打电动玩具、赌博甚 至吸食药物等。
2.有强迫性的病态冲 动。
1.错误的〞社会价值 观〞、〞物权观〞
1-1.不良社会风气的 影响。
1-2.不良友伴的影响
2.病态的心理状态。
★预防性: 1.平日告诫学生钱财不露白,贵重物品不要 炫耀,并且要妥善保管个人物品。 2.加强法律常识教育,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 3.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4.加强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 值观。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通知家长,协助配合 管教。
2.利用各种可行的辅导 方法,如行为改变技 术、角色扮演等进行 个案辅导。
3.建议家长送请社会辅 导或医疗机构进行协 同辅导或实施治疗。
4.向训导处、辅导室报备,请求协助。
1.加强「法律常识」倡导,各科配合随机教学,透过如「公民与道德」等学科建立学生尊重〞物权〞的正确观念。
2.办理各种活动,给予学生多方面表现能力、肯定自我、获致成就感的机会。
3.学校设备要周全维护,教室门窗应妥为保养,班级进行室外课时如无值日生则须关好、锁好。
4.导师及训导单位应加强安全检,查凡发现不明物品即加以追查,尽快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予以解决。
5.加强人文课程,陶冶学生气质,培养光明磊落、不欺暗室之胸襟,彻底导正学生的行为。
6.全校师生提高警觉,留意办公室、教室出入的人物,对闲杂人物尤应勤予盘问,使校园安全得以维护,偷窃者不敢妄动。
7.指导学生善用零用钱,勿携带贵重物品或太多的金钱到校,如有勿要则应存放于安全之处,以免引人贪念。
8.班级费用要尽快,并由导师保管,导师须了解学生在校生活中金钱使用的情形。
9.办理「急用贷款」,让学生急需用钱时可循正当管道解决困难,凡有借贷必须还钱,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10.提供家境贫困的学生工读机会,帮助他们解决经济方面的难题,并指导善用工读所得,使能无虞匮乏。
11.指导学生〞静坐〞,使有反省自己、自我检讨机会。
12.指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自我肯定,延缓欲望之满足或运用正当方式满足。
13.掌握有偷窃纪录的学生,发现窃案即积极处理,严予查办,但要注意「尊重」与「隐密」原则。
14.发现窃取行为要审慎处理,了解其原因,并运用如行为改变技术或认知行为矫正的「思考中断法」等辅导策略纠正其不当习性,务使问题行为完全消失。
15.部份偷窃行为系满足其它不当行为,如迷恋电玩,部份则因自己被偷而恶意报复他人,循线追查,纠正错误观念,始能彻底解决。
16.提醒家长适当给予零用钱,教导节俭美德,避免诱惑,家中财物亦须妥为保管以减少引诱。
17.提醒家长平日须注意子女交友状况,掌握行踪,更要了解子女用钱的情形,注意子女使用物品的来源。与校方配合,第一次发现子女偷窃行为,应施以适当处罚或辅导,使其知道事情之严重性。
(七) 说谎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以不实的言语吹嘘事实或表达愿望。
1.对自己的不实言语不太自觉。
2.有不认输,爱比较的心理倾向。
例:我爸爸说要带我去美国玩,还要买很多玩具给我。
★个人因素
1.不会区分真实与幻 想。
2.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博取别人的注意和 羡慕。
★环境因素
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预防性:
1.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忽视学生的谎,但同理学生的想象或期望
2.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3.教导学生区分真实和幻想。
层次二:
以不实言语来逃避某些
意外所可能造成的责。
1.会害怕、慌乱、言词闪烁。
2.言词易有破绽,会 强词夺理。例:刚才小猫跑过去把花瓶撞倒了。
★个人因素
1.害怕责罚,掩饰错误。
2.模仿,向大人学的
3.自我防卫,想做乖 孩子。
4.缺乏责任感。
5.不当的〞正义感〞
★环境因素
1.处罚太严厉。
2.没有给学生申辩表 明的机会。
3.
