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报告制度是什么?快来了解一下!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6-29
手机版

  2

  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

  3

  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

  4

  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5

  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

  6

  未成年人被遗弃或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

  7

  发现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者被拐卖、收买的;

  8

  发现未成年人被组织乞讨的;

  9

  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谁来报告?

  (一)

  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

  (二)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即依法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看护、医疗、救助、监护等特殊职责,或者虽不负有特殊职责但具有密切接解未成年人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主要包括:

  1

  居(村)民委员会;

  2

  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等教育机构及校车服务提供者;

  3

  托儿所等托育服务机构;

  4

  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诊所等医疗机构;

  5

  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6

  旅店、宾馆等。

  

  向谁报告?

  报告主体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备案】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的,应按照主管行政机关要求报告备案。

  注意事项

  1)具备先期核实条件的相关单位、机构、组织及人员,可以对未成年人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进行初步核实,并在报案或举报时将相关材料一并提交公安机关。

  2)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收治遭受或疑似遭受人身、精神损害的未成年人时,应当保持高度警惕,按规定书写、记录和保存相关病历资料。

  3)公安机关接到疑似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报案或举报后,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案件初步情况,并制作笔录。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受案审查;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应当在受案或者立案后三日内向报案单位反馈案件进展,并在移送审查起诉前告知报案单位。

  

  谁来监督?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强制报告的执行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对于工作中发现相关单位对强制报告制度执行、监管不力的,可以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书等方式进行监督纠正。

  

  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也是全程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机关,为保障制度刚性,检察机关融合“四大检察”职能,通过刑事诉讼、立案监督、侦查监督、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多种举措保障制度落实,对未成年人进行全面综合司法保护。

  不报告的后果

  (一)不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况追究行政、刑事责任,阻止工作人员报告的,予以从重处罚;

  (二)长期不重视,不按规定落实的,视情况进行问责、调查处理。

  

  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有哪些保障?

  (一)身份信息保密

  《意见》第十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及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主管行政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违法窃取、泄露报告事项、报告受理情况以及报告人信息的,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二)引发纠纷免责

  《意见》第十五条:依法保障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强制报告责任,对根据规定报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而引发的纠纷,报告人不予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于干扰、阻碍报告的组织或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给予奖励、表彰

  《意见》第十九条:对于因及时报案使遭受侵害未成年人得到妥善保护、犯罪分子受到依法惩处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民政部门应及时向其主管部门反馈相关情况,单独或联合给予相关机构、人员奖励、表彰。

  

  当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

  或疑似遭受侵害时,

  请您多看几眼,多问几句,

  及时报告。

  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又温馨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一起行动

  用法律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原标题:《强制报告制度是什么?快来了解一下!》

上一篇:这7幅生动的插画,深刻讽刺7种丑陋现象,成年人一看就懂!
下一篇:7月1日起,上海将调整这些民生保障待遇、社会救助及医保待遇标准