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团长煽动2000人叛变,解放后在军校被熟人认出,结局如何?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10
手机版

  

  1940年12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向四纵第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发来急电,命令他立即前往萧县监视耿蕴斋与吴信容动向,以防二人叛乱。

  

  彭雪枫

  耿蕴斋时任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吴信容时任八路军四纵六旅副旅长,两人都是豫皖苏边区防卫的重要力量。

  为防止边区安全受到威胁,彭雪枫又特意让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黄思沛向刘子仁送去一封密电:“密切注意耿吴动向,必要时以十七团武力拿办。”

  这就相当于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给刘子仁处理,足以证明彭雪枫对其的信任。然而刘子仁表面一口允诺了下来,实则背地里偷偷找到了耿、吴二人,将彭雪枫带来的密电交付他们查看。

  

  耿、吴原本就在叛逃的边缘犹豫不决,在刘子仁的煽动下关押了地委书记李忠道和七八十名党员干部,并带着两千多兵力叛变投靠国民党汤恩伯。

  耿吴刘的叛逃导致八路军第四纵直接损失了两千多兵力,这些叛军随后调转枪头袭击我军,使豫皖苏边区蒙受了重大损失。

  而身为罪魁祸首的刘子仁,在蒋家王朝崩溃之际再次率部倒戈起义,并改名换姓进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然而不久后他便被曾经的一名部下所认出,当场揭穿了身份。

  

  深受彭雪枫信任的刘子仁为何选择叛变,他最终的下场如何?

  八路军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因此在革命队伍中出现像耿罗刘三人如此大规模的叛逃是比较少见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人之所以身居要职仍选择一同叛逃,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过去。

  1900年,刘子仁出生于河南永城县芒山镇磨山村,是地主家庭出身。成年之后的刘子仁加入了西北军阀冯玉祥的军队,靠着战功和行贿送礼逐渐混上了旅长的位置。

  

  1930年,蒋、冯、阎、李爆发了中原大战,见风使舵的刘子仁立即倒戈投入蒋介石麾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职业军人的刘子仁觉醒了爱国意识,带领家乡永城的民间武装与日寇展开了斗争。然而在日军的大举入侵下,刘子仁的部队最终被击溃,永城也沦为日占区。

  刘子仁意识到自己独木难支,便加入了赫赫有名的鲁雨亭抗日游击队,后跟随抗日游击队被一同编入新四军六支队中。

  

  鲁雨亭烈士像

  出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考虑,再加上当时刘子仁并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因此新四军并没有排斥这支抗日武装力量的加入。

  而刘子仁为人十分圆滑,因此很快便和新四军战友打成一片,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鲁雨亭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其部下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也伤亡惨重。

  为了便于管理,组织将此部压缩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十二旅十七团,由原二纵队队长刘子仁任团长。

  

  部队虽然被压缩了编制,可刘子仁的升任却是实打实的,这明显是党组织对他的重视培养。然而刘子仁却不这样想,他的思想中存在着浓厚的军阀气息,将部队视作自身财产。

  在他看来,党组织向十七团安插政委、营长、连长等正常任命,是对他的一种“架空”。这些“外来者”的存在,极大破坏了他对整支部队的操控,同时必须服从八路军总部的一切指挥。

  这一切让部队走向正规化的举动,都让军阀部队出身的刘子仁心存不满,于是便萌生出了叛逃的念头。

  

  正逢此时,彭雪枫向他发来一封急电,要求他前往监视耿蕴斋、吴信容二人,这让刘子仁觉得是“天赐良机”。

  耿蕴斋、吴信容与刘子仁相似,他们都是地主家庭出身,同样是被收编的地方武装部队。

  耿蕴斋此人资历较老,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因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选择退党从教。

  

  此人也是经典的摇摆派人物,退党后不久便接受了国民党的拉拢,成为了国民党八区(黄口)区长。

  西安事变爆发后,眼见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耿蕴斋又跳出来“义正词严”地发表反蒋言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耿蕴斋因自己的言论遭到革职,这才有了重新加入我党的想法。

  他在家乡萧县拉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以此为资本成功恢复了党籍,并被编为新四军六支队第三总队。

  

  为更好管理豫皖苏边区境内30个县约20万地方武装,边区成立了保安司令部,保安司令一职就交由长期领导地方武装的耿蕴斋担任。

  从第三总队队长到整个豫皖苏边区的保安司令,这明显是升职,然而耿蕴斋却并不领情。他与刘子仁有同样的想法,认为这是组织对自己的“明升暗降”, 其目的是为了架空自己。

  在成为保安司令前,整个第三总队都由自己说了算,然而成为保安司令后却要听命于上级领导。

  