4.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5.错误的示范:大人说谎或言行不一。
6.对学生期望太高,不容许学生犯错。
★预防性:
1.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避免太严厉或太频繁的处罚。
3.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容许学生犯错。
4.指导学生面对问题,负起责任。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接纳学生的惧怕情绪
2.给予学生适当空间,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3.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4.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5.学生说实话时要原谅 、要教导。
层次三:
以不实的言语来避开痛
苦的经验或回忆。
1.态度冷淡、防卫心强。
2.会极力表现一切OK
例:妈妈过世孩子 说:「我妈妈不在家,在日本。」
★个人因素
1.模仿,向大人学的
2.不能承受痛苦的感 觉和经验。
3.自我防卫,怕受伤害。
★环境因素
1.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2.错误的示范:大人 说谎或言行不一。
★预防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对学生表达真诚的关 怀和接纳。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忽视学生的谎言,同理学生的情绪。
2.接纳学生的防卫,但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对有关的经验,可做适度的自我坦露。
4.指导学生珍惜目前自己所拥有的。
层次四:
以说谎来掩饰自己的故
意违规行为而躲掉惩。
1.很清楚自己的违规行为及其可能导致 的后果。
2.无法或不愿承担行 为结果。例:没写 功课的学生:「昨天妈妈带我回乡下,回来太晚,所以功课没写完。」
★个人因素
1.害怕责罚。
2.模仿,向大人学的
3.自我防卫,想做乖 孩子。
4.不满意大人的规定 和权威。
5.希望符合大人的期 望。
6.缺乏责任感。
7.掩饰错误。
★环境因素
1.处罚太严厉。
2.规定不合理。
3.没有让学生申辩表 明的机会。
4.
5.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6.错误的示范:大人 说谎或言行不一。
7.对学生期望太高,不容许学生犯错。
★预防性
1.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避免太严厉或太频繁的处罚。
3.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4.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容许学生犯错。
5.指导学生面对问题, 负起责任。
6.和学生共同讨论出合理、彼此可以接受的规范。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接纳学生的惧怕情绪
2.给予学生适当空间, 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3.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4.了解学生说谎的潜的原因。
5.学生说实话时,大人尽可能的帮他解决问题。
层次五:
以说谎来操纵父母师长
以达到害人或图谋自己利益等目的。
1.主动、有意的表达谎言。
2.会制造对自己有利 的情境。例:谎称老师说明天要交一百元买劳作材料。
★个人因素
1.模仿,向大人学的
2.不满意大人的规定和权威。
3.希望符合大人的期望。
4.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
★环境因素
1.忽略学生的需求和 感受。
2.错误的示范:大人 说谎或言行不一。
★预防性
1.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出说谎的原因。 3.不要对竹孚生期望太 高,容许学生犯错。 4.协助学生发展其它方法,获得想的东西。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给予学生适当空间,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2.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3.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 原因。 4.学生说实话时,大人 要尽可能的帮他解决 问题。
★要避免的事
1.不要让说谎的行为看 起比背后的过失严重
2.不要设计情境来考验 学生的诚实性。
(八) 暴力行为的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语言的暴力行为。
1.用言语威胁,恐 吓同学,师长。
2.口出秽言,羞辱 或 谩骂同学。
3.言语违礼,顶撞 师长。
★个人因素
1.自尊心受到伤 害。
2.崇拜英雄,抗拒权威的心理。
3.满足自我需求,耍老大。
4.自私,自我的心理倾向。
5.不会恰当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 ★环境因素
1.
2.不当的学习对象。
3.将孩子标记化。
★预防性:
1.妥善运用奖惩原 则,公开奖励, 私下惩罚,避免 当众羞辱学生
2.在平常即以尊重 、理 性的态度与 学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建立学生用表现好行为来获得同侪尊重的 观念。
4.设计适当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从参与中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
5.在平常即培养学生学 会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
6.提供正确的亲职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
7.平时多关心学生的交友情形,并适度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8.要能欣赏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各方面的 表现。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立即停止当事人的行为或带学生离开现场
2.纾解当事人的情绪。
3.
层次二:
对象攻击的暴力行为。
1.故意破坏学校公物
2.故意攀折花木。
3.故意破坏他人物品
1.抗拒权威心理。
2.宣泄不满的情绪。
3.恶意的报复。
4.自私心理,不能允 许别人有自己喜欢 但却没有的东西。
5.不良的次级文化影响。
★预防性:
1.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校 的观念。
2.使用同理心技巧,从学生立场来看发生的生活事件。
3.用理性、尊重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
4.平常即需照顾到每个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5.教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喜爱的东西。
6.培养学生学习欣赏与赞美事物的好习惯。
7.了解学生们的次级文化,经常适度的表达对学生们的期望。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立即制止破坏行为。
2.尝试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
3.让学生自己负起行为之后的责任,接受惩罚或赔偿。
4.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
层次三:
人身政击的暴力行为。
1.经常欺侮弱势同学。
2.用暴力解决问题 徒手或持械打人。
3.成群结党与校外不 良青少年为伍。4.排除异己,耍老大,强出头。
5.学业成就低落。
6.情绪冲动易怒。
★个人因素
1.脑部障碍:内分泌失调:精神疾病。
2.人格发展不健全,欠缺道德伦理观念
(1)有强烈的自我中
心倾向。
(2)冲动易恕,缺乏
同情心。
3.抗拒权威的心理。
4.崇拜英雄主义。
5.自尊心受到伤害, 挫折忍受能力低。
6.不恰当的情绪表达
★环境因素
1.问题家庭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1)父母或兄弟姐妹 间的争吵不合。
(2)父母不当的管教方式。
(3)不当的行为示范
2.学校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课业以外的表现。
3.训导方式不良,学生问题处理失当。
4.社会或帮派次级文化的影响。
5.为不良的大众传播媒体内容所误导。
★预防性:
1.建立完善的学生辅导纪录,提供作为辅介或医疗之参考。
2.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礼善群的美德。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生活态度。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 的人际互动方法,学 会互相尊重,互相帮 忙。
3.采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4.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5.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6.提供正确的亲职教育观念,协助家长学习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7.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特殊才能。
8.适当的运用奖惩原则给学生有自省的空间。
9.建立学校与治安单位的联络网,防杜小区帮派的影响。
10. 净化大众传播媒体的报导内容,发挥正向的社会教育功能。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事发当时即予以适当之处理。
2.做情绪的疏导。
3.矫正不良的认知、态度及行为。
4.
防治策略:
1.举办各种活动、竞赛,导引学生正向之情绪,发泄过剩精力,减少施暴行为之发生。
2.加强导师责任,确实掌握班级学生,尤其有施暴倾向者,更要深入其家庭了解状况, 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以减少不良行为。
3.落实联课活动、童军教育,培养学生正当休闲活动,学校并提供足够之休闲场所,使学生精力得以适当宣泄。
4.加强校园巡逻,组织「安全防护网」,将学校分区,凡楼梯、楼顶、厕所、空教室及各处死角,均纳入防护巡查之重点。
5.将行为偏差学生组成「爱校服务队」,疏导过剩精力,并激发其荣誉感。
6.各校设立「申诉中心」,凡遭遇施暴事件者,可利用函或投诉方式报告学校有关单位处理。
7.下课、午休与平日休闲空档,要特别留意学生动向,尤其注意高年级游荡至低年级教室,或与低年级交谈情形。
8.增进教师知能,举办各种讲习活动,使能有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加强春晖个案辅导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9.善于经营班级气氛,利用辅导活动,透过合作互助,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0.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如警局、少辅会、张老师、甚至本校校友、小区服务团体及里邻长,对于解决暴力事件将有所帮助。