  这让耿蕴斋十分不满,可他却忘记了队伍原本就是人民、是党所有的,而并非是他的“耿家军”。因此耿蕴斋在军中大发牢骚,更是不顾劝阻,私自带领警卫连脱离组织回到萧县。

  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脱离组织,同为萧县人的老乡吴信容。

  吴信容曾做过耿蕴斋的学生,萧县沦陷后,年轻热血的吴信容自己拉起一支武装队伍,还曾率领小队攻打过驻扎萧县的伪军。

  

  吴信容颇为骁勇,被编入革命队伍后,跟随部队打了不少胜仗,不出几年便升任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副旅长兼十八团团长。

  此人虽然抗日有功,但思想却十分落后,同样将部队视为私人武装。

  除此之外,吴信容为人桀骜好强,对功名利禄十分渴望。1940年7月,第六旅旅长谭友林(开国少将)接到命令,代表第六旅前往延安参加“七大”。

  

  饶子健

  谭友林走后,旅长的位置便空了出来,吴信容自恃战功丰厚,认为旅长之位非他莫属。然而最终组织却任命了久经战争考验的忠诚战士,十六团团长饶子健(开国中将)为代理旅长。

  吴信容的革命热情因此深受打击,他偏激地认为这是组织对他的排挤,丝毫没有考虑过饶子健要比自己更合适这个位置。

  吴信容当时正在外带领一个营与日伪部队游击作战,一气之下竟带着这一个营回到了家乡萧县。

  

  吴信容、耿蕴斋两个相同“遭遇”的人就这样在萧县碰了头,两人的抗命出逃引起了组织上的高度重视。

  为防止两人密谋率队叛逃,破坏豫皖苏边区抗日作战,彭雪枫立即派人前往劝导耿、吴二人。

  然而耿、吴二人并不领情,不仅消极搪塞前来的同志,还派出武装部队监视其一举一动。

  

  得到这一情报后,彭雪枫敏锐地意识到事情已经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于是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中央。

  毛主席、朱老总得知后也是心惊不已,此时正值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他的得力干将汤恩伯正率20万大军向豫皖苏边区进犯。

  倘若此时发生耿、吴叛逃,无疑对士气是一种很大打击。

  

  中央军委立即给出指示:力争耿、吴二人归队,否则“争取其为外围军”。彭雪枫在接到中央急电后略作思考,便马上向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黄思沛发放了急电和密电要他火速传达。

  1940年12月初,一串急切猛烈的马蹄声打破了萧县清晨的宁静。马上的军人来不及拍去身上的雪花,急匆匆地冲入中共南地委机关,此人正是怀揣两封关键情报的黄思沛。

  见到路南地委书记李忠道后,黄思沛立即拿出彭雪枫传达的急电,向李忠道传达了耿、吴两人的情况。由于无法判断出李忠道是否与耿、吴有联系,因此黄思沛隐瞒了密电内容。

  

  黄思沛

  李忠道在看完急电后大吃一惊,连忙将手中工作一并放下,马不停蹄地前往耿、吴所驻扎地做思想动员工作。而黄思沛也立刻翻身上马,前往六旅十七团驻地,找到了团长刘子仁。

  见到刘子仁后,黄思沛这才掏出了彭雪枫下达的密电:子仁团长:密切注意耿吴动向,必要时以十七团武力拿办!

  刘子仁表面脸色凝重,对于耿、吴二人私自脱离队伍震惊不已,连声应诺绝对服从组织指挥。

  

  然而实际上却是窃喜不已,自己正愁没有能一同叛逃的同伙,耿、吴二人此举正合他意。

  刘子仁客客气气地将黄思沛送走后,马上换了副嘴脸,亲自前往萧县与耿、吴二人透露了风声。

  耿、吴二人本来就在骑墙观势,得知彭雪枫和中央对此事的处理决心后惊出一身冷汗,有了后悔之意。

  

  吴芝圃

  在刘子仁的阳奉阴违下,组织多次派出对耿、吴二人的思想动员工作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彭雪枫只好派出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亲自前往萧县。

  吴芝圃在接到命令后,首先便带领永城县县长等一众人员赶往十七团驻地,与刘子仁在内的当地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展开紧急会议。

  在听完报告后,刘子仁佯装出十分愤怒的样子,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说道:“我一定要出兵生擒耿吴,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吴芝圃仍对耿、吴二人抱有希望,决定再做最后的动员工作,如若不成就将二人强行扣押回司令部听候发落。

  经过商议,吴芝圃决定次日在十七团驻处宴请耿、吴二人,并将请柬交给了刘子仁处理。第二天一早,刘子仁便前往萧县向耿、吴传递请柬时,又悄悄向两人声称这是一场“鸿门宴”。

  得知此消息的耿、吴二人愤怒不已,立即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不料此时李忠道刚好路过萧县,看到萧县部队个个磨刀擦枪,又见耿、吴二人与刘子仁亲密分别,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李忠道刚要上前质问,耿、吴二人便命人将他缴械拘禁,并在刘子仁的怂恿下扣押了七八十名党员干部。

  在十七团驻处设宴的吴芝圃久久等不到耿吴刘的身影,也意识到了情况出现突变,于是便派人前往萧县与耿、吴、刘三人交涉,约定第二天进行谈判。

  

  第二天上午,吴芝圃如约而至,在杀气腾腾的叛军包围下从容走进耿、吴所设的“鸿门宴”中。

  还没等吴芝圃发问,吴信容便摔杯怒喝道:“吴政委,此时此地是你受惊还是我们受惊!”

  一旁的守卫也掏出了枪对准吴芝圃的脑袋,气氛霎时间剑拔弩张。吴芝圃面不改色,站起身来厉声痛骂二人,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将二人骂的不敢回话。

  

  吴信容更是大哭起来,委屈地问道:“我们究竟犯了什么错,吴政委为何要设鸿门宴谋杀我们?若不是刘团长,我们二人怕是早就身首异处了!”

  吴芝圃此时也明白了罪魁祸首是何人,他安抚二人道:“此事纯属无中生有,是有人在挑拨离间。”

  随后又对二人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在吴芝圃的劝说下,二人放下了心结,表示仍愿跟随中央抗日。

  

  然而正在此时,刘子仁却派兵前来“逼宫”,向耿、吴二人传达除掉吴芝圃的密令。耿、吴二人犹豫不决,便出门商议此事,吴芝圃借此机会惊险脱身。

  在刘子仁的蛊惑下,耿、吴二人最终还是走上的叛逃的道路,并杀害了好几名被关押的党员干部。

  在得知耿、吴、刘率军叛逃并杀害党员干部后,彭雪枫愤怒不已,立即派兵前往讨伐叛军。

  

  在我军的威压之下,耿、吴、刘不得不释放了剩余的被关押干部。三人投靠到了汤恩伯麾下,并调转枪头来对付我军,对豫皖苏边区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人的叛逃影响十分恶劣,带动了永城、萧县等地不少干部叛逃,最终致使豫皖苏边区在日伪、国顽、叛军的联合夹击下重新沦陷。

  耿吴刘叛逃后的下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美好,耿蕴斋被封了个没有实权的少将司令,不久后便被刘子仁所替代,最终沦为一同乡的幕僚。

  

  全国解放后,耿蕴斋被逮捕,最终还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吴芝圃念其往日抗日有功,最终将其释放,不久后便病逝于家中。

  吴信容叛逃后并没有立即向我军下手,这被组织视为了可以统战的信号,于是便派出大量地下人员与其交流。

  经过组织的劝导,吴信容懊悔不已,不仅不允许在部队中清查中共党员,还常常出手保护驻军范围内的进步人士。

  

  吴信容“左转”的信号落入了汤恩伯眼中,派出特务宴请吴信容,吴在赴宴后不久突然身亡。

  刘子仁则是如同丧家之犬般来回飘摇,在新四军重返豫皖苏边区击败汤恩伯后,刘子仁便弃汤恩伯转投日伪。抗日战争一结束,刘子仁又依附国民党担任十九兵团309师师长。

  十九兵团起义后,刘再次策动上司127军军长赵子立叛逃至四川顽抗。然而国民党政权此时已经摇摇欲坠,不久后赵子立率部起义,走投无路的刘子仁只得硬着头皮加入了起义行列。

  

  为了避免被认出,刘子仁改名换姓加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结果却在这里遇到了自己曾经的下属王玮。

  刘子仁的身份被揭露后,经过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叛徒刘子仁死刑枪决,为其肮脏卑劣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墨妤书香”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举报/反馈

上一篇: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发布最新预告和角色海报
下一篇:永定区妇保院:凝心聚力创建三级 砥砺奋进共铸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