11.施行「男女合班」,贯彻「常态编班」,可以减少学生情绪之积压,透过同侪相处减少暴力事件。
12.发生施暴行为后,有关单位应实时掌握,立即处理,勿要时结合家长及社会力量共同解决,更对报案之同学予以严密保护。
13.对于习性暴戾的学生,平日要给予更多关怀、鼓励,并与家长保持连系,邀请参加学校活动,凡积极参之家长,子女即可记功销过。
14.要深入追查,了解发生暴行的真正原因,若因个人生理因素(内分泌失常,过动儿)则应转至医疗机构治疗。
15.教导学生多留意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学习自我保护,不姑息,不纵容,遇事要寻 求适当管道解决,亦可邀请专家指导学生自处之道。
16.对严重违规犯过之学生必要时得移送治安单位,唯事先须征询家长意见,透过有效沟 通以减少误会。
17.提醒家长审慎处理子女问题行为,不要以暴制暴或一味坦护,以免造成子女不当观念及习性。
18.对施暴行为之处理,要求双方家长出面解释道歉外,「医疗赔偿」可加强家长的约束力量。
19.加强对被施暴者的辅导:学会如保护自己,不敢吭气只是纵容行为再次发生。
(九) 吸烟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对吸烟开始做试探性的尝试
1.开始出现在同学聚集的场所。
2.身上偶而带有烟味
1.想获得同侪认同。
2.顺从同侪的压力。
3.认为吸烟没什么不好的错误认知。
4.好奇、好玩、耍帅
5.仿同大人,增加自我价值感。
6.处于易抗拒权威的心理状态。
★预防性:
1.对同学易聚集的场所,加强巡逻。
2.平时即对学生的交友状况,多做了解。
3.正确教导学生,用好 的行为去获得同侪的尊重与认同。
4.和学生讨论吸烟与健 康的关系,藉以产生正确的认知。
5.设计恰当且足够的各类活动,令每个学生 都有机会表现他们的 特点。
6.平日即用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相互尊重。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了解学生吸烟的动机 ,拟订辅导策略。
2.和学生讨论吸烟的感觉。
3.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耍帅心理。
层次二:
开始实际去尝试吸烟行为,吸烟次数增加,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情境都容易表现出吸烟行为
1.经常与同学聚集在校内的〞死角〞或厕所。
2.会携带香烟或打火机。
3.身上经常会有烟味
4.出入电动玩具店,撞球间等场所。
5.抗拒师长的管教。
6.容易与行为偏差的孩子交往。
★个人因素
1.受同侪朋友的影响2.
3.行为获得增强。
4.提高自尊,增加自我价值感。
5.反抗权威的心理状 态。
★环境因素
1.同辈的吸烟行为。
2.家长对子女吸烟行为的接受度。
3.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4.学校教学活动设计无法满足孩子需求
5.香烟来源取得太易
★预防性:
1.加强校园内的巡逻工 作,减少校园内可能 的机率。
2.实施安全检查,减少香烟流入校园的机率 3.教导学生发挥同侪辅导的功能,增强学生不吸烟的信念。 4.教导学生正确的择友 方式。 5.妥善运用奖惩原理。 6.设计并提供能让学生表现特点、肯定自我的各类活动。 7.用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理性、尊重的态度。 8.学校平时要积极主动与家庭联络,并提供 亲职教育的方式。 9.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 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 求。 10. 利用传播媒体,实施全体民众的反烟教育。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减低校园内的吸烟人 口。
2.了解学生的吸烟动机 ,拟订相关的辅导策
3.和家长讨论正视孩子的吸烟问题。
层次三:
吸烟成瘾。吸烟成为生活中的必须品。
1.经常出现在吸烟的团体中。
2.学业成绩低落,缺乏学习动机。
3.如逃学、逃家、说谎、....等
4.生活散漫,没有规律。
5.偶而会出现反社会行为。
★个人因素
1.负向情绪的产物:当有负向情绪产生时,用吸烟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2.心理发展不正常, 欲望得不到满足。
3.对学校生活不感兴 趣。
4.对香烟产生依赖心 理。
5.社会性模仿。
★环境因素
1.家庭成员的吸烟习 及吸烟率较高。
2.家庭功能不健全。
3.学校的教育措施不当 。
★预防性:
1.从整个社会、整个学 校、整个班级着手,减少吸烟的人数。
2.在平时即要教导学生学会拟订生活计划。
3.教导学生学会适当处理自己的情绪。
4.了解学生个别差异,有计划的设计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特长的机会。
5.学校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 参与学习。
6.教导学生学会移转吸 烟的可能时间,去做其它的活动(如打球、唱歌....等)。
7.推行全民禁烟活动。
8.学校要积极,主动提供亲职教育的观念与方法,让家长知道如 何与子女相处。
9.提供因材施教的场所,肯定学生的各种能力。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调整教材难易度,引 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让学生知道,经常吸 烟对身体健康可能造 成的影响有那些。
3.协助学生拟订戒烟计 画,进行戒烟。
防治策略:
1.用积极疏导方法,举办戒烟活动及讲座,或进行辩论比赛给予同学正确观念,使之了解烟害可怕。
2.协助戒烟,集合嗜烟同学进行小团体辅导,或以口香糖等替代物取代以帮助同学逐步戒除烟瘾,凡戒烟者即予奖励。
3.学校可配合社会机构如烟毒勒戒所,举办参观活动或戒烟班,积极帮助已上瘾同学戒烟。
4.抽烟地点多为厕所或校园死角,故训导单位加强巡视,安排纠察同学站岗,或设立「
禁烟」小组,减少同学抽烟机会。
5.学校多提供幻灯片或录像带,利用辅导活动课程观赏及倡导,使同学了解严重性而知自制。
6.学校训导单位伺机抽查书包及可能藏烟地方,使同学不致轻易携带香烟到校。
7.学校教师当以身作则,绝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以免引起同学效法之动机。
8.老师平日要多与家长连系,若发现同学有抽烟习性,则与家长共同配合辅导同学戒烟。
9.加强少年福利法之倡导,严禁商店卖烟给青少年,违反者加重罚责。
10.尝试抽烟者,多受同侪团体的影响,故了解嗜烟者之交友关系,积极导引发展正当活动及兴趣,以避免群聚萌生吸烟欲望。
11.呼吁家长要做孩子榜样,嗜烟者不在孩子面前抽烟,烟盒亦应收拾妥当,避免子女 因好奇心而尝试抽烟。
12.发现抽烟行为,要以平常心视之,毌须强调或大惊小怪,如此始能正常导引。
13.增加健康的休闲活动场所,使同学体能得以宣泄,不致以抽烟来表达苦闷。
14.请各校多提供「吸烟有碍健康」之信息,运用随机教学加强倡导,帮助同学了解实 况
(十) 学校恐惧症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偶尔会对学校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并借着生理病症的显示而留在家中,没有上学,但在家里时,却又症状减轻或若无其事。
1.平常即表现出焦虑,甚至是恐慌的状态。
2.
3.容易有课业学习困 难的现象。
4.容易有人际关系不 良的现象。
1.可能与病态的心理状态。
2.
3.老师当众羞辱。
4.同侪关系不佳。
5.惧怕在学校中可能 发生某些无法应付的问题。
6.缺乏自信、缺乏安 全感。
7.课业适应问题。
★预防性:
1.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辅导机构协助诊断。 2.多透过各种动态、静态活动,以增进同学间彼此的认识与了解3.对于刚入学或重新编班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辅导。 4.注意班上的同侪互动情形,以协助人际关 系不良学生的适应。 5.多和家长沟通联系, 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注意个别差异,协助学生作适性发展。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 协助接送上、下学。
2.了解缺课原因,订定 辅导策略。
3.会同其它任课老师, 勿给予太大压力,多给予鼓励。
4. 5.利用同侪的支持力量,增强其到校的动机
层次二:
严重的「惧学」,甚至长期无法到校上课。
1.一想到上学或到校时,即产生身体不适之现象,甚至有恐慌的反应。
2.经常缺课。
3.容易有课业学习困 难,显著跟不上的现象。
4.容易有人际关系不良的现象。
1.可能与病态的心理状态。
2.
3.老师当众羞辱。
4.同侪关系不佳。
5.惧怕在学校中可能发生某些无法应付的问题。
6.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7.课业适应问题。
★预防性:
1.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辅导机构协助诊断。 2.多透过各种动态、静态活动,以增进同学间彼此的认识与了解3.对于刚入学或重新编班的学生,多给予关 怀和辅导。 4.注意班上的同侪互动 情形,以协助人际关 系不良学生的适应。 5.多和家长沟通联系, 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注意个别差异,协助学生作适性发展。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协助接送上、下学。
2.了解缺课原因,订定辅导策略。
3.会同其它任课老师,勿给予太大压力,多给予鼓励。
4. 5.利用同侪的支持力量,增强其到校的动机
(十一) 家庭功能失衡之子女适应不良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生活缺乏照料。
1.经常没吃早餐。
2.仪容不整,生活习 惯不好。
3.家庭联簿常忘记带家长未签名。
4.学用品准备不周。
5.上课无精打采。
6.不按时上下学,在 外逗留玩耍。
1.家长忙于生计,疏忽对孩子的照料。
2.
3.
1.主动作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经济状况。
2.加强生活教育及自理能力之培养。
3.做好亲师及师生沟通 ,建立互信的关系。
4.肯定家长的付出与努 力,并提醒家长生活 起居与生活习惯对国中、小阶段学生之重 要性。
层次二: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缺乏安全感。
1.不愿意谈论家里的事。
2.学业成绩明显退或低成就。
3.情绪显著变化(活动→安静:文静→攻击)。
4.说谎。
5.偷窃。
1.
2.气愤父母的婚姻危 机。
3.情绪无法调适,致 影响学业问题。
1.给予学生吐露心声的 时间与管道,鼓励讨论或分享家庭不愉快的经验或感受。
2.与家长沟通,关怀学生的感受及情绪。
3.留意学生情绪、举止上的突然变化。
4.以同侪或个别辅导协 助其课业上轨道。
层次三: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形成负向自我概念。
1.在相关测验或问卷中透露讯息(对家人不满、偏激、消极的言词、厌世..)。
2.孤独、退缩、忧郁、冷漠、沮丧、焦│ 虑。
3.猜疑、仇视。
4.自我伤害。
5.不当之价值观、人 生观。
1.以为自己是父母失和(如:经常争执、分居、离婚、遗 弃或其它原因)导火线。2.
3.自父母处习得错误 的情绪宣泄方式。
1.接纳学生自责的心理,并协助其对父母失和原因的正确认知。
2.协助家长恰当的纾解其本身情绪,以免情 绪发泄在子女身上。
3.教导学生正确的情绪纾解方法。
4.运用同侪支持力量,多给予关怀。
5.协助学生寻找生活的 乐趣。
层次四:
因家庭供能失衡,以致学生形成反社会行为
1.攻击、破坏行为。
2.容易与人冲突、打 架。
3.逃课、逃学。
4.逃家。
5.出入不良场所。
6.
7.滥用药物。
1.受到周遭朋友的歧视与嘲笑。
2.对于父母的失和,感到被出卖或丢脸
3.
4.藉反社会行为引起父母注意或表达抗议。
1.接纳学生,协助其处理被出卖、丢脸的感 觉。
2.协其继续与同学保持和睦关系。
3.安排参加辅导室之谘商。
4.学生有较严重之情绪困扰与反社会行为时,转介至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心智科)或其它 辅导、教养机构。
(十二) 人际关系不良的行为层次、线索表征、原因分析辅导策略
行为层次
可能之线索表征
可能之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层次一:
生活在自我世界里,失去人际关系学习机会
1.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谈。
2.面对陌生人会退缩
3.说话紧张,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4.独来独来,少有朋友。
1.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应对。
2.自我封闭,不爱说话。
3.自信心不足。
4.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1.从活动中刻意的教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
2.对学生进行自我肯定训练。
3.安排同学主动的与他 接近。
4.透过〞小组讨论〞方 式,鼓励学生发表意 见,表达看法。
5.培养兴趣,结交朋友
,扩展人际关系。
层次二:
自我意识强烈,坚持己念,不愿合群,易与人产生误会和争论。
1.朋友不多。
2.遭人排挤。
3.意见特别多。
4.任何事情常持怀疑的态度。
5.喜好争辩,常与人针锋相对。
6.
7.经常与人相见形同 陌路,不点头也不 打招呼。
1.以较自我中心的思 考形式,与同侪互动时,易导致自私自利,不易与人妥 协。
2.不善于表达意思,缺乏沟通技巧。
3.主观意识强烈,强词夺理。
1.实施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开放自己,接纳他人。
2.落实自治活动,培养领导的能力,学习服从的态度。
3.培养民主风度,尊重他人看法,接纳不同意见。
4.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习沟通技巧。
5.辅导学生提出建设性 意见,减少负面批评
6.辅导以理性温和的言 词代替辩论。
层次三:
出言不逊,行为偏激,
人际间不协调,偶有冲突事件发生。
1.言行偏激,态度傲 慢。
2.不服管教,顶撞师长。
3.耍老大,欺负弱小
1.人格发展较不健全
(1)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
(2)冲动易怒,缺乏同情心。
2.以抗拒权威当做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做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3.自尊心受到伤害, 挫折忍受能力低。
4.疑似精神疾病。
1.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礼善群的美德。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 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生活态度。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 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忙。
2.采用人性化的行为规 范准则,以理性民主 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3.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 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自我肯
定。
4.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资源协助了解学生真正问题或联络心理辅导 机构、心理医师协助医疗。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